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双行垄作机械化生产技术是在垄距120cm的大垄上用机械双行栽培的全程。即垄上行间距为40cm,垄间行距为80cm,其生产全程都用机械来完成。这一新技术比常规等行距和人工生产有如下优点:  相似文献   

2.
大垄(垄距为90-105cm)栽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玉米、大豆、烟草、蔬菜的种植领域。由于其垄距与常规垄距(60-70cm)的不同,使得小型轮式拖拉机无法进地进行机械化作业。 当前,市场上常见的轮距变换装置,基本上有两  相似文献   

3.
<正>玉米密植通透高产栽培技术是以应用优质高产耐密良种、采取大垄宽窄行栽培、增加密度等为主要措施的增产增效技术。种植方式由原来传统的65cm或70cm垄作玉米,两垄变一垄,垄距为130cm或140cm,垄上种双行,大行距90cm或100cm,小行距  相似文献   

4.
玉米大垄双行覆膜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大垄双行覆膜机械化栽培技术(简称玉米“大双覆”)是指将传统的两条65cm或60cm宽的小垄合并成一条130cm或120cm宽的大垄,在大垄上适当加密种植两行玉米,小行距40cm,大行距80cm或90cm的一种新型先进玉米种植栽培技术,能够充分发挥农作物边际效应,提高光能及水肥利用率,增加积  相似文献   

5.
一是改均匀垄作种植为宽窄行种植。在东北一般常规种植要求垄距和行距均为60cm或65cm。新的种植模式,将行距改为宽行90cm或80cm、窄行40cm,行距交替进行。二是改垄作为平作。常规种植模式整地时要起垄,播种时在垄上进行,中耕时起大垄。  相似文献   

6.
3.4 起垄作业质量检测方法3.4.1 范围 适用于平翻地起垄和垄翻深松起垄作业的质量检测。3.4.2 检测工具 2 m卷尺、100 m测绳、50 cm钢板尺、20 m皮尺。3.4.3 检测方法3.4.3.1 垄向直线度 在地块内随机选取3~5点,每点测一垄100m长,在垄台中心拉直测绳作为测量基准,每隔20m测垄台中心与基准线的距离,求出误差平均值。3.4.3.2 垄距误差 a)在地块内随机取3~5点,每点测2个耕幅中各垄距离。  相似文献   

7.
目前,农用中耕机械多为轮式多体,机械跨于垄上,中耕时易伤苗。特别是苗高达到60 cm以上,中耕将无法进行;垄型、垄距不规范时,作业效果不好;地势坡度大、地表不平时,中耕作业无法进行。为了解决旱田后期中耕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为改变山东部分地区早春马铃薯机械化水平较低的现状,在滕州市选取105cm垄距大垄双行、85cm垄距一垄一行、65 cm垄距一垄一行3种机械化生产模式进行对比试验.在播种试验中选取班次生产率、漏播指数、重播指数、种薯间距合格指数等指标,在生长期选取株高、侧枝数等指标,在收获试验中选取班次生产率、明薯率、漏挖率、伤薯率、破...  相似文献   

9.
一、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马铃薯播种机械化技术是采用马铃薯专用播种机一次完成开沟、施肥、播种、喷药、起垄、铺膜、压膜等多道工序的机械化种植技术。春播马铃薯一般在2~4月,土壤10cm地温达到7℃以上时,即可适时开展机械化播种;夏播马铃薯在麦收后即可择时播种。播种要单薯或单块点播或穴播,种植过程中应避免漏播,种植密度根据当地栽培模式确定。播种深度8~15cm;覆土起垅高度15~25cm;垄高20~25cm,株距20~35cm,垄距60~65cm(一垄单行)、80~95cm(一垄双行)。播种合格率≥80%,种子破损率≤2.0%,种子破碎率:大型机不大于2%,小型机不大于1%;漏种指数≤13%,重种指数≤20%。目前,常见马铃薯播种机械为多为一垄单行和一垄双行作业机械,配套动力为5~25千瓦,作业幅宽70100cm,结构形式为悬挂式或牵引式,作业效率2~3亩/小时具有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施药、播种、覆土、覆膜作业,机  相似文献   

10.
玉米大垄双行机械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大垄双行机械化栽培技术是吉林省近几年大力推广的农机化栽培新技术。该技术是将传统的两条65cm或60cm宽的小垄合并成一条130cm或120cm宽的大垄,在大垄上适当加密播种两行玉米,小行距40cm左右、大行距80cm-90cm,增加种植株数。2002~2004年永吉县农机部门结合旱作农业项目进行了玉米大垄双行机械化栽培技术试验,研究了该技术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1.
玉米大垄双行,就是把垄做成行距为120cm的畦,在畦上播种两行玉米,两行玉米的行距为40cm,这样就形成了小行距为40cm,大行距为80cm的大垄双行种植模式。该种植模式的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农艺需要,实现垄上双苗带,提高马铃薯产量,尖山农场在沃尔公司4垄马铃薯播种机的基础上,改装了1台4垄8行播种机。以往,这个农场种植马铃薯的垄距一般是80cm,去年秋季,该场起垄1500亩作为技术改装试验田,将原机80cm垄距调整到90cm,根据所  相似文献   

