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某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境内,属于西溪河4级梯级电站的第二级。水电站库区、尤其是库尾附近泥石流相当发育。在对该水电站库区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基本特征阐述的基础上,对库区泥石流当前的灾害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泥石流的危害性和输沙量进行了预测,最后提出了对该水电站库区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5.12"汶川地震除直接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外,还诱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等次生山地灾害。崩塌、滑坡等又为震区泥石流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使这些泥石流沟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处于活跃期。以地震重灾区陇南柏水沟泥石流为例,在分析泥石流形成条件和泥石流特征的基础上,预测其发展趋势,并根据泥石流危险性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3.
浑水沟流域的泥石流及其治理成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浑水沟是大盈江流域一条暴发频度最高、最典型、危害最大的粘性泥石流沟,治理前,年暴发泥石流50余次,每年向大盈江输送泥沙120~150万m~3,流域年侵蚀模数达50万t/km~2。流域内的水源条件和土质条件以及地形陡峻,为泥石流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经过综合整治,浑水沟内拦蓄泥沙400万m~3,稳定了大部分滑坡,使泥石流年暴发次数减少为3~4次,年输沙量减少为4.6万m~3。治理后的浑水沟,森林覆盖率已达78%,生态环境大为改善,人工林木材蓄积量达2.45万m~3,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4.
以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红椿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计算和数据归一化处理的方法,提出强度指数的概念,对泥石流风险计算公式进行了拓展,使其可以表征泥石流规模及可能破坏能力。同时对不同降雨条件下的红椿沟泥石流风险进行了评估。研究表明,6h降雨量达到198.4mm及以上时红椿沟发生泥石流的概率为100%。日降雨量r=37.19mm,泥石流风险低;r=64.34mm,泥石流风险中;r=104.94mm,泥石流风险高;r=282.74mm,泥石流风险很高。  相似文献   

5.
根据工程地质分析的方法对黄河积石峡水电站库区泥石流的形成环境、基本持征、形成机制、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分析,并对泥石流的危害做出了评价。对黄河上游工程建设中的泥石流分析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川西高寒地区泥石流的形成机理、运动过程、动力特性,受高原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气候条件等影响具有独特性。以四川省甘孜县四通达沟泥石流为例,通过对泥石流清水汇流区、物源区、堆积区的详细调查、测绘和泥石流堆积物样品分析,研究了高寒高海拔地区泥石流的成因和特征,综合分析了泥石流的动力特性。研究表明:(1)流域地形高差大,沟道坡降比高,为泥石流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地形条件;(2)流域汇水面积大,易形成短时暴雨的高原气候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水源条件;(3)该流域发育于川西高寒地区,处于寒温带、亚寒带、寒带等气候变化带,立体变化显著。强日照,大温差的气候条件使得岩石差异风化、冻融作用强烈,以及受鲜水河断裂带的影响,使岩体破碎,土体结构松散,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源。  相似文献   

7.
西藏林芝地区泥石流类型及形成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藏林芝地区是我国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特别是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冰川融水型泥石流灾害频频发生,危害极其严重。自2009年7月中旬开始,对该地区林芝、米林、波密、察隅4县30条泥石流沟做了系统调查。在研究该区域20条较具代表性泥石流沟的基础上,结合该区域已有研究资料,按泥石流形成的激发条件将其分为降雨型泥石流,冰川降雨型泥石流,冰崩、雪崩型泥石流,冰湖、堰塞湖溃决型泥石流共4类。进而从地形地貌、物源、水源及气温等方面分析了其形成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防灾建议。  相似文献   

8.
大渡河野坝沟泥石流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野坝沟位于四川省境内,为大渡河右岸的一级支流。历史泥石流活动明显,沟口公路和村庄都曾遭受其破坏。采用单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结合遥感图像解译及现场调查,对泥石流的形成条件、类型、危险性进行了分析。根据该沟泥石流发生的特点,对泥石流的工程效应进行了分析,发现该沟是低频的中等易发泥石流,对大渡河和上下水库的影响均不大。  相似文献   

9.
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其危险度评价对实现区域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在深入分析密云县泥石流灾害的基础上,采用基于系统理论的层次分析法,从影响泥石流危险度的泥石流历史活动情况和潜在形成条件中选取10个指标作为背景参数进行定量化研究,建立了密云县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模型。所建立的模型中,历史活动情况所占权重为0.414,潜在形成条件所占权重为0.586。利用该模型对当地泥石流沟道进行危险度评价,其结果与实际情况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表明,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密云县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是实用的和有效的,进一步工作应放在评价方法的可靠性研究上,从而为使用者提供更为准确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0.
泥石流的爆发势必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直接危害,因此研究该泥石流沟的动力学特征及预测评价其危险性对合理制定泥石流防治措施,确保工程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泥石流形成条件及发育特征分析,初咱磨子沟再次爆发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大;在对该沟进行实地调查所获资料的基础上,对其泥石流的动力学特征进行计算,并利用所选取的14个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其危险性做了定量评价。研究发现,该沟泥石流的危险度为65.75,属高度危险,研究结果可为初咱磨子沟泥石流防治工程及防灾减灾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三岔河流域高山带裸露的岩石地表与其35°以上的陡峻地形一同构成了迅速汇流的有利条件;夏季高山带5℃~10℃左右的持续高温天气过程,引起冰舌末端发生冰体崩解或山缘积雪发生雪崩?进入沟道,并在较短时间内融化,形成激发泥石流的冰雪消融洪水?目前,由于提供泥石流的这种水源和沟道内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条件依然具备,所以,泥石流爆发将仍处于活跃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2.
大渡河右岸一级支流利子依达沟是一条多期次,中高频率的泥石流沟。根据该沟泥石流的灾害历史和发育特征,对整个沟域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工程调查,典型剖面保留泥痕的地质工程测绘,现场的颗分实验及容重实验,分析了利子依达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泥石流的演化历史。结合大渡河阶地发育特征和冰川消融期次,分析了利子依达沟各期老泥石流的发育时期,并对该沟泥石流进行了预测。通过研究发现,利子依达沟古泥石流的形成和冰川的演化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历史分析法可以预测其发展趋势。利子依达沟是一条衰亡期泥石流沟,其泥石流暴发规模会逐次减小。  相似文献   

