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随着养禽业的发展,种蛋的需要量越来越大。为提高受精率、孵化率和解决笼养母鸡的配种问题,可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给母鸡配种。人工授精记载准确,同时可以减少饲养公鸡的数量。常规自然配种一只公鸡仅能配10~15只母鸡,而人工授精一次采精量一般为0.5毫升,用全牛乳1:1稀释后,即可达到稀释精液量1毫升,可配10只母鸡。公鸡精子在母鸡体内存活7天,仍保持90%的受精率,如每隔5天输精一次,则一只公鸡可以负担50只母鸡的配种任务。具体方法是: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提高人工授精模式下种蛋受精率,笔者进行了如下试验:1)观察了02:00—18:00提前光照制度下800只48周龄海兰灰父母代母鸡产蛋时间规律,分别统计了产蛋后补充输精前后全栋47 874只海兰灰母鸡各16批种蛋受精率;2)分别使用26,58周龄海兰灰公鸡精液对58周龄海兰灰母鸡进行人工输精,随机选择合格种蛋各180枚(每周龄3个重复,每个重复60枚),入孵7 d后统计种蛋受精率、早期胚胎死亡率、活胚率;3)随机选择海兰灰和海兰褐父母代母鸡各134,195只、公鸡各20只,比较海兰灰和海兰褐父母代母鸡种蛋受精率和公鸡精液质量,然后使用海兰褐和海兰灰父母代公鸡混合精液进行配套系间交叉人工输精,连续收集种蛋3 d,入孵5 d后统计种蛋受精率、早期胚胎死亡率、活胚率。结果表明:48周龄海兰灰父母代母鸡在05:00—07:00时产蛋率较高,08:30时累计产蛋率达90%;产蛋后补充输精母鸡的种蛋数量多于产蛋后未补充输精母鸡,且平均种蛋受精率增加了0.56%(P<0.05);58周龄公鸡精液人工输精后母鸡所产种蛋的活胚率较26周龄公鸡精液提高了16.06%(P<0.01),而...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探究新输入精液能否完全取代母鸡储精腺残留精液,为种鸡纯系继代繁育时合适的停输间隔提供依据。选择白来航母鸡40只分为A、B两组,公鸡8只分为G1、G2两组。第一次对A、B两组母鸡分别输G1、G2组公鸡精液;10 d后进行第二次输精,两组公鸡交换。首次输精后两天开始收集种蛋,共30 d。提取孵化4 d的鸡胚组织和亲本血液DNA。选用13对微卫星标记对后代和亲代的DNA样本进行PCR扩增和毛细血管电泳,再通过GeneMarker识别样本的基因型,利用Cervus对鸡胚进行父本鉴定。结果显示:10 d输精间隔条件下,第二次输精的公鸡后代占据主导地位,但第二次输精并不能完全取代第一次输精,第一次输入的精液可在母鸡输卵管内储存长达25 d,且维持受精潜能。研究认为种鸡纯繁时,为保证系谱的准确性,停输时长在25 d以上较为合理,且纯繁过程中尽量避免更换公鸡。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就不同家系来源的120只大午金凤种母鸡群体在连续2d输精之后,15d内种蛋受精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大午金凤种鸡输精之后第2天可达到最高受精率,并95%以上的受精率可维持6d,鸡群从输精之后的第1天到第9天,受精率呈现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但都稳定维持在90%以上。从第10天开始受精率急速下降,第15天时已降至50%以下。对于不同母鸡的个体和家系,其输精之后受精蛋的维持时间具有显著差异,这说明母鸡不同的遗传背景和体质状况决定了精子在其体内的存活时间不同,而导致受精蛋的维持时间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笔者采用西德罗曼重型肉用种鸡,用不同输精量对种蛋受精率的影响试验,用背腹式按摩采精法,收集混合原精液给母鸡输精,输精深度为2.5厘米,以每次0.025毫升和0.05毫升分别与16只母鸡输精,每5天输精一次,下午3点开始,待输精2次后收留种蛋各组60枚入孵,5天头照,测定结果:0.025毫升和0.05毫升输精量的种蛋受精率相同,受精率为88.33%,两组没差异。试验结果表明,笼养肉用种母鸡每5天输精一次,每次每只母鸡输精量以0.025毫升为宜。  相似文献   

