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40例小型玩赏犬的眼结膜增生物(樱桃眼Cherry eye)发生的部位,病因,病理组织学和治疗方法进行了较深入的观察和探讨,发现该病可以发生于犬的第三眼睑(瞬膜),也可发生于下眼睑结膜。该增生物是浆液性和粘液性的腺本增生组织,其组织结构和发生的规律符事良性单纯腺瘤的特点,应予定名为犬眼结膜腺瘤。  相似文献   

2.
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又名红眼病.是危害牛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水牛发病较多。其特征是眼结膜和角膜发生明显的炎性症状,眼结膜红肿外翻,胬肉增生眼之黑自睛上,而成外障。伴有大量流泪,之后发生角膜浑浊,浑浊物呈乳白色。本病为一种多病源的疾病,主要病源为牛摩氏杆菌(又名牛嗜血杆菌),但以此菌单独感染不能引起发病,只有在强烈的太阳紫外线照射下才产生典型的症状。  相似文献   

3.
三种松干锈病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对3种松干锈病的组织解剖研究.发现由Cronartiumflaccidum和C.ribicola引起的松疱锈病组织病变发生在寄主的皮层、韧皮部.菌丝也可沿木射线薄壁细胞进入木质部、但木质部薄壁细胞未发生增生。管胞的长宽和木质部木射线高度与正常组织相比.差异不显著。由C.quercuum引起的松瘤锈病组织病变.主要发生在木质部.也可发生在寄主皮层、韧皮部。与健康组织相比.其管胞的长、宽和木射线高度均差异显著。兴凯湖松健康组织和由C.quercuum引起的寄主瘤部增生组织的年轮生长模型分别为Y_健=61.9714(1-e ̄(-0.0155x)) ̄1.061和Y_瘤=254.2977(1-e ̄(-0.0102x)) ̄1.0708.  相似文献   

4.
采用大体解剖学和比较组织学方法研究了双峰驼眼结膜相关淋巴组织(Conjunctiv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CALT)的分布情况、免疫形态学特征以及与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解剖学观察发现,双峰驼眼结膜的内表面分布有黄白或灰白色致密结节,小米粒大小,其中眼内侧角分布较多;组织学观察发现双峰驼CATL均存在于眼结膜固有层,由典型淋巴小结和弥散淋巴组织构成,弥散淋巴组织内有丰富的血管和相当数量的浆细胞以及肥大细胞.比较不同年龄双峰驼眼结膜发现,驼羔和青年驼结节不明显,成年驼结节较明显,7~8岁时结节数量最多,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结节逐渐减少退化;淋巴小结的数量从驼羔组到老年组,每个低倍镜视野中淋巴小结的数量分别为2.20,6.13,12.65和1.73.  相似文献   

5.
赵继堂 《农家顾问》2006,(10):51-51
球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家兔的原虫寄生虫病.主要危害1—3月龄的幼兔.多发生在5—8月份,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其一般症状是:精神萎靡不振,食欲下降以致废食,眼鼻有分泌物.眼结膜苍白,被毛粗乱不整.尿频。根据球虫寄生部位的不同,这种病又可分为肠型球虫病、肝型球虫病和混合型球虫病。  相似文献   

6.
牛眼结膜外翻是以眼结膜发炎红肿外翻、胬肉增生为特征的一种眼病.患牛结膜充血、肿胀、潮红、羞明、流泪、眼睑闭合,有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与泪液一起流出或积于结膜囊内.当感染化脓时,出现黄白色脓性分泌物.严重时炎症波及角膜,可见角膜周边有新生血管,角膜混浊.当炎症侵害结膜下组织时,结膜显著肿胀,外翻遮盖整个眼球,病畜痛痒难受,常用后腿扒踢患眼,或擦树磨桩,日久发生溃疡,严重影响视力,导致失明.  相似文献   

