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明超级稻与普通杂交稻、常规稻不同水稻品种的光合特性及其差异。江西省农业气象试验站于2008—2009年对‘金优458’、‘金优463’、‘两优287’、‘株两优211’和‘禾盛10’等早稻品种,以及‘淦鑫688’、‘岳优712’、‘两优培九’、‘欣荣优254’和‘赣晚籼37’等晚稻品种,在水稻生长的各生育期,利用LI-6400光合仪对试验水稻进行了叶片光合观测,并分别对光合观测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早稻的光补偿点为25.7~35.7μmol/(m2·s),晚稻的光补偿点为29.5~35.3μmol/(m2·s);早稻的表观量子效率为0.0401~0.0481,晚稻的表观量子效率为0.0387~0.0503;早稻的暗呼吸速率为1.0879~1.7975μmol/(m2·s),晚稻的暗呼吸速率为1.2778~1.6051μmol/(m2·s);早稻的CO2补偿点为66.6~75.4μmol/(m2·s),晚稻的CO2补偿点为75.6~87.6μmol/(m2·s);早稻的表观羧化效率为0.0594~0.1089,晚稻的表观羧化效率为0.0547~0.0764。进一步统计分析得出,同期栽培的不同试验水稻品种,叶片的暗呼吸速率、光补偿点、表观量子效率、CO2补偿点和表观羧化效率等光合参数值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探讨2种种植方式对水稻生育进程、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为辽宁省水稻直播栽培提供技术指导。以辽宁省中早熟水稻品种辽星21、旱稻品种旱403和旱9710为试验材料,采用移栽和直播2种种植方式,对水稻生育进程、茎蘖动态、光合特性和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种种植方式下,不同品种水稻产量均表现为移栽高于直播,辽星21直播种植产量高于移栽种植的旱403和旱9710;与移栽种植相比,直播种植水稻株高降低,水稻主茎叶片减少约2片,剑叶和倒二叶的净光合速率(Pn)下降,单位面积茎蘖数增加。水稻直播种植宜以主茎成穗为主,优化群体结构,提高光合特性,进而实现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罗维禄  暨佩鑫 《种子》2002,(5):73-73
引进了中早7号等9个早稻品种,在建阳市安排了三重复对比试验,通过试验筛选出中旱7号,旱稻522,早稻8号,中旱11号等4个品种,表现高产,抗旱,抗病,可继续引进扩大多点试验。  相似文献   

4.
对引进的9个番茄品种从生育进程、第一花序节位、花序之间间隔叶片数、光合速率、果实性状、产量及抗病性方面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美国大红499、美国大红988和森田冠1号是坝上地区露地栽培的适宜品种。  相似文献   

5.
不同穗重型水稻品种剑叶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以6个典型的不同穗重类型水稻品种为材料, 对其部分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 从光合日变化上看, 重穗型品种冈优527一天中不同时间的净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中穗型品种汕优63和轻穗型品种密阳46, 特别是中午光合"午睡"现象较轻; 从光-光合曲线看, 其量子效率差异较小, 饱和光强下冈优527的净光合速率比汕优63和密阳46分别高9.6%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明影响水稻植株甲烷传输的关键根系特性,以推广面积较大的水稻品种为研究对象,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不同品种水稻根系指标与甲烷传输能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早稻甲烷传输能力呈极显著、显著正相关关系的根系指标分别是根系比表面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即早稻甲烷传输能力与水稻根系活力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早稻甲烷传输能力呈极显著、显著负相关关系的根系指标分别是根重、最长根长。因此,根系活力较低、根重较大的早稻品种植株可能具有较弱的甲烷传输能力。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自2010年起,围绕双季稻,把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作为水稻研究的重点.其中早稻的引育和相关栽培技术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已引进筛选出多个适宜杭州市机插栽培、具高产潜力的双季早稻品种.  相似文献   

8.
光氧化和遮荫条件下水稻的光合生理特性的品种差异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李霞  焦德茂 《作物学报》1999,25(3):301-308
用简易的人工光氧化和遮荫条件对35个水稻种质进行筛选,鉴定出既耐光氧化又耐荫等4种品种类型,并用耐光氧化又耐荫的品种武育粳3号和对光氧化和遮荫均敏感的品种香粕进行光合特性测定.结果表明,以香粕为对照,在光氧化条件下,武育粳3号的PS Ⅱ光化学效率和光合酶Rubisco活性较稳定,C4光合酶PEP活性诱导增加,因而光合抑  相似文献   