6.
采CD系罗斯公鸡精液给1500多只AB系罗斯母鸡进行人工授精,每隔六天输精一次,前两次每只母鸡输精量为0.05ml,以后每次每只母鸡输精量减为0.025ml,在试验鸡群中共收获种蛋53445枚,受精蛋44336枚,受精率83.94%,受精蛋孵化率80.4%,试验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7.
一、种公、母鸡选留要求 种公鸡一般要选留性欲旺、射精量多、精子密度大、精液质量好的公鸡留作采精用。种公鸡的日龄,一般选用120~300日龄的青年公鸡为佳。据试验,种公鸡24~40周龄,种蛋受精率为89%。青年公鸡比老龄公鸡,种蛋受精率可提高4.5个百分点。对种母鸡的选择,一般应选留健康,无输卵管炎症的母鸡进行输精。对患有炎症的母鸡应及时淘汰或治疗。  相似文献   

8.
将3150只矮小型肉用种母鸡和630只公鸡随机分为7个组,20周以后,从各组挑出192只母鸡和16只公鸡放入笼养,挑出180只母鸡和16只公鸡放在地面平养。在地面平养组,使用不同高度的饲糟,以便公、母鸡能分别采食。对笼养组每周进行输精。饲养效果:笼养母鸡平均产157枚蛋,平养母鸡产153枚蛋;笼养鸡蛋重为62.8克,平养鸡为61.8克,笼养鸡死亡率6.8%,平养鸡为4.2%;笼养鸡种蛋受精率86%,平养鸡为93.3%;64周龄之后笼养母鸡体重比地面乎养鸡重2.9%,而二种不同饲养方式的公鸡体重相同;地面平养的公鸡由于活动量较大因而能暈消耗较笼养公鸡高。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将体质状况相近的吉林黑羽种公鸡48只,种母鸡672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24只种公鸡,336只种母鸡。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种公鸡和84只种母鸡。预饲期7 d,试验期40 d。种公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之上添加0.2%浓度的复合中草药添加剂。种母鸡试验组与对照组饲喂相同日粮。测定种公鸡采精量、精子活力、精子密度、精子畸形率、pH值、种蛋受精率及孵化率,探究复合中草药添加剂对种公鸡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组采精量、精子活力、精子密度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0.25%、2.63%(p 0.05)、5.03%(p 0.01),精子畸形率下降0.70%。试验组种蛋受精率、孵化率相比于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32%(p 0.05)、2.52%(p 0.05)。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完善中国南方地区鸡场公鸡精液的保存技术、提高精液的利用率,本试验研究了在低温(4℃)保存的条件下,不同的保存时间(0、4、8、24 h)、不同的稀释液配方(原精液、配方Ⅰ和配方Ⅱ)对精液的精子活力变化以及人工输精繁殖效果的影响。选用33周龄黄鸡母鸡192只、公鸡42只,192只母鸡依笼号分为12组(3种处理精液×4个保存时间),每组16只母鸡,公鸡不分组。统一采精后用两种不同稀释液稀释、低温(4℃)保存至0、4、8、24 h后观察精子活力,并对母鸡输精,分组收集鸡蛋,对各组受精率、出雏率、健雏率进行比较分析,以原精液低温保存作为对照。结果显示,两种稀释液组的精子低温(4℃)保存4、8、24 h,其精子活力极显著高于原精液组(P0.01),配方Ⅱ组精子的活力高于配方Ⅰ组(P0.05);两种配方稀释液组的精液低温(4℃)保存4 h,输精受精率高于原精液组(P0.05);两种配方稀释液组的精液在低温(4℃)保存8 h,输精受精率极显著高于原精液组(P0.01)。表明这两种精液稀释液更有利于精液保存,经稀释后的精液可以显著提高受精率,可为中国南方鸡场种公鸡精液保存技术的完善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完善中国南方地区鸡场公鸡精液的保存技术、提高精液的利用率,本试验研究了在低温(4 ℃)保存的条件下,不同的保存时间(0、4、8、24 h)、不同的稀释液配方(原精液、配方Ⅰ和配方Ⅱ)对精液的精子活力变化以及人工输精繁殖效果的影响。选用33周龄黄鸡母鸡192只、公鸡42只,192只母鸡依笼号分为12组(3种处理精液×4个保存时间),每组16只母鸡,公鸡不分组。统一采精后用两种不同稀释液稀释、低温(4 ℃)保存至0、4、8、24 h后观察精子活力,并对母鸡输精,分组收集鸡蛋,对各组受精率、出雏率、健雏率进行比较分析,以原精液低温保存作为对照。结果显示,两种稀释液组的精子低温(4 ℃)保存4、8、24 h,其精子活力极显著高于原精液组(P<0.01),配方Ⅱ组精子的活力高于配方Ⅰ组(P>0.05);两种配方稀释液组的精液低温(4 ℃)保存4 h,输精受精率高于原精液组(P<0.05);两种配方稀释液组的精液在低温(4 ℃)保存8 h,输精受精率极显著高于原精液组(P<0.01)。表明这两种精液稀释液更有利于精液保存,经稀释后的精液可以显著提高受精率,可为中国南方鸡场种公鸡精液保存技术的完善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探讨南丹瑶鸡个体贮精时间的长短,为确定南丹瑶鸡最佳输精间隔时间提供理论依据。选择25周龄且均一度较好的南丹瑶鸡种母鸡300只,分成5组,每组4个水平,每个水平15只鸡,连续输精2天后收集种蛋且连续收集10天用于孵化。结果,输精后连续10天共收集合格种蛋1 636个,平均受精率为92.59%。输精后第1天到第7天的平均受精率都在95%以上,第8天后开始下降至90%以下。5组试验组中,仅第2组4个水平的平均受精率到第8天还保持在96%以上。结论:南丹瑶鸡连续输精两天后间隔不宜超过7天  相似文献   