7.
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又名红眼病,是危害牛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常发于夏秋之际,其特征是眼结膜和角膜发生明显的炎症变化,眼结膜红肿外翻,胬肉增生成外障,伴有大量流泪,之后发生角膜浑浊,浑浊物呈乳白色。一、发病原因外感风热湿邪,内伤劳役,缺少水分或肝经风热,肝火上炎,肾水不足,风火聚结于眼,致眼结膜红肿,角膜浸润,巩膜充血,俗称"红眼病、火眼病"。二、临床症状初起眼睛发红,畏光羞明,流泪连连,眼角有大量黄稠分泌物;严重时则眼睑外翻,布满血丝,胬肉逐渐增生,形如蚌肉,眼睑高肿如梨,遮闭眼珠,病牛痛痒难受,时有不安的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种病例对照分析.发现犬唾液腺囊肿是由于唾液腺或其管道损伤引起唾液渗漏.聚集而被肉芽组织包围形成的囊性物。漏出的唾液在结缔组织间隙内集聚,并向后沿颈腹侧蔓延.粘液囊肿的内壁既没有上皮组织构造也没有分泌功能。只要切除滴漏的唾液腺便不再复发。最常发生的部位是下颌间皮下组织,颈前区皮下组织(经前唾液囊)和舌下组织(舌下唾液腺),极少数发生在咽壁(咽部唾液囊)。本人对患犬采用手术治疗等方法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bcl-2、p53在宫颈上皮瘤样病变、鳞状上皮原位癌及浸润性鳞状上皮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宫颈上皮瘤样病变30例,原位癌25例和浸润性宫颈鳞状上皮癌30例中bcl-2、p53表达情况。结果:bcl-2在上皮瘤样病变、原位癌、浸润鳞状上皮癌中表达率分别为26.67%、44.00%和43.33%,在不典型增生与癌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与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53在上皮瘤样病变、原位癌、浸润鳞状上皮癌中表达率分别为6.67%、8.00%和26.67%,角化型和非角化型鳞状上皮癌之间表达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宫颈上皮瘤样病变和鳞状上皮癌中均有bcl-2和p53表达,且p53异常表达是宫颈癌的早期事件,和宫颈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enin蛋白在甲状旁腺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27例标本包括正常甲状旁腺组织4例、甲状旁腺增生组织6例、甲状旁腺腺瘤组织17例,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它们中menin蛋白的表达,并进行分组比较。结果:腺瘤组menin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及增生组(P〈0.05),正常组同增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nin蛋白的失活可能在甲状旁腺肿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养阴润目丸对干眼模型大鼠结膜上皮细胞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6(Caspase-6)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50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成5组,10只/组,分别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养阴润目丸组、杞菊地黄丸组。模型组、养阴润目丸组、杞菊地黄丸组3组均采用去势法建立干眼模型。各组予以相应干预,干预30 d后,取大鼠结膜上皮组织,采用Tunel法检测Caspase-3、Caspase-6的阳性表达率。结果 养阴润目丸组和杞菊地黄丸组结膜上皮细胞中Caspase-3、Caspase-6的阳性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养阴润目丸对干眼的作用机制可能是与降低结膜上皮细胞中Caspase-3、Caspase-6的表达活性从而阻断相关细胞凋亡级联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12.
濮阳某三黄肉鸡养殖场32日龄的鸡群出现采食量明显下降、精神萎顿、羽毛蓬乱、眼睑肿胀、结膜潮红、呼吸困难、湿性哆音、鼻翼有黏性分泌物的症状,35日龄时发病率达80%,日死亡30~100只.结合临床症状观察、剖检病变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传染性喉气管炎感染.随后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对疫病进行控制,4d后全群情况好转,采食量恢复正...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甲状腺肿瘤及单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以下简称结甲肿)诊断的意义。方法比较49例甲状腺癌、126例甲状腺瘤和82例单发性结节甲状腺肿患者的二维及CDFI声像结果。结果(1)二维声像图:结甲肿组与甲癌组比较,其中甲状腺大小、结节大小和血流分级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结节内部回声、边缘晕环差异则无显著性(P>0.05);结甲肿组与腺瘤组比较,其甲状腺大小、结节内部回声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边缘晕环、血流分级差异则均具显著性(P<0.01)。(2)CDFI:结甲肿组与甲癌组比较,其结节内部Vmax(血流高峰值)、Vmin(血流低峰值)和RI(阻力指数)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节周边血流高峰值Vmax、血流低峰值Vmin差异也有显著性(P<0.001),而阻力指数RI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甲肿组与腺瘤组比较,其结节内部血流高峰值Vmax、血流低峰值Vmin差异无显著性(P<0.05),阻力指数RI差异具显著性(P<0.01);结节周边血流高峰值Vmax、血流低峰值Vmin差异具显著性(P<0.001),阻力指数RI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可以通过单发性结节甲状腺肿患者的二维及CDFI结果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治疗老年性上睑下垂不同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老年患者上眼睑局部外观和分型分别选择重睑切口、重睑切口+眉下短切口去除松弛下垂组织及额肌瓣悬吊术。结果65例患者1周左右愈合,重睑线及眼睑外形自然,随访3个月后眼睑功能良好。结论针对老年患者上睑下垂形成原因采用个体化手术设计,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手术效果明显,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阐述改进的虹膜有效区域检测阶段中眼皮区域检测算法。[方法]介绍传统的基于Radon变换的眼皮区域检测算法,针对其不能很好地消除眼皮阴影的缺点,提出基于Markov随机场理论眼部阴影检测算法。根据Markov随机场邻域的约束,使用MAP准则进行求解,利用K-mean求取先验信息,使用EM算法确定图像中每个像素的观测场模型,根据统计学理论的最优准则,得到能量函数的最小值,将眼皮阴影检测出来。[结果]该研究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虹膜有效区域检测阶段中眼皮阴影。[结论]基于Markov随机场理论的眼皮阴影检测算法可以作为Radon眼皮检测的补充和改进。  相似文献   

