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研究旨在对几种不同菌种发酵豆粕发酵过程指标进行对比,从而改进发酵豆粕工艺或选用合适类型的发酵豆粕。分别用乳酸菌、酿酒酵母、丁酸梭菌、枯草芽孢杆菌、蛋白酶制剂发酵豆粕,在48 h周期内,每12 h分别测各发酵豆粕的粗蛋白质含量、酸溶蛋白含量、KOH(氢氧化钾)蛋白溶解度、总酸含量、pH、水分、挥发性盐基氮等指标,并将发酵48 h的各样品进行SDS-PAGE(十二烷基磺酸钠-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电泳。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提高粗蛋白含量最优,乳酸菌发酵豆粕产酸量最高,枯草芽孢杆菌和蛋白酶制剂提高酸溶蛋白含量作用明显,酿酒酵母发酵豆粕KOH溶解度降低明显,枯草芽孢杆菌和蛋白酶制剂发酵豆粕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升高明显。  相似文献   

2.
葡萄糖氧化酶的发酵生产与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糖氧化酶是酶应用技术领域中一种非常重要的酶,作为国家允许使用的酶制剂之一,它在食品、医药、饲料等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文简要介绍了葡萄糖氧化酶及两种菌种的葡萄糖氧化酶的发酵生产,对发酵工艺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展望了其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研究牛粪垫床发酵腐熟再利用,解决养牛环境污染和产业发展矛盾。在湖北省黄冈市300头规模奶牛场、荆门市1 200头规模肉牛场部分栋舍进行发酵试验,考察垫床发酵的模式和发酵效果。结果表明,奶牛养殖垫床发酵宜采用异位发酵,肉牛养殖垫床发酵宜采取原位发酵与异位发酵相结合模式,或者采用异位发酵模式;菌种以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乳酸菌、嗜热侧孢霉按一定比例组合为佳;垫料经发酵肥效升高,大部分重金属得到一定降解,细菌总数有所上升,但大肠杆菌大幅下降。规模养牛垫床发酵腐熟可再次利用。  相似文献   

4.
发酵温度和时间对豆粕发酵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饲用豆粕进行发酵试验,研究发酵温度和时间对豆粕发酵品质的影响。发酵温度为25,30,35,40℃,发酵时间为0,24,36,48,60,72,84,96 h,并对温度和时间的互作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未发酵豆粕相比,发酵温度和时间对发酵豆粕pH、粗蛋白含量和酸结合力均会产生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且温度和时间存在交互作用。发酵的适宜温度和时间分别是35℃和72 h,其粗蛋白含量最高,为54.22%,较未发酵豆粕提高8.65%(P〈0.01),pH和酸结合力显著低于未发酵豆粕(P〈0.05)。  相似文献   

5.
路龙女  唐欣昀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433-16434,16443
[目的]确定纳豆固体发酵和液体发酵的最佳条件。[方法]以纳豆芽孢杆菌BN-4菌株为试材,研究纳豆固体发酵中大豆破碎程度、发酵时间和接种量等因素对纳豆芽孢杆菌的生长和酶活的影响,探讨液体发酵中细胞浓度、蛋白质浓度和酶活变化,确定纳豆固体发酵和液体发酵的最佳条件。[结果]纳豆固体发酵最佳条件为:大豆破碎2瓣、接种量8%、发酵时间24 h,纳豆激酶活力最高为976IU/g。在纳豆激酶液体发酵中,发酵最佳时间48 h时,纳豆激酶的蛋白浓度为178 mg/L,纳豆激酶酶活力为174 IU/g;纳豆杆菌活菌浓度、蛋白质浓度和纳豆激酶酶活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以通过测定活细胞浓度来监控发酵进程。[结论]为纳豆的生产和纳豆激酶的纯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发酵时间和料水比对豆粕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凝结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菌混合菌种发酵豆粕,研究发酵时间和料水比对发酵豆粕营养成分的影响,以确定豆粕适宜的发酵参数.结果表明:(1)与发酵48 h组比,发酵72 h组的(游离氨基酸+寡肽)/粗蛋白质极显著提高(P0.01),p H极显著降低(P0.01);(2)料水比为1∶0.70组的寡肽/粗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粗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寡肽)/粗蛋白质极显著高于料水比为1∶0.40和1∶0.55组(P0.01),p H极显著低于料水比为1∶0.40和1∶0.55组(P0.01),活菌数显著高于料水比为1∶0.40组(P0.05),多肽/粗蛋白质极显著高于料水比为1∶0.40组(P0.01).结论:采用凝结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菌混合菌种发酵豆粕,其合理的发酵时间为72 h,料水比为1∶0.70.  相似文献   

7.
纤维素酶发酵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纤维素酶发酵生产的主要菌种、发酵培养基、固态发酵工艺和液态深层发酵工艺。展望了纤维素酶发酵生产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甘蓝榨汁经加工处理,进行自然发酵和人工纯接种发酵。发酵产品不添加化学防腐剂、色素、香精,得到营养丰富、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饮料。本实验从不同来源的菌种筛选出适宜甘蓝汁发酵用的菌株,确定了菌种之间的组合和配比,探索了适于甘蓝汁乳酸发酵的最佳温度、时间、起始 pH 值,确定了发酵工艺。  相似文献   

9.
枸杞乳酸发酵和酒精发酵前后各种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分测定结果表明,乳酸发酵后甜菜碱、胡萝卜素和枸杞多糖的保存率分别为67.7%、32.3%和88.4%,明显高于酒精发酵对枸杞有效成分的保存率;乳酸发酵后,PH下降,氧化还原电位旧升,环境呈还原态,抗坏血酸、硫胺素、核黄素等均得到的较好的保存2。  相似文献   

