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RACE方法克隆小麦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全长cD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小麦抗条锈菌的分子机制,在受条锈菌侵染的非亲和组合小麦叶片中克隆一个新的β-1,3-葡聚糖酶基因全长cDNA。【方法】采用RT-PCR、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在感染小麦条锈菌的小麦(水源11)叶片中进行-β1,3-葡聚糖酶基因全长cDNA的扩增。【结果】得到了一个1338 bp-β1,3-葡聚糖酶基因全长cDNA,Genbank上注册号为DQ090946,测序结果和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其与-β1,3-葡聚糖酶基因gi3757681和gi6782375的同源性分别为94.3%和92.1%。该全长cDNA具有完整的编码框,编码334个氨基酸,Genbank上注册号为AAY96422,与-β1,3-葡聚糖酶CAA77085和AAA32958的同源性分别为95.8%和86.7%。【结论】初步推断此全长cDNA是小麦中编码-β1,3-葡聚糖酶的一个新基因。  相似文献   

2.
转几丁质酶基因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烟草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选育出高抗真菌病害的烟草新品种,利用叶盘法,通过农杆菌介导,将来自芥菜和橡胶的抗真菌蛋白基因几丁质酶基因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转入烟草品种K326和红花大金元,在含卡那霉素的MS培养基(MS+NAA0.1mg/L 6-BA1.0mg/L为芽诱导培养基,根诱导培养基为不含激素的MS)上进行不定芽和根诱导,共获耐卡那霉素再生苗101株,经PCR扩增检测,TB-1等57株呈阳性,即已在功导入外源目的基因,初步接种炭疽病菌和黑胫病菌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后代具有良好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3.
β-葡聚糖是以β-1,3和β-1,4混合糖苷键连接形成的D-葡萄糖聚合物,主要存在于单子叶禾本科谷实中.有些微生物会产生降解β-葡聚糖的β-1,3-1,4-葡聚糖酶.将β-葡聚糖酶基因在食品级宿主菌中表达对动物饲料工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实验以地衣芽孢杆菌为材料,提取其总DNA,扩增其β-1,3-1,4葡聚糖酶基因序列,将该片段克隆到pMD 19-T载体进行测序,并将测序结果进行BLAST比对.发现其与GenBank中的两段基因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烟草β-1,3-葡聚糖酶的特性和结构进行分析。[方法]以烟草为材料,采用PROTSCALE、Target P 1.1、NPSA-PRABI和SWISS-MODEL工具分别测定烟草葡聚糖酶的疏/亲水性、亚细胞定位、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结果]NtBGl属于亲水性蛋白,NtBGl-1和NtBGl-2的疏/亲水性较为相似,N端和中部区域的疏水性较强,NtBGl-3以N端的疏水性较强;NtBGl均含有信号肽,且其切割位点分别位于第21、32和29位氨基酸处,NtBGl-1和NtBGl-2定位于液泡,NtBGl-3定位于细胞外;NtBGl的二级结构均以α-螺旋比例最大,依次为36.21%、35.14%、35.28%,三级结构呈现"C"型。[结论]该研究可为有效发挥烟草葡聚糖酶的功能特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牦牛的角蛋白关联蛋白1.1(KAP1.1)基因为研究对象,根据GenBank收录的黄牛KAP1.1基因的mRNA序列(登录号:NM001105369.1)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反转录PCR、PCR以及克隆方法首次获得牦牛的KAP1.1完整CDS区,将所得序列提交到NCBI,登录号为KJ095199,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牦牛KAP1.1基因的CDS区全长为501bp,共编码166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质属于亲水性蛋白质。二级结构含有α螺旋区、延伸链、β转角和无规卷曲4种。氨基酸序列与黄牛的同源性最高,具有High sulphur keratin-associated protein家族蛋白的完整结构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分月扇舟蛾颗粒体病毒蛋白基因的序列.[方法]针对分月扇舟蛾颗粒体病毒granulin基因进行PCR扩增,分析其核苷酸组成和氨基酸序列.[结果]测序得到498 bp的核苷酸序列片断,GC含量47.9%,AT含量52.1%.该基因蛋白序列等电点为5.42,分子量1.981 9×104 Da.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38.55%)、β折叠(18.07%)、β转角(10.24%)和无规卷曲(33.13%)组成,其中,α螺旋为主要结构.[结论]分月扇舟蛾颗粒体蛋白基因与杨扇舟蛾的相似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小麦根腐离蠕孢菌(Bipolaris sorokinianum)侵染小麦后被诱导表达的β-1,3-葡聚糖酶基因所编码的β-1,3-葡聚糖酶的性质及其与抗病性的关系,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β-1,3-葡聚糖酶的一级结构、信号肽和跨膜结构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β-1,3-葡聚糖酶是一种分泌型碱性蛋白酶,主要存在于胞外。将克隆到的β-1,3-葡聚糖酶基因构建成重组质粒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后,分离纯化得到了原核表达的β-1,3-葡聚糖酶,对其在体外对小麦根腐离蠕孢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的研究发现,β-1,3-葡聚糖酶对小麦根腐离蠕孢具较强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植物β-1,3-葡聚糖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植物β-1,3-葡聚糖酶(β-1,3-D-葡聚糖-3-葡萄糖苷水解酶,EC3.2.1.39)属PR2(Pathogensis—relatedpmteins,PR)类蛋白,作为植物抗真菌基因工程的热点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较为迅速。文章就β-1,3-葡聚糖酶的生物特性、分类、诱导、抗性和发育进行了竦合性介绍。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小麦受小麦根腐离蠕孢侵染后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RT-PCR方法在受小麦根腐离蠕孢菌侵染后的小麦叶片中扩增β-1,3-葡聚糖酶基因,然后对侵染后的小麦叶片总RNA进行Northern斑点杂交。结果表明,克隆到了β-1,3-葡聚糖酶基因,该基因在小麦被侵染12 h时开始表达,在48 h后未见表达。对照中未见表达。可推断出此β-1,3-葡聚糖酶基因是被小麦根腐离蠕孢菌(Bipolaris sorokinianum)侵染后诱导表达的。  相似文献   

10.
