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陕西省白水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原和黄土台塬的过渡地带。20世纪80年代以来,苹果己成为白水县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我们分析了我县苹果生产现状及品种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目的是使白水县苹果品种结构实现良种区域化栽培。1苹果生产及品种存在的主要问题(1)苹果生产截至到2005年底,全县苹果总面积3.4万hm2,人均苹果树面积0.14hm2,苹果年总产量达到35万t,总产值5.1亿元。苹果已成为广大果农脱贫致富,振兴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2)苹果品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①品种纯度不高,20世纪80年代建成的苹果园,品种不纯,苹果果形、色泽、大小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2.
秋施基肥深浅对长富2号苹果生长结果的影响渭北旱塬的许多红富士苹果园,多采用深施基肥的方式,由于苹果吸收根主要分布在比较肥沃的浅土层中,这种施肥方式不利于根系的吸收利用。为此,于1991年秋至1993年秋陕西省白水县进行了深施肥与浅施肥对长富2号苹果根...  相似文献   

3.
近日,渭南市召开“白水苹果”公用品牌建设推进会,制订了“白水苹果”公用品牌先行试用推广意见,为全省推广区域公用品牌奠定基础。会议决定,渭南全市各优势果品种植县(市、区)要积极整合品牌资源,白水县重点抓“白水苹果”、蒲城县抓“蒲城酥梨”、大荔县抓“大荔冬枣”、合阳县抓“洽川红提”、临渭区抓“临渭葡萄”等公用品牌,其他县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县一品。目前,白水县已将全县36个苹果品牌整合为“白水苹果”一个公用品牌,成立了白水苹果产业联合会,负责公用品牌的使用与推广,由白水县政府牵头,产业联合会为主体,制订了“白水苹果”公用品牌统一使用办法,完成了白水苹果综合体标准,已报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评审,当前正在筹划“白水苹果”公用品牌统一使用的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4.
2012年5月26日,由静宁县人大组织的静宁苹果产业调研组考察了陕西省白水县苹果产业的发展情况。上午参观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白水苹果试验站,听取了梅立新教授关于试验站运行、科研情况的介绍。下午参观了白水县有机苹果示范园、兴华果蔬有限公司苹果基地、林阜镇可山村曹谢虎老果园间伐改造示范园,听取了白水县园艺站站长郭学军关于白水苹果产业发展情况的介绍。概括而言,白水苹果产业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5.
白水建立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的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雷 《西北园艺》1995,(1):48-48
绿色食品是当今世界农业生产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近几年来,陕西省白水县面对苹果市场的激烈竞争,在上规模、创优质的同时,着眼长远,瞄准国际市场,发展绿色食品,建立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面积已达12万亩,其中挂果面积2万亩,产量可达3250万kg,占1994年全县苹果总产量的14%。  相似文献   

6.
白水县是陕西,也是全国有名的优质红富士苹果生产基地,全县3.5万hm2苹果中,红富士苹果占到了80%,是白水名符其实的第一大主栽品种。近年来,随着红富士苹果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和产量逐年提高,白水晚熟红富士苹果的早采现象越来越突出。据了解,目前白水95%以上的晚熟红富士在国庆前就已采收上市,比果实正常成熟期提早采收了30~50d,  相似文献   

7.
洛川县提升苹果产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川是一个苹果大县,是最佳苹果优生区,2008年全县苹果总面积3.3万hm^2,人均0.2hm^2,居全国之首,苹果总产量60万t,产值14亿元,农民人均苹果纯收入4228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5%。2009年,洛川苹果再获丰收,全县苹果总产量达到65万t,总产值达15亿多元。洛川苹果经过规模化栽植、标  相似文献   

8.
正苹果产业是吉县的主导产业。全县苹果面积稳定在28万亩,年产量22万吨,产值10亿元,果农人均果品纯收入6 000余元。苹果产业在全县经济发展指标中占到四个"80%以上",即:苹果面积占耕地面积的80%以上,果农占农民的80%以上,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果农人均果品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  相似文献   

