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中国蒙系6个绵羊品种的遗传分化和基因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7对微卫星引物对中国蒙系6个绵羊品种(同羊、小尾寒羊、湖羊、滩羊、乌珠穆沁羊和巴音布鲁克羊)的遗传分化、基因流、遗传分化程度与地理距离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利用遗传距离构建系统树。结果表明:6个绵羊群体中,总群体近交系数Fit最高的位点为OarAE101(0.1670),最低的为MAF33(0.0440);群体间分化系数Fst最高的位点为OarAE101(0.1000),最低的为OarFCB48(0.0220);群体内近交系数Fis最高的位点为OarFCB304(0.0890),最低的为MAF33(0.0050)。Fst平均为3.9%,即由各群体内个体间的差异引起的遗传变异是96.1%,说明遗传变异绝大部分存在于品种内,品种间的遗传分化水平很低。6个绵羊群体每世代两群体间有效迁移个体数为2.7369(滩羊和巴音布鲁克羊)~44.3928(同羊和湖羊),平均为11.2521,均反映出品种间的基因流通畅。品种间的遗传差异与地理距离呈显著相关。初步推断我国蒙系绵羊品种间的遗传分化主要是自然选择(生境异质性)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利用5个微卫星标记分析了山西省4个地方山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4个地方山羊品种共检测到等位基因数(Na)为67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4.94~6.05个,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7053~0.7982之间,平均遗传杂合度(H)在0.7592~0.8316之间,4个地方山羊品种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0461;聚类分析表明,黎城青山羊与阳城白山羊先聚类,再与吕梁黑山羊聚类,最后与洪洞奶山羊聚类;山西省4个地方山羊品种遗传变异大,遗传多样性丰富,品种间遗传分化小,4个地方山羊品种分子系统发生关系与其地理位置和生产特性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用淀粉凝胶电泳法检测长江三角洲白山羊不同地理群体12个结构基因座位上的变异,探讨了群体间的基因流动情况.结果表明,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水平很低,群体间基因流平均为23.620 8,并且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位置的相距远近存在线性相关性.较大的基因流是长江三角洲白山羊不同地理群体间遗传分化水平很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采用不连续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河曲藏獒和青海藏獒2个群体86只犬的9个结构基因座(Tf、Po、Es-1、Es-2、Sα2、Hb、Alb、Pr、Amy)的遗传变异情况进行了检测,探讨了2个藏獒群体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结果表明,河曲藏獒群体内遗传变异较青海藏獒丰富,而2个藏獒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很低(GST=0.018 7);较大的基因流(Nm=14.543 7)是2个藏獒不同地理群体间遗传分化水平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利用30个微卫星标记,对乌珠穆沁羊、苏尼特羊、内蒙古细毛羊、宁夏滩羊、小尾寒羊和无角多赛特羊进行群体遗传分化研究。结果表明:6个群体总基因多样度(DT)为0.63,群体内基因多样度(DS)为0.56,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2,群体间遗传变异占总群体变异的12%,变异主要来自于品种内部;同属蒙古羊体系的国内5个绵羊群体彼此之间基因流(Nm〉5)较大,而与外来品种无角多赛特之间基因流(Nm〈5)较小。  相似文献   

6.
长江三角洲白山羊是皮、肉、毛兼优的地方山羊品种。通过微卫星标记(SSR)对长江三角洲白山羊保种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可为种质资源保护和品种改良提供数据支持。选取30个SSR标记,采用PCR扩增和毛细管电泳技术检测海门山羊、崇明白山羊和崇明地区杂交白山羊的遗传多样性。对各群体不同位点和各位点不同基因型进行分析。海门山羊、崇明白山羊和崇明地区杂交山羊群体中等位基因总数分别为205、191和147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4.012、3.812、3.092,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683、0.668、0.617,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726、0.691、0.633,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47、0.630、0.567。三个群体的平均近交系数(Fis)为0.011 0,平均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50 7,平均基因流(Nm)为4.680 6。杂交山羊和崇明白山羊的遗传距离较近,和海门山羊遗传距离较远。系统进化树聚类分析表明,崇明白山羊与崇明杂交山羊聚为一类。两个纯种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群体和杂交群体均表现出较高的杂合度、多态性和遗传变异;两个保种群体为中度遗传分化,近亲繁殖率低,存在基因交流,可用于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  相似文献   

