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以2种野生牧草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和黄花苜蓿(M.falcata)为试验材料,测定了NaCl浓度0、50、100、150、200mmol/L处理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苗长、胚根长等萌发指标,分析2种野生牧草种子萌发期耐盐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NaCl胁迫对2种野生苜蓿种子发芽都产生了抑制作用,高浓度NaCl胁迫对黄花苜蓿发芽率影响大,且高浓度下黄花苜蓿的发芽率高于杂花苜蓿.2)NaCl浓度为0~50 mmol/L时黄花苜蓿的发芽势低于杂花苜蓿,100~200 mmol/L时高于杂花苜蓿.3)杂花苜蓿和黄花苜蓿种子发芽指数在100 mmol/L时均较对照下降50%.对照活力指数黄花苜蓿种子是杂花苜蓿种子的2倍.4)2种野生苜蓿种子在NaCl胁迫下胚芽长和胚根长表现出不同的下降规律,NaCl胁迫对黄花苜蓿胚芽长度下降较杂花苜蓿大,但杂花苜蓿的胚根长下降较黄花苜蓿大.利用隶属函数对2种野生牧草萌发期各指标综合评价得出:黄花苜蓿的耐盐性较杂花苜蓿强,可用于盐渍化土壤的建植.  相似文献   

2.
科尔沁草甸草地土壤呼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10年,利用便携式CO2分析仪(Li-6400)对科尔沁草甸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进行测定,并根据同步观测的温度数据建立了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表现为单峰型,最高值出现在下午14:00左右,最低值出现在凌晨;季节变化为夏季最大,为6.70~15.29 μmol·m-2·s-1,冬季最小,为0.02~3.21 μmol·m-2·s-1;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5cm温度呈显著指数相关,土壤温度能反映该草甸草地土壤呼吸的78.7%,Q10值为2.88;根呼吸约占土壤总呼吸的6.6%~29.4%,平均值为18.9%.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呼吸对刈割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康颖  侯扶江 《草业科学》2011,28(6):892-897
摘要:使用动态密闭气室红外CO2分析法(IRGA)测定黄土高原地区不同刈割时间处理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草地土壤呼吸速率日动态,分析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大气温度和大气湿度间的关系。结果表明,CO2日排放量表现为未刈割极显著大于5月27日刈割处理(P<0.01),不同刈割时间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合理刈割减少了CO2排放量。土壤呼吸速率全天最低值均出现在06:00日出前,但最大值在不同刈割时间处理中不一致。土壤呼吸和5 cm土壤温度呈指数关系,与大气温度呈一元二次函数关系,与大气相对湿度呈负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对6个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的主要营养成分包括粗蛋白、粗脂肪、钙、磷、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及其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个苜蓿(品)种中粗蛋白含量最高的是龙牧806(M.sativa cv.Longmu 806),最低的是龙牧801(M.sativa cv.Longmu 801);粗脂肪含量最高的是龙牧801,最低的是龙牧806;钙含量最高的是龙牧806,最低的是龙牧801;磷含量最高的是龙牧803(M.sativa cv.Longmu 803)和黄花苜蓿(M.falcata),最低的是杂花苜蓿(M.varia);粗灰分含量最高的是龙牧801,最低的是肇东苜蓿(M.sativa cv.Zhaodong);产量最高的是龙牧801,最低的是龙牧806。相关分析表明,不同苜蓿(品)种同一指标间差异不显著。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主要营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表明,6个苜蓿(品)种营养价值从高到低依次为肇东苜蓿、杂花苜蓿、龙牧803、龙牧801、龙牧806和黄花苜蓿。本研究结果可对今后苜蓿的引种与选育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采用Li-6400-09土壤呼吸室对库布齐沙地四种植被类型土壤呼吸速率进行测定,分析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速率昼夜变化特征、土壤呼吸日均值差异性及其对水热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库布齐沙地四种植被类型土壤呼吸的昼夜变化格局不同,固定、半固定沙地油蒿群落呈单峰曲线,中间锦鸡儿群落和苜蓿草地呈双峰型,峰值总体出现在12∶00~16∶00,最低值出现在3∶00~6∶00之间;四种植被类型昼、夜间土壤呼吸速率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2)四种植被类型土壤呼吸速率日均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大小为:苜蓿草地中间锦鸡儿群落固定沙地油蒿群落半固定沙地油蒿群落。(3)土壤水热因子的交互作用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高于土壤温度单因子模型。(4)近地面大气温度、湿度与土壤呼吸速率的相关性要高于土壤水热因子,是影响四种植被类型土壤呼吸速率昼夜变化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6.
以呼伦贝尔地区种植不同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对应分析方法研究不同苜蓿品种与营养成分之间相关关系。对应分析能够比较直观地揭示苜蓿品种与营养成分含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也能够反映不同苜蓿品种中营养成分含量不同,结果表明:粗纤维与钙和磷之间相互关联程度较为密切,且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而水分与其他各养分之间的相关程度均较差; 10个苜蓿品种,其中龙牧801苜蓿和草原3号苜蓿中的粗蛋白含量相对较高,且龙牧801苜蓿营养成分含量远不同于西伯利亚杂花苜蓿的营养成分含量;根据营养成分含量不同可将10个苜蓿品种分为5个区域,其中龙牧801、草原3号、新疆大叶苜蓿为一个区域,WL168、肇东苜蓿、猎人河和辉腾原杂花苜蓿为一个区域,呼伦贝尔黄花苜蓿、甘农3号和西伯利亚杂花苜蓿各为一个区域。  相似文献   