 几丁质酶基因(Chitinase,Chi)和葡聚糖酶基因(β-1,3-glucanase,Glu)具有协同抗真菌作用,根据GenBank号M13968,X53600分别设计引物,经RT PCR扩增,克隆菜豆Chi基因和烟草Glu基因, 将两个目的基因分别连上CaMV 35S启动子和终止子Nos,然后串联在一起共同组建于一个表达载体pBI121中,重组表达质粒经过限制性酶切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含有双价抗真菌基因的植物重组表达载体已构建成功。为非洲菊、香石竹等花卉抗真菌基因工程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制备β-1,3-葡聚糖酶,从土样中筛选出一株产β-1,3-葡聚糖酶活力较高的菌株LE02,经形态学观察,初步鉴定为木霉菌.木霉LE02在以2%的酵母粉为主的液体产酶培养基(起始pH7.0)中,于32℃,150r/min摇瓶培养60h达到产酶高峰,酶活力可达71.09U/mL.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参与烟草多胺合成的精氨酸脱羧酶的蛋白特性,运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了烟草精氨酸脱羧酶的理化特性、系统进化、氨基酸序列、保守区域和二级结构。结果表明:烟草精氨酸脱羧酶的等电点为4.99~6.78,氨基酸数为558~733,疏水性为-0.050~0.079,脂肪指数为88.04~92.08,不稳定指数为39.54~44.14;经进化树分析,烟草精氨酸脱羧酶分为2组,组1为Nt CAD1、Nt CAD2和Nt CAD5,组2为Nt CAD3和Nt CAD4;经序列比对分析,Nt CAD1、Nt CAD2和Nt CAD5的同源性较高,Nt CAD3和Nt CAD4的同源性较高,且组2均具有1个精氨酸脱羧酶保守序列和2个丙氨酸消旋酶/Ⅳ组脱羧酶保守序列;烟草精氨酸脱氢酶各成员的二级结构所占比例均为α-螺旋无规则卷曲β-折叠β-转角。  相似文献   

13.
β-1,3-葡聚糖酶及其抗病机制与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β-1,3-葡聚糖酶作为植物抗真菌病的重要抗性物质之一,近年来研究进展较为迅速。本文阐述了植物β-1,3-葡聚糖酶的诱导产生过程及抗病机制,同时对其分类、性质和目前的应用情况也进行了综合性介绍。  相似文献   

14.