7.
巴什拜羊群体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0个微卫星标记对新疆巴什拜羊4个品系(红毛、白毛、黑毛和瘦肉型新品系)189个个体进行检测,分析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在巴什拜羊10个微卫星座位中共检测到110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座位等位基因数为11个;4个群体10个微卫星标记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791 4,平均杂合度为0.814 9,说明巴什拜羊4个群体均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4个绵羊群体的总近交系数为-0.178 2,群体内近交系数为-0.211 2,群体间基因分化系数为0.023 7,说明4个绵羊群体间2.37%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间,而97.63%的遗传变异是由各群体内个体间的差异引起的;基因流(Nm)平均值为8.916 7。聚类分析发现,红毛品系与黑毛品系亲缘关系较近,之后与白毛品系相聚,最后与瘦肉型新品系聚在一起,聚类结果与品系育成史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运用荧光标记微卫星分析6个肉山羊品种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研究安徽白山羊、贵州白山羊、陕南白山羊、宜昌白山羊、马头山羊和波尔山羊6个肉山羊品种DNA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利用10个微卫星引物,分析6个肉山羊品种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变异和群体关系。10个微卫星位点均呈现高度多态,其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531~0.812之间。F统计结果显示群体间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分化,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82。系统进化树NJ图把中国5个肉山羊和波尔山羊分为2支;中国肉山羊又被分成2个分支。系统进化树UPGMA图和主成分的二维坐标图进一步证实上述聚类结果的可靠性。此研究结果显示6个肉山羊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具有很大的选育潜力,特别是中国地方品种,是将来开发利用的宝贵原始材料。  相似文献   

9.
线粒体DNA遗传变异丰富,是研究群体遗传多样性重要手段.文章以伏牛山区伏牛白山羊、尧山白山羊和槐山羊3个地方山羊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线粒体DNA D-loop区全序列遗传多态性,评估伏牛山区山羊遗传资源现状.遗传多态性研究结果表明,槐山羊(Hd=0.975,Pi=0.01092)与尧山白山羊(Hd=0.895,Pi=0...  相似文献   

10.
用OARAE101、OARFCB11、MCM218、MCM38、BMS2508、BM143、INRA063及MAF65等8个微卫星座位,对福清山羊、戴云山羊及波尔山羊11个群体350份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表明:(1)11群体共检测到69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座位为8.60个,其中23个等位基因为11个群体所共有,4个等位基因为福建地方山羊所特有;(2)福清山羊、戴云山羊和波尔山羊总的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5.33、4.58和4.80;(3)福清山羊的平均杂合度为0.7889,戴云山羊为0.7745,波尔山羊为0.7930;(4)福清山羊与戴云山羊Nei氏标准遗传距离为0.2415-0.3485,与波尔山羊为0.4552-0.5767,戴云山羊与波尔山羊为0.5845-0.7026.本结果表明福建地方山羊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具有较高的选择潜力.  相似文献   

11.
Variations of structural loci among 4 sheep populations in China were examined by the method of multiloci electrophoresis, and similar data from 11 sheep populations were taken as basic references to analyze the genetic structure of the native sheep populations in East and South Asi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heterozygosity and effective number of alleles among 15 populations were 0.2746 and 1.559, respectively. Mongolian sheep possessed the largest average heterozygosity and effective number of alleles. Genetic diversity of sheep populations in Mongolia, China, Vietnam, Bangladesh and Nepal was reduced in this order. The coefficients of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were between 0.0126 and 0.3083, with the average of 0.148, demonstrating that genetic variations lay mainly in populations with 85.2% of the total variations. There exist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geographical distances and genetic distances. Gene flow was smooth among most populations, which led to inconsistency between geographical distances and genetic distances. The 15 native sheep populations in East and South Asia c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ne group included part populations of China and Mongolia, and the other included Yunnan populations of China, and part populations of Nepal and Bangladesh. Other populations did not cluster together and divide into the above-mentioned two groups. Tills study indicated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of the 15 native sheep populations in East and South Asia was relatively low, geographical isolation was not the main reason affecting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and the fifteen sheep populations c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相似文献   

