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0 毫秒
1.
<正>新疆天山畜牧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属榆树沟良种繁育场现存栏褐牛母牛122头,其中成母牛70头,育成青年牛44头,母犊牛8头。其中52头成母牛为2006年底从乌鲁木齐种牛场购入的褐牛  相似文献   

2.
育成牛是指犊牛断奶后至第1胎产犊前这时期的牛,育成牛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此时期的饲养,关系到体型的发育和终身的泌乳性能,因此,不可忽视育成牛的培育。1育成牛的饲养为便于管理,将育成牛的饲养分为4个阶段。1.1第一阶段3-6月龄育成犊牛饲养。通常犊牛生长到2个月龄时断奶,断奶后犊牛的营养来源主要是精饲料,随着月龄的增长,逐渐增加优质粗饲料的喂量,选择优质干草、苜蓿供犊牛自由采食。  相似文献   

3.
牛球虫病是以出血性肠炎为特征,两岁以内的育成牛和犊牛多发。近几年牛球虫病在我场流行较为普遍,从82年开始大量流行,86年场部地区共饲养犊牛和育成牛160头,发病52头,发病率为32.5%。根据我场流行情况看来,本病没有严格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6—10月多雨季节发病率高于其他季节。牛的球虫共有十余种,其中邱氏艾美尔球虫和牛艾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牛胚胎移植技术,可缩短牛的育种年限和迅速提高生产性能.[方法]本试验选购了1 334头受体母牛,对735头进行了移植,[结论果]表明受胎牛352头,平均受胎率47.86%,成活犊牛数296头.[结论]受体牛良好的繁殖机能、子宫状态、营养水平和发情鉴定等是实施胚胎移植的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通过对新生犊牛(1月龄)、断奶犊牛(3-4月龄)、育成牛(8-9月龄)、青年牛(19-20月龄)各生长阶段60头奶牛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的测定,首次得出其生长阶段血液流变学的生理值。并发现全血比粘度(ηb)在新生犊牛期间最高,此后,急剧下降,至育成牛阶段降至最低,青年牛期开始上升至接近断奶犊牛期水平。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中药复方在牛病毒性腹泻中的治疗效果,从贵州某养殖场2021年3—8月接收的患病毒性腹泻病牛中随机抽取50头成年牛和50头犊牛,将成年牛及犊牛各均分成2组,每组各25头.对照组病牛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试验组病牛使用中药复方进行治疗,观察2组病牛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试验组成年牛治愈头数为15头,显效头数为5头,有效头数为4头,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成年牛治愈头数为9头,显效头数为6头,有效头数为4头,治疗总有效率为76.00%;试验组成年牛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犊牛治愈头数为12头,显效头数为8头,有效头数为3头,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犊牛治愈头数为9头,显效头数为5头,有效头数为3头,治疗总有效率为68.00%;试验组犊牛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在牛病毒性腹泻治疗中使用中药复方能有效提高成年牛及犊牛的治疗总有效率,可广泛应用在牛病毒性腹泻治疗中.  相似文献   

7.
1997年8月中旬,安义县乔乐乡石湖村发生一起牛以高热、下痢、呼吸困难、流鼻液及内脏器官出血为特征的传染病。经临床诊断,病理剖检和细菌学检查,确诊为牛巴氏杆菌病。通过环境消毒、治疗病牛、紧急接种和加强饲养管理等综合措施,疫情得到控制。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石湖村有牛94头。8月11日,有4头犊牛突然发病,当天全部死亡,病程约12h。12~16日,又有7头牛(4头犊牛、3头大牛)陆续发病,死亡4头(犊牛3头、大牛1头),治愈3头。调查得知,该村毗邻的奉新县罗塘乡祠堂村的牛在此之前发生了该病,其病死牛肉曾在该村卖过。2临诊症…  相似文献   

8.
按照省上黄改总体方案,我县从1988年引进英国短角红牛与秦川牛进行杂交改良,推广乳、肉、役兼用型品种,使养牛业从役用向多用型发展,提高养牛的经济效益。3年来,应用短角红牛共配黄牛2785头,现已产犊牛2220余头,占黄牛总数的6.5%,实践证明,短秦F_1牛具有生长发育快,生产性能高,适应性强,经济效益高等优点;18月龄在饲养水平偏低条件下,平均体重321kg,比秦川牛  相似文献   

