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6 毫秒
1.
螺纹环套式新型渗灌毛管水力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针对渗灌毛管的易堵塞问题,设计了一种螺纹环套式新型渗灌毛管,并对其进行了水力特性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螺纹环套式渗灌毛管上螺纹式环套防护时沿程出流量均匀,灌水均匀度比较高,并且螺纹高度对出流均匀度的影响不大;渗灌的工作水头与其出流量呈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2.
1渗灌系统的组成 完整的渗灌系统包括水源、输水管、支管、渗灌管和过滤装置、施肥装置、加药装置、加温装置、排气装置、测压装置等辅助装置.目前生产中可采用简易的渗灌系统,只包括水源、输水管、支管和渗灌管等.其中水源可使用自来水、小功率水泵直接为输水管供水;也可以在保护地内或附近修建水池(水池底部高度在1米以上),水池出水口加一滤网,以水池蓄水,然后为输水管供水.输水管采用塑料管和橡胶管均可,支管用管径为40~70毫米的硬质塑料管,渗灌管采用专用的塑料多微孔渗灌管、滴灌带或打孔塑料管.  相似文献   

3.
1渗灌系统的组成完整的渗灌系统包括水源、输水管、支管、渗灌管和过滤装置、施肥装置、加药装置、加温装置、排气装置、测压装置等辅助装置。目前生产中可采用简易的渗灌系统,只包括水源、输水管、支管和渗灌管等。其中水源可使用自来水、小功率水泵直接为输水管供水;也可以在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间灌溉试验,研究了在根渗灌条件下土壤中的水分扩散规律,主要包括灌水过程中土壤水分的入渗过程和灌水结束后土壤水分再分布过程,即土壤水湿润锋的运移及湿润区内的土壤含水率分布状况,初步确定根渗灌管间距布置为1.7m,埋管深度50cm,根渗灌系统在粘壤土和粘土的灌溉周期为10d.  相似文献   

5.
从渗灌技术的系统设备、理论计算、应用实践、研究成果等几个方面概述了国内外的研究情况,并介绍了渗灌节水技术的特点,最后提出了一些关于今后发展渗灌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北京地区冬小麦渗灌技术节水高产综合效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 1997- 0 9— 2 0 0 0 - 0 6在北京市昌平县北郊农场进行的冬小麦渗灌技术试验资料及调查资料 ,研究了渗灌对冬小麦产量构成及最终产量的影响、渗灌技术的节水效益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 ,渗灌比喷灌平均增产 9.5 % ,比旱地增产 62 .3% ,产量结构中以渗灌千粒重表现最高。小麦生长期内农田总耗水量喷灌最大 ,渗灌次之 ,旱地最小。渗灌可明显提高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 ,渗灌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平均为 13.2 5 kg.hm-2 .mm-1,是喷灌处理的 1.35倍。 3年平均渗灌比喷灌节水 4 3.9%。渗灌年净效益比喷灌多 976.6元 .hm-2 ,增加 2 0 .91%。渗灌具有节省开支 ,产投比提高的特点 ,作为一种新型的灌溉方式 ,在小麦上应用具有节水增产和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旱作麦区集蓄雨水的转化利用,以深层防堵渗灌系统和旱地小麦‘运旱61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2012—2017年5个小麦季限量补水渗灌对冬小麦产量及产量结构、补水渗灌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补水渗灌处理比对照增产47.5%~478.0%,补水渗灌处理的穗数、穗粒数、千粒重都显著高于对照;不同年型补水渗灌处理的耗水量都大于对照,水分利用率较对照提高2.6~8.1 kg/(hm2?mm),提高了15.0%~245.5%,灌溉效率5.7~9.4 kg/(hm2?mm),干旱年型水分利用率、灌溉效率提高幅度最大。以5年平均产量和小麦价格2.36元/kg计算,补水渗灌纯收益6849元/hm2,比对照提高117.4%。深层防堵渗灌系统在旱地小麦上节水增产增效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旱作麦区集蓄雨水的转化利用,设计安装了深层防堵渗灌系统,以旱地小麦运旱618为试验材料,于2012-2017年5个小麦生长季,研究了限量补水渗灌对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补水渗灌处理比对照增产47.5%~47.8%,水分利用率较对照提高2.6~8.1 kg/(hm~2·mm),提高了15.0%~24.5%,灌溉效率5.7~9.4 kg/(hm~2·mm)。深层防堵渗灌系统在旱地小麦上节水增产增效效果显著。本文作者提供了深层防堵渗灌系统的安装与技术参数,介绍了研究形成的渗灌综合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9.
简易渗灌法     
关英杰 《新农业》2007,(5):60-60
作物缺水就要灌溉.灌溉有沟灌、喷灌、滴灌和渗灌等方法.渗灌和滴灌科学节水,但需大量的管道投资,普通农民家庭应用有一定困难.我利用废旧塑料桶及饮料瓶等替代渗灌设备对作物进行渗灌取得了省水增产效果,土法解决了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介绍了渗灌系统的组成及其优点,主要包括:寿命长、节水节地、省工节本、增产增效等,并根据渗灌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渗灌技术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陕北沙地改良中土地肥力条件变化,为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提供依据。[方法]测定了陕北沙地、新改良地、多年耕种改良地和耕作熟地中土壤水分、温度及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和全盐含量等指标,分析了土壤肥力变化状况。[结果]土壤水、温与改良状态和灌溉方式有较高相关性,呈现出无灌溉设施的改良地高于沙地,无覆膜有灌溉设施的田块高于无灌溉设施田块,覆膜田块高于未覆膜田块;改良地的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全盐等养分指标含量均优于未改良沙地,且除速效磷外,各养分指标呈随农业利用历史增长而增加的趋势。[结论]通过改良可以有效改善陕北沙地土壤质量,提高肥力;合理的农业生产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改良地土壤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高效利用灌溉水资源和喷灌设施微喷带,在山西临汾开展了窄行距条播密植作物微喷带高效节本喷灌方法的探讨,其具体方法为:在与窄行距条播密植作物种植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安装引水带,在与引水带相垂直方向上安装输水管;在与输水管垂直方向上安装微喷带,在卡套后方插入微喷带U型固定卡;当一季作物喷灌完成后,将引水带移出农田,拔出微喷带U型固定卡,将每个四通连接的一对微喷带沿着输水管的方向折叠捆绑置于搁置带;当下茬作物播种完成后,将引水带移入农田安装,解开微喷带绑绳拉开微喷带并插入微喷带U型固定卡。结果表明,该方法较传统(微喷带沿作物种植行向铺设于行间)方法改善了窄行距条播密植作物中、后期喷灌的效果,节水效果显著,耕地利用率提高16.5%,每茬作物每公顷可节约搬运、安装、拆卸费用525-600元。该项研究为微喷带节水灌溉设施的节本高效利用及大面积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土地整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天然的水循环过程和水量、水质状况,而水资源平衡分析是进行土地整理的前提和基础。以河北省南和县闫里乡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分析了项目区的需水量、供水量及水量平衡,详细介绍了低压管道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方法以及相关水力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的灌溉规划设计可以改善区域用水状况和农业水环境,优化区域灌溉系统。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和膜上灌的多孔均匀出流软管的灌溉系统.经过试验研究,给出了在不同工作压力和流量条件下的多孔均匀出流灌溉软管的管径、出水孔径和最大输水长度的求解图.  相似文献   