13.
在对国内外中耕追肥起垄机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创新设计了1DGC-4大垄高台成形机。通过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农艺的要求,确定了4大垄8行大垄高台起垄模式,改变了传统中耕追肥起垄机只能起垄距为65~70cm标准垄的起垄模式,设计了能起垄距110cm梯形大垄的新型起垄铧、成垄器、传动、施肥、开沟、深松及划印器等装置,为黑龙江省提出的寒地玉米大垄密植精密播种技术的实施提供充分的技术保障。经用户实际作业验证,本机性能良好,各项指标均能满足农艺要求,生产效率高,是大垄种植模式的绝佳配套机具,同时也填补了国内大垄中耕追肥起垄机械的空白。  相似文献   

14.
甘薯是垄作作物,筑垄是甘薯生产中一项重要环节,以往习惯采用畜力与人工筑垄,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垄高垄距不规范,难以达到垄作技术要求。采用机械筑垄作业效率高、省工、省力、抢农时,筑  相似文献   

15.
在有限的耕地上,使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几年来,开鲁县农机部门在推广玉米机械精量播种的基础上,结合"吨粮田工程"建设,积极推广玉米高产栽培大小垄机械化技术,取得很好的效果。1技术简介1.1栽培方法在4m畦田或无埂大田内用ZBQ-6型气吸式播种中耕通用机种植6条垄,大垄垄距90cm,小垄垄距50cm,埂宽70cm,两条大垄作为中耕链轨道,每公顷设计株数为82500-90000株,在其它农艺措施和管理方法相同的条件下,实施机械化精量播种、中耕和追肥卫·2测产结果实行大小垄机械化技术种植的玉米,每么顷实际收获株数…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有马铃薯播种机械漏播和重播等问题,研究设计出一种马铃薯播种施肥联合作业机,可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起垄、覆膜等作业。该机采用独特的手指状取种播种机构,使漏播率和重播率降低;使用了旋耕起垄装置,种沟均匀覆土的同时能够完成起垄作业,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和质量。该机具无论播种质量(包括株行距、漏重播率、起垄覆土、覆膜等),还是作业效率,均能达到行业相关标准要求。田间试验表明,该马铃薯联合作业机具的平均漏播率为0.91%,平均重播率为1.17%,平均株距偏移率为7.28%。  相似文献   

17.
草莓产业已成为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然而草莓生产的大部分环节仍然以人工为主,尤其是起垄环节。针对京郊缺乏草莓专用高效起垄机的问题,开展对比试验,从作业效率、作业效果和作业成本等方面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K802P型草莓开沟起垄机所起的土垄高度达33.9 cm,土垄紧实未出现塌陷现象,能够满足京郊草莓的农艺种植要求,相较于传统人工作业,作业效率提高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8.
草莓产业已成为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然而草莓生产的大部分环节仍然以人工为主,尤其是起垄环节。本研究针对京郊缺乏草莓专用高效起垄机的问题,开展对比试验,从作业效率、作业效果和作业成本等方面测试3台不同类型的起垄机。试验表明:3台机器中,日本生产的K802P型草莓开沟起垄机所起的土垄高度达33.9cm,且土垄紧实未出现塌陷现象,能够满足京郊草莓的农艺种植要求,相较于传统人工作业,作业效率提高10倍以上,生产成本减少3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9.
玉米大垄双行栽培机械化技术是农机与农艺结合综合高效增产技术,也称为玉米"Ⅱ1465"综合增产栽培模式.既:Ⅱ-垄上双行种植方式,1-大垄高台,垄宽110 cm,4-垄上双行的行距45 cm,6-垄间行距65 cm,5-平均行距55 cm.该栽培模式的优点:选择大垄高台种植,即抗旱又抗涝,同时又能增加地表土壤温度(较65~70 cm小垄增加0.4 ~0.8℃),利于根系生长和肥料的吸收利用,适宜密植,使植株分布的更加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20.
<正>1.研制目的为进一步巩固农机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支撑地位,提高江源区农机化作业水平,优化全区农具装备结构,提高机起垄作业效率,使农机化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江源区位于吉林省东部山区,大田的种植现状是以畜力垄作为主,受地块、地形和规模的影响,垄距大小不等。为了将来适应机械耕作的要求,需要一种操作既方便,结构又简单的可调整垄距的破茬、趟墒同时进行作业的农具。2.研制的必要性农村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随着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