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稀土"是镧系元素和钪钇元素等17种元素的统称,它具有一定的放射活性.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验表明,在一定的环境条件和适当的使用技术情况下,把稀土微肥应用于多种农作物,均表现为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生理活性,增加产量,改善品质等效应.然而,在蚕业生产上的试验应用情况未见报导.为明确桑树叶面喷施稀土微肥(以下简称稀土),对提高桑叶产、质量的效应,及其使用技术,笔者于1985年春季进行了不同浓度和使用次数的桑叶面喷施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
董建平 《中国蚕业》2005,26(3):22-23
稀土在蚕业上的应用研究是稀土农用的扩展,它作为一个专项课题组织了全国跨部门的多学科技术攻关,并取得了重大的技术突破,且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增产幅度可达12%~15%,经济效益显著,投入与产出比为1:10以上.  相似文献   

3.
良种良法合理配套使用与农民增产增收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品种、蚕品种杂交优势的利用,极大地提高了桑叶和蚕茧的产量和质量,发挥了桑、蚕品种的生产潜能,为蚕业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蚕茧生产形势并不乐观,即使高产优质新桑、新蚕品种在生产上广泛使用,我省蚕茧的产量、质量提高并不大,  相似文献   

4.
广东是我国主要蚕区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蚕业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研究出不少引人注目的成果,使我省蚕桑生产不断得到发展。总结经验,展望未来。本文就我省解放以来的蚕业科技进步简单总结并初步探讨今后发展的方向。一、广东蚕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广东长期以来在教育、科研和生产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一批具有广东特色并在生产上起到重要作用的科技成果。 (一)蚕品种的改良使蚕茧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5.
恒定磁场辐照处理家蚕卵的生物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生海  宋亚英 《蚕业科学》1994,20(3):186-187
恒定磁场辐照处理家蚕卵的生物效应研究陆生海,宋亚英(苏州蚕桑专科学校)磁生物效应在工、农业生产和医疗保健上的应用研究、国内外已有许多报道,但在蚕业上的应用研究所见报道甚少。本试验用恒定磁场对胚子发育至反转期的家蚕卵进行辐照处理,以探测不同的磁场作用剂...  相似文献   

6.
1  2 0 0 2年全省蚕业的回顾2 0 0 2年四川蚕业在经历蚕茧流通体制改革、蚕业管理机构调整和丝绸市场行情持续低迷的情况下 ,经过全行业共同努力 ,克服困难 ,蚕业生产仍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蚕茧产量保持稳定 ,质量有所上升 ,各项工作有新的进展。去年全省生产原种 7 9万张 ,生产一代杂交种 3 0 5万张 ,原种、普种在数量和品种上均可满足今年生产的需要。蚕种的主要质量指标稳中有升。全年发放蚕种 3 0 0万张 ,产茧 1 60万担 ,质量有所提高 ,总量与上年持平。1 1 完善四个体系。一是完善管理体制。 2 0 0 2年许多市、县进行了机构改革 ,…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提高桑叶的质量和产量,有利于原蚕繁育和生产优质蚕种。八六年秋至八七年冬,我场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合作,进行桑树施用复合肥试验,复合肥由省蚕研所供应,N、P、K比例为15∶5∶7,试验结果表明:从桑叶产量、质量以及蚕期发育、种质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和良好的表现,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科技进步推动凉山蚕业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 《四川蚕业》2006,34(3):1-3
蚕桑是凉山州特色农业优势项目,是建设绿色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是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收的支柱产业。到2005年全州有13个县市,13.5万农户从事栽桑养蚕,蚕茧产量达到27.6万担(1担=50kg),农民售茧收入达到1.92亿元,其副产物桑枝、蚕沙,解决了养蚕农户的大部分燃料和部分肥料,并带动了缫丝、蚕具、蚕药生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凉山州的蚕茧产量和蚕茧质量均位居全省前列,蚕业发展的势头仍然十分强劲。回顾凉山蚕业发展的历程,除了有强有力的行政推动,有比较稳定的产业政策,有良好的生产经营秩序,还得利于蚕业科技的进步,得利于蚕业新技术的普及应用,科技进步推动了凉山蚕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江苏蚕业》是江苏苏豪传媒有限公司、江苏省蚕桑学会主办的蚕业科技刊物。为发展蚕业生产与繁荣蚕业科技服务,面向生产,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是本刊的办刊宗旨。《江苏蚕业》1979年创刊至今,以其信息量大,内容丰富,覆盖面广,知名度高而赢得蚕桑界广泛关注。主要刊载蚕业科技综述与专论、实验研究学术论文、蚕业新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生产管理经营经验、试验简报、蚕业史与蚕文化、国外蚕  相似文献   

10.
《蚕学通讯》2001,21(1)
蚕茧产量大幅度增加 本世纪初 ,全世界蚕茧产量不足 2 1万吨 ,世纪末已达近百万吨 ,由于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蚕茧产量的增长呈马鞍形。 30年代前后出现第一个高峰 ,1938年产茧 4 3.88万吨 ,其中日本占64% ,80~ 90年代出现第二个高峰 ,1996年产茧 98.71万吨 ,其中中国占 77%。蚕业实用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杂种优势在生产和育种上的利用极大地提高了蚕品种的生产性能 ;人工孵化技术使全年多次养蚕得以实现 ,极大提高了桑园土地生产率 ;化学物质在蚕业上应用 (化肥、农药、消毒药剂与蚕药 )极大地提高了蚕桑生产水平和生产稳定性。这是 2 0世…  相似文献   