13.
高寒高海拔山原地区沟谷型泥石流与深切峡谷地区泥石流具有较大差异性.以四川省雅江县祝桑景区泥石流为例,通过实地调查、测绘和泥石流堆积物样品颗粒分析,探讨了高寒高海拔山原地区沟谷型泥石流的成因和特征.研究表明:(1)强日照,大温差等气候条件导致高寒高海拔山原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土体松散,斜坡稳定性差,物源丰富,对泥石流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滑坡转化和沟底侵蚀构成物源补给与泥石流启动的主要方式;(3)泥石流动力条件相对较弱;(4)沟床纵坡曲线总体呈现出上游平缓,中游较陡,而下游至沟口进一步变陡的折线形态,汇水区和形成区分界明显,沟口至主河段平缓,堆积区较长;(5)泥石流堆积物粒度分布相对均匀.  相似文献   

14.
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但由于其爆发频率低、爆发前兆不易识,往往难以引起人们的重视,一旦爆发泥石流,就容易造成灾害。研究泥石流的动力学特征是理解泥石流成因、特征及工程设计参数的重要途径,可为泥石流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在对石头沟进行实地调查所获取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该沟泥石流的动力学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计算,并对其危险性做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可为石头沟泥石流的治理及防灾减灾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贺兰山岩画保护区泥石流沟防治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兰山贺兰沟为一典型的泥石流沟,中华数千年的文化艺术瑰宝贺兰山岩画保护区即位于贺兰沟沟口及洪积扇上,经常遭受泥石流的冲积、毁坏和磨损.针对贺兰沟的环境背景条件,在分析泥石流沟特征性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因害设防与分区治理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避灾减灾与应急系统相结合等一系列综合治理规划方案,以期有效解决泥石流对贺兰山岩画和古村落遗址的威胁.  相似文献   

16.
李炫    杨本勇  范建容  张建强  李磊磊   《水土保持研究》2015,22(6):335-339
泥石流的形成需要具备高陡的地形、充足的水源以及丰富而松散的固体物源三个基本条件,当山区小流域具备上述条件时,都有发生泥石流的可能。选取岷江上游区域作为研究区,以数字高程模型(DEM)作为基础数据,运用均值变点法和河网密度法结合遥感影像,实现研究区内小流域划分;针对影响泥石流形成的三个基本条件,以小流域作为评价单元,选取地层岩性、断裂密度、平均坡度、形状系数、沟道比降、24 h最大降雨量等六个评价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因子的权重,实现岷江上游地区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评价的结果能较好的反映出岷江上游的泥石流灾害分布情况,为该区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黄海    石胜伟    谢忠胜   《水土保持研究》2013,20(6):111-116
以杂谷脑河下游为研究对象,对干旱河谷气候区的坡面泥石流发育条件、固体物质类型与分布进行了分析,基于物源特征,将坡面泥石流分为崩滑型、沟谷冲蚀型、坡面侵蚀型和面蚀型四种类型。通过分析坡面土体启动的力学过程、泥石流启动机理、致灾方式三者之间的耦合关系,探索了土体失稳临界状态及造成其失稳的关键外力因素,揭示泥石流启动过程中的水、土相互作用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相似的水力条件和地形地貌下,斜坡表层土体的空间分布及受力状态控制坡面泥石流频次、规模和致灾方式,由此提出基于物源受力过程和保护对象的优化防治模式,并为具有相似下垫面条件的川西北干旱河谷区的坡面泥石流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南巴区块为中石化川北矿区一大主力区块,日产天然气约30万m3,后期开采空间巨大。通过前期研究表明,受地形条件限制,目前区块内钻井及采气场地多处于盆谷地带,井场在钻井及后期采气过程中经常遭遇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井场的安全运营,为彻底查清山洪泥石流对井场的危害程度及其发育特征,本次研究选取2010—2012年区块内6口井井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明井场所处沟谷基本特征,统计泥石流受灾情况,在总结各沟谷基本特征参数的前提下,总结了区内泥石流的成因机制,后期爆发频率及规模;同时从定量角度计算了区块内泥石流的动力学参数,尤其是泥石流峰值流量等参数值,为后期井场选址建设及防治泥石流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泥石流沟谷因泥石流类型和发育阶段不同而具有多种形态,对其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通过对小江流域32条灾害性泥石流沟的流域面积、主沟长、平均沟床比降、流域平均宽度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几点结论,为泥石流危险度评价和防治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干沟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境内,是一条典型的冰碛补给型泥石流沟,其物源补给具有复合过程的特点.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以2005年干沟泥石流为例,对该次泥石流过程的物源补给特征及过程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干沟泥石流的物源补给过程可分为“启动型物源”和“维持型物源”2种类型,对这2种类型的物源补给方式和过程进行了阐述,可为认识冰碛补给型泥石流的形成机理、物源补给过程及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