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半斤”学名斑翅山鹑(Perdixdaurica)。是一种体型较小、驰名中外的狩猎鸟。上体大都沙褐色,而杂以栗色细斑。头顶和后头暗沙褐色;雌鸟下颈和前胸彼此相连成蓝色一圈,雄鸟下胸棕黄色,腹下棕白色,腹部中央具有明显的黑色马蹄状块斑;雌鸟无斑或仅具不规则的痕迹,尾短呈棕褐色,并具有较明显的黑栗色横斑。体重半斤左右,故得名“沙半斤”。其肉味鲜美,可为野味佳品,与“飞龙”比美。冰封落雪后,是大量捕捉的黄金季节。  相似文献   

2.
<正>松鸡科鸟类多生活在北方的寒带针叶林中,是鸡形目中分布最北的类群。相对于种类繁多的雉科鸟类而言,松鸡科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较为稀少,仅有6属17种,分布于欧亚大陆和北美洲。不过,它们中有5属8种分布在中国,包括西方松鸡、黑嘴松鸡、柳雷鸟、岩雷鸟、花尾榛鸡、斑尾榛鸡以及黑琴鸡、镰翅鸡。其中除了斑尾榛鸡外,都分布于中国北纬41°以上人类活动较少的高纬度森林中。  相似文献   

3.
白冠长尾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巍 《河南林业》2000,(4):50-50
白冠长尾雉属鸡形目,雉科,长尾雉属,是珍稀特有的国家二类重点保护动物,我国特有种。18世纪输出到欧美,现仅分布于我国河南、安徽、湖北、湖南及贵州等地。 白冠长尾雉是我国现有的四种长尾雉中羽毛最长的一种,雄性头顶及颈部为白色,上体羽毛金黄色,具黑缘,下体深栗色有白斑;雌性上体大都为  相似文献   

4.
白鹇     
正雄鸟,体大的蓝黑色雉类。尾长而白,背白,头顶黑,长冠羽黑色,中央尾羽纯白,背及其余尾羽白色带黑斑和细纹,下体黑色,脸颊裸皮鲜红色。雌鸟,上体橄榄褐色至栗色,下体具褐色细纹或杂白色或皮黄色,具暗色冠羽及红色脸颊裸皮。通常少叫。分布范围为中国南部、海南岛及至东南亚。结小群活动。杂食性,  相似文献   

5.
<正>栗斑腹鹀(Embriza jankowskii)是一种小型草原鸟类,为单型种,无亚种分化,属于雀形目鹀科鹀属,俗称红肚麻。其主要特点是腹部具有一心形的栗色大斑。雄、雌鸟均具暗褐色虹膜;暗褐色圆锥形喙,上喙颜色较深,下喙较浅;雌性体长147.58±6.8毫米,胸前栗色大斑面积较小,  相似文献   

6.
叉尾太阳鸟     
正叉尾太阳鸟(学名:Aethopyga christinae),别称燕尾太阳鸟,是雀形目太阳鸟科一种体型非常小而纤弱的鸟,体长约9厘米,雄鸟头颈及尾上金属绿色,两根中央尾羽特别长,具赭红色的喉斑,上体橄榄色或近黑色,余部污橄榄白色;雌鸟较小,上体橄榄色,下体浅绿黄色;它们的嘴细长下弯,舌呈管状,专门用来吮吸花蜜,因此又被称为"亚洲蜂鸟",常见分布于中国南方,在开花的矮树木丛生活,且能悬飞在  相似文献   

7.
鸡年话鸡     
2005年是鸡年。一般人理解鸡只是家养鸡,但实际上鸡的种类很多。下面简单介绍一下鸡。鸡属于陆禽,包括鸡形目、沙鸡目的所有种类。鸡形目松鸡科的鸟,如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嘴松鸡、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琴鸡、花尾榛鸡、斑尾榛鸡、藏雪鸡、阿尔泰雪鸡等。鸡形目雉科的鸟有斑翅山鹑、高原山鹑、鹌鹑、蓝胸鹑、环颈山鹧鸪、红喉山鹧鸪、白颊山鹧鸪、白额山鹧鸪、海南山鹧鸪、棕胸竹鸡、灰脸竹鸡、血雉等。雉科中还有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如:红胸角雉、红腹角雉、灰腹角雉、黄腹角雉、棕尾虹雉、白尾梢红雉、绿尾虹雉、绿孔雀:属于国家…  相似文献   

