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枣缩果病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查阅国内枣缩果病(F ru it shrink d isease)相关文献资料39篇,综述了枣缩果病研究历史、分布及危害、枣缩果病的病原、枣缩果病的传播途径、枣缩果病发病与果实生理指标的关系、枣缩果病的药物防治技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枣缩果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枣缩果病的防治牛步莲枣缩果病系细菌病害,病原菌属细菌植物门、肠杆菌科、欧氏菌属的一个新菌种──噬枣欧文氏菌。枣缩果病的发生与气温、相对湿度、枣果发育期有密切关系。枣果感病后,初期出现淡褐色斑点。后期果皮呈暗红色,果肉由淡绿色转赤黄色,果实脱水瘦小,一...  相似文献   

3.
绿亨6号防治枣树缩果病效果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树缩果病(烂果病),属细菌性病害,又称束腰病,烧茄子病,是泊头市枣区果实的重要病害。受害症状为初期果皮上出现浅黄色晕黄病斑,环内略凹陷,后期果实表皮皱缩凹陷,颜色发暗。质地松软,果肉土黄,在成熟前造成大量落果,严重影响了枣果品质,给果农们造成了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4.
2010年12月25日,由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北农业大学共同承担的"河北省枣树重大病虫无公害治理技术"通过了河北省林业局组织的专家验收。项目针对目前枣树生产中存在的主要病虫(枣疯病、枣缩果病、裂果病、绿盲蝽蟓、皮暗斑螟)危害严重的问题开展研究。对我国传统主栽品种抗性进行了调查研究,选育出大果、优质、抗枣缩果病、裂果、枣疯病的系列新品种9个,通过国家审定新品  相似文献   

5.
喷50 mg/kg的硫酸铜溶液,缩果病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缩果病率均在21%,喷100、200 mg/kg的硫酸铜溶液的与对照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且随着浓度增高,缩果病率增高,当浓度达到200 mg/kg时,缩果病率增加到45%。果面刺伤喷施硫酸铜溶液的各处理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并且缩果病率都在40%以上,可见伤口对缩果病率的发生有显著的提高效应。枣果罩塑料膜喷水对缩果病率实验中处理与对照有显著差异,并且处理显著低于对照,可见枣果罩带可减少降雨对缩果病的发生。笔者结合试验结果和多年的枣树生产管理经验提出了减少枣缩果病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枣缩果病防治药效对比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枣缩果病又称铁皮病、黑腐病、干腰病等,枣产区均不同程度发生,在唐县枣缩果病一般在7月中旬发病,8月中旬至9月上旬发病严重。病菌侵入枣果后,常引起果腐和提前脱落,发病初期在枣果肩部出现淡黄色晕环,并逐渐扩大,稍凹呈不规则淡黄色病斑,果肉土黄色,外果皮暗红色,无光泽,果柄暗黄色,提前形成离层而脱落,病果小、皱缩,组织呈海绵状坏死,味苦不堪食用。给农民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从而困扰着果农发展枣树的积极性。为探索一种治疗枣缩果病的最佳药剂,2003年我们进行了药效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7.
<正>2008年10月11日,河北省林业局邀请中国林科院、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等单位的知名同行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对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主持、石家庄市林业局、沧州市林业局、鹿泉市林业局、行唐县林业局、阜平县林业局等单位参加的"枣树病虫害防治及无公害生产技术研究"(课题编号:0602306)子课题"抗缩果病枣新品种选育"课题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8.
枣缩果病发病过程及其致病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对太谷县的6处枣园的枣缩果病的发病过程及其致病因素进行专题研究。结果表明:枣缩果病的发生与枣果发育期、树龄、枝龄、树势、气象因子、立地条件、虫害、栽培条件及栽培品种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枣缩果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枣树生产的果实病害。介绍了枣缩果病的危害症状、致病病原、发病规律、影响因素,提出了几种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枣果采收适期的研究报告韩丰年,李敬川,张建国,何广起(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石家庄050061)(南皮县林业局)枣果采收名为枣树五大管理措施之一,但一直缺乏系统的研究,群众多凭《齐民要术》中的“全赤即收………”和民谚“七月十五枣红圈,八月十五枣落干”这...  相似文献   

