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持续饲喂紫花苜蓿对乳牛泌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40头泌乳荷斯坦乳牛随机等分为4组,其中I组饲喂基础日粮作为对照,Ⅱ、Ⅲ、Ⅳ组分别以1、2、3千克苜蓿干草替代等量秸秆。于试验初期和末期测定血液学指标,乳脂率,乳比重和乳干物质含量,记录每头乳牛日产奶量。  相似文献   

2.
40头泌乳荷斯坦乳牛随机等分为4组,其中Ⅰ组饲喂基础日粮作为对照,Ⅱ、Ⅲ、Ⅳ组分别以1、2、3千克苜蓿于草替代等量秸秆。于试验初期和末期测定血液学指标(RBC、WBC、MCV和MCH)、乳脂率、乳比重和乳干物质含量,记录每头乳牛日产奶量。结果表明:Ⅲ、Ⅳ组的日增奶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乳脂率略有增高(P>0.05),各组血液学指标、乳比重和乳干物质含量无明显变化。每头日添加2千克苜蓿干草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3.
饲喂百奥美速酵源对荷斯坦乳牛产奶量及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饲喂百奥美速酵源试验组头日产奶量比对照组增2.01千克,提高7.1%,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乳脂率和乳千物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乳脂量、乳干物质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经济效益分析表明投入产出比为1:4。  相似文献   

4.
杂种藏黄公牛与牦牛杂交的F_1乳成份分析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杂种藏黄公牛(黑×牦)与牦牛杂交的F1代母犏牛5~10月的乳成份含量,其干物质为1607%、乳脂肪541%、乳蛋白471%、乳糖507%、灰分077%,与对照1组(牦×牦)、2组(黑×牦)比较,乳脂肪极显著低于1组(P<001),其它乳成份含量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有机螯合锰对准配期雌性水貂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选取 150只平均体重为(1005±113)g的健康成年雌性水貂,根据随机区组法分成 5组,每组设 30个重复,每个重复 1只水貂。各组锰添加水平分别为 0(Ⅰ组)、15(Ⅱ组)、50(Ⅲ组)、100(Ⅳ组)和 500mg/kg(Ⅴ组),锰以有机螯合锰形式添加。试验预试期 12d,正试期 3d。结果表明:1)Ⅱ组和Ⅲ组干物质采食量极显著高于Ⅰ组和Ⅴ组(P<0.01),Ⅱ组、Ⅲ组和Ⅳ组极显著高于Ⅴ组(P<0.01);各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以Ⅳ组最高,Ⅴ组最低。2)粗蛋白质存留质量以Ⅴ组最少,与其他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以Ⅳ组最高;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以Ⅳ组最高。3)粗脂肪表观消化率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锰添加水平升高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准配期雌性水貂锰的适宜添加水平为 100mg/kg。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全棉籽比例对奶牛泌乳性能和乳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采用 4×4拉丁方试验设计,选择 8头泌乳早期的经产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量、胎次、产犊日期接近,健康无疾病),分为 4组,每组 2个重复,每个重复 1头牛。A组饲喂基础饲粮,B、C和 D组分别饲喂含 5%、10%、15%全棉籽的试验饲粮。每期试验 28d,其中预试期为 7d,正试期为21d。结果表明:随着饲粮全棉籽比例的增加,奶牛产奶量有提高趋势(P>0.05),校正乳产量极显著提高(P<0.01)。全棉籽极显著地提高了奶牛的乳脂率(P<0.01),对乳蛋白率、乳糖率和乳非脂固形物率无显著影响(P>0.05)。全棉籽极显著降低了饱和脂肪酸(SFA)的含量(P<0.01),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乳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含量(P<0.05或 P<0.01);短链脂肪酸和中链脂肪酸含量都显著降低(P<0.05),长链脂肪酸含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或 P<0.01)。结果提示,饲粮中添加全棉籽可以提高奶牛产奶量,优化乳脂脂肪酸组成,改善乳脂品质,并以 10%为泌乳早期奶牛最佳饲粮全棉籽比例。  相似文献   

