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6 毫秒
1.
通过试验研究新型高效尿素作为分蘖肥和穗肥,代替普通尿素对水稻农艺性状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蘖肥和穗肥均施用新型高效尿素以及穗肥施用新型高效尿素的处理株高、穗长等性状均增加,分蘖肥施用新型高效尿素的处理增加了穗数,穗肥施用新型高效尿素减少了退化小花数,提高了穗粒数,最终提高了产量。  相似文献   

2.
水稻施肥依不同生育阶段、不同部位或器官的生长情况而异,可分为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等4个时期。分蘖期是增加穗数的重要时期,宜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早施分蘖肥,促进分蘖,提高成穗率,增加有效穗;幼穗发育期追肥对巩固有效分蘖,促进穗粒数的增加具有重要作用;粒肥有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光合强度,增加粒重,  相似文献   

3.
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分蘖肥施用时期的后移,水稻㎡穗数,逐渐增加,而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逐渐降低,返青后第5天施分蘖肥较对照比减产17.1 kg/667㎡、减产率为2.6%;返青后第10天施分蘖肥,较对照比减34.7kg/667㎡、减产率为5.4%,因此建议水稻返青后应立即追施返青分蘖肥。  相似文献   

4.
提高小麦分蘖成穗率和单穗生产力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小麦不同类型品种在分蘖成穗率和穗粒结构上的差异以及栽培密度、施肥方法对这些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株穗数和平均单穗粒重的关系,品种间差异明显,大穗型品种的单穗粒重有随单株穗数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多穗型品种以带2个分蘖穗的植株单穗粒重最大;降低栽培密度可增加单株分蘖数和成穗数,每穗粒数印单穗粒重心显著提高,但成穗率是否增加因品种而异;孕穗肥可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每穗粒数和单穗粒重。文中还就提高小麦分蘖成穗率和单穗生产力的栽培途径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早稻免耕抛秧不同施肥方法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荣生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7):131-131,140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早稻免耕抛秧栽培在施肥量相同的情况下,前期重施基肥和分蘖肥可以增加有效穗数,后期施用穗粒肥,能提高穗粒数和结实率,从而提高早稻的产量。基肥、分蘖肥、穗粒肥比例以5∶4∶1、5∶3∶2或6∶3∶1为好。  相似文献   

6.
蘖肥不同施用期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分蘖肥施用时期的后移,水稻的平方米穗数逐渐增加,而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逐渐降低。返青后第5d施用分蘖肥较对照减产256.5kg/hm^2,减产率为2.6%;返青后第10d施用分蘖肥较对照减产520.5kg/hm^2,减产率为5.4%,因此建议水稻返青后应立即追施返青分蘖肥。  相似文献   

7.
蘖肥不同施用时期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分蘖肥施用时期的后移,水稻平方米穗数逐渐增加,而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则逐渐降低。返青后第5d施用分蘖肥,较对照相比公顷减产256.5kg,减产率为2.6%;返青后第10d施用分蘖肥,较对照相比公顷减产520.5kg,减产率为5.4%,因此建议水稻返青后应立即追施返青分蘖肥。  相似文献   

8.
锌硅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稻品种淦鑫602为材料,进行锌、硅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基施锌肥有利于水稻分蘖,基施硅肥对水稻分蘖数影响不明显,但基施锌、硅肥均能显著增加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水稻产量分别较不施肥增产64.0%、63.0%。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稻草还田条件下减少基蘖肥对小麦产量、农艺性状及氮肥利用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苗为300万株/hm2时,基肥不施氮、分蘖肥减半,小麦产量增加;基肥、拔节孕穗肥不减,分蘖肥减氮50%提高了小麦有效穗数与成穗率;基肥、蘖肥减量施用提高了小麦千粒重并增加了每穗粒数;基、蘖肥减量施用提高了小麦氮肥农学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稻草还田条件下减少基蘖肥对小麦产量、农艺性状及氮肥利用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苗为300万株/hm2时,基肥不施氮、分蘖肥减半,小麦产量增加;基肥、拔节孕穗肥不减,分蘖肥减氮50%提高了小麦有效穗数与成穗率;基肥、蘖肥减量施用提高了小麦千粒重并增加了每穗粒数;基、蘖肥减量施用提高了小麦氮肥农学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水稻覆膜旱作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1998~1999年两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覆膜旱作具有明显的节水、节肥效果,其水稻分蘖可持续时间长,分蘖旺盛,有利于增加有效穗数,达到增产效果。同时初步提出了水稻覆膜旱作节水高产的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不同有机肥及其用量对有机水稻的作用和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不同有机肥及用量对有机水稻生长分蘖动态、经济性状、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水稻施用有机肥可以提高产量,不同种类的有机肥作用不尽相同,油菜籽饼肥作基肥施用能通过促进分蘖,增加有效穗,增加总粒数来提高产量;商品有机肥作基肥施用时,能少量增加有效穗和结实率;农家栏肥适量作基肥施用时能增加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麦秸还田条件下氮肥调控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麦秸还田处理的水稻株高小于常规留茬处理,且株高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麦秸还田能显著增加水稻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麦秸还田条件下基肥+分蘖肥+拔节肥的氮肥调控模式的增产效果优于基肥+分蘖肥模式。麦秸还田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氮和缓效钾的含量,减少速效钾的损耗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杂交水稻秧田低节位分蘖开发不够,大田分蘖时间偏迟,提出秧田促秧苗低节位分蘖,大田促分蘖早发,提前控制无效分蘖,促大穗的双促栽培技术.至1999年全县累计推广面积107622.7m2,共增加粮食10969.53T,增产幅度10.94~43.37%.并形成一套在秧田改二叶一心期为一叶一心期施断奶肥,改三叶一心期为二叶一心期施促蘖肥,大田并施基蘖肥,促大田分蘖早生快长,在计划穗数的65%开始控制分蘖为主的前期促蘖早生快长,中期控制群体,后期促穗保花增粒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芜湖县水稻机插秧高效水肥运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机插秧特有的灌溉条件下,开展水稻肥料运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推荐的氮磷钾肥用量下,肥料运筹以氮肥基肥∶分蘖肥∶分蘖肥∶穗粒肥=4.0∶1.5∶1.5∶3.0,磷肥全部基施,钾肥基肥∶分蘖肥∶穗粒肥=5∶2∶3,水稻获得最高产量。从轻简化施肥的角度来说,肥料运筹以氮肥基肥∶分蘖肥∶穗粒肥=4∶3∶3,磷肥全部基施,钾肥基肥∶分蘖肥=7∶3为最优。  相似文献   