8.
红耳鹎,别名高鸡冠、高髻冠、黑头公等,是雀形目鹎科鹎属小型鸟类,一种特点明显、非常漂亮的鹎类。红耳鹎体长17~21厘米,体重26~43克,前额至头顶全黑色,头顶有高耸的黑色羽冠,眼部后下方有一深红色的红斑,其下耳羽和面颊又有一白斑,外周围全是黑色,在头部十分醒目。上体褐色,尾羽黑褐色,外侧尾羽有白色端斑,下体白色,胸侧有黑褐色横带。红耳鹎因耳羽上的红斑而得名。  相似文献   

9.
胡雪文 《湖南林业》2006,(11):24-24
1.症状。危害油茶果、叶、梢和花蕾等部位。果实初期在果皮上出现褐色小斑,后扩大成黑色圆形病斑。或联合成不规则形,无明显边缘。后期病斑出现轮生的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雨后或经露水湿润,产生粘性粉红色的分生孢子堆。病害有时深达种仁内部,病果易落。叶片病斑多发生在叶缘或叶尖,半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心灰白色,内轮生小黑点。新梢病斑多发生在基部,椭圆或梭形,略下陷,边缘淡红色。后期病斑褐色,有黑色小点及纵向裂纹。病斑环梢一周,梢部即枯死。  相似文献   

10.
笼养花尾榛鸡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花尾榛鸡(Bonasabonasia),俗称“飞龙”,属松鸡科鸟类,为国家Ⅱ级保护动物。现将其在笼养条件下不同生物学时期饲料配方做一介绍。1 研究方法首先对榛鸡的消化系统进行解剖,研究其消化生理特点,并对野生榛鸡的主要食物进行营养分析。采集榛鸡各生物学时期的嗉囊,对其内容物组成进行分析,并根据野生榛鸡食物组成、营养成分的分析结果,同时参照家鸡、鹌鹑的饲料标准,确定笼养榛鸡不同生物学时期饲料的营养水平及配方。2 研究结果2-1 消化生理特点榛鸡的消化系统发达,肠道全长可达1600mm,为体长的4~…  相似文献   

11.
白肩雕     
俗名御雕。分类地位隼形目、鹰科.形态特征大型猛禽。体长80cm左右,翅长560—610mm。两性羽色相似,雌鸟体形稍大。上体黑褐色,头和颈部稍淡,肩有白羽,初级飞羽苍灰色,次级飞羽近褐;尾为灰色或灰褐色,有黑色细横斑六至八条,近端处有70一90mm的黑色横斑,先端有白色羽缘。下体黑褐色,尾下覆羽黄褐,有暗色纵纹,先端白。嘴黑色,基部着蓝;蜡膜与趾均纯黄色,爪黑。白肩雕常易与金雕成鸟混淆,但前者头部羽色显著浅淡,颈羽基部淡褐,只前额和头顶前面黑色。  相似文献   

12.
1999年12月2日,国家林业局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副研究员苏化龙在湖北省巴东县林业局野生动物调查组的配合下,于该县堆子场乡小溪村考察时发现10多只三峡库区鸟类新记录种--斑胁姬鹛,至此,巴东县鸟类达到110种,三峡库区鸟类达到244种。 据苏化龙介绍:斑胁姬鹛(Cutia.nip alen SiS Hodgson)属雀形目画眉科,体长190mm左右。雄鸟头顶蓝灰色,眼光、头侧和耳羽蓝黑色,上体余部深栗红色,翅黑,具蓝灰色翼斑;雌鸟色淡,上体呈浅棕橄榄色,具卵形黑斑。以前仅见于四川省康定地区。此发现对研究…  相似文献   

13.
乌鸦,亦称“乌”、“鸦”、’“阳乌”、“野鸦”、“老鸽”等;为雀形目,鸦科部分种类的通称。体型较大,体长330-650毫米左右;揭眼、黑嘴、男足,体羽多黑色,故人们戏称“天下乌鸦一般黑”。嘴与足均发达强劲有力,常巢于高树,杂食昆虫、谷类、果实等。分布在我国的多为大嘴乌鸦、秃鼻乌鸦、白颈乌鸦、寒鸿等;其中白颈乌鸦又是南方常见的一种留鸟,全身羽色纯黑,上体有紫蓝色辉光;后预、颈侧、上背反上胸均白色,形成一宽阔的白色项圈,像打上一条白色领带,故名。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乌鸦鸣声难听.形色不美,不为人喜。现代寓言…  相似文献   

