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试验选用5个性状各有特色的小麦优异突变体进行双列杂交(无反交)。利用10个组合F1和5个亲本材料研究了8个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F1显性程度表明:除抽穗期以负向优势为主外,其余7个性状均以正向优势占主导。亲本本身表现与一般配合力效应大小呈显相关,但一般配合力效应大小与杂种优势的表现并不完全一致。作为种质资源,矮秆突变体890376对降低后代株高最有利,大粒突变体核生二号最有利于提高后代的  相似文献   

2.
对突变品种鲁麦20早熟,矮秆,红壳等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表明:(1)其早熟性是由203对显性优势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且早熟×晚熟组合的早熟性狭义遗传力较高,为45.70%-71.11%:(2)株高及穗部农艺性状中以株高狭义遗传力最大,平均78.12%,且其矮秆性状是3  相似文献   

3.
辐照埃及棉选育陆地棉性状的长绒棉突变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1985年用60Coγ射线279Gy辐照埃及棉“Ashrnouni”,于1991年选出了4个表现陆地棉性状、绒长达33~35mm以上的长绒棉突变体。如突变体90197-1。绒长35mm,生育期135天,株高91.9cm左右,株型紧凑,结铃性强(43.4个/株).衣分40%左右,其纤维品质:2.5%跨越长度为34.9~35.6mm,整齐度48.5%~50.2%,断裂比强度19.2~20.4g/特克斯,麦克隆值3.9~4.0。这些突变体有待进一步过育和产量鉴定。经初步分析,诱变后代的染色体仍为四倍体,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酶谱与亲本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小麦品种及突变体八个农艺性状的遗传模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小麦不同品种和突变体为材料,组配成5×3NCⅡ交配设计,对8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主穗小穗数、主穗粒重、抽穗期和千粒重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且显性程度均为部分显性至完全显性。单株穗数和主穗粒数的Wr/Vr回归关系不显著,株高和穗长的遗传中,存在着上位性效应。本试验所选的4个矮秆早熟突变体作亲本,有利于提早后代的抽穗期,但不利于培育矮秆和大穗大粒品种。  相似文献   

5.
用350Gy^60Coγ射线辐照早籼中选5号干种子,诱发获得浅绿色突变体M440-18,其叶绿素含量较原亲本降低1/5左右,同时剑叶大小、株高、生育期、分蘖力、穗长、着粒密度、每穗结实粒数、千粒重以及产量等性状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通过与原亲本正反交证明,该叶绿素突变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而与细胞质无关。  相似文献   

6.
为在辣椒杂交育种中提高亲本配合力,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模型,对4个辣椒新组合[34(55)×32(23)、34(55)×48(30)、34(55)×33(24)、34(55)×46-1]及理想品种进行了一般配合力的综合评判。结果表明,以34(55)×33(24)组合的经济性状最佳,各项性状指标与理想品种最为接近,其单果重明显高于其他组合;超双亲平均优势为22.0%,杂种优势指数为122.0%,符合辣椒新品种选育目标。  相似文献   

7.
陆地棉纤维品质和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两个陆地棉型纤维品质优异品系94173和94250分别与推广品种中棉所12号、鲁棉11号、中棉所16号和鲁棉10号杂交,按方法2模式I配成6×6共21个组合。纤维长度、马克隆值、籽棉产量、单铃重和籽指的G.C.A.效应达显水平,除衣分率外,上述各性状S.C.A.方差比值较大,证明以加性效应为主。G.C.A.估算结果表明,94173和94250是提高陆地棉品种纤维品质性状育种非常有价值的亲本,通过  相似文献   