16.
氮肥运筹对淮北区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氮肥基施能显著促进强筋小麦分蘖生长,增大群体结构;返青期和拔节期追施氮肥能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和总小穗数;孕穗期追施氮肥可增加可育小穗数,能显著增加穗粒数。氮肥基施:拔节期追施=73∶的处理产量最高;基施氮肥少于总氮量的1/2时,小麦产量就会下降,且与70%以上氮肥基施的处理达到显著性差异。氮肥对强筋小麦品质有明显影响,氮基肥∶孕穗肥=73∶处理的蛋白质含量最高,比氮全部基施高34.37%;其次是氮素基肥∶越冬肥∶拔节肥=43∶3∶和基肥∶拔节肥=46∶的处理,这2个处理在2002~2004年平均蛋白质含量都比全基肥高出10%。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添加不同比例炭酶量的配方肥对水稻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添加炭酶的配方肥能促进水稻分蘖、增加有效穗数和提高结实率,改善农业性状,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随着炭酶添加量的增加,水稻产量也逐渐增加,以3%~4%炭酶的添加量为宜。  相似文献   

18.
在基础地力、总施氮量和穗期用氮量一致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基蘖肥配比对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水稻产量及其分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产量随着基蘖肥比例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以基蘖肥配比为3.5:6.5时产量最高,达到10 193.85 kg/hm~2;基部第1、2叶位分蘖发生频率随着基肥比例升高而增加,中部(第3、4叶位)和上部(第5、6、7叶位)叶位分蘖发生频率随着基肥比例升高而下降;成穗率中部叶位(第3、4叶位)最高,各处理均超过60%,且随着基肥比例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基部(第1、2叶位)叶位成穗个数及所占比例均随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升高,第3叶位成穗个数及所占比例在各叶位中最高,对产量的贡献最大;第2、3、4叶位分蘖是群体产量的重要部分,3个叶位对产量贡献率之和均超过30%(31.6%—44.1%)。  相似文献   

19.
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不同施氮量和播种密度对宁冬11号分蘖成穗及穗部结实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为90~270kg/hm2时,随着施氮量增加,宁冬11号冬分蘖力、成穗率、有效穗数及产量均增加,当施氮量达到360kg/hm2时全部降低;施氮量对结实小穗数、穗粒质量的影响呈单峰曲线,分别在180kg/hm2和270kg/hm2时达到峰值。随着播种密度增加,分蘖成穗率、结实小穗数、穗粒质量均降低,且对结实小穗数和穗粒质量的影响显著。宁夏引黄灌区冬小麦品种宁冬11号在适宜播期的最佳肥密组合为施氮量270kg/hm2,播种密度600万/hm2。  相似文献   

20.
应用正交试验研究氮化肥用量、品种、钾肥用量、各期施氮比例4因子对杂交粳稻主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化肥尿素用量对产量、分蘖发生、有效穗数、株高、每穗粒数、千粒重有显著影响;品种对产量、分蘖率、有效穗数、株高、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有显著影响;钾肥施用对产量、分蘖率、结实率和千粒重有显著影响;氮化肥各期施用比例显著影响分蘖苗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