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2017年夏季宁夏中宁县出现异常高温天气,7~8月最高气温持续超过30℃的天气高达18天,持续超过35℃的高温天气达8天,7月11、12日最高气温均超过了40℃,突破历史极值。高温期间,正值宁夏中宁县枸杞成熟采摘高峰期,持续高温天气造成个别枸杞落花落果、大部枸杞成熟加快、采摘间隔期缩短,枸杞夏眠期提前,秋梢生长期滞后。同时也造成枸杞病虫害的发生,本文通过高温天气对枸杞的影响分析,为以后更好的做好枸杞气象服务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
去年我地普遍出现了夏播大豆无荚果的现象,“翠扇大豆”、“科丰6号”表现最为严重,宁庄村韩宗王宣5亩新引进品种翠扇大豆几乎颗粒无收。  笔者经调查分析,认为去年夏季持续高温干旱的天气是罪魁祸首。上述大豆品种一般开花期为30多天,适宜温度30℃上下,而去年7月份大豆大部分花期赶上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对授粉结荚极为不利。据大田调查,春播“兴农2号”大豆也受高温干旱影响形成了不同程度的空荚,但因播种早,加上其开花时间长达75天,花期受高温干旱天气影响相对轻些,因而损失较小。  这给今年大豆生产提供了经验,即夏播大豆一定避免…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7月以来,四川省部分市县遭受了持续30余天的高温干旱袭击。如通江县截止8月4日,全县平均降雨仅60.2mm,降雨量比历年同期减少了77%,尤其是7月12日至8月4日降雨量仅为8.3mm,平均气温27.8℃,比历年同期偏高1.1℃,其中35℃以上高温天气已持续20余天,是1969年以来最严重的伏旱。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已造成大春农作物严重受灾,部分地区处于绝产的状态。根据通江的受灾统计,绝收面积达15.4万亩(水稻绝收7.5万亩,玉米绝收6.7万亩,甘薯绝收1.2万  相似文献   

4.
<正>东北三省广袤的黑土地素有"十年九旱"的说法,而今年入夏以来,辽宁省旱情更甚。进入7月以来,辽宁全省平均降水量是1951年有资料记载以来的最小值,大部分地区已连续20天无有效降雨,十余个地市出现不同程度气象干旱。从7月初开始,辽宁多地出现极为罕见的持续高温少雨天气。记者从辽宁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了解到,7月1日到21日全省大部分地区无有效降雨,平均降水量仅  相似文献   

5.
一、温度 甘薯对温度要求比水稻、玉米等种子作物要高5~10摄氏度.气温达到15摄氏度以上时才能开始生长,18摄氏度以后可以正常生长,在18~32摄氏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发根生长的速度也越快,赶过35摄氏度的高温对生长不利.块根形成与肥大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是20~30摄氏度,其中以22~24摄氏度最适宜.低温对甘薯生长极有害,较长时期在10摄氏度以下时,茎叶会自然枯死.一经霜冻很快死亡.薯块在低于9摄氏度的条件下持续10天以上时,会受冷害发生生理腐烂.  相似文献   

6.
《农家科技》2013,(10):12-12
10月7日强台风“菲特”致使浙江省温州、宁波和杭州等地普降暴雨,城市内涝严重。台风“菲特”残余威力并不小,与南下冷空气一结合,给上海带来了大暴雨。整整一夜的持续强降雨,到了10月8日国庆长假后首个工作日还是不停。致使杭州等城市拥堵不堪,众多市民只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去上班。  相似文献   

