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日,天气转暖,小麦开始返青,追肥也陆续开始。为了促使小麦优质高产,在施肥过程中,可采用氮肥后移技术。传统施肥方式的弊端传统的小麦施肥,一般分为2次,第一次为小麦播种前随耕地将一部分氮肥耕翻于地下,称为底肥;第二次为结合春季浇水进行的春季追肥。底肥一般占  相似文献   

2.
正1.提高地温。大蒜进入返青期前应以提高地温为主,要对膜上的遮盖物,如树叶、作物秸秆、枯死的蒜叶或尘土等要及早清除干净,净化膜面,以增加透光度,提高地温。对于损坏的地膜要及时修补,以增加保温、增温效果,促进地膜大蒜及早返青。2.肥水管理。进入惊蛰节气后选择连续3~5天的晴天上午浇水追肥,结合浇水亩施冲施肥20公斤+氮钾肥15公斤。如遇特殊干旱情况,可在3月下旬浇水一次,  相似文献   

3.
<正>一、肥水管理技术1.返青期早春气温逐渐回升,大蒜幼苗开始生长,应根据土壤墒情进行施肥和浇水。地膜覆盖大蒜,可在惊蛰后选择连续3~5天的晴天上午浇水追肥。在浇返青水时一般每亩施三元复合肥20公斤左右,以促进大蒜快速生长。浇水不宜过早,以免影响地温且易引起大蒜病害。每次浇水后要及时中耕,以提高地温,包根发苗。  相似文献   

4.
1.春季麦田管理 1.1返青期(2月下旬-3月初) 在冬季浇足冻水的情况下,不浇水施肥,以增温保墒促苗早发为主.1.1.1及时锄化提温保墒,促进根系发育,麦苗早返青、早生长.  相似文献   

5.
1、适期育苗播种.秋分前后使用新种子播种,亩用种量3公斤,可定植8~10亩. 2、苗期管理.越冬前控制水肥,防止秧苗过大或徒长,并严格控制冬前幼苗不超过3个叶,株高在10厘米左右为宜.土壤开始结冻时浇足冻水,返青后适时浇返青水.从返青到定植,随水追肥2~3次,每次每亩追施高氟冲施肥(24~6~14)16公斤.定植前10天停止浇水,进行幼苗炼苗以利缓苗,定植前一天浇水润畦,便于起苗.  相似文献   

6.
<正> 一、科学运筹肥水。实行“双控双灌”浇水技术(“双控”即返青期及麦收前15天控灌,“双灌”即越冬期和拔节期灌水)和前氮后移技术(改返青期或起身期追肥为拔节至孕穗期追肥)。返青期以控为主,加强中耕,不施肥浇水,提高分蘖成穗率。在拔节末期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0~15kg/667m~2在扬花期叶面喷施硼、锌等微量元素,以满足后期蛋白质合成的需要,提高优质强筋小麦品质。  相似文献   

7.
优质强筋小麦如豫麦34、豫麦47、郑州9023等蛋白质含量较高,但对施肥技术要求较为严格,不能盲目施用,否则就会降低小麦品质。 1. 施肥原则。重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高产麦田的有机肥用量,应占小麦总施肥量的60%以上。有机肥源不足的地方可大力推行秸秆还田技术。对秸秆还田地块应补施N肥,调节C、N比为 25:1,一般补施纯N数量为还田秸秆量(干量)的1%~1.3%。 底肥为主,追肥为辅,巧追N肥。有机肥、P、K、微肥全部作底肥。N肥的施用在壤质土块底肥与追肥比例以6:4为宜,保肥性能差的砂壤土地底肥可以占40%,土壤质地粘重或灌溉条件差时底肥可以占到80%以上。 N、P、K、微肥合理配比。根据优质小麦的需肥规律、测土化验结果,在施用家肥的基础上,确定N、P、K和微肥的适宜用量和比例。这是实现面包小表优质高产、节本增效的关键措施之一。 2. 施肥技术。底肥施用技术:粗肥要全部作底肥一次施入。P、K、微肥和基氮肥按比例掺混后,2/3结合深耕施入底层,1/3撒垡头,耙地时耙入土中。追肥施用技术:春季对于壮苗麦田,返青期控水控肥,抑制春蘖滋生,至拔节后期施尿素112~150kg/hm2即可。对于弱苗麦田,在返青期追尿素112~150kg/hm2。至拔节后期再追尿素75~113kg/hm2;对于旺苗麦田,在返青期严禁施肥浇水,可采取镇压、深锄断根等措施,抑制旺长,至拔节后期追施尿素7.5~10kg;对于遭受冻害的麦田,主要补救措施是在冻后尽快追施N肥并浇水,及时中耕,促进小蘖成穗,恢复生长。在灌浆初期可用2%~3%的尿素水溶液750kg/hm2进行均匀喷洒,有增加粒重和籽粒蛋白质的良好效果。 3. 参考施肥量。根据河南省近几年各地小麦高产经验,单产7 500kg/hm2左右的高产麦田,一般应施优质粗肥6~7.5万kg/hm2,N肥(指纯N)施180~210kg/hm2 ,P肥135~150kg/hm2,K肥120~135kg/hm2,硫酸锌微肥15~30kg/hm2。 (收稿日期:2000-09-30 郑州 450008)  相似文献   

