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水稻品种对灰飞虱的抗性及其机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水稻品种对灰飞虱的抗性及其机制,研究了11个水稻品种对灰飞虱的忌避性和抗生性,并进一步分析了营养物质、二氧化硅(SiO2)以及草酸含量与抗虫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武粳15、武运粳7号及武运粳8号等3个粳稻品种感灰飞虱;镇稻2号、徐稻3号、盐稻8号、扬粳9538等4个粳稻品种以及汕优63、协优63、协优136、丰优香占等4个杂交组合中抗或高抗灰飞虱。灰飞虱若虫存活率与水稻植株体内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游离氨基酸总量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镇稻2号、徐稻3号、协优136叶鞘中SiO2含量分别为0.1660±0.0027、0.1530±0.0081、0.1401±0.0064g/g,显著地高于感虫对照。扬粳9538、镇稻2号叶片草酸含量分别为56.372±1.086、53.763±1.887μg/mL,显著高于感虫对照。低含量营养物质使供试水稻品种对灰飞虱表现抗性,SiO2含量和草酸含量较高是部分水稻品种(如镇稻2号)抗虫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不同施氮水平水稻对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áth)]胁迫耐受相关生理物质的影响,解析氮肥影响白背飞虱寄主适应性的生理机制,采用室内笼罩饲喂法比较了取食不同施氮水平水稻的白背飞虱体内水、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甘油等生理物质含量差异。结果表明,白背飞虱取食较高施氮水平水稻(N200=施氮200 kg/hm~2)后,体内含水量显著高于取食未施氮水稻(N0)、低氮(N50)及中、高氮水平水稻(N150,N350);白背飞虱取食较低施氮水平水稻(N50),体内甘油含量显著高于取食较高施氮水平水稻(N150、N200、N250、N350);取食不同施氮水平水稻的白背飞虱体内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水稻的施氮水平对白背飞虱体内与低温胁迫耐受相关物质水和甘油的含量有影响,而对其体内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辣椒品种营养组成和绒毛特征与抗侧多食跗线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螨量比值法,研究11个辣椒品种叶片茸毛密度和长度、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抗侧多食跗线螨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 (Bank)的关系,以期阐明辣椒品种对侧多食跗线螨的抗性机制.结果显示,螨量比值与辣椒品种叶片绒毛密度、单位面积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455、-0.8851和-0.6712;与游离丝氨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29;与游离氨基酸总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无显著相关性.研究表明,辣椒品种对侧多食跗线螨的抗性与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游离丝氨酸含量及叶片绒毛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几种生化物质与西瓜抗蚜性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初步探讨西瓜抗蚜性的营养与次生代谢物质防御效应,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并分析了几种生化物质与西瓜抗蚜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抗性品种黑皮、绿美人、黑美人和惠兰的游离氨基酸、脯氨酸和可溶性氮含量分别为2.22~2.27、0.23~0.26和1.88~3.03 mg/g,显著低于感性品种金美人、小玲、甜美人和花绿的3.24~3.83、0.67~0.87和5.26~5.82 mg/g;抗性品种的糖/氮比为5.38~7.94,显著高于感性品种;抗、感品种间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Vc)含量无显著差异;瓜蚜为害4 d后的抗性品种叶组织中的总酚和单宁酸含量显著增加,感性品种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增加幅度显著高于抗性品种。研究表明,西瓜品种抗蚜性与糖/氮比及总酚、单宁酸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氮、游离氨基酸、脯氨酸及丙二醛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但与可溶性糖和Vc含量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猕猴桃品种中糖分及木质素含量 与抗溃疡病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安徽省猕猴桃主栽品种金魁、早鲜、魁蜜和金丰为研究对象,于展叶孕蕾期分别取发病的枝条、叶片,以未发病的健株相应组织为对照,采用生理生化的方法,分析枝条、叶片中木质素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变化以及与抗溃疡病的关系。结果表明:抗病品种金魁健株枝条、叶片中可溶性糖及木质素含量显著高于感病品种金丰。自然发病后,抗感病品种枝条、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都降低,感病品种降低更多,金魁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下降4.20%,金丰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下降55.35%;木质素含量都升高,且抗病品种金魁叶片中的木质素含量比感病品种金丰高得多,其变化率分别为7.17%、3.01%,枝条中的木质素含量变化率分别为110.39%、68.98%,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枝条中木质素、可溶性糖含量与品种发病率也呈负相关,γ分别为-0.9583和-0.9282;叶片中木质素、可溶性糖含量与品种发病率呈负相关,γ分别为-0.8099和-0、8266。从而说明枝条、叶片中可溶性糖及木质素含量与品种抗性呈正相关。抗感品种淀粉含量无明显规律性变化,与品种抗性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6.
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对不同飞虱取食后稻株的选择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3种类型水稻品种上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对不同飞虱取食后稻株和未取食稻株的选择性差异。结果表明,褐飞虱在籼稻浙852和粳稻秀水11上主要选择白背飞虱取食后的稻株,在籼粳杂交稻协优9308上表现为差异不明显;白背飞虱则在浙852上主要选择褐飞虱取食后稻株。对3个品种稻株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飞虱取食诱导稻株中游离氨基酸总量上升以及各种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与以后取食的稻飞虱的寄主选择之间无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7.
蚜虫为害对五个燕麦品种苗期体内几种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蚜虫为害后燕麦苗期植株体内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总酚含量的变化,评价这4种物质与燕麦抗蚜性的关系,探索燕麦抗蚜的生化机制,为选育抗蚜燕麦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田间具有不同抗蚜表现的5个燕麦品种,待幼苗长至3叶期接蚜,分别于接蚜时和接蚜后不同时间测定其体内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总酚的含量,与同期未接蚜植株做比较。[结果] 随着感蚜时间增加,每个品种叶绿素含量均明显降低,作为抗蚜物质的总酚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也有所增加。[结论] 说明燕麦的抗蚜性与其体内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酚类物质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供试水稻样品的采集田,系经采用塔氏器Tullgren apparatus烤螨法;50%乙醇浸泡法和直接剥检法等检查证实,其叶鞘内侧不存在趺线螨Tarsonemus spp.或狭趺线螨Steneotarsonemus spp.为害,而且在其典型的水稻紫杆病株上,能分离到Acrocylindrium sp.等病原真菌。这些病,健株体内多种有机物成分的测定揭示,水稻紫杆病株体内有机物含量的改变,也呈现一般侵染性病害共有的若干病理现象。所测水稻紫杆病植株,其体内多种游离氨基酸,例如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苯丙氨酸Phe、缬氨酸Val、酪氨酸Tyr、丙氨酸Ala、谷氨酸Glu、丝氨酸Set、门冬氨酸Asp、门冬酰氨Ash、组氨酸His等11种氨基酸的含量普遍减少;而可溶性糖、糖苷酯、脂肪酸、木质素、多酚类等有机物含量普遍增加。其中以游离氨基酸的减少、木质素和脂肪酸的增加,尤为显著。试验结果对水稻紫杆病的病原性质及品种抗病性的可能机制,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9.
游离氨基酸含量与茶树抗螨性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茶树新梢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与茶树品种对茶橙瘿螨(Acaphylla theae)的抗性关系。抗性品种游离氨基酸总量以及茶氨酸(Thea)、谷氨酸(Glu)、丙氨酸(Ala)、甘氨酸(Gly)、天冬氨酸(Asp)、丝氨酸(Ser)、缬氨酸(Val)等的含量显著蒿于感性品种。抗性品种新梢中与氨基酸合成有关的谷氨酸脱氢酶(GDH)和苯丙氨酸解氨酸(PAL)的活性分别是感性品种的2.3倍和3.2倍,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生产栽培小麦品种对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Motschulsky)的抗性机制,采用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试验法系统评估了9个小麦品种对玉米象的抗性,并分析了小麦籽粒营养物质和次生物质含量与其抗性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小麦品种对玉米象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陕麦139和西农88的不选择性和抗生性较弱,小偃22、周麦16和周麦11较强;玉米象成虫对西农165选择性最强,虫口数为152.00头,而卵至子代成虫发育历期最长,为35.06 d,子代成虫数、重量损失率和敏感系数均较低,分别为19.67头、5.37%和8.30;对周麦18选择性最差,敏感性居中。玉米象成虫对不同小麦品种的选择性与各物质含量,以及总酚、蛋白质含量与各抗性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但阿魏酸含量与子代成虫数、敏感系数及重量损失率显著负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子代成虫数、敏感系数及重量损失率显著正相关,与卵至子代成虫发育历期显著负相关。表明小麦品种对玉米象的抗生性与其籽粒中阿魏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相关,阿魏酸含量越高、可溶性糖含量越低,小麦对玉米象的抗性越强。  相似文献   