15.
根据理论公式计算,绘制出一张诺模图,为非满管均匀流的水力计算提供一种简单的新图解。计算表明,本图解可满足工程要求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
利用土地处理技术研究了电厂废水无害化、资源化的利用途径。土地处理系统选取慢速渗滤和污水资源利用型参数,以实现污水处理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结合。试验植物为乔木、灌木与牧草,分别选取新疆杨(PopulusalbaVar.PyramidalisBunge)、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与黄花草木樨(Melilotussuaveolens)。本试验设计了高(3000mm布水 降雨)、中(1500mm 降雨)、低(移栽时少量布水 降雨)3个水力负荷试验区,分别用H、M、L表示。运行结果表明,电厂废水经预处理后可用于沙地植被恢复灌溉,本地区具备推广土地处理技术的良好条件,污水资源的无害化利用有助于增加镶嵌型复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此类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土地处理技术对于加快植被恢复改善生态环境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更好地为风沙土膜下滴灌灌溉制度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对不同灌溉水量条件下风沙土地区膜下滴灌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灌溉水量对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LA,)和单株地上干物质重等营养生长指标影响较小;穗长、穗粗、行粒数、百粒重、穗粒重、穗重等产量构成性状和产量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灌溉水量为75%Er时产量最高,达到7.67t/hm3;水分利用效率(WUE)随着灌溉水量的增加线性下降,25%ET时WUE最大,为1.30kg/m3。[结论]在风沙土地区,玉米膜下滴灌灌溉水量宜控制在25%ET~75%ET。  相似文献   

18.
变孔径多孔管道是微灌系统中常用的一种灌水管道。本文提出了这种管道的压力分区设计法,它是根据能坡线方程和灌水均匀度的要求,在压力变化较大的多孔管道上划分若干个压力区段,每一区段采用一种孔径,从而提高了灌水均匀度。试验结果表明这种设计方法能够达到要求的灌水均匀度,可以在微灌系统的设计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渗灌是一种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目前尚无适合棚室蔬菜栽培的渗灌方式,特别是渗灌管的合理埋设深度和渗灌管管间距离。本试验以黄瓜为试材,采用渗灌管的埋设深度和渗灌管管间距离的不同渗灌处理,研究其对黄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渗灌管埋深35cm、管间距60cm的处理方式,对本地区塑料大棚黄瓜栽培及促进产量形成有利。  相似文献   

20.
果园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果园节水灌溉技等不均现象的发生,发挥果树吸水能力,保持水土的良好状态.运用孔口出流公式、伯努力方程、沿途泄流公式及损失规律,建立了泄流管路的通用方程组.由此得到泄流管路作用水头的沿程变化规律,根据作用水头确定配水管各点所连接微管的管径与长度,以保证沿程配水的均匀性.并运用该方法计算工程实例,验证方程组的有效性,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