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毛白杨的根、干、枝、叶进行N、P、K、Si、Ca、Mg等矿质营养元素测定表明,矿质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叶、根、枝、干,各器官内矿质元素含量与土壤类型及养分、树木生长均有一定的关系,其中N、P、K含量与毛白杨生长表现明显正相关。根据土壤养分和毛白杨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可通过施肥,达到调整和控制林木生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用标准地法对黄泛平原毛白杨、刺槐纯林和混交林根分泌物、土壤微生物、土壤养分及其与林木生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混交林根际土壤总菌数高于纯林,混交林和纯林根际细菌、放线菌和总菌数高于根外,F 检验达极显著和显著水平。2、混交林毛白杨、刺槐根泌氨基酸和酚量高于纯林毛白杨和刺槐,可溶性糖和有机酸量则低于纯林毛白杨和刺槐。3、不同林分根际、根外土壤养分有明显变化。土壤速效磷含量在不同林分和根际、根外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树种(?)交后所表现的生长优势己证实是由于毛白杨、刺槐根间有益的交互作用及土壤微生物模式的变化所引起。  相似文献   

3.
云南西双版纳柚木人工林立地类型划分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西双版纳柚木人工林立地类型,为西双版纳及其他类似地区的柚木人工林立地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2~26年生的柚木人工林,采用典型抽样方法,设置51块样地,测定样地内柚木生长指标,记录地形因子,分析土壤理化性质;采用逐步回归方法筛选土壤主要化学因子,以主成分分析划分土壤养分等级。运用数量化理论Ⅰ,分析立地因子与样地林木生长量的关系。【结果】土壤养分等级、土壤质地、坡向、坡位、坡度、土壤密度和海拔等立地因子与优势木高生长拟合的数量化模型复相关系数为0.865,达极显著相关(P0.01);土壤密度、土壤质地、坡度以及8个土壤养分因子(pH值、交换酸含量、全K含量、全P含量、有效P含量、交换性Ca~(2+)含量、交换性Al~(3+)含量和有效Fe含量)组成的土壤养分等级与生长均极显著相关(P0.01);在数量化模型中,土壤因子(土壤养分、土壤密度和土壤质地)对柚木优势木高生长贡献率达58.3%,且影响均极显著(P0.01);根据数量化回归模型中各样地立地因子得分,划分4组生产力等级,并以土壤密度、土壤质地及土壤养分3个立地因子划分11个立地类型,且对各生产力等级生长情况及立地因子特点进行评述,4组生产力等级由高产到劣产,柚木优势木年均高生长量分别为1.70~1.81,1.22~1.31,1.08~1.12和0.51 m。【结论】柚木生长在通气透水性较好的粉砂质壤土上好于在砂壤土、重壤土上;对土壤密度敏感,喜欢较高土壤密度;在盐基饱和度、全K含量、有效P含量和交换Mg~(2+)含量均高的立地上最佳;在强酸性、土壤交换性Al~(3+)和有效Fe含量高时生长极差。在本区选择合适的立地发展柚木时,应着重考虑土壤密度、质地以及酸度等,选取较高肥力的立地;对因立地差而生长不良的现有林分应及时改造,以尽量降低损失。  相似文献   

4.
土壤是供给苗木水分、养分和空气的基地,是苗木根系生长的场所。对苗圃土壤进行科学管理是培育优质壮苗的保证。培育阔叶苗的一般要求是:土层肥厚、排水良好、结构合理、PH 值适中。土壤质地、土壤结构、PH 值、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中全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龙门县3个不同立地的粉单竹生长状况以及林地土壤主要物理性状和土壤N、P、K等养分含量指标调查测定,分析龙门山区粉单竹林的生长与林地土壤养分状况间的关系,从而为提高惠州粉单竹竹林经营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依据树叶中7个营养元素含量和土壤中9个养分指标,探讨树叶养分与土壤养分的相关关系,分析树叶养分和土壤养分与柏木高生长的制约关系.结果表明,土壤中水解氮和速效磷供应不足,限制了柏木高生长;树叶中氮、磷、钾及铁之间的平衡制约着柏木高生长;树叶中氮、磷含量与土壤中水解氮、速效磷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落叶松针叶中营养元素含量及其变化,反映了树体营养状况和土壤条件的优劣。深入的研究掌握这个规律,对于落叶松的营造、合理施肥等经营措施的正确制定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就长白落叶松针叶营养元素含量和土壤条件的关系作了初步的探讨。一、针叶养分含量和土层厚度的关系林木所吸取的养分和水分,多数是从土壤溶液中吸取的,因此林木的营养状况反映了土壤水肥状况,土层厚时根系的营养范围大,林木生长的好,针叶养分含量高。(见  相似文献   