8.
用60Coγ射线辐照晋谷2号等8个品种谷子的干种子,研究其染色体畸变和辐射后代的变异。结果表明,谷子出苗率与剂量呈负相关,染色体畸变与剂量呈正相关。新育成的杂交种晋谷2号的性状突变与剂量呈正相关,突变体稳定快。农家品种红谷的性状突变与剂量相关性不显著,突变体的性状不易稳定。从突变体中选育出的4个谷子新品种,比对照增产10%~65.5%,并在黄土高原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9.
用4个大蒜品种的离体培养芽进行^60Coγ射线诱变试验。以明确其敏感性和诱变率。供试材料的致死计量为7-9Gy,诱变率为5%。通过农艺性状观察和过氧化物同功酶分析,表明出现的两个突变体-Tai R1和Cang R2,其属遗传型变异。  相似文献   

10.
汞对大豆幼苗生长发育和营养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用不同浓度HgCl2溶液对大豆种子进行砂培试验研究,结果发现5×10^5mol/LHgCl2对大豆幼苗的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培养液HgCl2浓度大于1×106-4mol/L时,大豆幼苗叶绿素含一、光合速率、根系发育及活力、硝酸还原酶活力、蒸腾强度降低,幼苗营养利用能力降低,生长速率减慢。  相似文献   

11.
采用2种肝素浓度(10,30mg/L)与3种咖啡因浓度(2.5,5,10mmol/L)的交叉组合,以30mg/L肝素的受精液为对照,探讨肝素和咖啡因对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的影响,并确定受精后将卵母细胞移至单层细胞的合适时间。结果表明,当卵母细胞在受精后5h移至单层细胞时,10mg/L肝素加5mmol/L咖啡因或30mg/L肝素加2.5mmol/L咖啡因的体外受精效果最好,二者的囊胚率和囊胚孵化率分别为56.9%±7.0,81.1%±12.7及56.9%±7.0,78.9%±9.8。  相似文献   

12.
王波  黄晓智 《土壤农化通报》1996,11(3):120-121,125
以生产上常用高产菌株“杂交17”和“金凤2-1”为对照,与“川平2号”、“川平3号”、“川平4号”和“川平5号”共4个从野生平菇组织分离菌株均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4个野生菌株比“杂交17”增产,共中增产10%以上的菌株为“川平2号”和“川平3号”。“川平2号”比“金凤2-1”增产7.9%,“川平3号”与“金凤2-1”的产量相近。在商品性状上,“川平2号”、“川平3号”、“川平4号”的商品性状与  相似文献   

13.
将生产上使用较多的3个不育系(博白A、V20A、珍汕A)和5个恢复系(桂8、桂44、测64-7、密阳46、IR24)组成3×5不完全双列杂交,用于研究17种氨基酸含量的配合力及相关,发现杂交水稻糙米的15种氨基酸含量主要受组合特殊配合力的影响,只有组氨酸的含量受亲本一般配合力的影响,糙米氨基酸含量与农艺性状相关不大。  相似文献   

14.
多花黑麦草杂交种SSR分子标记鉴定及表型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花黑麦草为异花受粉植物,杂交过程中易出现杂交种生物性混杂现象,有必要对杂交后代进行真假鉴定分析.本研究旨在筛选出多花黑麦草优势杂交组合和优异杂交后代材料,为多花黑麦草杂交育种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实验利用SSR分子标记辅助鉴定5个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骨干品种为亲本创制的杂种后代真实性,并对亲本与杂种后代主要表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用20对引物组合共得到多态性条带426条,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82.41%,说明SSR分子标记能够很好的揭示多花黑麦草材料间的差异;(2)经SSR分子鉴定,将后代分为有父本特征谱带的杂种后代、无父本特征带的后代2类,在150个杂交后代单株中有父本特征谱带的杂种后代有108个为真杂种,其中杂交组合GC、CG真杂种最多均为24个,WG组合真杂种最少为19个;(3)杂交组合CG的F1代部分形态特征显著优于亲本,5个杂交组合内(间)在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杂交组合MG的变异系数最高,WG的变异系数最低,杂交组合CG形态特征显著高于其他杂交组合.由研究结果可以初步判断长江2号×赣选一号多花黑麦草为优势杂交组合,其杂交种为优异杂交后代材料,可为后续杂交选育新品系提供后备材料.  相似文献   