7.
不同刈割间隔对羊草草甸草原割草地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不同刈割方式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土壤呼吸特性的影响,以及土壤呼吸速率与局域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刈割年限土壤含水量总体变化趋势为1年刈割区2年刈割区3年刈割区对照区,其数值分别为10.12%,9.82%,9.60%,8.73%;天然割草地土壤呼吸速率的日最高值出现在12:00~14:00,不同刈割年限草地土壤呼吸速率,总体变化趋势对照区1年刈割区2年刈割区3年刈割区;近地面的相对湿度、CO2浓度、大气温度均对土壤呼吸速率具有明显影响,而大气压对其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2007年使用动态密闭气室红外CO2分析法(IRGA)对黄土高原地区豌豆农田土壤呼吸进行观测,综合分析了水热因子对土壤呼吸日、季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区豌豆田土壤呼吸日、季节变化趋势均呈“单峰型”曲线;夏季日变化最高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11:00-13:00和0:00-3:00,日平均值接近9:00和19:00的观测值;冬季日变化最高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13:00-15:00和21:00-0:00,日平均值接近于9:00和17:00的观测值;全年土壤呼吸速率最大值出现在7月份(豌豆开花结荚期),最小值出现在12月份。分析表明:温度是该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日、季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土壤水分变化与土壤呼吸季节变化的相关性较差。该区土壤呼吸存在“负通量”现象。  相似文献   

9.
利用常规杂交育种技术,将国内高产、抗寒品种龙牧801苜蓿(Medicago sativa cv.Longmu No.801)和国外具有多叶性状品种驯鹿苜蓿(M.sativacv.AC Caribou)与呼伦贝尔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 cv.Hulunbeier)分别进行正反杂交,统计杂交结荚数、结荚率、每荚种子数,并观测F1代单株性状。结果表明:父母本和正反交对杂交结荚数、结荚率和每荚种子数存在显著影响(P0.05),其中,呼伦贝尔黄花苜蓿(♀)×引进品种驯鹿苜蓿(♂)的结荚数、结荚率显著高于其他杂交组合,且各组合正交显著高于反交。从F1代杂交株中筛选出84个优异单株和5株具有多叶性状的优异单株,其株高、茎叶比、分枝数和单株干重均显著高于对照亲本,可以作为育种材料进行进一步的选育。  相似文献   

10.
高伟平  周禾  熊雪 《草地学报》2012,20(3):471-478
以草地早熟禾(Poa pretensis)和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混播草坪为研究对象,采用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Li-8100对不同修剪频率下草坪的土壤呼吸昼夜变化特征进行研究,旨在探讨修剪对城市草坪土壤呼吸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坪在1周修剪1次、2周修剪1次和常规修剪(对照)这3种情况下,其土壤呼吸速率昼夜变化均呈单峰曲线模式,且3种情况下草坪土壤呼吸速率日最高值均出现在12:00-14:00,而日最低值出现的时间不一;从草坪土壤日呼吸总量来看,6月与7月草坪在1周修剪1次处理、2周修剪1次处理和对照之间差异均不显著,8月草坪在1周修剪1次处理下与对照之间差异不显著,而两者与草坪2周修剪1次的处理之间差异显著(P<0.05);从整体来看,3种情况下草坪的土壤呼吸速率均与5 cm土层地温成显著正相关(P<0.05),与其他温度指标的相关性因不同月份和不同处理而不同,而草坪土壤呼吸的Q10值的大小基本上都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
选用3个品种(肇东、龙牧801和龙牧803)、3个不同生育期(现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的紫花苜蓿,研究不同生育期与品种对苜蓿营养价值及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粗蛋白质(CP)含量、粗灰分(CA)含量、CP和中性洗涤纤维(NDF)的瘤胃有效降解率及快速降解组分(a组分)含量均随生育期的延长而降低;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CP的慢速降解组分(b组分)含量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升高;肇东和龙牧803的CP含量、NDF有效降解率极显著高于龙牧801(P<0.01);ADF含量、CP有效降解率按肇东、龙牧801、龙牧803顺序显著降低(P<0.05);生育期与品种对CP含量、CA含量及CP、NDF有效降解率均有明显的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选取'肇东'、'龙牧801'、'东农1号'、'敖汉'4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低温胁迫试验,通过对生理生化指标和叶片解剖结构的观测分析,综合比较了4种紫花苜蓿的抗寒性.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4种紫花苜蓿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对照相比有所上升,其中'肇东'各个指标的上升幅度均最大.通过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得出,4种紫花苜蓿的抗寒性为'肇东'>'龙牧801'>'东农1号'>'敖汉'.通过观测4种苜蓿的解剖结构发现,抗寒性较强的'肇东'和'龙牧801'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小于抗寒性较弱的'敖汉',且细胞结构更为紧密.  相似文献   

