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栽桑养蚕是我国具有5 000多年历史的传统产业,目前大力发展多元化蚕桑产业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江西省凤凰沟风景区在开发休闲蚕桑产业上具有一定的经验,我们从凤凰沟风景区开发休闲蚕桑产业的环境优势、蚕桑资源优势、蚕桑科研与产业优势入手,阐述了凤凰沟风景区目前开展的蚕桑科普体验、休闲观光旅游、蚕桑产品开发的3种模式,建议从科学构建休闲蚕桑的分类梯度体系、加大休闲蚕桑产业开发的扶助与服务力度、建立科技人才保障及增强休闲蚕桑的理论意识等方面发展休闲蚕桑,实现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众所周知,传统意义上的桑园是采叶养蚕、结茧缫丝,而如今,桑园种植果桑,围绕桑叶、桑果、蚕桑文化发展休闲观光蚕业已成为蚕桑产业的又一亮点。3月中旬以来,位于乐山市五通桥区竹根镇的"元安果桑园"车水马龙,人流如织,人们纷纷来到这里体验桑果采摘和养蚕乐趣,品味蚕桑美食,购买蚕桑产品,接受科普教育,体验一种充满蚕桑元素的休闲方式。"元安果桑园"过去是一片河滩荒地,1999年业主蒋元安开垦种植成果桑园,通过融入蚕桑元素,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现已发展为集休闲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休闲观光蚕业开发的类型进行分析,剖析在休闲观光蚕业规划设计中如何体现蚕桑特色,充分利用蚕桑副产物资源,发挥文化教育功能,以期对我国的休闲蚕业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采用PPP模式引进社会资本,建立以桑树种植、桑蚕养殖、休闲旅游、蚕桑农事体验等为一体的蚕桑田园综合体,是新时期蚕桑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新业态,是有效解决蚕桑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蚕桑产业是中国历史较为悠久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蚕桑产业也在不断转型升级。如何开发并延伸其潜在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和文化优势,使之成为蚕业今后新的增长点,休闲蚕庄建设是破解难题的方法之一。休闲观光蚕庄集蚕桑产业、生态、健康、绿色、休闲、科普、文化教育功能为一体:休闲观光蚕业利用养蚕的生产场所、生产过程、蚕业成果.以及连带的休闲产品,为人们提供集观光、休闲、益智、品尝等功能性的生产形态,是一个融合了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动态综合系统,具有效用、功能、美学、娱乐和生态等功能.兼具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临岐片区(临岐镇、屏门乡、瑶山乡)蚕桑产业现状的分析,明确了临岐片区蚕桑产业发展的优势,提出了临岐片区在保护好蚕桑示范园区的基础上,向发展规模大户、家庭农场和工厂化养蚕转型,创建蚕桑专业合作社,走蚕桑休闲观光、蚕桑产业复合经营、多元化经营之路等蚕桑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选取广西蚕桑科普文化旅游产业为研究对象,阐述广西推进蚕桑科普文化旅游产业的意义,分析了广东、江西等国内各地发展蚕桑科普文化旅游产业取得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结合广西蚕桑发展实际提出了加大蚕桑科普活动示范基地的建设、大力开展蚕桑科普进校园活动、探索多元蚕桑科普活动机制及运营模式、推进蚕桑科普与休闲旅游有机结合、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等开发策略,旨在为广西蚕桑科普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淳安县临歧镇近几年蚕桑生产现状的分析,找出了蚕桑生产持续下滑的原因,提出了成立蚕茧专业合作社,推行“十天养蚕法”,建立蚕桑休闲观光示范园区,调整养蚕布局,继续推广方格蔟自动化上蔟技术等措施;以提高蚕茧质量与效益,减缓临歧镇蚕桑生产持续下滑.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述了苏州蚕桑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结合当前形势特点和区域发展要求,提出了政策性保护和生产性发展相结合的办法,既加大政策保护力度,又拓展蚕桑产业功能,探索发展"文化蚕桑、生态蚕桑、休闲蚕桑",立足巩固传统优势,重在发展现代蚕业,推动蚕业规模经营、多元发展、高效产出,实现苏州蚕桑产业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桑树生态系统具有水土保持、生态环保、休闲文化多种功能,加强汉中地区桑树防护林建设,发挥桑树生态系统对汉江水源地的保护作用,通过栽桑养蚕、开发绿化桑和果桑资源及蚕桑副产物资源综合利用,促进蚕桑产业升级,拓展蚕桑产业链,实现水源地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共赢。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农业的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越来越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之一.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近年来,广西观光农业也得到蓬勃发展.但作为蚕桑第一大省的广西,以蚕桑为主题的观光农业却少之又少.文章就广西发展蚕桑主题观光农业的意义、发展蚕桑主题观光农业的条件及主要问题等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以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最大化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的,阐述了蚕桑资源高效利用通过发展乡村工业、开发文化科普旅游与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等模式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蚕桑功能食品、桑枝实用菌、蚕丝被、蚕桑动物饲料、蚕沙制品等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发展新兴的乡村工业;以开发蚕桑生态文化旅游景点,创办包括蚕丝文化科普教育、养蚕体验与美食品尝的蚕家乐等休闲游乐,带动蚕区农村文化科普旅游和生态环境建设。通过以上模式及项目的实施,逐渐建立起适应我国蚕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蚕桑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传统的以家庭为主体经营的蚕桑生产模式受到了更大的挑战,劳动力、技术转化、生产经营成本、效益等多方面的因素已制约了蚕桑产业的发展,必须探索一条新型的适应蚕桑规模化、功能化、高效化的产业发展之路。如皋率先在全国进行了蚕业现代产业园区建设的探索,建成了集养蚕缫丝、蚕桑资源利用、医药保健、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蚕桑产业园区。笔者从江苏现代蚕桑产业园区的建设的实践出发,探讨在我国建立现代蚕桑产业园区的条件、建设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对策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李兴  李冰 《北方蚕业》2023,(3):53-60
开展蚕桑文化科普教育活动有利于深度挖掘蚕桑资源价值、弘扬与传承深厚的中华蚕桑文化,有利于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丰富中小学素质文化教育,有利于科研院所拓展科研成果转化方式、促进蚕桑产业转型和多元化发展,有利于提升区域蚕桑产业综合影响力、丰富民众休闲旅游方式。本文主要阐述了安徽省蚕桑文化科普教育基地具备过硬的基础设施条件与发展基础、坚实的科技保障和充实的人才支撑、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有利的环境条件、发达的交通条件和良好的旅游环境等发展优势,介绍了基地丰富多元的科普活动模式及具体开展情况,总结了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策略与规划,以期为我国蚕桑文化科普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休闲产业兴起于20世纪30、40年代的意大利,不久之后便在欧美国家迅速发展起来。所谓的休闲产业指的就是将田园风光、自然生态环境与农耕文化和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相结合,为民众提供休闲娱乐的农业经营活动[1]。中国休闲农业的发展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起步略晚,但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伴随着休闲农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也将蚕桑带入了休闲农业的发展领域。  相似文献   

