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又称木耳、细木耳,是一种食用兼药用价值较高的山珍食品,也是我国传统的大宗出口商品.我国的黑木耳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5%以上,年出口量占世界第一位,其中尤以东北地区的黑木耳量多、质好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食用菌产品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保健食品和健康食品,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有着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食用菌产业现已成为许多县域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但是,要实现黑木耳的优质、高产、高效栽培,必须掌握黑木耳的生长发育规律,才能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比较三种黑木耳催芽方式,结果表明,地棚催芽黑木耳出芽齐,且产量高,采收早,易获得优质高产的黑木耳。  相似文献   

3.
薛照文  张艳 《西南园艺》2004,32(4):42-43
黑木耳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目前已经实现规模化、代料化栽培。但由于粗放的栽培方式,缺乏科学配套的防治病虫害的措施,病虫害已成为黑木耳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素,所以有效控制黑木耳病虫及杂菌的为害是实现黑木耳高产、稳产、优质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4.
《食用菌》2019,(6)
为筛选适合商洛市当地袋料栽培的抗杂、抗逆、肉厚色深、优质高产的黑木耳优良菌株,引进7个黑木耳菌株进行袋栽比较试验。结果:综合供试黑木耳菌株菌丝生长,抗杂性,耳基形成早晚,抗逆性,黑木耳产量和商品质量,并结合商洛气候因素,得出黑威15、黑威单片、黑威半筋、西乡2号四个菌株综合性状优良;四菌株为中熟,单片耳,肉厚色深,抗杂抗逆性好,优质高产,可作为商洛市袋料栽培主推黑木耳菌株。  相似文献   

5.
袋栽黑木耳由于其菌丝生长弱 ,抗霉能力差 ,在栽培中极易遭霉菌的污染 ,因而其生产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 ,我们根据黑木耳的生物学特性 ,结合本区的气候特点 ,经过三年多的研究 ,掌握了一套袋栽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 ,只要严格认真操作 ,就可以获得优质高产。1 选育抗霉力强的优质  相似文献   

6.
袋栽黑木耳刺孔催耳芽技术关系到黑木耳的质量、产量与效益,是袋栽黑木耳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进一步完善刺孔催耳芽技术,促进袋栽黑木耳稳产、高产、优质,在浙江省农科院的统一部署下,进行了刺孔催耳芽技术试验。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卢氏县黑木耳以朵大、肉厚、色深、质细、味美、营养丰富而蓍称于世。经过长期的试验研究,制定出了卢氏县黑木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8.
夏长元 《食用菌》1989,(4):18-19
为了更有效地开发山区资源,提高黑木耳产量和质量,我们于1985~87年分别在保康、南漳等县做了黑木耳氮、磷、钾营养和最佳用量试验,以营养学角度探讨黑木耳优质高产的营养规律。该项技术现已通过省级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9.
利用玉米芯栽培黑木耳技术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年来黑木耳栽培以阔叶树木屑为主料,生产量大,原料紧缺,成本上涨。以玉米芯部分替代阔叶树木屑栽培黑木耳,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木耳品质、产量都与木屑栽培无差别,值得大面积推广。但使用玉米芯栽堵黑木耳时,要注意栽培细节,才能达到高产、优质。现将用玉米芯栽培黑木耳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适合江山当地袋料栽培的黑木耳优质高产菌株,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对8个新引进的黑木耳菌株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综合黑木耳各菌株的抗性、耳基出现早晚、木耳产量和商品质量等因素,得出916、新科、浙耳一号这3个菌株比较好。其中,浙耳一号,出耳早,属早熟菌株,可作为秋季接种较迟的菌株;916、新科出耳较迟,属晚熟菌株,产量高、抗性强,可作为当地袋料栽培的主要菌株。  相似文献   

11.
王智群  张润清  白丽 《蔬菜》2022,(5):44-48
以2017年1月—2021年7月我国黑木耳出口到世界的月度平均价格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ensus-X12季节调整法和H-P滤波法将黑木耳的出口价格波动分解为季节性特征、不规则特征、循环特征和趋势特征4种类型.研究发现,黑木耳出口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季节性特征显著,无明显的循环周期且不规则特征未出现减缓态势.为进一步稳定...  相似文献   