8.
大蒜秋播种植,需从选种、整地、播种、施肥、浇水、采收等方面入手.首选丰产性能好品种,播种育苗保成活.施足底肥,在生长期要注意与有机肥相结合,提高肥料利用率.适时浇水,尤其在出苔和蒜头膨大期.收获前3-5天浇足水,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9.
小麦高产栽培中播种和肥水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同科 《中国农技推广》2010,26(5):38-39,37
小麦夺取高产,应突出抓好播种、浇水、施肥3个方面关键技术。播种应重点抓好选定品种、药剂拌种、造墒整地、配施底肥、适期播种、适量播种和精细播种7个环节;浇水应重点浇"三水":一水是冬前浇冻水,二水是迟浇春一水,即起身拔节水,三水是开花灌浆水;施肥应重点抓好底肥、追肥和补肥。  相似文献   

10.
小麦中后期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返青期一般不追肥、不浇水,只中耕。起身后分蘖开始时,每667米^2追尿素5-7千克。若麦苗脱肥可于返青后,每667米^2追碳酸铵15-20千克。若肥力高,施肥多,苗过旺,可深锄或耧串,断根散墒,控制旺长,等到茎基部第1节阃定长时,再酌情追肥浇水。  相似文献   

11.
正3月30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2018年春季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对今年的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等作物提出了施肥指导意见,本文节选部分产区小麦、水稻施肥指导意见,供种植户参考。华北平原灌溉冬小麦区第一次在返青期,随浇水每亩追施尿素5-8公斤。第二次在拔节期随浇水每亩追施尿素5-10公斤。返青前每亩总茎数在45万-60万,群体偏小的二类小麦  相似文献   

12.
<正>1主要管理措施1.1返青、起身期主攻旱返青,稳健生长。①肥水管理:对群体适宜的高产麦田,小麦返青起身期可以不施肥水,以控制麦苗过旺生长。对个别群体不足的麦田,在起身前后适当施肥浇水。②适当化  相似文献   

13.
<正>一、返青期的管理惊蛰以后,大蒜返青,要及时浇水施肥。结合浇水追施磷酸二铵每亩20千克或三元复合肥25千克。随后进行浅锄松土,提温保墒。清明节前后叶片出现黄尖现象,要及时进行第二次追肥,并增加浇水次数,一般每隔10~15天浇水一次,促使植株生长。二、蒜薹生长期的管理5月初,蒜薹开始分化,立夏  相似文献   

14.
春季抓好浇水、清理枯草、表施肥土、打孔、痛虫害防治方面的草坪养护管理技术,可起到使草坪返青早、生长季节长势良好、病虫害发生少等作用.  相似文献   

15.
1.春季麦田管理1.1返青期(2月下旬-3月初)在冬季浇足冻水的情况下,不浇水施肥,以增温保墒促苗早发为主。1.1.1及时锄化提温保墒,促进根系发育,麦苗早返青、早生长。1.1.2促控结合对播种早群体大、麦苗长势旺的麦田可在早春镇压,促旺苗转壮;对徒长麦田采取深耕断根(10厘米左右),  相似文献   