9.
不同穗型水稻剑叶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对光合作用影响可以通过叶绿素荧光的变化反应出来,农艺措施中以种植密度和施N量的变化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尤为明显。本研究以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穗重型品种‘龙粳27’和穗数型品种‘龙粳25’)为材料,设4个密度处理和4个施肥时期处理,研究密度和氮肥运筹对不同穗型水稻光合指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穗重型水稻‘龙粳27’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光合功能期均显著高于穗数型品种‘龙粳25’。适当稀植和氮肥后移对水稻剑叶的光合特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穗重型品种‘龙粳27’在D2 (29.7 cm×13.2 cm)密度处理下,穗数型品种‘龙粳25’在D3 (33 cm×9.9 cm)密度处理下,N肥后移会显著提高二者产量。  相似文献   

10.
摘 要:以中作59为供试品种,研究了解膜、黑膜、白膜三种水稻种膜栽培方式与传统水稻栽培比较,对水稻产量、生育性状、光合特性、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种膜栽培的产量以黑膜和白膜较高,解膜次之,比对照可以提高产量7.7%-24.0%,缩短生育期5-7天,地上部光合积累量增加;种膜栽培对稻米品质影响不显著。水稻种膜栽培可以节水、省工,还具有减少杂草、病虫害、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加快品种的更新换代,提高良种覆盖率,进一步摸索新品种的特征特性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根据有关部门的要求和安排,我们选择了近几年刚审定的一些早稻品种,进行了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以选择适宜江西省宁都县生态环境生长的优质高产品种,促进水稻新品种在本区域的推广应用,确保粮食生产的增产增收。现将试验情况及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水稻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一种食物。水稻作为一种C3植物,较低的光合速率限制了水稻的产量。因此,通过提高水稻的光合速率增加水稻产量尤为重要。本综述主要综述了C_4植物的光合特征、转C_4基因水稻的提出、转C_4基因水稻的生理特性变化、转C_4基因水稻的叶片结构特征及其在水稻遗传育种中的应用,以及对转C_4基因水稻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钙对水稻苗期光合特性影响及其亚细胞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钙对水稻苗期光合特性影响及其在亚细胞分布的分布规律,选用高糙米钙含量品种和低糙米钙含量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钙对水稻苗期光合特性的影响及其在水稻不同类型品种中的亚细胞分布。结果表明,高钙品种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明显强于低钙品种。水稻叶片中钙含量大于根系中钙含量。在各重要细胞器组分中,钙分布表现为细胞壁>核糖体及细胞内可溶物>质体(或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细胞壁是钙最主要分布场所,细胞核﹑线粒体中分布较少。各细胞器中钙含量随钙处理浓度升高而增加,高钙品种表现更为明显。高钙处理对高钙品种各重要细胞器钙增加明显,推测高钙品种表现出更强的积累钙和耐受高钙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14.
K17A由四川省水稻高粱所育成, R66从湖南省杂优中心引进. 1996年我们引进 K17A后,将其列为配合力测定骨干亲本之一,进行配合力测定.用 7个不育系 (三系不育系 5个、两用核不育系 2个 )和 3个恢复系,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方式 (7× 3=21)进行一般配合力测定,其结果整体优势指数和相对优势指数最高的不育系是 K17A,恢复系是 R402,其次是 R66.考虑到 R402已与 K17A配置成 K优 402,早已审定,所以,我们就采用 K17A/R66进行复测定位. 1996年在海南建组, 1997年进行制种试验, 1998年所内进行新组合比较试验,平均单产 518.53kg/667m2,比对照 K优 402单产 458.6kg/667m2增产 13.07%. 1999年进入省级早稻区域化试验, 2000年因参试品种少而间断了 1年, 2001年继续参试. 2002年 2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5.
以中旱3号(常规早稻)和汕优63(杂交水稻)为材料,研究5种不同灌水量处理对水稻和早稻营养生长、光合特性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灌水量处理明显影响水稻和早稻的营养生长、光合特性以及产量。汕优63在处理A(灌溉水量为对照的25%)和处理B(灌溉水量为对照的43.75%)时,产量受到严重影响,分别比对照(处理E)减产80.58%和42.98%,差异极显著;在处理C(灌溉水量为对照的62.5%)和处理D(灌溉水量为对照的81.25%)时,与对照产量差异不显著。中旱3号在处理A时比对照减产68.42%,差异极显著;籽粒产量在处理B~E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这一特点在所有测定的其他营养生长和光合指标上也表现的非常明显。汕优63、中旱3号获得最高产量的灌溉需水量分别为7500m^3和5250m^3/hm^2。超过此值,随着灌水量的增加,产量将有所下降。早稻获得最高产量的灌溉水量比水稻约可节约30%,节水潜力巨大。在所有灌溉水量处理下,早稻的产量比水稻的产量均低,有效穗数少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种子科技》2013,(11):66-67
水稻株两优35审定编号:国审稻2013001选育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株1S×中早35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13.5d,比对照株两优819长1.7d。株高89.0em,穗长18.50111,  相似文献   