14.
寿带鸟     
正全长172~490毫米。有栗型和白型之别。栗型:头、冠、颈具金属光辉的蓝黑色;上体及尾呈金属紫亮的栗红色;翼羽黑褐,具栗红色边缘;胸灰色,向后转为白色。白型:头、冠与栗型同,上体白色,各羽具黑色羽干纹;次级飞羽的黑色在内,扩大成楔状,至初级飞羽则几乎全呈黑褐色,仅边缘白色;下体自胸以下纯白。雌鸟头部与雄鸟同,但辉亮较差,冠羽亦短;眼圈淡蓝;中央尾羽不特延长;下体似栗型雄鸟。栖于山区、平原的高大乔木林及灌丛,  相似文献   

15.
三尾凤蝶Bhutanitis thaidina(Blanchard)记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尾凤蝶属Bhutanitis Atkinson(1873),有7个种,以多尾突为主要特点,故称为尾凤蝶。它们都是高山产的珍稀种类,分布于中国,不丹和印度。黑色,有黄色斑纹,后翅有红色及蓝色斑点,体被粗毛。触角短,端部的节呈锯齿状。雄性外生殖器钩突细长,两分叉,波状弯曲;囊突细长,瓣片斜方形,分为两段;阳茎细长。三尾凤蝶Bhutanitis thaidina(Blanchard)是中国特有种,故称为中华褐凤蝶,别名:三尾褐凤蝶、三尾褐绢蝶,分布于甘肃、陕西、四川、云南、西藏等省,属于珍稀蝴蝶,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16.
马鹿(Gervuselaphus)别名青鹿、黄鹿,属哺乳类鹿科动物。主要特征:雄鹿体长约Zm,体重约220kg;雌鹿长约1.7m。鼻端裸露,具眶下腺。雄鹿角主干较圆,一般分5枝。上体呈淡褐色,下体略浅;鼻端两侧、嘴唇为褐色;尾基两侧具白色斑纹。西藏马鹿(Ge。selaphu。wallich...  相似文献   

17.
正花尾榛鸡是松鸡科的一员。松鸡科分布于欧亚大陆北部及北美洲,中国有5属8种。文献资料显示,中国分布有8种松鸡科成员,鎌翅鸡和柳雷鸟非常罕见,西方松鸡和岩雷鸟主要见于新疆阿尔泰山脉,黑琴鸡和黑嘴松鸡的分布区域不断减小且数量急剧减少,中国特有种斑尾榛鸡的分布区域仅限于祁连山山脉。由此可见,中国的松鸡科大部分种类已经很难在野外见到了,唯独花尾榛鸡分布区域相对较大,而且在东北地区比较常见。  相似文献   

18.
我国已知的梨树病害有80余种.其中梨黑星病、梨锈病、梨轮纹病、梨黑斑病、梨树腐烂病普遍发生,危害严重。一、梨黑星病又称疮痴病,危害果实、果梗、叶片、叶柄和新梢。果实发病初呈淡黄色圆班,逐渐扩大,病部稍凹陷,上长黑雾,后病麻木栓化,坚硬、凹陷并龟裂。果梗与叶柄受害,产生黑色椭圆形病班,凹陷,长有黑雾。叶片发病初在背面中脉处产生淡黄色斑,上长有黑色雾状物,严重时许多病班汇合一起.繁叶布满黑雾。新消发病多在基部,产生黑色或黑褐色椭圆形凹陷病斑,表面长出黑雾,最后病班里疮痴状。当年生徒长枝发病多,芽鳞发黑…  相似文献   

19.
大仙鹟     
<正>雄鸟,体大的深色鹟。上体蓝色,头顶、颈侧条纹、肩块及腰部辉蓝,下体黑而沾蓝。雌鸟,橄榄褐色,头顶蓝灰,颈侧具闪辉浅蓝色块,喉具皮黄色三角形块斑。虹膜为深褐色,嘴为黑色,脚为角质色。分布范围为尼泊尔至中国西南、东南亚及苏门答腊。性情孤僻,栖于半山区及山区森林的中层。偶尔抽动两翼及尾。  相似文献   

20.
“飞龙”名榛鸡,系松鸡科榛鸡属。每只平均体重200~400克。全身暗灰色并带有褐黄色斑点,夏季较浅,秋季变深。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等地,尤以兴安岭一带最多。飞龙的栖息环境是有一定规律的。活动范围多以食物为轴心,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每当春雪融化,就很少看到成群的飞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