11.
 用人工接种的方法测定水稻品种在不同氮肥水平下的抗病性变化,发现最感染白叶枯病的品种,发病程度一般都随氮肥水平的增加而显著提高;比较抵抗的品种,发病程度虽然亦有所增加,但是幅度要小得多。品种叶片的蛋白质氮的含量,都随着氮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但是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则根据品种抗病性的强弱而不同,感病品种一般都随着氮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而此较抗病的品种则在氮肥水平过高的情况下反而降低,或者始终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因此,水稻品种对氮肥水平的生理反应是不同的,其中游离氨基酸的变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品种的耐肥性。水稻对胡麻斑病的反应,除品种农垦58以外,发病程度都是随着氮肥水平的提高而降低。与植株蛋白质氮量的高低呈反此,与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无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12.
 以6份抗感芜菁花叶病毒病的萝卜品种为材料,探讨了萝卜在不同叶龄期的抗病性以及不同品种的抗病性和叶内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关系,分析了萝卜在幼苗期的抗病性和接种芜菁花叶病毒后20天时病叶和对照叶游离氨基酸含量比值的相关性,调查了接种芜菁花叶病毒后抗感病萝卜品种叶内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抗病品种叶内含有较高的蛋氨酸,感病品种的含量较低;子叶期后,萝卜叶内天冬氨酸、蛋氨酸、脯氨酸及总游离氨基酸含量的迅速提高和抗病性的迅速增強呈平行关系;接种芜菁花叶病毒后,病叶蛋氨酸、酪氨酸含量和健叶差异不明显,其它各种氨基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文中还对氨基酸作为抗性鉴定标准及鉴定的适宜时间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CO2浓度倍增对水稻和褐飞虱蜜露中游离氨基酸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CO2浓度倍增对水稻植株和褐飞虱蜜露中游离氨基酸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对稻茎中游离氨基酸的总量没有影响,不同CO2浓度处理间游离氨基酸浓度的大小排序基本相同;CO2浓度倍增显著增加稻茎伤流液和褐飞虱蜜露中的游离氨基酸总量,游离氨基酸浓度在CO2浓度处理间存在明显差异。因此,CO2浓度倍增对稻茎中游离氨基酸的影响甚微,对褐飞虱取食后稻茎伤流液和褐飞虱蜜露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和组成存在明显影响,从而不利于褐飞虱种群的增长。  相似文献   