11.
大枣缩果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缩果病是北方枣区新发生的一种危害枣果的重要病害。 一、症状:该病是枣果在着色期发生的病害,引起果腐和提早落果。病果个小、皱缩、干瘦,病组织呈海绵状坏死,果肉味苦,外果皮  相似文献   

12.
枣缩果病与果实生理指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从幼果期起,到枣缩果病(Fruit shrink disease)发病盛期,每隔10 d在山西农业大学枣园定点采集枣果,当开始发病后,每次采样将健果和病果分开,测定枣果实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Vc和部分矿质微量元素(Fe,P,Ca)及可溶性糖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枣缩果病的发生与POD活性、Vc和可溶性糖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与枣果实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多少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3.
一、发病规律 枣缩果病又名雾潮病、束腰病等,是我国枣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14.
枣缩果病发病规律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综述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枣缩果病病原及其发病规律和防治技术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为今后枣缩果病的研究与生产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太谷枣区枣缩果危害及发病规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缩果病在太谷县杨家庄、南张等产区普遍发生,以杨家庄发病最重,两年中主栽品种壶瓶枣最高发病率和发病指数分别达到73.60/和63.45。不同的品种对枣缩果病的抗病性不同,其中壶瓶枣发病最重,梨枣次之,赞皇枣和骏枣发病较轻。主要症状:病果果柄褐色或黑褐色;个小、皱缩、干瘦;病组织呈海绵状坏死,味苦,不堪食用。发病规律:7月下旬开始出现病斑,8月下旬至9月初进入发病盛期。  相似文献   

16.
枣缩果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综述了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我国枣缩果病病原及其发病规律、传播途径和防治技术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并提出了枣缩果病研究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7.
优质抗缩果病、抗裂果枣树新品种‘曙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曙光’是从河北省太行山区‘婆枣’资源中选育出来的优质抗枣缩果病、抗裂果的优良新品种,果实圆柱形,平均单果重12.2 g,鲜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7.8%,酸甜味浓。丰产稳产,抗缩果、抗裂果,适宜干制,适合于河北枣区、河南枣区、山西枣区栽培。在河北枣区10月上旬成熟。  相似文献   

18.
枣缩果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症状与危害:缩果病是我国各大枣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生缩果病的枣果首先在果肩或胴部出现黄褐色不规则色斑,进而果皮出现水渍状,土黄色,边缘不清,后期枣果皮变为暗红色,收缩,且无光泽。果肉病区由外向内出现褐色斑,土黄色松软。病果吃起来味苦。果柄变为褐色或黑褐色。整个病果瘦小,于成熟前脱落。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缩果病的发生对枣果和枣叶片中的MDA、PPO、CAT和PAL活性的影响,测试了发病与不发病的枣树中的叶与果中MDA、PPO、CAT和PAL活性,结果表明:MDA活性整体式呈上升趋势,病叶均大于健叶;在新郑灰枣枣果中,MDA活性呈下降趋势,而且病果均大于健果;在新郑灰枣中,病果和健果的PPO活性均是上升趋势,到完熟期达到高峰,且病果一直高于健果;在扁核酸中病果的PAL活性一直高于健果。  相似文献   

20.
王乔 《新疆林业》2010,(5):28-28
<正>枣缩果病是枣树的一种新病害,常与炭疽病混合发生,该病大发生时,轻者减产,重者绝收,近几年在枣区有所发生。该病主要为害枣果,引起烂枣和落枣。在枣果着色期发病,主要7月中下旬开始发病,8月中下旬为发病高峰期。受害枣果先在果肩及胴部出现淡黄色晕圈,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水渍状内色病斑,中间呈圆形褐点,病区果肉松软萎缩,病果易早期脱落。病果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