9.
(接 2 0 0 3年第 2期 )10 .3 牛舍内部要求10 .3.1 采光面积 成母牛为 1∶12 ,育成牛为 1∶12~ 1∶14,犊牛 1∶14,窗沿到地面距离 12 0~ 15 0cm。10 .3.2 牛床面积 成年母牛牛床宽 110cm ,床长 16 0~180cm ;育成牛床宽 10 0cm ,床长 15 0~ 16 0cm ;犊牛床宽80cm ,床长 12 0cm。牛床坡度为 1.0~ 1.5°。10 .3.3 双列式牛舍喂饲道宽 10 0~ 12 0cm ,清粪通道 15 0~2 2 0cm ,粪尿沟宽 30~ 40cm ,深 10~ 15cm ,坡度 1.0°。10 .3.4 成母牛和育成牛舍饲槽位于牛床前 ,通常为统槽 ,饲槽底与牛床平行。犊牛舍…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17,(2):10-14
为了解新疆褐牛生长发育规律,利用1~16月龄新疆褐牛公牛(1 059头)和母牛(1 276头)的体尺与体重测定数据绘制了生长发育曲线,并应用SPSS 16.0软件分析了各项体尺指标(十字部高、体斜长、胸围、管围)与体重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新疆褐牛犊牛期各项体尺指标的生长速度低于育成期,犊牛期体重的生长强度大于育成期,生长速度小于育成期,整个生长期内各项体尺指标均与体重存在极显著(P0.01)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从 198 7年以来 ,作者经历了 3起牛巴氏杆菌病的防治工作 ,均及时扑灭了疫情 ,报告如下。1 流行情况 这 3起牛巴氏杆菌病 ,均发生在我旗勿布林苏木草根台嘎查 ,在发病的 7个养牛户中 ,共存栏牛 2 95 0头 ,发病 98头 ,发病率为 3.32 %;病死82头 ,病死率为 83.6 7%;治愈 16头 ,治愈率为16 .33%。其中 ,发生于 1987年 9月 5日至 10月 3日勿布林苏木草根台嘎查初一牛包的疫情最为严重 ,共存栏牛 5 0 3头。其中 :犊牛 80头、2岁和 3岁牛 2 2 0头、4岁以上牛 2 0 3头。发病 30头 ,发病率为 5 .96 %;死亡 30头 ,病死率为 10 0 %,其中 :犊牛死亡 2…  相似文献   