β-1,3-葡聚糖酶是重要的细胞壁水解酶,可以降解真菌的细胞壁,对植物真菌病害的防治起重要作用。对β-1,3-葡聚糖酶基因进行分离和克隆,并将其转入植物,可成为植物抗真菌病害防治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对β-1,3-葡聚糖酶的分布、分类、结构特点、作用机理及其在蔬菜真菌病害的防治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曹蕾  邢朝斌  陈龙  梁能松  何闪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1,(12):1787-1789,1841
[目的]克隆刺五加叶绿体的ATP合酶β亚基cDNA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根据已知物种叶绿体ATP合酶β亚基基因的序列,设计1对同源引物,通过RT-PCR扩增得到刺五加ATP合酶β亚基cDNA,并对其进行序列比对及结构预测分析。[结果]RT-PCR扩增获得了长1099bp的刺五加ATP合酶β亚基cDNA,该基因编码366个氨基酸。序列比对及结构预测分析表明,刺五加ATP合酶β亚基基因编码的氨基酸与水稻的同源性最高,达96.41%。其二级结构中含有171个α螺旋(alpha helix),占46.72%;53个延伸链(extended strand),占14.48%;27个β折叠(beta turn),占7.38%;115个无规则蜷曲(random coil),占31.42%。第262~271位氨基酸为ATP合酶β亚基的标志性位点。整个多肽链无明显的疏水区域,初步认定为亲水性蛋白。[结论]该试验克隆得到的ATP合酶β亚基基因为叶绿体ATP合酶β亚基基因,为研究刺五加能量代谢对植物次生代谢的影响及了解植物ATP合酶的结构与功能提供了必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β-氨基丁酸诱导辣椒抗病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CV98,茄门和931等品种为供试材料,对β-氨基丁酸诱导辣椒后叶片中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动态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β-氨基丁酸对不同抗、感辣(甜)椒β—1,3-葡聚糖酶活性、几丁质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辣椒品种酶活性升高的幅度高于甜椒品种,且这3种PR蛋白活性变化与诱抗效果的表现相一致.B-氨基丁酸可以诱导几丁质酶Class Ⅲ和脂氧合酶基因的表达,诱导处理辣椒后,几丁质酶ClassⅢ和脂氧合酶基因的表达都呈现低一高一低的抛物线型发展趋势,6h时表达量较小或不表达,大多在12-24h表达量达最大,之后表达开始减弱,到48h基本停止表达或微弱表达.对所得差异片段进行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与已经报道的辣椒脂氧合酶的编码序列高度同源,达100%.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克隆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cillus polymyxa)CP7的β-1,3-1,4-葡聚糖酶基因,构建高效表达工程菌株,为CP7菌的抗菌活性组分研究和开发利用以及葡聚糖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CP7菌β-1,3-1,4-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构建工程菌株,采用平板对峙培养和生长速率测定法研究重组酶对供试真菌的生长抑制活性,同时采用体外消化法研究该酶对麦类饲料消化率的影响。【结果】成功克隆目的基因并在原核系统获得高效表达。重组酶蛋白对4种供试真菌菌丝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平均抑制率高达40%以上;添加了重组β-1,3-1,4-葡聚糖酶的处理组样品,经体外消化后黏度降低了4.69%(P﹥0.05)。【结论】β-1,3-1,4-葡聚糖酶是CP7菌发酵液中抗真菌活性组分或其中之一,对真菌生长抑制的活性作用提示其可作为农业抗病虫害新型药物进行开发研究;该酶能够有效降低麦类饲料黏度,表明其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利用同样具有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8.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橡胶HMGR蛋白的氨基酸组成、等电点、疏水/亲水区、二级结构等蛋白质性质,并同荔枝、拟南芥和水稻的蛋白进行了对比,并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空间结构进行了模拟,同时对模建结果进行了结构质量的分析与检测。结果表明:该蛋白共有575个氨基酸,等电点为6.44,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45.91%,β折叠片占13.04%,无规卷曲占35.83%。三维结构检测表明,此模型的结构符合立体化学规则。此外,利用该模型预测了配体SIM和ADP在HMGR结构空间的近似位置,并定位了与SIM和ADP作用的相关残基。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陆川猪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基因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为后期开展MSTN因表达与陆川猪肌肉生长发育及脂肪沉积的相关性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猪MSTN因序列(NM 214435)设计引物,以陆川猪背最长肌组织总RNA为模板,RT-PCR扩增MSTN因cDNA序列,扩增片段经纯化、克隆、鉴定和测序分析,并应用生物软件进行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结果]克隆得到陆川猪MSTN因编码区1128 bp,与GenBank已公布的约克夏、汉普夏、杜洛克、梅山猪、藏猪、广西巴马小型猪的基因同源性均在99.8%以上.陆川猪MSTN因第294位点存在特有的碱基G,但未引起氨基酸改变.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结果表明,陆川猪的MSTN成熟肽包含有α螺旋、β转角、延长线和无规卷曲4种二级结构元件.[结论]猪MSTN因高度保守,可作为研究陆川猪肌肉生长发育和脂肪沉积的候选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小麦与条锈菌互作过程中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功能,根据小麦β-1,3-葡聚糖酶cDNA全长序列设计合成引物,通过RT-PCR方法获得小麦β-1,3-葡聚糖酶基因编码区,将其克隆至pGEM T-easy Vector,经HindⅢ和BamHⅠ双酶切回收目的片断,并将其定向克隆到pET-32a(+)Vector中构建表达载体GLU-pET-32a(+),转化E.coliBL21(DE3),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结果表明,小麦β-1,3-葡聚糖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获得了分子量约为49 ku的融合蛋白,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19%。最佳诱导条件为:0.3 mmol/LIPTG,37℃诱导4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