14.
茶树对茶橙瘿螨抗性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作者分析了对茶橙瘿螨抗性和感性的两组无性系茶树新梢叶片下表面形态特征、叶片组织结构和新梢内含物含量。结果表明,抗性品种的叶片下表面茸毛密度、新梢咖啡碱和氨基酸的含量显著高于感性品种;叶片下表面气孔密度和新梢还原糖含量则相反。叶片组织结构、新梢茶多酚和可溶蛋白的含量抗、感品种间无显著差异。在氨基酸的组份中,以茶树特有氨基酸茶氨酸的含量差异最显著,其次是谷氨酸、丙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缬氨酸和丝氨酸。采用反渗叶盘法测定了多种氨基酸、咖啡碱、葡萄糖对该螨生物学的影响,明确了咖啡碱和多种氨基酸具有增加该螨活动时间、抑制其取食,从而影响其生长、繁殖的生理效应;葡萄糖有助于该螨的取食和繁殖。据此表明,茶树新梢叶片下表面多茸毛、低气孔密度的形态学抗螨机制和新梢高氨基酸、咖啡碱含量和低还原糖含量的生化抗螨机制。  相似文献   

15.
冬小麦品种中的游离氨基酸种类及其与抗麦长管蚜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作者选用多年筛选抗感程度较稳定的10个小麦品种,于小麦拔节地其旗叶的17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进行全面测定,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多种游离基酸中影响品种抗蚜性的主要氨基酸种类,并对游离氨基酸含量与小麦品种抗蚜性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显示: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u.)缬氨酸(Val.)蛋氨酸(Met.)脯氨酸(Pro.),苯丙氨酸(Phe.)谷氨酸(Glu.)和丙氨酸(Ala.)这8种  相似文献   

16.
 对离体筛选的抗白叶枯病的粳稻105R、粳稻3037R后代植株功能叶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未筛选的粳稻105S、粳稻3037S相比,筛选后代植株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低,而酚类物质和木质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明显高于未经筛选的对照(感病)品种。由此说明离体筛选抗病品系的抗病机制与一般抗性品种类似。  相似文献   

17.
 对离体筛选的抗白叶枯病的粳稻105R、粳稻3037R后代植株功能叶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未筛选的粳稻105S、粳稻3037S相比,筛选后代植株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低,而酚类物质和木质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明显高于未经筛选的对照(感病)品种。由此说明离体筛选抗病品系的抗病机制与一般抗性品种类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