12.
汪智军  孙新平 《中国食用菌》2011,30(6):12-14,17
新疆阿尔泰山天然分布的2种黑木耳寄生在倒腐的西伯利亚落叶松上,这一发现打破了黑木耳不能在松柏类树木上生长的禁区。通过对这两种黑木耳的资源调查和人工驯化栽培试验研究发现,阿尔泰山这两种黑木耳比我国其它省区的黑木耳出耳空气湿度要求低,一般栽培场的空气湿度达到60%~70%就可以出耳,而国内绝大多数黑木耳菌种栽培场湿度要达到90%~95%才能出耳。这表明阿尔泰山黑木耳抗旱性强,加之商品价值较高,适合在新疆干旱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黑木耳菌丝生物量的测定及其与生产性能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几丁质分析法测定了黑木耳代料栽培培养料中的菌丝生物量,并就不同温光条件下的黑木耳菌丝生物量与发菌时间、产量、子实体粗蛋白含量和总糖含量等生产性能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结合2005~2007年来的"三下乡"社会实践经验,阐述了吉林省蛟河市黄松甸镇黑木耳发展的现状,并针对目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旨在指导吉林省黑木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木耳菌糠袋栽滑菇配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不同比例的木耳菌糠替代部分木屑袋栽滑菇,以培养料(木屑89%、麦麸10%、石膏1%)为对照,探讨木耳菌糠栽培滑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木耳菌糠添加量25%~45%时,可缩短发菌天数,其中菌糠添加量为45%时,满袋天数仅需52 d,并且长势较好;但菌糠添加量为55%~65%时,则延长了发菌天数,而且菌丝稀疏,长势也弱。对照(CK)与木耳菌糠添加量是25%~45%时,子实体生长良好,并且出菇整齐;菌糠添加量为55%~65%,则出菇不整齐。CK的生物学效率最高,但配方4(菌糠45%、木屑34%、麦麸10%、石膏1%)的生物学效率与CK差异不大,从成本和生态效益考虑,配方4栽培滑菇具有可行性,并已在广灵县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6.
袋料栽培黑木耳与段木栽培黑木耳的品质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测试了代料栽培黑木耳和段木栽培黑木耳的氨基酸、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碳水化合物、核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含量。结果表明,代料栽培黑木耳中的氨基酸总量为10.02%,其中必需氨基酸占的氨基酸总量的42.47%;而段木栽培黑木耳的氨基酸总量为9.51%,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8.31%。粗纤维、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在代料栽培黑木耳中分别为4.96%、12.38%和0.903%,在段木栽培黑木耳中分别为4.23%、12.49%和1.03%。碳水化合物含量在代料栽培黑木耳中为66.92%,而在段木栽培黑木耳中则为69.19%。VB1、VB2、P、Zn和核酸的含量二者比较接近,而代料栽培黑木耳中的Fe、Ca含量均明显高于段木栽培黑木耳。  相似文献   

17.
黑木耳烘干控制系统,采用压缩式热泵,AT89C51单片机、SHT75型温湿度传感器、加热器等组成温湿度控制电路。控制干燥室内的温湿度,完成对干燥室内的黑木耳进行低温、高效率的去湿干燥。  相似文献   

18.
以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品种黑15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液体培养基、pH和温度对黑木耳菌丝生长的影响,筛选出最佳黑木耳液体菌种培养基和最适培养条件。结果表明,黑木耳液体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配方1,最适宜pH为7.0,最佳培养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19.
利用酒精、镊子对黑木耳耳片进行组织分离,方法方便、快捷,分离成功率100%。  相似文献   

20.
基于黑木耳全产业链条,围绕生产、消费、加工、流通、贸易、价格等环节,对我国黑木耳的产业现状进行了全面性、综合性分析;指出了我国黑木耳产业存在产业化分工不明确、加工方式单一、品牌建设能力较弱3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及资源环境与价格偏低制约产业发展的风险;提出了政府部门积极引导,加强产业化、集约化、特色化生产;积极研发替代料和菌渣应用技术,发展循环经济;个性化研发黑木耳精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加强标准化生产,强化黑木耳品牌建设;加强培训指导,提高生产者职业素质5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