11.
杂交桑区试总结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六十年代后,不少单位对桑树杂种优势利用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显著效果.我们在学习外地经验的基础上,从1978年开始先后配制了64个杂交组合,并引进两个广东的组合参加评比.在小区试验评比的基础上,选出五个增产幅度大而稳定的组合于1981年起,分别在区蚕业所、柳州地区蚕种场及灵山县蚕种场进行扩大试验鉴定.目标是选取产量比对照增产15%以上,质量及抗性达到或超过对照的优良组合供生产上应用.现将区蚕业所三年区试结果及协作点产量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祁广军  乐波灵 《蚕业科学》2011,37(4):725-729
21世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蚕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我国蚕业生产第一大省。蚕业技术创新作为主要竞争优势在广西蚕业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广西的蚕业技术创新主要是针对亚热带气候特点,以提高蚕茧产量、质量和蚕桑生产效益为目标,围绕选育适应亚热带生态条件的优质、高抗、高产的蚕、桑新品种以及研究高产、优质、高效栽桑养蚕新技术进行创新,并且以坚持自主创新、坚持从生产中来再到生产中去、坚持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推进创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广西蚕业技术创新应以打造多元化蚕桑产业,实现桑品种和蚕品种的多样化、栽桑养蚕技术的省力化、蚕桑产业的高效化为目标。  相似文献   

13.
养蚕生产中,熟蚕上蔟是劳动力最集中,劳动强度最大,时间性最强的一项工作,并直接影响着蚕茧产量、质量及缫丝生产中的成绩。解决本问题的方法是使用家蚕熟蚕登蔟剂自动上蔟。我站通过连续两季在生产上中试新型家蚕登蔟剂自动上蔟具有以下特点:上蔟时间短,入孔率高,可有效地提高工效50%,减轻劳动强度,对茧质无不良影响,深受广大蚕农欢迎。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丰收乐登蔟剂,山东省蚕业研究所研制(包装为50ml/瓶,用于一张蚕种)。1.2供试蚕品种及试验时间1.2.1供试蚕品种苏镇×春光、桂蚕一号1.2.2试验时间2005年晚秋、2006年春两季。其中200…  相似文献   

14.
正《蚕业科学》是由中国蚕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共同主办的蚕丝学专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大16开本,全铜版纸彩色印刷,双月刊,逢双月25日出版。读者对象为国内外蚕业科研工作者、院校师生及蚕业生产管理者。1.征稿范围本刊主要刊载我国蚕丝学专业各学科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及有重要理论与实用意义,以任何文种公开发表或出版过的研究论文、研究报告、研究简报、试验简讯,同时也刊载国内外学术动态、  相似文献   

15.
<正>《江苏蚕业》是江苏苏豪传媒有限公司、江苏省蚕桑学会主办的蚕业科技刊物。为发展蚕业生产与繁荣蚕业科技服务,面向生产,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是本刊的办刊宗旨。《江苏蚕业》1979年创刊至今,以其信息量大,内容丰富,覆盖面广,知名度高而赢得蚕桑界广泛关注。主要刊载蚕业科技综述与专论、实验研究学术论文、蚕业新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生产管理经营经验、试验简报、蚕业史与蚕文化、国外蚕业、蚕业动态与信息等。融科学性、实用性、技术性、指导性于一体,竭诚为从事蚕  相似文献   

16.
蚕种,是发展蚕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料,蚕种质量的好坏,对蚕业生产的发展影响很大.因此,努力提高蚕种质量,是促进蚕业生产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提高蚕种质量方法很多,除了加强桑园管理,努力提高桑叶的产量和质量.在制种方面,明确以强健度为中心,匀整度为重点的主攻目标.严格按照自治区规定的《家蚕良种繁育制度》进行饲养管理外,在制种型式上,把平附框制种逐步改成散卵,也是提高蚕种质量的一个好办法.  相似文献   

17.
建国以来我国养蚕技术的进步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蚕业起源于中国,迄今已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蚕业生产对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0世纪我国在养蚕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特别是建国以来,由于十分重视养蚕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一批先进实用的养蚕技术得到推广与应用,对提高蚕茧产量与质量,提高养蚕工效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生产1kg鲜蚕茧所需劳动时间已从50年代的15h降至目前的6h.  相似文献   

18.
对当前家蚕病害流行与控制技术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桑茶叶通讯》2003,(1):18-18
在“家蚕病害的流行与控制技术研讨会”学术活动上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鲁兴萌教授分析当前浙江省家蚕病害的流行与控制技术后认为 :近年家蚕病害的发生与流行在种类和程度上 ,有害物中毒(氟化物中毒、农药中毒和工业三废等 )、血液型脓病和微粒子病依然是主要的病害 ,家蚕病害的发生与流行是制约全省蚕茧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蚕病害防治技术指导和推广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进一步开展引导蚕业现代化 (或产业化 )的项目研究 ,不断提高蚕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在家蚕传染性蚕病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蚕业消毒剂 ,以及其它蚕药的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9.
稀土微肥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研究甚多,尤其对1年生经济作物上的应用取得的效果已有报导,在蚕桑生产上应用效果,未见有系统的试验报告。为此,于1987~1988年进行了试验。用河南商邱化工厂生产的稀土含有效成分38%。在本所8年生荷叶白桑园,中干偏低拳式养成,株行距66×166厘米,试验总面积1亩。供试蚕品种;春期杭7×杭8;秋期浙农1号×苏12。  相似文献   

20.
正《蚕业科学》是由中国蚕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共同主办的蚕丝学专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大16开本,全铜版纸彩色印刷,双月刊,逢双月25日出版。读者对象为国内外蚕业科研工作者、院校师生及蚕业生产管理者。1.征稿范围本刊主要刊载我国蚕丝学专业各学科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及有重要理论与实用意义,且未曾以任何文种公开发表或出版过的研究论文、研究报告、研究简报、试验简讯,同时也刊载国内外学术动态、学术活动以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