7.
助阳中药粗提物对粤黄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1日龄健康雌性粤黄鸡120只随机均分为4组。Ⅰ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Ⅲ,Ⅳ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2%淫羊藿粗提物、2%补骨脂粗提物、1%淫羊藿粗提物+1%补骨脂粗提物。在14日龄时给每只鸡接种1次鸡新城疫Ⅰ系疫苗。试验期(8周)末,与Ⅰ组比较,Ⅱ、Ⅳ组胸腺指数显著减小(P<0.05),脾脏指数显著增大(P<0.05),Ⅳ组的法氏囊指数也显著增大(P<0.05);外周血液中T淋巴细胞百分率以Ⅱ、Ⅳ组升高极显著(P<0.01),Ⅲ组升高显著(P<0.05);血清中NDV抗体滴度Ⅱ、Ⅳ组升高显著(P<0.05);血清中T3含量Ⅱ、Ⅲ组升高显著(P<0.05)、Ⅳ组升高极显著(P<0.01);T4含量仅Ⅳ组升高显著(P<0.05),Ⅱ、Ⅲ组升高不显著(P>0.05)。上述结果提示,淫羊藿粗提物和淫羊藿粗提物+补骨脂粗提物均能增强粤黄鸡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而补骨脂粗提物只增强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质(CP)水平对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性能、氮利用及血液激素的影响。采用重复 4×4拉丁方设计,8头经产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 4个处理。4个处理的饲粮 CP水平分别为 12.56%、13.96%、15.53%和 16.93%。试验分为 4个周期,每个周期18d。在 4d收集期内,全量收集粪、尿,每天测量产奶量、乳成分和干物质摄入量(DMI),并在收集期最后 1d采集血样。结果表明:4个饲粮处理的 DMI基本相同(P>0.05);饲粮 CP水平12.56%的产奶量和能量校正奶(ECM)明显低于饲粮 CP水平 13.96%至 16.93%(P<0.05),饲粮 CP水平 13.96%至 16.93%的产奶量和 ECM 基本相同,其中饲粮 CP水平 13.96%和16.93%的产奶量分别为28.18和28.72kg/d,ECM分别为32.64和32.04kg/d;乳成分中仅乳蛋白率随着饲粮 CP水平增加而提高(P<0.05);饲粮 CP水平 12.56%和 13.96%的乳氮效率明显高于饲粮 CP水平 15.53%和 16.93%(P<0.05或 P<0.01);随着饲粮 CP水平的提高,尿氮排出量不断增加,乳氮排出量也缓慢上涨,体内氮沉积显著增加(P<0.05或 P<0.01),只有饲粮 CP水平 16.93%的粪氮排出量明显增加(P<0.05);饲粮 CP水平 12.56%的血液瘦素浓度最高(P<0.05),催乳素(PRL)、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血糖、非酯化脂肪酸(NEFA)和 β-羟丁酸(BHBA)浓度较高;而饲粮 CP水平 16.93%的血浆尿素氮(PUN)浓度最高(P<0.01),胰岛素和 GH浓度较高,IGF 1浓度较低。由此可见,饲粮 CP水平13.96%适合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量28kg/d或 ECM32kg/d的泌乳性能、氮利用和内分泌调节。  相似文献   

9.
采用瘘管手术方法对3头生长牦牛在饲喂代谢能ME均为9.6MJ/kgDM,粗蛋白(CP)为8%和12%的日粮时的复胃氮代谢与瘤胃、肠道消化代谢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日粮CP水平升高后,生长牦牛瘤胃氨氮浓度由3.3升至5.9mg/100ml(P<0.01),瘤胃内氮的消失率由1.9%升到21.1%(P<0.01)。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效率基本不变(平均69.1gCp/kgDOM);一昼夜进入十二指肠的食糜量及食糜干物质量基本不变;食糜总氮、氨氮及非氨氮量均显著增加(P<0.01),其中非氨氮增加20%:非氨氮中微生物氮的比例由45%降至39%(P<0,05);日粮DM,OM,CP和ADF整体消化率分别提高12.9%、13.4%、34%和22.3%(P<0.01)。日粮CP由8%升至12%后,生长牦牛瘤胃TVFA中乙酸比例由54%降至43.5%(P<0.01).丙酸比例由24.8%升至28.4%(P<0.05),丁酸比例也由21.1%增至28.5%(P<0.01)。同时C2/C3比由2.19降至1.54(P<0.01)。  相似文献   

