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单细胞藻种的培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细胞藻类是广泛分布于海洋、湖泊水域中的生物。由于它们都是以单个细胞为生物体,故以单细胞称。单细胞藻类中的饵料种,大多数具有生长繁殖快,  相似文献   

2.
海藻     
海藻,顾名思义,是指生活在海洋中的藻类,是含有叶绿素和其他辅助色素的低等自养型植物。植物体为单细胞、单细胞群体或多细胞。多细胞的藻类一般构造也比较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不能开花结果。常见的藻类有蓝藻、绿藻、褐藻、红藻、硅藻、甲藻、金藻等。其中蓝藻、绿藻、褐藻、红藻的大多数种  相似文献   

3.
李茉莉  乔琨 《福建水产》2016,(3):236-243
细胞计数是藻类培养、赤潮调查和环境监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设计并测试了一种单细胞藻类计数方法:利用体视显微镜及配套的CCD数字成像系统,获取固定体积样品的全视野图像,运用Photoshop软件对细胞显微图像轮廓进行分析计数。根据细胞粒径差异,实验选取5种代表性单细胞藻类,分别采用新方法和显微镜计数法对其进行细胞密度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新方法在测定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时,结果较显微镜计数明显偏低。而在测定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和血红哈卡藻(Akashiwo sanguinea)时,计数结果与显微镜计数结果非常接近,较可信。其计数结果与显微镜计数结果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R2≥0.981 1,P0.01)。新方法能够有效测定粒径15μm以上纯种或混合培养的单细胞藻类的生物量,简化了测定程序的同时,减少了人为误差,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同一地区、同一季节和基本相同的设备条件下,众多 育苗厂的生产结果却呈现十分悬殊的差距,这其中单细胞 藻类的培养是否成功起着关键的作用。由于泥蚶育苗池量 多、季节长,中后期又处于高温季,因此,如何保证藻种不老化、不污染和保持稳定的供应量是泥蚶生产性育苗中单细胞藻类培养的要点。  筛选、对比、总结成功育苗厂的单细胞藻类培育经验,我们可以发现现今泥蚶育苗中的单细胞藻类培育生产工艺与虾蟹类苗种生产及扇贝、贻贝苗种生产和早期的泥蚶苗种生产中的单细胞藻类生产工艺已有了显著的改进。后者基本沿用教科书上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单细胞藻类不仅是一些养殖生物幼体的开口饵料,而且是贝类幼虫不可缺少的饵料;也是净化水质的重要物质。但是在单细胞藻的培养过程中(包括初级培养、二级培养和多级培养)往往易被一些有害菌类污染。这些有害菌类不仅与其争光、争气(指二氧化碳)及营养盐,而且还直接破坏单细胞藻类的生长,特别是丝状菌类更为明显,它能将许多藻细胞粘连在一起,使细胞失去悬  相似文献   

6.
单细胞藻类与我们的水产养殖息息相关,不同的单细胞藻类品种及组成使养殖水体表现出不同的颜色.单细胞藻类是鱼、虾、蟹、贝类等的直接或间接饵料;水体中单细胞藻类的优劣决定了鱼、虾、蟹、贝类等生态环境的好坏.在水体中培养单细胞藻类有多种方法,笔者将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单细胞藻类对营养盐类的吸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单细胞藻类作为贝、虾、刺参、海胆等海洋经济动物幼体的基础饵料 ,直接关系到人工育苗的成败。因此 ,研究单细胞藻类的生长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十分重要。影响藻类生长的环境因子很多 ,如光照、温度、盐度、pH值、碳源、营养盐、微量元素等 ,本文着重探讨单细胞藻类 (以下称单胞藻 )对营养盐的吸收。1 .单胞藻对氮的吸收从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同化的功效来看 ,利用还原态氮更经济。当藻类的细胞处于生长期 ,水中的NH4 -N常被大量消耗而NO3-N和NO2 -N被利用不多。这种吸收率的差异还表现在受环境条件的制约上 :如低温、弱光照将大大抑制对…  相似文献   

8.
盐碱土质上开发的养鱼池,有时在水温较低,水质清瘦,溶氧充足,而又未受到工业废水有毒物质污染,也检查不出有足以使鱼致死的病原体,常会出现暴发性大批鱼死亡。这是由生活在半咸水中一种有毒藻类——三毛金藻所引起的一种中毒症。一、形态特征三毛金藻是一种肉眼看不见,营浮游生活的单细胞藻类,细胞椭圆形或卵圆形。细胞顶端有三根鞭毛,二长一短,短鞭毛位于长鞭毛之间,长度为长鞭毛的K左右,长鞭毛基本与细胞等长。二、生发条件三毛金藻是生活在低盐度海水或半咸水中的一种广盐性浮游藻类,在我国北方的春、秋季节,多是干旱少雨…  相似文献   

9.
海参、海胆、虾蟹的育苗生产都离不开单细胞藻类的培养,单细胞藻类具有生长快、易繁殖、营养价值高的特点,是水生动物幼体的良好饵料之一。单细胞藻类作为水生动物人工育苗的饵料地位目前尚无法被取代。单细胞藻类具有容易培养、可以节约育苗成本等优点,在环境条件差、生产成本不足的情况下培养单细胞藻类作为幼体的开口饵料显得更加重要。一、准备工作一级扩种培养主要用250~5000毫升三角烧瓶,  相似文献   