16.
氮肥不同施用时期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氮肥不同施用时期对陇东旱塬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总氮量的1/3作底肥,在返青期和拔节期分别追施1/3氮肥,对陇东旱塬冬小麦产量提高有显作用,返青期是适施氮肥的关键时期,此期施肥对叶面积系数的调节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不同生育时期浇水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不同生育时期浇水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为预防豫南地区小麦湿害、渍害提供科学依据。在大田条件下,以瑞星1号为材料,采取人工连续浇水创造过湿条件,研究在冬前、越冬期、返青期、孕穗期、灌浆中期、灌浆后期至成熟期浇水对小麦生长发育、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浇水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同。冬前、返青期浇水,小麦叶龄、分蘖及次生根的数目减少;冬前、返青期、孕穗期、灌浆中期和灌浆后期浇水,单位面积干物质量较对照分别降低11.2%、7.3%、14.7%、22.0%和13.4%;各处理的群体总茎数在起身期达到高峰,随后总茎数下降,孕穗至成熟期群体总茎数基本稳定。冬前浇水,小麦最高群体总茎数较对照低12.2%,差异显著。返青期浇水,小麦最高群体总茎数较对照高14.7%,差异显著。越冬期、孕穗期、灌浆中期和灌浆后期浇水,小麦群体最高总茎数较对照差异不显著,返青期浇水成穗率最低。冬前、返青期、孕穗期、灌浆中期和灌浆后期浇水,产量分别比对照低8.1%、3.3%、10.9%、8.6%和9.0%,差异显著。越冬期浇水,产量和未浇水对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以黑龙港流域的河北省巨鹿示范基地为例,本研究以郑单958为试验品种设计主处理3个,A1:灌浆期不浇水;A2:喷灌灌浆期浇水20 m~3/亩;A3:喷灌灌浆期浇水30 m~3/亩。副处理设5个不同氮磷钾配比和追肥模式,研究玉米最佳氮磷钾配比。研究表明在水肥一体化条件下,以底肥加追施肥效果最好。在底施钾肥用量相同的情况下,增施氮肥和磷肥肥效不增产,反而产量略低,底肥肥料用量虽然高但氮磷钾配比不当,降低肥效。  相似文献   

19.
强筋优质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返青期(2月下旬~3月初)在冬季浇足冻水的情况下,不浇水施肥,以增温保墒、促苗早发为主。1.1 及时锄划。及时锄划可以提温保墒,促进根系发育,使麦苗早返青、早生长。1.2 促控结合。对播种早、群体大、麦苗长势旺的麦田,可在早春镇压,促旺苗转壮;对徒长麦田,采取深耕断根(  相似文献   

20.
合理施肥是水稻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采用裂区设计,以水稻专用肥(底肥)为主区、返青尿素肥(追肥)为副区,研究施肥方式对杂交水稻全两优681产量和生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底肥施氮量的增加,水稻产量逐渐增加,底肥750 kg/hm~2+返青尿素肥75 kg/hm~2处理产量最高,为9 356 kg/hm~2;肥力水平高的处理,水稻植株叶绿素含量水平高,其中高肥处理(750 kg/hm~2)水稻的SPAD值最高;施肥方式对分蘖中期植株的SOD活性影响较大,其中施肥方式N0T1(底肥300 kg/hm~2+追肥75 kg/hm~2)、N2T0(底肥600 kg/hm~2)、N3T0(底肥750 kg/hm~2)的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蘖中期施肥水平较高的植株CAT活性相对较高,而幼穗分化期低肥处理植株的CAT活性较高;分蘖中期水稻MDA含量与肥力水平呈负相关,低肥处理(300 kg/hm~2)水稻的MDA含量显著高于较高肥力处理(600 kg/hm2)水稻;幼穗分化期和齐穗期,低肥处理(300 kg/hm~2)水稻的MDA含量显著高于高肥处理(750 kg/hm~2)水稻;在成熟期,底肥450kg/hm~2处理的水稻MDA含量最高,底肥600 kg/hm~2处理的水稻MDA含量最低。水稻品种全两优681随着底肥和追肥的增加,水稻植株叶绿素含量水平高,生理酶活性处于适宜状态,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