10.
复合氨化麦秸饲喂肉牛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普通氨化、盐水复合氨化、造纸废液复合氨化麦秸饲喂肉牛的效果,先后进行了60天饲养试验及常规消化试验。饲养试验用改良公牛54头,按随机区组设计分为两个试验组合,6个组,即精料按体重1%投喂的普通氨化麦秸组(对照1)、盐水复合氨化麦秸组(试验1),造纸废液复合氨化麦秸组(试验2);和精料按体重1.4%投喂的相对应的3个组:对照2、试验3、试验4。各组牛自由采食秸秆,VA每头每天10000Iu。试验结果表明:麦秸经复合氨化其含氮量较普通氨化提高6-13%;肉牛采食每kg秸秆干物质时间明显缩短;每100kg体重采食干物质量显著增加,对2、试验3、试验4分别为2.22,2.35和2.47kg(P<0.01);对照1组,试验1组,试验2组;对照2组,试验3组,试验4组各组日增重分别为0.762,0.936,0.947;0.761,1.084,1.175kg(P<0.01);秸秆粗纤维表观消化率分别为47.68、50.43和66.27%(P<0.01);秸秆有机物表观消化率分别为51.77、55.14、57.67%;试验组每kg增重所耗NEg和CP者显著低于相应对照组(P<0.05),秸秆利用率显著提高。在各项测定?  相似文献   

11.
不同形式微量元素添加剂对奶牛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魁梧  庄苏 《畜牧与兽医》1996,28(4):151-153
为了比较两种不同类型微量元素添加剂对奶牛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1991年3月~1992年5月在南京取单产在6000kg以上的荷斯坦奶牛48头,按年龄、泌乳量配对分A、B、C三组,分别饲喂901奶牛添加剂和经螯合的多微蛋白料精。结果表明(1)两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日均产奶分别增加1.6~1.78kg和2.83kg,增奶率分别为7.3%(P<0.05)和12.97%(P<0.05)。(2)参试牛试验前后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均出现变化,除LDH、γ-GT、ALB上升外,AST、ALT、AKP、P、Ca、G、血清1分钟胆红素有程度不同的下降。进而表明微量元素添加剂有保护家畜免疫系统、提高奶牛生产效应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张鸣实  严天元 《饲料研究》2002,(1):34-35,33
试验组(T组)Ⅰ期(高蛋白块添)、Ⅱ期(EM块添)、Ⅲ期(矿物块添)的日增重分别比同期对照组(D组)高177 g、110 g、185 g,增长率分别为17.2 %、11.2 %、20.8 %,t检验差异显著(P < 0.05)。T组比D组每增重1 kg消耗的精料(kg)、ME(MJ)、DCP(g)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其中Ⅰ期分别降低0.6 (16.0 %)、12.6 (14.1 %)、44.6(7.0 %),Ⅱ期分别降低0.4 (8.2 %)、8.5(8.9 %)、58.5 (8.6 %),Ⅲ期分别降低0.8(17.7 %)、16.9 %(15.8 %)、115.2(15.3 %),t检验差异显著 ( P< 0.05 )。Ⅰ期、Ⅱ期、Ⅲ期,试验组比对照组,头均每日增加纯收入为1.32元、0.78元、1.38元,收益率为1∶13.2、1∶7.8、1∶13.8。按120 d肥育期计算,头均多产肉21.2 kg、13.2 kg、22.2 kg,头均可增加收入158.4元、93.6元、165.6元。  相似文献   

13.
不同来源的类胡萝卜素在鸡体组织中的沉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苜蓿和胡萝卜中的类胡萝卜素以及化学合成的B-胡萝卜素(Beta-Carotene,以下简称BC)在鸡体组织的沉积。试验分A、B、C、D四组,A为对照组,B、C、D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苜蓿汁、胡萝卜汁和1%水溶性BC(粉状),使各处理组日粮中胡萝卜素的添加量均为10mg/kg。结果发现:各处理组肝脏和血清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处理组脂肪组织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5,P<0.01)。这表明鸡吸收并在脂肪组织中沉积日粮中的类胡萝卜素;不同来源的类胡萝卜素在鸡体组织的沉积存在差异,以苜蓿中类胡萝卜素沉积为最高。同天然来源的色素(胡萝卜汁)相比,合成色素(水溶性BC)更容易被鸡吸收并在鸡体内沉积。  相似文献   

14.
缓冲剂在奶牛泌乳前期添加效果的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奶牛泌乳成盛期给日粮中添加缓冲剂碳酸氢钠(NaHCO_3)、碳酸钠(Na_2CO_3)和氧化镁(MgO)混合剂,对饲养方法和缓冲剂效果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在泌乳前期采用科学饲养的基础上添加缓冲剂可以提高产奶量,但差异不显著;乳成分中,乳脂率提高极显著(P<0.01),乳总干物质率提高显著(P<0.05);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均显著提高(P<0.05)。经济效益分析,试验组可提高243.80元的纯收入,经济效益特别显著。  相似文献   