12.
东亚及南亚固有绵羊群体的遗传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东亚及南亚固有绵羊群体的遗传结构。【方法】以多座位电泳法检测中国4个绵羊群体结构基因座上的变异,同时引用11个绵羊群体的同类资料作为参考。【结果】15个群体结构基因座平均杂合度和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0.2746和1.559;平均杂合度和有效等位基因数都是蒙古国绵羊群体最大,蒙古国、中国、越南、孟加拉国和尼泊尔绵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依次减小。绵羊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在0.0126~0.3083之间,平均为0.148,说明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占总变异的85.2%。群体地理位置的远近与遗传距离间无相关性;大多数群体间基因流通畅,使得群体间地理位置的远近与遗传距离不完全一致。东亚及南亚15个固有绵羊群体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群:一类包括了中国和蒙古国的部分群体,另一类则包括了中国云南绵羊、尼泊尔以及孟加拉国的部分群体,其余群体逐步汇入这两大类群。【结论】东亚及南亚15个固有绵羊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相对不高;地理隔离不是影响群体间遗传分化的主要原因;亲缘关系聚类分析可将15个绵羊群体大致分为两大类群。  相似文献   

13.
利用ISSR标记对天麻的贵州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摘要:该文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分布于贵州的药用植物天麻的9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为传统的中药材天麻的遗传、育种及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依据.该研究用12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20条大小在200~1 600 bp清晰的谱带,其中97条具有多态性,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0.83%,表明在物种水平上有较高的遗传变异;种群水平的多态性相对较低,多态百分率在17.5%~40.83%,平均25.56%.用POPGENE软件计算各种群间和种群内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物种水平上的Nei’s遗传多样性(He)为0.042~0.153,平均0.073; Shannon信息指数为0.332 6±0.224 1;Nei’s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637 7,表明种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63.77%,而种群内的遗 传变异占总变异的36.23%,这与有限的基因流有关;而种群间有限的基因流(Nm=0.284 1)可能是由于种子的传播距离、种子极低的生活率以及种群间的地理隔离和营养繁殖等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cpSSR(叶绿体微卫星)分子标记法对丹参的遗传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择12对cpSSR扩增良好、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SSR引物,对全国8省25县31个采样点的丹参进行cpSSR检测分析。[结果]丹参在细胞质遗传(cpSSR)上,总体均体现为中等水平;在地区上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基于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的细胞质遗传多样性各省间大小依次为:山西、河南、山东、河北、四川、江苏、陕西、安徽。8省区间丹参的遗传变异以种群间的遗传变异为主导;省区内种群间的基因流有限,而省区间的基因交流较明显。[结论]综合分析认为道地产区和传统主产区的丹参主要为就地引种栽培,在栽培过程中引入了部分外来种源;在道地产区四川、山东、河南之间很早就存在种质互换,新产区多从道地产区引种。但在遗传分化方面未显示地理相关性,进一步说明全国丹参种质之间存在广泛的基因交流,是由于人类活动中对丹参的异地引种所造成。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揭示苹果褐斑病菌(Diplocarpon mali)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通过ISSR-PCR扩增,对分离自陕西省关中平原7个县(区)的64个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陕西关中地区苹果褐斑病菌的遗传多样性丰富,不同县(区)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存在差异,渭南市白水县病菌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对较高,咸阳市乾县相对较低。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不同,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群体内;不同地区群体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基因交流,其中关中中部群体的基因交流更广泛;关中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之间的群体也存在基因交流,其中东部和西部之间群体的基因交流更频繁。NTsys聚类结果表明,种群之间的遗传亲缘关系与分离株的地理来源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江苏山羊品种的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1 140 bp,并引用10个山羊品种(群体)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碱基组成和变异情况以及核苷酸序列差异.以绵羊为外群,分别采用邻近法、最大简约法和最大似然法构建分子系统树,得到的拓扑结构一致,初步提示了江苏山羊品种的系统进化关系:长江三角洲白山羊和黄淮山羊的亲缘关系较近,可能来自同一个母系;它们与日本山羊可能在较早的世代具有共同的祖先.本研究结果也支持将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固有山羊群体划分为"东亚"和"南亚"两大亲缘系统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