13.
试验选用1536只55周龄“京白939”父母代母鸡,按鸡笼分为4组,每组再分为4个重复小组。4个组的输精间隔时间分别为每3、4、5和6天输精1次。试验结果显示,每3天输精1次的种蛋平均受精率最高(95.35%)。每4天输精1次的受精率略低于3天的受精率,但差异不显著(P>0.05)。每5天和6天输精1次的受精率显著低于3天和4天的受精率(P<0.01)。输精间隔时间对受精蛋孵化率没有明显影响。在产蛋后期,输精间隔时间以每4天输精1次为宜。  相似文献   

14.
种鸡场必须饲养一定数重的种公鸡,以保证种蛋的受精率。一般公鸡和母鸡按1:8~9的比例混群饲养。即一个饲养一万只母鸡的种鸡场,约需饲养种公鸡1500只左右。现在饲料价格很高,饲养大量公鸡必将增加生产成本。另外种公鸡因死亡或报废,常意外地造成公鸡不足,导致种蛋受精率降低,影响种鸡场的经济效益。我们根据精子可在鸡生殖道内成活较长时间的生理机能,并从人工授精间隔5~7天授精一次的方法中得到启示,进行了母鸡间歇配种试验,获得满意结果,现报告于下: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鸡:22周龄迪卡父母代健康种鸡,试验组♀972只,♂54只;对照组♀879只,♂98只。  相似文献   

15.
Schindler等学者认为,公鸡的精子在体外30℃以上温度中保存,7小时内丧失受精力;在体外41℃下保存2~4小时的受精率分别为7%和3%。当公鸡的精子贮存于输卵管匀浆中在体外41℃下4小时后受精率为47%。本研究用从成年母鸡输卵管蛋壳腺部细胞在体外培养1、3、5天取得的液体,在41℃下保存公鸡精子,其活力可维持4、5和4天。维持精子的能力和活力持久性,同保存在有输卵管细胞的精子没有差别。据报道,在有组织培养的输卵管细胞存在下,精子存活力较长,受精率较高(在受精后第  相似文献   