17.
水稻开花期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筛选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40  
水稻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筛选已成为水稻抗旱性研究课题的热点之一。本文利用10个水、旱稻品种(组合),在开花期水分胁迫条件下,测定了剑叶叶绿素、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株高,叶面积及光合速率等10项与抗旱性有关的形态和生理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开花期叶片脯氨酸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气孔导度、叶面积等4项指标对水稻的抗旱性有显著影响,可作为水稻开花期抗旱性鉴定指标。利用所建立的最优回归方程对供试品种(组合)进行了抗旱性预测,结果与它们在田间表现基本一致, 表明用这4个指标在开花期对水稻抗旱性进行鉴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不同母质发育的土壤对双季稻产量及养分吸收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湖南省双季稻区水稻土具有成土母质多样的特点,研究不同母质水稻土下双季稻产量及养分吸收特性,对于湖南省不同母质水稻土上的双季稻产量潜力挖掘及双季稻高产创建的优化布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将选自湖南双季稻区6种典型成土母质发育的水稻土置于长沙市郊同一生态条件下,采用池栽定位试验,进行了双季稻稻谷产量及氮、磷、钾养分吸收特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母质类型水稻土对早稻稻谷产量及双季稻稻谷总产量(早稻+晚稻)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晚稻稻谷产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其中第四纪红土和河流沉积物母质发育的水稻土有利于早稻及双季稻高产,两处理2009-2011年3年平均早稻稻谷产量分别为6896.9 kg hm-2和6908.3 kg hm-2,双季稻总产量分别为14 308.0 kg hm-2和14 446.3 kg hm-2。花岗岩和紫色页岩不利于早稻及双季稻稻谷产量的增加,2009-2011年3年平均早稻稻谷产量分别为6217.0 kg hm-2和6180.2 kg hm-2,双季稻总产量分别为13 635.4 kg hm-2和13 274.5 kg hm-2。不同母质类型水稻土对双季稻养分吸收特性的影响不同。第四纪红土、板页岩及河流沉积物处理双季稻氮素总吸收量较高,石灰岩不利于水稻对磷素的吸收。相关性分析表明,早稻氮素吸收量、吸钾量与早稻稻谷产量,双季稻氮素总吸收量与双季稻总产量均显著正相关(P<0.05)。不同母质类型水稻土本身理化性质的差异是造成双季稻稻谷产量及养分吸收规律不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光合作用是植物获得干物质的主要来源,氮素是调节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手段。综述了水稻不同植株部位、不同生育时期等内部因素以及光照、环境温度、CO2浓度等外部因素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还综述了水稻光合产物的运输、分配和积累及与光合作用的关系,以及氮肥及调亏灌溉对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并从调节和控制光能转化效率方面对培育新的高光合效率作物品种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不同年代育成水稻品种上三叶光合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不同年代育成水稻品种上三叶光合特性的变化及其与产量的关系,以吉林省1958—2005年间育成的33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植株上三叶净光合速率(Pn)、光合能力及叶源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抽穗期剑叶的Pn、光合能力和叶源量对植株的光合能力贡献最大,占单株总光合能力的42.45%,倒二叶占28.27%,倒三叶占15.69%。剑叶Pn、光合能力和叶源量的增加最小,倒二叶次之,倒三叶最大。相关分析表明,倒三叶的Pn、光合能力和叶源量与育成年代和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剑叶和倒二叶的Pn、光合能力和叶源量与育成年代和产量的关系并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吉林省47年来水稻品种产量的遗传改良主要导致了植株倒三叶光合能力的显著提高,剑叶光合能力的变化并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