16.
<正>由中国蚕学会、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主办,浙江省湖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承办的全国蚕桑资源多元化利用学术研讨会2014年12月4~5日在浙江省湖州市狄港渔庄召开。会议期间有22位代表进行了发言交流,内容涉及蚕、桑、蛹、蛾、丝及桑树对重金属修复利用与蚕桑休闲等方面的研究与发展情况。现场参观了湖州澳特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州优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桑文化家具体验馆和狄港渔庄蚕桑丝绸文化馆,并品尝了丰富多彩的蚕桑美食。整个会议期间交流形式多样,互  相似文献   

17.
<正>嵊州市是蚕桑老区,种桑养蚕历史悠久,由于蚕桑产业比较效益下降,近年来桑园面积大幅缩减。与此同时,农业观光旅游产业迅速兴起,其中地方特色果品休闲采摘游具有投资小、投产快、体验感强等特点;果桑休闲采摘游也成为嵊州市的一个亮点,初步形成了果桑采摘特色区。1果桑基地概况嵊州市石仓家庭农场率先于2015年投资建设规模化果桑基地,果桑园建于缓坡山地,土层较薄,  相似文献   

18.
在充分调研齐河古晏农庄区位优势与自然资源等现状基础上,制定了该园区的总体发展规划,提出了以桑基鱼塘循环农业为主导,以传承“一带一路”蚕桑丝绸文化为骨架,以蚕桑绿色有机产品为突破口,将农庄建设成为集蚕桑生产、科普教育、科技示范、休闲康养于一体的零污染循环农业型蚕桑生态园的总体定位。将整个农庄按照“一带(滨水生态景观带)、两心(游客服务中心和蚕桑产品研发中心)、两馆(养蚕技术馆和丝绸博览馆)、三区(桑基鱼塘生态区、桑树种植区、葡萄种植区)”进行规划与建设,并提出了各分区建设内容和功能分区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9.
桑基鱼塘是中国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创造的一种高效利用土地的农业生态系统,它的利用形式是深挖鱼塘、垫高塘基、塘基种桑、塘内养鱼、桑叶养蚕、蚕粪喂鱼、塘泥栽桑,形成水陆交互作用的良性循环生态模式。近年来,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支持下,蚕蛹加工岗位科学家廖森泰带领团队利用其自主研发的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成果,对传统桑基鱼塘中各环节相关的物质、生物和文化资源进行综合高效的开发,开展桑椹、桑叶食药用加工,利用蚕桑生态饲料进行水产养殖和蚕沙生物肥改土,通过种养加结合及适度开展休闲旅游,建立了新型桑基鱼塘模式,并在西樵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顺德太子休闲农庄等多个园区示范推广,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蚕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初步评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蚕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对全面认识蚕桑产业价值,促进农业环境与生态系统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构成蚕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指标有:原材料的提供、涵养水源、土壤保护、吸收固定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废物处理、基因种质资源的保护、休闲、文化等8个类型。根据基础数据的可获得性,采用使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替代成本法、机会成本法等,初步定量评价了我国蚕桑生态系统5项服务功能经济价值。结果表明:我国蚕桑生态系统5类服务功能每年的总价值是435.72×108元,蚕桑生态系统每年提供原材料、涵养水源、土壤保护、吸收固定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以及废物处理的价值分别为:8.74×108元、2.58×108元、114.34×108元、296.7×108元、13.36×108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