7.
孟小绒  杨晓春  曲静  金丽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300-21302
[目的]研究西安市近59年高温天气气候特征。[方法]利用西安观测站1951~2009年逐日最高气温资料,采用统计方法研究不同强度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及影响高温天气的高空环流形势。[结果]近59年西安市平均每年有22.95个高温日,4月下旬~9月上旬均可出现;高温日以7月下旬最多,6月下旬次之;≥38.0℃的酷热天6月下旬和7月下旬出现2个峰值;≥40.0℃特热天6月中下旬最多,7月各旬次之,8月几乎不会出现。高温日、酷热日、特热日天气过程的年代际变化均呈现多—少—多的趋势,20世纪50~60年代多,70~80年代少,90年代后又复增多。年极端最高气温多出现在6月中下旬,其次在7月下旬,其年代际变化呈高—低—高的趋势。高温天气过程7月份出现次数最多,持续时间也最长;酷热天一般持续2 d,≥40.0℃的特热天气很少持续出现。高温天气的环流形势大致可归结为大陆高压控制型、副高控制型、带状高压控制型及西北气流控制型4类。[结论]该研究为高温天气预报预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2011年以来,镇远县天气气候异常,多灾并发,先后遭受了低温冰冻、初春低温阴雨寡照、后春阶段干旱、盛夏高温干旱等灾害天气,尤其是7月以来的盛夏高温干旱,因2009年以来降水持续偏少、盛夏持续晴热高温、正值农作物需水关键期等多因素叠加效应,使此次干旱具有持续时间长、灾害损失重、危害程度深、影响范围广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2013年夏季高温干旱天气特点和环流成因,评估了夏旱给荆州市相关行业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干旱天气的决策建议。结果表明:2013年严重夏旱期间,荆州市晴热高温天气(最高气温≥35℃)多达31~45 d,是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值,其中公安地区极端高温突破历史极值;同时夏旱期间日照时长显著偏高,降水量明显偏少。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强和控制时间长,不利于南方水汽向北输送,降水量持续偏少;冷空气位置偏北,台风活动偏南,多晴热高温天气。荆州市夏季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对水利、畜牧水产、农业等各行业造成严重影响,直接经济损失达13.39亿元。持续高温干旱灾害性天气防御对策包括人工影响天气、节约用水、水资源监测、治理流域水系、调整农业结构布局等。  相似文献   

10.
2000年入夏以来,辽西地区遭受了建国以来的特大旱灾,从 5月 21日至 7月 15日,出现持续高温少雨天气 56天,期间绝对高气温达到 41 7℃, 35℃以上高温天气 16天, 30℃以上高温天气 33天,前 11天日均气温比历年高 1℃,后 45天,日均气温比历年高 3 6℃,降雨仅有 7 9毫米,是历年降雨量的 1/ 21。   大旱之后的 7月 16日,锦州地区连降雨水,出现了高温高湿天气,引发了葡萄白腐病和葡萄裂果病的普遍发生。葡萄白腐病是一种真菌侵染性重要病害,一般在 7月上旬开始发病,主要为害葡萄果穗,也为害叶片和枝条。受侵染后果梗、穗轴变成浅褐色,水渍状腐烂,病果粒易脱落。此病流行年份,果实损失达 30%~ 60%,严重时造成绝收。葡萄裂果病为生理病害,由于前期严重干旱,近成熟期连续降雨,或因葡萄穗紧,粒间挤压,造成葡萄粒放射状裂口,后期霉烂。   根据调查分析,全市葡萄产区均发生葡萄白腐病和葡萄裂果病,只是不同地区不同园块发生程度不同。一般地势低洼,通风透光差,单产过高,肥水不足,果穗大,果粒多,果穗紧,或因选药不对路,打药不及时,作业质量差等原因,造成烂穗、烂粒、裂果较重,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11.
正每年6月中旬至7月,都会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影响早稻的正常开花灌浆,农谚"高温逼熟"指的就是这种情况。早稻灌浆的适宜温度是25~28℃,高于32℃就会受到影响,35℃以上的高温就有明显的影响。在生产上观察发现,在早稻盛花期连续3天以上日最高气温高于35℃,敏感期35℃以上的高温持续1小时,就会引起颖花的高度不育,其中已开放的花受害最大。危害主要发生在白  相似文献   