9.
正灵台县位于甘肃省东部,是全省重点发展苹果产业的县区之一。自2006年开始发展苹果产业以来,全县果园面积逐年扩大,产业规模逐步壮大,所有塬区乡镇全部栽培苹果,覆盖全县农业人口的86%以上,苹果产业成为全县农业经济的支柱,主导果区农民提高收入。近年来,随着果树的老龄化,果品品质不断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 2010年,甘肃省静宁县果业成就辉煌,全县以苹果为主的果树种植面积达5.07万hm2,苹果总产量达36万t,苹果收入10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达2350元,占到了农民人均收入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11.
<正>2003年以来,白水县政府及果业部门为解决红富士苹果郁闭园通风透光不良、产量质量较低的问题,推广了"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大技术,果园树体结构优化,通风透光明显改善,商品果率由30%提高到70%以上,产量质量大幅提高。但有很多果农对"强拉枝"技术认识有误,操作不规范,影响了苹果产量质量的提高。笔者通过多年调查研究与实践,总结了红富士苹果郁闭园拉枝存在的问题及补救措施,供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苹果产业是静宁县举全县之力培育的富民产业,目前种植面积突破百万亩,由于在苹果产业发展中对品种高度重视,务作精细,环境适宜,静宁所产苹果在国内售价一直处于领先地位,2018年产地收购最高价达14.40元/千克,创历史新高(图1),2018年全县苹果总产量78万吨,产值36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达5 500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种植苹果很好地促进了农业种植效益的提升,农村经济繁荣,农民致富。但近年来,随着全国苹果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步伐的加  相似文献   

13.
《果农之友》2007,(6):45-45
2005年.国内唯一的苹果专业试验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苹果试验站在陕西省白水县诞生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赵政阳担任了试验站的首席专家.他为实施苹果产业化战略进行了不断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正>截止2012年平陆县"一县一业"苹果产业发展到2.2万hm2,年总产量3.5亿kg,产值4.8亿元,农民人均果业收入2 37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总收入3 100元的76.4%。全县228个行政村中有181个村是苹果村,"纸+膜"双套袋和套纸袋面积达0.47万hm2,总产值占苹果总产值的30%左右;全县建成标准化示范园区16个,标准化示范园260个,果业农民农业合作社108个;全县现有果业恒温保鲜库12座,土窑洞贮藏库165座,果品贮藏能力为15 500t,其中土窑洞贮藏能力7 500t,恒温冷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吉县是全国苹果生产优生区,全县果树面积现已达到1.87万hm^2,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77.8%。全县95%以上的农民从事苹果生产。由于玉米、小麦等农作物面积相对较少,果园间作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种植模式。果园间作在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存在间作种类多、作物选择不合理和种植不规范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苹果产业发达国家矮化苹果栽培比例均在95%以上。陕西白水县苹果总面积3.2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60.8%,苹果园基本采用乔化栽植,严重制约苹果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加之果园逐步老龄衰退,产业面临持续发展新问题。近年来,群众在栽植新园时,多数仍盲目购买乔化苗木和不规范建园。2007年春,笔者对白水县新建的133.3hm^2矮化苹果示范样板园进行了全面调查总结,旨在为今后大面积发展矮化苹果园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陕西省铜川市新区、洛川县、合阳县、白水县、长武县等地苹果苗木栽植深度进行了一次系统调查。发现陕西省苹果苗木普遍存在栽植过深、嫁接品种主干生根的现象,结合陕西省富士苹果苗木生根的特点,提出了苹果苗木适宜栽植深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孙兆军)近年来,陕西省淳化县以建设果业强县为目标,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果业生产提质增效为重点,通过推广“果、草、畜、沼、窖”五配套生态果园建设和“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的四项关键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全县的苹果优质率。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孙兆军)近年来,陕西省白水县围绕果品升级、果业增效和果农增收,积极推进苹果生产规模化、科技化、产业化和品牌化,打造苹果产业强县。  相似文献   

20.
志丹县山地苹果产业与农民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丹县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进行山地苹果栽培,近年来为帮助全县农民脱贫致富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详细介绍了志丹县山地苹果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优势条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山地苹果产业对促进农民增收发挥的重要作用,提出加大政府扶持、加强果品提升、创建名优品牌、拓宽销售渠道、完善采后产业的发展建议,从而促进山地苹果产业健康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