12.
1997年,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奶牛场的三个牛队先后发生犊牛、育成牛双目失明,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尽快查明发病原因,我们成立了调查小组,从 1997年 11月至 12月经过一个月的调查初步查明了发病原因。 1调查经过   调查了全场 3个牛队,对失明的犊牛和育成牛进行详细登记,共发生失明小牛 33头。 (包括先天性失明 18头,后天性失明 15头 )其中:小公牛 18头,小母牛 15头。双目失明 31头占失明总数 94%,单目失明 2头占 6%。   发病牛的特点:月令 0~ 16个月,先天性占比例大,公牛比母牛多。   发病的主要症状:双眼或单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黑毛和牛改良皖南黄牛后代的生长性能及对皖南地区环境的适应能力。[方法]和杂F1代和和杂F2代为试验组,皖南牛为对照组。其中犊牛和杂牛F1代公牛17头、母牛21头,和杂F2代公牛9头、母牛11头,皖南牛公牛13头、母牛10头;6月龄及12月龄和杂牛F1代公牛15头、母牛18头,和杂F2代公牛8头,母牛9头,皖南牛公牛13头、母牛10头;18月龄和杂牛F1代公牛10头、母牛12头,和杂F2代公牛7头,母牛7头,皖南牛公牛11头、母牛8头。测定和杂牛F1代和F2代的体尺及体重等生长性能,并与皖南黄牛的生长性能进行比较。[结果]和杂牛生长发育较本地牛要快,但其增重相对其他外来肉牛品种来说仍然较慢。[结论]和牛可以作为皖南黄牛改良杂交的种质资源,提高皖南牛的生长速度,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自八十年代以来,在甘肃省庆阳市的西峰、合水、庆城、华池、镇原等县(区)牛群中,开始零星散发一种以犊牛双眼失明为主要症状的疾病.1998年春季发病数逐渐增加,范围不断扩大.笔者从2000~2003年7月对上述县(区)的82头牛进行了眼底观察,其中成年牛35头(健牛19头,瞎牛16头),犊牛47头(健康犊20头,瞎犊27头),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实验室鉴别诊断等,证实该病是牛食用黄花根或茎叶引起的萱草根素(Hemerocallin)中毒所致.用YZ6E检眼镜对病牛眼底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5.
<正>乳用犊牛是指6月龄以内的小牛,满6月龄后到产犊前称为育成牛,其共同特点是生长发育快,可塑性强。加强犊牛和育成牛的饲养管理,满足各阶段生长发育的需要,提高犊牛成活率,培育好犊牛和育成牛,对大型牛场及养牛户来说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为查明贵阳市某养牛场犊牛发病死亡的病因,采集2头病死犊牛的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药敏试验,以及牛支原体、病毒性腹泻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分离细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16S rDNA测序分析鉴定为大肠杆菌,药敏试验显示其对硫酸安普霉素、硫酸粘菌素高度敏感;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牛支原体核酸检测为阴性。结论:诊断病例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7.
纯种和牛快速扩繁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达到快速扩繁纯种和牛的目的,试验从供体牛高强度超数排卵、胚胎性别鉴定及不同品种受体牛移植对产犊、妊娠期和犊牛初生重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纯种和牛连续超排9次,每次间隔30 d,第2次头均回收胚数22.78枚,显著高于第5~9次结果(P< 0.05),其余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 0.05);第1~3次头均可用胚数分别为8.67、13.78、8.56枚,组间无显著差异(P> 0.05),第2次头均可用胚数显著高于第4~9次头均可用胚数(P< 0.05),极显著高于第7、9次头均可用胚数(P< 0.01)。性别鉴定胚胎和常规胚胎移植妊娠率和产犊率差异均不显著(P> 0.05),性别鉴定胚胎的母犊率为95.56%。西门塔尔杂交牛受体产犊率高于和牛杂交牛、荷斯坦奶牛受体,但差异不显著(P> 0.05)。和牛杂交牛受体妊娠期极显著高于西门塔尔杂交牛和荷斯坦奶牛受体(P< 0.01),西门塔尔杂交牛和荷斯坦奶牛之间差异不显著(P> 0.05);西门塔尔杂交牛受体所产和牛母犊初生重显著高于和牛杂交牛受体(P< 0.05),极显著高于荷斯坦奶牛受体(P< 0.01),3个品种受体牛产和牛公犊初生重之间差异不显著(P> 0.05);同一品种受体牛其产公、母犊牛的妊娠期及初生重均相近。  相似文献   

18.
牛传染性角膜炎(IBK),又称红眼病,是牛常见的、损失最大的眼病。它是由牛摩拉克氏菌所致。本病常见于夏、秋季圈饲舍外犊牛或育成牛(6~24月龄)。蝇、蠓、虻是传染牛摩拉氏菌的主要媒介。这些昆虫将强毒株牛摩拉氏菌从感染牛眼分泌物带至未感染牛眼中发病。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和讨论了肉用犊牛和育成牛的一些饲养管理方面的技术要点。肉用犊牛的饲养管理部分介绍了新生犊牛的饲养管理、哺乳期犊牛的饲养管理和断奶至6月龄犊牛的饲养管理要点。种用育成牛饲养管理部分介绍了母牛和公牛的饲养管理要点。饲养管理主要谈及了犊牛的初乳哺喂、饲喂、饮水、去角、环境控制、日粮配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浅析育成牛的繁殖障碍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育成牛初配时出现不发情或屡配不孕的繁殖障碍 ,给养牛户带来较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损失。现就育成牛的繁殖障碍和对策进行讨论与分析。1 营养性障碍繁殖困难最重要的营养原因是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及某种维生素供应不足。这些必需成分摄入量的减少导致育成牛达到繁殖年龄而发情微弱 ,不发情或胚胎的早期死亡 ,如造成幼稚型卵巢。且体肥的育成牛繁殖率也低于生长状况良好的育成牛。营养不足对繁殖的影响可由充分的饲养使其恢复 ,但推迟了繁殖年龄。2 器质性障碍异性孪生母犊牛因其在胎儿期生殖器官发育受阻而丧失繁殖能力。雌雄间性和生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