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阴县李沟乡有1985-1988年栽植的山楂67hm^2,多数管理粗放,树冠郁闭,结果部位外移,大小年结果现象严重,效益差。2000-2004年,对山楂低产园进行了改造,平均667m^2产量由1100kg上升到2500kg。  相似文献   

2.
我县有1986~1990年栽植的山楂园约150hm2,前些年,由于销售不畅、加工能力有限、价格下降而大多管理粗放,产量低.2004~2007年,进行低产园改造试验,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平阴县李沟乡有1985~1988年间栽植的山楂68公顷,多数管理粗放.树体郁闭,结果部外移.大小年结果现象严重,效益差。2000~2004年.我们对这些山楂园进行了技术指导.产量逐年上升,平均666.7平方米产量由1100千克上升到2500千克,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东平县东平镇有1988~1991年栽植的山楂园约40hm^2,多管理粗放,产量低,效益差。2003-2007年,我们在东平镇王村进行了山楂低产园丰产试验,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丹东市林业局组成一行9人的考察组,于1983年9月3日~19日对河北兴隆县、隆化县,山东费县进行了山楂丰产栽培技术考察。所到之处山楂丰产的主要经验如下。1.狠抓山楂园的土肥水管理山东费县城关公社东马兴庄大队山楂园是全国山楂幼树密植创高产的典型。其中有五年生,株行距1×1.5~2.5米,亩栽333株的山楂园1.02亩,获得产量5042斤,平均亩产达4943.14斤,最高单株产量达79.5  相似文献   

6.
山楂历来价格较低,果园管理通常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河北省宽城县,成龄山楂园产量低、品质差、病虫害发生严重的现象比较普遍,进一步降低了果园的经济收益。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从2003年开始,对山楂放任树低产园做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并在宽城县大前坡峪村县林业局果树场山地果园进行了改造试验。该试验园面积20hm2,行株距4m×3m,树龄为16年生,主要品种为大金星。改造前单株产量2.2kg,改造后第3年增加到4.5kg,增产效果非常明显。(1)肥水管理2003年秋季结合施肥全园深翻30~60cm。每年5月上旬、7月上旬和8月中旬各松土1次,深度约10cm。利用…  相似文献   

7.
2007—2010年,通过实施复壮修剪技术,配合科学施肥灌水、注重花果管理、加强病虫害防治等综合措施,在2~3年内实现了山楂成龄低产园成龄树立体结果,大幅提高了山楂的果实品质和产量。该项技术已在河北省承德市推广1 000 hm2,为立地条件相似山楂栽植区的成龄低产园技术改造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1985年秋在临沂市义堂镇北屠苏村山楂园,发现部分具有短枝性状的山植树,1986年春邀请省、地、市有关专家进行初步鉴评,1987~1988年春采用大树高接换头的方法进行高接鉴定。通过7年的观察和调查,该品系具有短枝性状明显、无变异、早期结果性状良好等优点。定名为短枝金星。 短枝金星山楂母树每m2树冠投影面积产量为2.76kg,较对照普通山楂(每m2投影面积 0.82kg)高1.97kg。赵庄高接树第2年开花株率为28.5%,第3年每666.7m2(1亩)产量为305kg,第4年1560kg,比大金星山楂每 666.7m2  639kg高 921kg。 短枝金星山植树体矮小,树姿开张,枝条粗壮,节间…  相似文献   

9.
自2002年开始,对1985年定植、株行距2m×3m的低产山楂园进行改造,改造后产量逐年上升。2003年666.7m2产量1254kg,2004年2212kg,2005年达2635kg,比改造前(2002年)增产3倍多,经济收入增加6倍以上。主要技术措施:深翻扩穴,浅刨树盘,增施有机肥,及时追肥浇水,全园覆草,合理间伐,疏大枝,回缩冗长枝,冬剪结合培养紧凑枝组充实内膛,落头开心控制树高,刮树皮,疏花序,花期喷施山楂丰收素提高坐果率和及时防治病虫害等。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东平县有1986--1990年栽植的山楂园约150hm^2。以前由于销售渠道及加工能力的限制,导致山楂价格下降,山楂园多粗放管理或放任不管,产量低、效益差的问题较为突出。2004--2007年,我们在东平镇王村进行了山楂低产园丰产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试验园在东平县东平镇王村村东丘陵地,  相似文献   