15.
奶牛日粮中添加奶牛增产剂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奶牛增产剂饲喂日产16 kg 的泌乳后期奶牛。结果表明:每天每头饲喂0.5 kg,可提高产奶量1.81 kg/d·头,净增幅度为12 %(P>0 .05) 。每头每天饲喂0.6 kg,可提高产奶量3.59 kg/d·头,净增奶幅度为25.6 % ,差异显著( P<0 .05) 。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原料乳21天的不同取样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工厂混合取样其乳脂及干物质含量明显高于牧场取样,其中乳脂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干物质含量差异显著(P<005);牧场全程连续分段取样与前中后三段法取样其乳脂及干物质含量相近,差异不显著,可替代使用。  相似文献   

17.
多糖微量元素络合物添加剂对肉鸡的试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逐波  曾子建 《饲料工业》1996,17(10):25-29
以含Fe、Cu、Zn、Mn等无机微量元素(Ⅱ组),复合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Ⅲ组)和自制多糖微量元素络合物(Ⅳ组)分别添加于相同的基础日粮中试喂肉鸡。结果表明:Fe、Zn、Mn的吸收利用率以Ⅳ组最高,Ⅱ组最低,而Cu的吸收利用率却与之相反,Ⅳ组与Ⅱ组间差异显著(P<0.05)。肉鸡生长率以Ⅳ组最高,与Ⅱ组差异极显著(P<0.01),料重比Ⅳ组最低,与Ⅱ组差异显著(P<0.05)。Ⅳ组与Ⅲ组间吸收利用率、生长率、料重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组鸡肝、胃、肌肉中这4种微量元素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都符合FDA卫生标准。饲用经济效益,Ⅳ组分别比Ⅱ组和Ⅲ组提高20.22%和3.89%。  相似文献   

18.
不同锰源及锰水平对雏鸭肝脏脂肪沉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日龄北京雏鸭300只,研究不同锰源及其锰添加水平对雏鸭肝脏脂肪沉积和肝锰含量的影响。试验1随机分为7组,每组30只试鸭,在基础饲粮中(含Mn19mg/kg),钙源及锰添加水平依次为45、85、135mg/kg(试剂级MnSO_4·H_2O或MnCO_3)。试验2随机分4组,每组30只试鸭,在基础饲粮上(含Mn19mg/kg),补锰水平依次为0、110、1000、3500mg/kg(试剂级MnSO_4·H_2O),试验3周。结果为:锰源不影响雏鸭肝脏脂肪沉积,肝锰含量和千克活体肝重(P>0.05),锰缺乏(含Mn19mg/kg)或锰过量(补Mn3500mg/kg)均影响雏鸭肝脏脂肪沉积和肝锰含量变化(P<0.05或P<0.01)。综合试验结果为:如以肝锰变化作为机体锰营养状况评定指标,则饲粮锰适宜添加量为85~135mg/kg。  相似文献   

19.
用微贮啤酒糟代替鲜啤酒糟进行了奶牛饲养试验,试验组乳脂率比对照组提高3.75%,差异显著(P〈0.05);日均产奶量比对照组增加,0.9kg,提高2.99%,差异不显著(P〉0.05),但按4%标准乳脂校正奶计算,比对照组增加1.35kg,提高5.01%,差异显著(P〈0.05)平均体重比对照组增加8.3kg,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用微贮啤酒糟是完全可行的,不仅保留了鲜啤酒糟的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补饲高蛋白质、高脂肪精饲料对驴产乳量和乳成分的影响。选择 3~7岁的健康泌乳母驴 34头,设 A(12头)、B(10头)和 C(12头)3个区,共 5个处理。所有驴饲喂基础饲粮。每个区均设对照组,各试验组驴分别补饲粗蛋白质水平为 31.44%(试验 1组,A区,4头)、粗脂肪水平为 25.77%[20%棉籽油(试验 2组,A区,4头)、20%葵花籽油(试验 3组,B区,5头)、20%菜籽油(试验 4组,C区,6头)]的试验精饲料 1.5kg/d。预试期 14d,正试期14d。结果表明:1)除含 20%葵花籽油的试验精饲料外,其余试验精饲料采食量(>1300g/d)均达到预期的采食量,且未出现消化异常,表明所用精饲料适口性较好,驴对它们有较好的适应性;2)补饲含 20%棉籽油和含 20%菜籽油的试验精饲料均显著提高了驴日均产乳量(P<0.05),驴日均产乳量可达 1.5kg/d,而日均总泌乳量可达 4kg/d;3)补饲不同试验精饲料对乳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驴乳中乳蛋白、乳糖、粗灰分含量较稳定,而乳脂含量变化非常大。总之,补饲高蛋白质、高脂肪的精饲料可提高驴产乳量,但对乳成分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