10.
自制移动发酵白玉菇菌糠及其发酵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研究了自制发酵袋移动发酵白玉菇菌糠,并对其发酵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只添加乳酸菌剂发酵白玉菇菌糠,乳酸菌利用无氮浸出物转化乳酸,pH下降,在发酵第10 d时,发酵效果达到最佳,乳酸菌达到5.12×107个/ml,乳酸含量0.48%,出现了浓厚的酸香味,发酵物料湿润、无霉变、无结块,适合饲喂畜禽.发酵10 d后,产生杂酸、霉变,乳酸菌大量死亡,发酵物料颜色变黑、结块,不再适合饲喂,发酵过程中pH值一直降低,到4.0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11.
以牛乳为主要原料,配以大豆、绿豆、鸡蛋等高蛋白动植物原料做为辅料来生产发酵乳饮料,使纯乳制品的限制性营养成分得以平衡和补充。为了避免成品由于辅料的添加而导致的沉淀和口感粗糙、风味不良现象的出现,采用了碱浸泡、热处理、研磨、过滤等手段,对大豆或绿豆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原料的最佳配和适当添加稳定剂即可得到组织状态、风味、口感等方面较为理想的产品。  相似文献   

12.
李祥志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6):125-125
本文分析了沼气发酵菌种及发酵原料浓度在沼气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保证沼气正常产气。  相似文献   

13.
正交试验及单因子试验表明,甜菜增产菌P_(10)菌株的最佳发酵培养基为:蔗糖1.0%,酵母膏0.10%,氯化钠0.05%,磷酸氢二钾0.03%;发酵工艺各项指标为:最适温度35℃,最适pH7.5,最适通气量1:0.5—0.7,发酵周期29h。  相似文献   

14.
以5种选育的酶活性较高的益生茵菌株为受试菌种,依据菌株的特性,按4因素3水平组合方案,研究菌株组合发酵玉米秸秆和稻草最佳的菌种添加量、温度及时间。  相似文献   

15.
对影响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tropicalis)ZAU-1菌株固体发酵的因素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发酵温度为30—35℃,培养基最适pH4—6,最佳含水量47%—48%,种子接种量为10%,增湿通气有利于该酵母的固体发酵.此外,对通气、温度及湿度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该酵母固体发酵的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
酵母菌发酵葡萄渣发酵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葡萄渣为主要底物接种酵母菌进行发酵,酿酒酵母和饲料酵母的配比为2∶1,发酵时间为30 h。结果表明,发酵葡萄渣中粗蛋白、灰分、磷含量极显著(P<0.01)高于烘干葡萄渣,而水分、NDF和ADF极显著(P<0.01)低于烘干葡萄渣,钙含量显著(0.01≤P<0.05)高于烘干葡萄渣,二者粗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葡萄渣经酵母菌发酵后,营养成分大幅度增加,纤维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17.
发酵香肠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结果表明 ,组合菌种发酵香肠的工艺条件 :La∶Lp =1∶1,温度 30℃ ,10 7cfu/g ,Rw≥ 85 % ,18~ 2 4h。香肠终止发酵采用低温和烘烤 ,低温 (15℃ )需 2 4h方能终止发酵 ;烘烤 (5 0℃ ) 6h ,pH值即不再下降。低温水分含量下降平稳 ,烘烤水分含量下降剧烈。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适合鸡粪发酵的微生物菌剂,提高发酵效果,本试验采用槽式好氧发酵法,以不接种菌剂处理为对照,设置两种发酵菌剂接种处理,以发酵过程温度、种子发芽指数、有机碳等指标为考核依据,评价两种菌剂的发酵效果.结果表明:(1)接种菌剂处理达到50℃的时间比不接种提前3 d;两种菌剂处理维持50℃高温的时间达到45 d以上,符合...  相似文献   

19.
发酵底物和发酵工艺对沼液中挥发性有机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农业有机废弃物的沼气发酵机制,于2009年11月对北京市和南阳市2个不同生态区不同发酵底物和不同发酵工艺的沼液采集样品,采用GC-MS质谱仪检测沼液中挥发性有机酸的种类和含量。结果显示,沼气发酵过程中底物和发酵工艺不同产生挥发性有机酸种类和含量均有差异,陆营村沼气池中有机酸含量比留民营村的偏低,乙酸分别为1.86~15.16mg/L、0.35~172.10mg/L,丙酸分别为0.61~10.27mg/L、9.22~11.05mg/L;留民营村比陆营村多检测到2种有机酸,分别为丁酸、戊酸,其含量分别为0.18~0.88mg/L和0.03mg/L。说明了沼气发酵底物和发酵工艺对发酵过程中挥发性有机酸的种类和含量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优化番茄醋的生产工艺。[方法]以番茄为主要原料,经过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产生番茄醋,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番茄醋的酒精发酵、醋酸发酵生产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试验表明,酒精发酵在初始含糖量15%、酵母菌接种量0.03%、发酵温度28℃、初始pH 4.0的条件下,酒精度可达到8.2%。醋酸发酵在温度32℃、醋酸菌接种量8%、初始酒精度为7%(V/V)、醋酸发酵pH3.5条件下,醋酸含量达到59.36 g/L。在此条件下,经过澄清调配后可获得呈浅黄色、口味酸甜醇厚、品质优良的番茄醋。[结论]研究可为番茄的深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