15.
甘薯胚性乳浮细胞的辐射诱变和同质突变体的获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60Coγ射线辐照甘薯品种高系14号和栗子香的胚性悬浮细胞,辐射剂量为5~25Gy,将辐照后的胚性悬浮细胞进行培养,获得了大量再生植株,即辐照后代M1V1,将这些辐照后代移植于大田,对其主要形态特征和经济特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辐照后代在叶形,叶色,薯皮色,薯肉色,干物率及食味等性状上发生了是显变异,获得了薯皮色同质突变体和一批干物率高或者食味优的突变体。  相似文献   

16.
籼稻诱变糯质基因的回复突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辐射诱变籼型杂交稻亲本育成的糯质基因突变系南恢175wxR、湘恢288wxR、明恢86wxR、蜀恢527wxR、明恢63wxRI、I-32wxB、龙特浦wxB和D62wxB为材料,借助肉眼观察和1%KI-I2溶液鉴定各自交后代糙米粒胚乳性质,首先发现诱变糯质基因wx发生回复突变(即胚乳性质由糯质回复突变为非糯质),回复突变频率为0~6.34×10-5,平均为3.74×10-5。遗传分析表明,回复突变是显性突变。糯质基因突变系与糯质基因回复突变系和野生型亲本间除千粒重差异显著外,其他性状差异均不显著。提出杂交糯稻亲本原种生产及种子保纯技术。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在乙醇存在下,铁(Ⅲ)与铬天青S和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的高灵敏显色反应。在pH5.1~6.8的乙酸-乙酸铵缓冲介质中,配合物吸光度最大且稳定,最大吸收波长为646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42×105L·mol-1·cm-1,铁(Ⅲ)量在0~0.14mg·L-1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在氟化钠的存在下,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直接应用于水样中微量铁的测定,结果满意,相对标准偏差<5.2%,回收率在95.6%~102.4%之间  相似文献   

18.
不同杂交水稻吸氮特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应用^15N示踪技术探讨了两系亚种间杂交稻PE037×0248和三系杂交组合汕优63对氮素的吸收特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结果表明,两个组合对氮素的吸收匀以中期最高,前期次之,后期最少。两吸氮速率高峰均在移栽后30d,两条杂交稻为4.72kgN.hm^-2.d^-1,三系杂交稻为4.80kgN.hm^2.d^-1。  相似文献   

19.
对不同的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品种及两系组合进行花药培养。结果表明,不同材料基因型之间培养力差异明显;F1组合的培养力与亲本培养力之间存在相关性;不同杂交类型之间培养力变化趋势为粳×籼>籼×粳>粳×粳>籼×籼。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切花菊茎秆性状在不同遗传背景下的生长动态和遗传特性,本研究以亲本茎秆性状差异较大的寒小白×蒙娜丽莎白(MH)和亲本茎秆性状差异较小的QX097×蒙娜丽莎白(MQ)两个杂交F1群体为试验材料,调查了定植后15、30、45、60、70 d时的株高、茎粗和节间数,比较分析切花菊茎秆性状的生长动态、杂种优势和主基因效应。结果表明,两个组合的茎秆性状生长动态基本一致,与亲本性状的差异程度关系不大。其中,株高和茎粗总体符合S型生长曲线,而节间数的生长曲线不明显;各茎秆性状的相对生长速率在定植后45 d前均较快。MQ组合株高、茎粗和节间数等茎秆性状的平均值在大部分测定时期均高于MH组合;而MH组合株高和定植45 d后节间数的变异系数都高于MQ组合,但是在茎粗性状上没有明显规律性。各茎秆性状的中亲优势率在MH组合中多表现为正值,而在MQ组合中,除了定植后15 d时茎粗的中亲优势率为正值,其他各时期茎秆性状的中亲优势率均表现为负值。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在MH组合的株高和MQ组合的茎粗上检测到2对加性主基因效应,主基因遗传力分别为97.12%和9.33%,而在其他组合或茎秆性状上未检测到主基因效应。本研究结果为菊花营养生长期栽培调控和茎秆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