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节水灌溉可实现适时适量的"精细灌溉",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以及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将果树节水灌溉技术总结如下。1管道灌溉技术管道输水灌溉技术是世界上农业节水灌溉的一项重要技术。在美国,低压管道灌溉被认为是节水最有效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众多,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在我国的研究和推广十分必要。为了了解我国目前农田水利灌溉中节水措施的应用现状并寻找不足,我们从我国农田水利灌溉及节水措施的发展历史及现状、我国的主要农田水利灌溉节水技术和我国典型地区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实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加强推广和加强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农业人口大国,农业的迅速发展对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我国水资源十分贫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仅是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缺水致使我国的农业产量较低,且不稳定,农业发展一度受到限制。灌溉是处置农业干旱最有用方法。但先前直接浇灌的灌溉方式已经不适合现代农业,其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太低,所以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其目的就是大幅度增加农田水的利用率,致力于把节水灌溉技术实践化、应用化,把节水理念统一化、深入化,建立出一套符合中国特色的节水灌溉系统来。  相似文献   

4.
在倾听了来自企业的声音后,相信大家对于我国的节水农业发展有了基本的了解。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结合我国严峻的缺水现状,发展智慧灌溉势在必行。在不断改善传统灌溉技术的基础上,需要调结构、转方式,发展农业信息节水技术。接下来跟着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专家一起来学习和了解最新的农业信息化节水技术吧!  相似文献   

5.
吴秀刚 《吉林蔬菜》2012,(11):51-52
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缺乏,人均占有量小,农业节水这个话题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在农业节水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制约,有关节水灌溉技术和水资源管理的一些问题需要研究和开发。世界上缺水国家很多,国外一些先进国家对农业节水工作高度重视,国外节水灌溉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是淡水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又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用水量所占比重大,因此做好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创新与推广工作,力求以最低限度的农业用水量获得最高的产量和收益,对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战略性地位日渐重要。发展节水灌溉,已经成为缓解我国农业水资源紧缺矛盾的战略选择。面对新的形势,必须进一步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抓紧完善节水灌溉规划和制定相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形势十分严峻,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推广节水灌溉,形成节水型社会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国内不少地区对设施节水灌溉技术开展了试验研究,在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推广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常用的节水灌溉方法主要有喷灌、微喷灌、渗灌和滴灌等,但均为人为控制灌溉时机和灌水量,都属于"被动式"灌溉模式,主动"吸水"的节水灌溉模式还较少。毛管带供水技术属于底面供水中的新兴技术,是无土栽培与工程节水相结合的新栽培模式,为日本田正治等人的研究成果。该栽培模式省力、省  相似文献   

8.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所在。通过分析富川在推广节水灌溉发展特色农业、实施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项目等方面的情况、做法和取得的成效,指出仍存在的农业基础薄弱、灌溉技术落后、节水意识淡薄、节水项目示范时间短、水资源日益短缺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也是农业和整个经济建设的生命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水的问题。要坚持不懈地搞好节约用水和防治水资源污染的工作,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把发展节水农业和推广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的措施来抓,这是由我国水资源短缺和农业严重干旱缺水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可见,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对于农业生产发展意义十分巨大,必须结合中国农业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节水技术,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以最低限度的用水量获得最  相似文献   

10.
设施农业与节水灌溉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水资源较缺乏国家,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水对于农业重要性日益突出。发展设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至关重要。纵观全世界,严重缺水的以色列国家在节水农业方面的很多做法对我国有供鉴意义。以色列地处沙漠地带边缘,水资源匮乏。严重缺水使以色列在农业方面形成了特有的滴灌节水技术,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