16.
卢泽艳  邵义祥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684-11687
小鼠眼睑发育需要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及迁移的协调作用。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是研究眼睑闭合不全机制重要的细胞模型。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培养时,贴壁差,增殖力低,生活力弱,生长条件要求高,传代次数有限。对近年来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及其在遗传性眼睑闭合不全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长期培养和研究人类先天性眼睑发育缺陷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The concept that tumors are maintained by dedicated stem cells, the so-called cancer stem cell hypothesis, has attracted great interest but remains controversial. Studying mouse models, we provide direct, functional evidence for the presence of stem cell activity within primary intestinal adenomas, a precursor to intestinal cancer. By "lineage retracing" using the multicolor Cre-reporter R26R-Confetti, we demonstrate that the crypt stem cell marker Lgr5 (leucine-rich repeat-containing heterotrimeric guanine nucleotide-bindin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5) also marks a subpopulation of adenoma cells that fuel the growth of established intestinal adenomas. These Lgr5(+) cells, which represent about 5 to 10% of the cells in the adenomas, generate additional Lgr5(+) cells as well as all other adenoma cell types. The Lgr5(+) cells are intermingled with Paneth cells near the adenoma base, a pattern reminiscent of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normal crypt niche.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与大肠腺瘤发生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至2010年在我院行全结肠镜检查11863例资料,以有胆囊切除术史的186例为研究组,按1∶3配比选择同时期相匹配的无胆囊切除术者558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大肠腺瘤的检出率、发生部位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中检出大肠腺瘤50例(26.9%),对照组中检出大肠...  相似文献   

19.
于金成  李喆  于宁  赵辉 《中国农业科学》2016,49(19):3845-3851
【目的】豁眼鹅产蛋性能优良,是中国宝贵的地方家禽资源。作为豁眼鹅的品种标志,豁眼性状的遗传规律有待揭示。文章通过构建鹅豁眼性状F_2资源群,结合表型分析,验证决定豁眼性状基因为隐性遗传的假设,从而了解豁眼性状的遗传机制,为豁眼鹅遗传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20只豁眼公鹅和100只豁眼母鹅为亲本,组建随机交配群产生豁眼鹅纯系F_1代,观察F_1代中眼睑的表现和分离比例;资源群采用远交群体F_2设计,选用豁眼鹅(3只♂,15只♀)和四川白鹅(3只♂,15只♀)为亲本建立资源群,正反交交配产生F_1代,F_1代在避开近交的前提下互交产生F_2代,观察资源群F_1和F_2代中眼睑的表现和分离比例。【结果】豁眼鹅纯系随机交配下一代的豁眼表型比例为89%(n=444),11%(n=444)的个体为正常眼睑表型,其中,豁眼与正常表型公鹅的实际比值为7﹕1(n=238),与理论值差异不显著(χ~2=2.09χ~2_(0.05)(1)=3.84),母鹅的实际比值为10﹕1(n=206),与理论值差异不显著(χ~2=0.06χ~2_(0.05)(1)=3.84),表明决定豁眼性状的基因为隐性遗传的假设为正确的;同时,提示豁眼性状可能由两个基因座决定的,其中一个基因座影响眼睑形成,另一个起修饰作用的基因座影响豁眼表型的外显率。②豁眼鹅与四川白鹅的反交F_1代群体中公鹅和母鹅全部为正常眼睑,表明豁眼性状相对正常眼睑为隐性遗传。③正交F_1代中公鹅100%(n=71)为正常眼睑,母鹅中83%(n=76)的个体表现豁眼,17%(n=76)的个体表现正常,其中,豁眼母鹅与正常表型母鹅的实际比值为5﹕1(n=76),与理论值差异不显著(χ~2=3.51χ~2_(0.05)(1)=3.84),表明豁眼性状呈伴性遗传。④正交F_2群体中豁眼公、母鹅与正常眼睑实际比值分别为5﹕8(n=102)和2﹕3(n=94),与理论比值差异不显著(χ~2=0.36,0.02χ~2_(0.05)(1)=3.84);同时,反交F_2群体中豁眼公、母鹅与正常眼睑的实际比值分别为0﹕1(n=61)和5﹕7(n=60),与相应的理论比值差异不显著(χ~2=0.02χ~2_(0.05)(1)=3.84),正反交F_2群体中公母鹅的豁眼表型分离情况进一步证实了豁眼性状呈伴性隐性遗传的遗传规律。【结论】豁眼性状相对正常眼睑为隐性遗传,且呈伴性遗传;豁眼性状的形成主要受两个基因座的影响,一个起主要作用的基因座位于Z染色体上,另一个修饰作用的基因座位于常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20.
本文解剖了15例北京鸭的眶部,左右两侧共30面。观察了眶部的骨骼、肌肉、血管、神经以及眼球的附属构造。北京鸭的眶部由额骨、筛骨、泪骨、蝶骨及鳞颞骨共同组成骨骼支架。眶底部有眶中隔。泪骨与颧突间由下颌长韧带相连,形成完整的眶缘。眶部的肌肉有眼睑肌和眼球肌。第三睑即瞬膜由瞬膜方肌和瞬膜锥状肌牵引。眶部的神经除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分布至眼球肌外,尚有由上颌神经的分支——额后神经,下睑神经和颧神经分布至眼睑及周围的皮肤。由眼神经分出的睫状长神经入眼球,额前神经分布至眼前角的皮肤。眶部的血管有眶上动脉、筛动脉、眼颞动脉及眼内动脉的分支分布。它们间互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