8.
沙质土蓄水保肥栽培措施及其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掺壤土、施秸秆、根下铺塑料膜、置塑料袋和聚水抗旱栽植等措施,营造了毛白杨节水灌溉栽培试验林。造林后连续5a的试验结果表明:掺壤土和施秸秆使土壤蓄水性和保肥性明显提高;在根下铺塑料膜可截留下渗的水分和营养物质,使土壤剖面局部水分、养分含量显著增加,聚水抗旱栽培调节了地表水聚集动态,增加了根系周围土层水分的入渗,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含水量。各项措施不同程度地改善了土壤蓄水性能;使降水利用率和灌溉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上海公路绿地土壤肥力质量评价与管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路绿化带是城市绿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公路设施,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公路绿地土壤质量是限制公路绿化水平的重要因子。本试验采集了上海市主要公路绿地0~30cm,〉30cm土壤,研究了土壤质地、容重、空气孔隙度、阳离子交换量、pH、EC、有机质、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上海公路绿地土壤以粉砂质粘壤土和粉砂壤土为主,较适合植物生长;土壤容重大,孔隙度低,空气孔隙度平均只有3.82%;土壤pH过高,属于碱性或强碱性土壤;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较低,土壤Ec值大小适中;速效养分中,水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属中等偏下水平,速效钾含量较高。根据上海市公路绿地土壤质量状况,提出了加强上海公路绿地土壤科学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抽样调查法分析了西藏自治区林木良种繁育中心土壤的理化状况,结果表明:土壤质地以粉砂和细砂土为主,砂石含量高,初育特征明显;土壤养分含量很低,氮、磷总量及不同相态的氮、磷含量均非常低;土壤呈碱性,pH值均在8左右,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和苗木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据此从改良土壤的质地和结构、降低土壤的碱度与提高土壤肥力水平、改进苗木培育方式三个方面提出了土壤改良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从不同森林类型土壤肥力状况的角度,对梧州共青林场新造未成林地的土壤营养元素含量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了林地采伐更新为红锥(Castanopsis hystrlz)林和荷木(Schima superba)林后其森林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红锥林和荷木林的生长发育,各林地养分状况明显降低。和对照林地相比,土壤pH值、...  相似文献   

12.
采用时序研究法对甘肃小陇山林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6、15、23、35 a)的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进行多因子综合比较,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以主成分特征贡献率为权重,计算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分析土壤性质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发育至近熟林阶段,土壤物理性质变差,表现为土壤密度最大1.62g·cm-3,毛管孔隙度和最大持水量降至最低,分别为29.69%、24.45%,并且土壤有机质、氮、磷、钾、镁、钙含量也明显降低;而到成熟林阶段,土壤理化性质有显著改善,土壤密度降低为1.21 g·cm-3、毛管孔隙度和最大持水量恢复至45.56%、42.65%,土壤养分含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甚至超过了中龄林阶段的水平;同时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土壤性质综合得分分别为-0.329、0.188、-0.565、0.739,也表明近熟林土壤性质最差,成熟林土壤性质最好。  相似文献   

13.
梅州市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桉树人工林与其对照(松杂林或灌草)土壤主要肥力指标的测定和统计分析表明:梅州市种植桉树的山地普遍瘦瘠,有机质含量中等、全N和速效K较缺乏、有效P极为缺乏;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较松杂林低,有机质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含水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全N、有效P、速效K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桉树对养分需求量为有效P〉全N〉速效K。  相似文献   