16.
对肉种鸡实行强制换羽能大大缩短种鸡的培育时间,从而在当前肉雏鸡市场价格变幻莫测的情况下提高了效益的预见性,也有效地降低了投资的风险性。这也就是近几年来不少肉用父母代种鸡场开始利用二产种鸡的原因所在。 按常规淘汰种鸡的再利用需要更换种公鸡,但是,强制换羽的方案往往是仓促决定的,新公鸡可能买到,也可能买不到或买不足,万般无奈之下,就将老公鸡随母鸡同步换羽继续使用,或者新老公鸡并用。可以肯定地说,这样做的结果会对种蛋的受精率产生不利影响,而这种影响到底有多大?为了弄清种公鸡年龄因素对种蛋受精率的影响,我们于2000年3月至6月底,在我省的梁山县金岭实业公司种鸡场做了以下试验。 1 试验分组与设计 1.1 试验母鸡群试验母鸡900只,来自该场饥饿法强制换羽的60周龄艾维茵父母代种鸡。 1.2 试验分组与种公鸡的配置将二产母鸡均分为6个栏圈,其中1、2栏配置与母鸡同龄的种公鸡(其换羽方式为化学法),作为试验一组;3、4、5、6栏配置青年种公鸡,作为试验二组。上述两组互为对照。另外该场有同品种新种鸡1000套,其产蛋高峰与上述两组相一致,为比较初产和二产母鸡在受精率方面的差别,因此,作为对照组一并参加试验。各组公、母鸡性别比例统一为1:8。 1.3 种蛋的收集与受精率的统计在鸡群产蛋旺期,分15批次,以上述分组为单位,收集种蛋入孵,在第8d照蛋,分别计算受精率,所得数据采用单因方差分析与q检验方法进行生物统计。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从来航母鸡一次输精后观察到:(一)产第一枚受精蛋最短时间为25.33小时,最长为139小时,平均为49.15小时;(二)输精后第2天受精率即达高峰,第7天仍达82.0%;(三)母鸡持续受精最短为3天,最长为21天,平均为12.3天;(四)输精时子宫有无硬壳蛋对受精率有影响。有硬壳蛋组母鸡受精率为67.3%,对照组(无硬壳蛋组)为84.5%;(五)输精时,子宫中有硬壳蛋的母鸡越接近产蛋,对受精率影响越大。2小时以内组,不受精母鸡达27%,73%的受精母鸡产蛋的受精率为62.2%,而4小时以上组,不受精母鸡为6%,相应受精母鸡产蛋的受精率为92.1%。  相似文献   

18.
用农大褐D系慢羽公鸡精液给C系快羽母鸡输精一段时间后,分别于最后一次输精的第3天,第4天,第5天,改用快羽C系公鸡精液给不同母鸡输精,观察后代更替情况:结果3种输精间隔后代更替都呈现波动性的变化,以间隔最短更替方法后代替换最快,但都于第7天更替完成。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研究不同羽色及性别麒麟鸡的饲粮能量和营养物质代谢率,为麒麟鸡的精准营养和标准化养殖提供科学依据。选择1日龄、健康的黄羽和白羽麒麟鸡各128只(公母各半),按羽色、性别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设8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各组饲喂相同的饲粮,饲养条件一致,试验期5周,每周进行为期4天的代谢实验。结果表明:(1)黄羽公鸡饲粮代谢能值、粗蛋白质表观代谢率和钙表观代谢率均高于白羽公鸡;白羽母鸡饲粮代谢能值、粗蛋白质代谢率和磷代谢率高于黄羽母鸡,黄羽母鸡饲粮钙代谢率则比白羽母鸡高。(2)白羽母鸡饲粮代谢能值、粗蛋白质代谢率和磷代谢率均高于白羽公鸡,公鸡的磷代谢率比母鸡高。(3)不同羽色、不同性别麒麟鸡在1周龄饲粮代谢能值、1、3、5周龄粗蛋白质表观代谢率和3、5周龄钙表观代谢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相同羽色公鸡饲粮代谢能值高于母鸡,母鸡饲粮粗蛋白质代谢率高于公鸡,相同性别黄羽公鸡饲粮能量和粗蛋白质代谢率高于白羽公鸡。  相似文献   

20.
家禽育种中,往往采用相同母禽和不同的公禽配种,即采用同雌异雄轮配法,以比较公禽的优劣或获取更多的公禽家系。在同雌异雄轮配法实践中,通常的做法是在第一批公鸡配种获取足够的种蛋后,母鸡停止输精约3周,再用第二批不同的公鸡与该批母鸡配种,并且摒弃前3天的种蛋,以避免第一批公鸡精液的影响。如此一来,第二批公鸡的后代与第一批公鸡的后代间隔为3周半,间隔时间较长。本研究以鸡胫色作为雏鸡的外貌遗传标记,研究在第二批公鸡不间断配种的情况下,不同的种蛋收集时间及其后代的归属,探讨缩短同雌异雄轮配法的雏鸡批次间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