11.
正山楂是辽阳县主要果树树种之一,辽阳县是辽宁省山楂主要产地之一。由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盲目发展山楂,山楂深加工业发展又相对滞后,导致山楂价格跌幅很大,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4.00元/kg降到九十年代中期的0.40元/kg。以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山楂园弃管或者管理粗放,产量低,病虫果多,没有收益或收益很少。为此2006—2009年在八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柿树产量 ,改善果实品质 ,增加经济效益 ,1996~ 1999年 ,在安丘市辉渠乡赵家沟村进行了柿树低产园技术改造试验。该园 1989年春定植 ,栽植株行距 3m× 5 m,品种为牛心柿和大磨盘柿 ,面积 8hm2 ,棕壤土 ,土层厚 15~ 30 cm,无灌水条件。经过 4年的技术改造 ,取得了明显效果 ,平均 6 6 6 .7m2(亩 )产量由 1996年的 12 37.6 kg上升到1999年的 2 732 .4kg;一级果率由 37.6 %上升到 89.3%;平均单果重由 16 7g增加到2 81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由 14 .7%提高到19.1%。主要技术措施如下。1 加强土肥水管理1.1 增施有机肥 每年 9月上中旬施基…  相似文献   

13.
山楂(C.Pinnatifida Bge.)是我国特有的温带落叶果树,在山东省苍山县的栽培历史悠久,是山区群众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目前全县共有山楂园3000hm^2,总计300万株.近几年,由于产地条件和技术管理等原因,大多数山楂树呈衰弱老化状态,严重影响山楂的产量、质量和农民的收入.自2000年春天开始,我们承担了县政府“低产山楂园改造”科技项目,通过5年的改造试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费县位于鲁中南山区,是个果品生产大县.山楂栽培历史悠久,全县山楂园总面积3733hm2,年产量1.5亿kg,随着近几年山楂价格的回升,产值达1.5~2.0亿元.但因山楂日灼病危害,一般年份减产20%左右,严重时减产40%以上,直接经济损失达3000~4000万元.为此笔者进行了连续几年的观察,并做了防治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2006—2011年对山楂低产郁闭园进行树形改造试验。结果表明,树形改造可明显提高产量,增加山楂果实的平均单果重和花序坐果量,减少果园管理用工;分2年完成树形改造,从调整后第2年开始,平均单株产量均高于或等于对照树(常规修剪),6年平均株产比对照增产10.1%以上,平均单果重增加36.5%以上,管理用工减少25.0%以上;当年一次完成树形结构调整,对调整后第1~3年的平均单株产量有一定影响,而且增加了前3年夏季除萌、摘心的工作量。建议盛果期山楂低产郁闭园进行树形改造时,应分2年去除各类不合理大枝。  相似文献   

16.
在山楂园行间连续种植4年毛苕子和黑麦草,研究生草对山楂园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的影响,以期为生草栽培在山楂园土壤管理当中的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山楂园行间种植毛苕子和黑麦草显著提高0~20 cm、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与清耕相比分别提高37.7%、33.2%和29.7%、27.7%,但对40~60 cm土...  相似文献   

17.
2004年,我团建立2hm2库尔勒香梨矮密栽培试验示范园,进行香梨矮密早丰试验.试验园定植2~3年生嫁接苗,株行距1.5m×3m、2m×4m和3m×3m,设株行距3m×5m(常规栽植株行距)园片为对照.矮密栽培试验示范园定植第2年见花,第3年挂果,第4年3种栽植密度的666.7m2平均产量达112.33kg;对照园按当地习惯进行常规管理,管理较粗放,定植第4年只少量结果,666.7m2产量仅16kg.试验示范园比对照提前1年结果,定植第4年的产量为对照园的7倍.  相似文献   

18.
青龙满族自治县国土面积3 150 km2,多为山地,海拔高,年平均气温9.6℃,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山楂含糖量的高,口感偏甜,适口性好,属山楂最适宜栽培区.20世纪90年代山楂发展走入低谷,价格回落.2006年以来,山楂价格稳步回升,山楂种植又有了新的发展契机.新建的山楂园以‘辽红1号’‘大五棱’‘歪把红’等大果山楂为主.目前全县山楂栽培面积1万hm2,600余万株,年产量11万t,用于短期内加工的山楂售价1.50~2.00元/kg,用于长期贮藏的山楂售价3.00~4.00元/kg,666.7 m2效益5 000~10 000元,全县年销售收入3亿元.以山楂为主的果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17家,年加工鲜山楂8万t,实现产值5亿元,税收5000万元,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东平县现有山楂栽培面积近666.7hm2(公顷),近年来,因山楂价格下降,普遍放松了管理,致使产量低而不稳,质量差。为了保持已栽山楂树的产量,继续发挥其经济效益,自1995年起,我们进行了山楂园的丰产技术开发,以期起到示范作用。1995~1998年,...  相似文献   

20.
1997-2000年对12年生山楂低产园进行技术性质改造,重点抓好土壤深翻改良,增施肥料,精细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措施,使666.7m^2产量由1996年改造前的640kg增加到2000年的1986kg,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