14.
不同抚育措施对油茶林土壤养分 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常宁地区不同抚育措施油茶林的土壤养分、微生物及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各林分间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存在较大差异。同一林分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随取样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锄抚林地在土壤养分、微生物总数和酶活性方面明显高于未抚育和刀抚林分。相关分析表明,这3种林分的土壤养分(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与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细菌数量和脲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等主要养分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与土壤养分指标间相关性不强。  相似文献   

15.
闽南山地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的生物量和土壤肥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对闽南山地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及马尾松纯林的大量调查,分析了经营混交林与纯林对生物量及土壤肥力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马尾松纯林相比,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对生物量积累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林地土壤具有明显的改良作用,土壤水分、养分状况明显改善。建议今后应尽量避免连茬经营人工纯林,提倡营造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16.
刘士军 《防护林科技》2013,(11):29-30,35
在五味子人工种植园通过采用双层黑地膜覆盖、覆草、覆沙等不同覆盖措施对土壤温湿度及肥力因子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材料覆盖措施均能明显提高土壤温湿度,以覆双层黑地膜效果最好,在15 cm和20 cm土层地温分别比对照提高50%和30%,含水率比对照提高12.89%~13.05%;覆双层黑地膜能增加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养成分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65.57%、3.60%和2.75%。  相似文献   

17.
研究马尾松纯林、桉树纯林和3种不同模式混交林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并对其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主成分综合排序。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 N、全 P、水解 N、速效 P 和速效 K 皆表现为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全 K 则表现相反;在各林分中,桉树纯林的土壤有机质、速效 P 含量最高,混交林次之。混交林则土壤全 N、全P 和速效 N 含量总体上大于纯林。马尾松纯林除在浅层土中速效 P 含量最高外,其他养分指标都低于桉树纯林和混交林。土壤养分综合评价为桉树纯林>混交林 A>混交林 C>混交林 B>马尾松纯林,表现为桉树纯林养分状况最好,马尾松纯林最差,与针阔树种的生长特性和凋落物养分归还能力有关。混交林中种植密度较大的混交林A 养分状况相对较好,表明其养分储存能力较好,消耗较少。而相同种植密度下,混交林 C 的林分土壤养分状况优于混交林 B。  相似文献   

18.
针对油茶新造林地土壤营养元素含量状况进行取样调查,结果表明,各样地土壤除pH值外的各个指标,均存在较大变异。在大量元素中,全P含量指标变异最大;微量元素中,全Ca含量指标变异最低,有效Mg的变异最大。新造油茶林地土壤肥力处于低水平,大部分肥力指标缺乏,个别指标严重缺乏。其中全锰、铁、铜等微量元素均处于较低水平,应通过施用有机肥或用微量元素配比复合肥适量补充。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林木生长,减少化学肥料使用,保护环境,维护地力,本研究从林木根际分离植物益生菌,经系统试验,筛选出一批对桉树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的优良菌株。其中的 DU07菌株兼具固氮、解磷、解钾功能,被研制成菌剂、有机菌肥、益生菌复合肥。菌剂接种桉树苗木的育苗和造林试验覆盖广西桉树大部分栽培区。在广西高峰林场建立的146.2 hm2示范林,18月龄林木平均树高达11.16 m,胸径7.38 cm,均分别高于对照,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不含无机氮素的有机菌肥在试验初期的肥效较慢,但半年后,菌肥处理的林木胸径、树高均超过对照,其肥效显示长效缓释作用;施用菌肥的桉树根区土壤微生物、尤其是固氮菌数量明显增多,土壤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无机有机益生菌复合肥总养分≥15%,比总养分≥30.0%的对照肥减少一半,然而1.5年生试验林的树高和胸径均分别高于对照,土壤的速效氮、磷、钾也均高于对照。表明益生菌肥有利于土壤中各种物质的分解和转化,在改善土壤状况和维护地力上具独特作用。这对于在生产中减少无机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施用不同肥料对大叶冬青种植园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南省万宁地区大叶冬青种植园以主施用农家肥土样和主施化学肥料土样的养分进行测定比较。结果表明,施用农家肥土样所反映的肥力水平高于施用化肥的,说明种植大叶冬青在施用化犯同时还应足量施用农家肥,才能不断改善和保持土壤肥力,达到作物的持续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