10.
在单细胞藻类的生产培养中,金藻类很容易被原生动物污染,一旦被原生动物污染,原生动物在培养液中生长繁殖,当其数量增多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对培养藻类的生长繁殖产生影响。被原生动物污染后的藻种不利于再扩大培养,甚至造成培养的失败,特别是在高温季节,金藻类的大量培养难度更大,不易保证生产中持续稳定的供应。原生动物污染是造成单细胞藻类培养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单细胞藻类培养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通过近几年来的生产实践,当金藻类在生产培养中出现原生动物污染时,采用酸化处理的方法来抑制和杀灭藻液中的原生动物,取…  相似文献   

11.
<正>单细胞藻类作为活体饵料,具有营养全面、适口性好、方便摄食、容易消化、改善水质等诸多优点,对海产经济动物的养殖,特别在育苗阶段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鱼、虾、蟹、贝类育苗中全部使用单细胞藻类及其他活体饵料,育苗成功率最高,其中贝类育苗尤其取决于营养全面、数量充足的藻类供应,成败将直接与藻类培养有关。单细胞藻类的培养过程环节多、操作繁琐,要想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2.
王淑萍 《水产科学》1991,10(1):31-32
培养高质量高密度的单细胞藻种,是搞好单细胞藻类生产性培养的前提,也是关键性的一环。几年来笔者通过对几种单细胞藻高密度保种的试验,研究探讨了单细胞藻高密度保种的有关技术问题,已获较好效果。新月菱形藻、牟氏角毛藻、湛江叉鞭金藻等保种密度均可达到1000万个细胞/ml以上,高者可达1400万个细胞/ml左右。现将新月菱形藻高密度保种技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三种梭子蟹血清凝集素的细胞凝集活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凝集试验及糖抑制试验测定三种梭子蟹的血清对红细胞、藻类细胞、微生物细胞或孢子的凝集活性,同时进行糖抑制、热稳定性、pH及Ca^2 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三种梭子蟹中远洋梭子蟹对红细胞最敏感,而三疣梭子蟹对单细胞藻类和微生物细胞或孢子最敏感;红星梭子蟹血清对鹌鹑红细胞的凝集可被供试的7种糖所抑制,而供试的7种糖均不能抑制远洋梭子蟹血清对鹌鹑红细胞的凝集;远洋梭子蟹血清具有广泛的pH适应性,在pH为4.0~10.0范围内对鹌鹑红细胞都具有凝集活性,且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经60℃保温10min后仍具凝集活性;三种梭子蟹的凝集活性均依赖于Ca^2 。  相似文献   

14.
正藻类是一类原始、古老的低等生物,其构造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藻类含有叶绿素等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属自养型生物。藻类体形多样,有单细胞、群体、多细胞的丝状体及叶状体。藻类个体大小差异很大,小的只有几微米,必须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如小球藻直径仅数微米;大的肉眼可见,甚至可达数百米,如生长在海洋里的巨藻,藻长可达200米以上。目前发现的藻类约  相似文献   

15.
单细胞藻类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虾、河蟹、贝类育苗需要大量的单细胞藻类,单细胞藻类培养的好坏关系到育苗的成败,是水产动物育苗成功的首要条件。只有培养出大量的无原生动物污染的、鲜嫩的多种单细胞藻类,贝类等水产动物的人工育苗才能获成功。笔者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以供大家参考。1藻种种源 同一类藻最好从不同地方采集,获得多个品种进行培养,而且在培养过程中分别放置在不同培养瓶中进行,这样可避免某一品种培养失败而带来的损失,也可获得适应本地区培养的品种。如金藻可培养3011、wp、wfj3个品种。2 扩 种 扩种用的烧…  相似文献   

16.
以色列耶鲁撒冷大学最近将罗氏沼虾与鱼混养,取得了成功,混养方式如下:(1)主养罗氏沼虾,适量搭配鲤鱼、白鲢及草鱼,这样可以控制单细胞藻类及多细胞藻类的大量繁殖,虾的产量与单养时相比,无大差异,且鱼类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7.
海产单细胞藻类是经济海产品如鱼、虾、蟹、贝类幼体培育阶段的理想鲜活饵料,在防止水质污染、提高幼苗成活率方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广西南珠集团每年进行的珍珠贝育苗过程中,全部采用海产单细胞藻类作为其幼苗饵料,因此所培养的藻类质量的高低、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青苗的成败。由此可见,海产单细胞藻类的培养工作在育苗工作中是相当重要的。我们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法,现谈谈我们的几点体会。一、建立苗种空为了能拥有多样化、高纯度的藻种,建立自己的藻种室是非常重要的。针对珍珠贝…  相似文献   

18.
单细胞藻中含有大量的多聚不饱和脂肪酸(PUFAs)、EPA和DHA,而且多数的单细胞藻具有生长繁殖快、环境适应力强、培养周期短等特点。可实现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大量培养获得高产的目的,是鱼、虾、贝类等海产品的理想鲜活饵料,藻类培养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海产品育苗的成败,因此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技术是育苗成功的基础和关键技术。随着人工育苗技术的成熟,单细胞藻类在贝类、虾蟹类、鱼类人工育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以下简述一下藻类培养的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19.
NaHCO3在单胞藻藻种培养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补充NaHCO3碳源的方法进行5种单细胞藻类的培养试验,结果表明,NaHCO3对5种单细胞藻类的生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该法不仅可避免污染,而且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养虾的关键在于“养水”,水质的良莠直接关系着养殖的成功与否。在现有的养殖结构中,虾池中培养优良的浮游单细胞藻类是保证虾池物质正常循环,维持生态平衡,调节水质的基本措施。优良的浮游单细胞藻类的正常繁殖,可以增加水中的溶氧,吸收氨氮、亚硝酸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