12.
甘薯的环境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温度甘薯对温度要求比水稻、玉米等种子作物要高5~10摄氏度。气温达到15摄氏度以上时才能开始生长,18摄氏度以后可以正常生长,在18—32摄氏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发根生长的速度也越快,赶过35摄氏度的高温对生长不利。块根形成与肥大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是20~30摄氏度,其中以22—24摄氏度最适宜。低温对甘薯生长极有害,较长时期在10摄氏度以下时,茎叶会自然枯死。  相似文献   

13.
由于7月下旬以来天气持续高温闷热,光照也较少,致使棉花长势较旺,棉株落蕾落铃严重,经技术人员田间指导和调查,棉花第4、5果枝形成空枝,影响了棉花产量。花铃期的主攻目标是:保持生长旺盛,多结少落,增结三桃。为此,宁河农技推广中心提出七项主要技术管理措施,使棉花达到“伏桃满腰,秋桃盖顶”。  相似文献   

14.
棉花在开花授粉期间对温度极为敏感,连续高温会导致蕾、花、花粉生长发育受阻,引起蕾铃脱落,甚至不能正常开花授粉,导致棉株生理性早衰,产量下降。2015年7月以来,阿拉尔垦区棉花受持续异常高温天气的影响,造成大量蕾、花、幼桃、铃脱落,后期棉花品质下降。笔者通过跟踪田间观测调研,分析了持续异常高温天气对棉花开花授粉的影响,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7月份以来,山东省胶东半岛地区连续的阴雨天气持续了20余天。同时,大雨过后伴随着天气的转晴,温度也随之急剧回升,这种雨后的高温高湿天气对花生开花下针和结荚期病虫害的防治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青岛力力惠公司提醒花生种植户要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6.
<正>每到夏季,芹菜育苗都给农户带来了不少困扰。芹菜特性喜冷凉,耐寒怕热,6-7月份正逢高温、高湿、强光天气,在高温天气下芹菜催芽困难,再加上虫害尤其是蚜虫和地下虫的危害,很容易出现缺苗、死棵现象。夏季芹菜育苗应掌握以下技术要点:一、注意控制催芽温度。夏季由于外界气温高,催芽困难,可因地制宜。催芽的环境温度控制在15至20摄氏度,经10天左右,便可发芽。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河西走廊东部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及预报着眼点,提高高温预报准确率,减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笔者运用天气统计学方法, 对河西走廊东部2010年7月17—30日出现的高温天气从气候特征、环流形势和物理量场以及对农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预警预报指标。结果表明:2010年7月高温强度和持续日数均创历史极值;长时间晴热少雨、大陆暖高压异常强大且持续稳定是造成此次持续高温过程的主要原因;持续高温造成土壤墒情大幅度的下降、河流量倍增、多种农作物产量大受影响。  相似文献   

18.
是升土壤有机质 增强耕地抗旱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夏季。铁岭市全境遭受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场伏旱。从7月20日到8月10日以来,铁岭市各地降水偏少,大部分地区累计降水不足20毫米,是铁岭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同期降水最少的时段。并且在10日~16日持续30℃以上的高温。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南方早稻陆续进入抽穗扬花和灌浆结实期,正是防灾减灾关键时期。据中国气象局预计,6月19日起,江南、华南地区将出现大范围持续性高温晴热天气,大部地区日最高气温将在35~39℃之间,局部可达40~41℃;高温天气将持续10天以上。持续高温天气,可能使处于抽穗扬花和灌浆结实期的早稻遭受高温热害。对此,农业部高度重视,紧急部署高温热害防范工作,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要  相似文献   

20.
正重点农区气象条件四川盆地多强降雨。未来几天,四川盆地多大到暴雨,局地有大暴雨。江南华南等地持续高温天气。中长期时段内,江南中东部、华南中北部将多高温少雨天气,日最高气温一般为35℃-38℃。今年第1号台风"尼伯特"(热带风暴级)将向我国台湾到华东沿岸靠近,8日前后将登陆我国东部海域,带来明显风雨天气。另外,中长期时段内还将有1-2个热带气旋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