13.
35个紫花苜蓿品种在内蒙古赤峰地区的生产性能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内蒙古赤峰地区对引进国内外的35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进行田间试验,比较了生长第2年的越冬率及不同茬次的株高、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叶茎比等各项农艺性状指标的差异,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综合评价不同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在种植第2年,综合评价最优的参试品种是龙牧806,其次是飞马、肇东、龙牧801、公农1号等,这些苜蓿品种均为适宜在赤峰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良品种,而肇东苜蓿、龙牧系列、公农1号与敖汉苜蓿越冬率相对较高,生产性能在综合评价中表现良好,其全面的特点更适合在赤峰市气候偏冷的北部旗县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九个苜蓿品种叶绿素荧光参数与叶水势日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田间旱作条件下,对9个苜蓿品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片水势及其日变化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不同苜蓿品种的初始荧光(Fo)、可变荧光(Fv)、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光合性能指数(PI)波动趋势呈单峰曲线,均在中午出现峰值,方差分析得出Fm、Fv、Fv/Fm、Fv/Fo以及PSⅡ活性中心数(RC/ABS)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1),基于叶绿素荧光参数参试品种聚为两大类,第一类包括准格尔苜蓿、草原2号、敖汉苜蓿、中苜1号和龙牧801,叶绿素荧光特性较优,第二类包括肇东苜蓿、甘农3号、公农1号和龙牧803,叶绿素荧光特性较差;9个苜蓿品种水势日变化较大,其中准格尔苜蓿和敖汉苜蓿叶片水势较高且较为稳定,而公农1号和肇东苜蓿叶水势较低。准格尔苜蓿、草原2号、敖汉苜蓿、中苜1号和龙牧801对环境耐受性较好,肇东苜蓿、甘农3号、公农1号和龙牧803对环境耐受性较差。  相似文献   

15.
不同耕作措施对西北绿洲灌区冬小麦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于爱忠  黄高宝  柴强 《草业学报》2012,21(1):273-278
在西北绿洲灌区多年田间定位试验基础上,研究了免耕秸秆覆盖(NTS)、免耕不覆盖(NT)和传统耕作(T)3种耕作措施下冬小麦农田土壤呼吸变化特征及其对土壤温湿度的敏感性。结果表明,3种耕作措施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和生育期变化呈单峰曲线。免耕秸秆覆盖处理土壤呼吸速率日峰值出现在15:00,免耕不覆盖和传统耕作处理出现在14:00。3种耕作措施土壤呼吸速率生育期峰值出现在冬小麦开花期。从冬小麦返青至成熟,免耕秸秆覆盖和传统翻耕处理土壤呼吸平均速率分别较免耕不覆盖处理高43.01%和33.33%。3种耕作措施下土壤呼吸对土壤温度的敏感性(Q10)依次为NT>NTS>T,敏感性为1.93~3.00;3种耕作措施下土壤呼吸对土壤含水量不敏感。说明在西北绿洲灌区,不同耕作措施下冬小麦农田土壤呼吸主要受耕层土壤温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草甸草原区引种苜蓿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对内蒙古草甸草原区引种9个苜蓿品种进行栽培试验,实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对苜蓿枝条数、生产力和越冬率的测定,初步评价不同苜蓿品种在草甸草原区的适应性,旨在以不同指标之间的综合评定来探究当地苜蓿种植的方向。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枝条数不同,其中肇东苜蓿两年的平均分枝数达到103个/株,分枝数最低的是先行者苜蓿,两年的平均分枝数仅为44个/株,其它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苜蓿生产力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肇东苜蓿苜蓿Beaver苜蓿Rambler苜蓿Nordica龙牧801先行者中草3号苜蓿Algoquin敖汉苜蓿;其中肇东苜蓿年平均产量较高,为1 634.3kg/hm~2;这种苜蓿越冬率也较高,可达85%。说明在内蒙古草甸草原地区,这种苜蓿栽培早期的适应性较好,适合在当地大面积种植,提高苜蓿产量,为当地畜牧业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苜蓿草地土壤呼吸及其对环境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LI-8100对河北沽源牧场地区3年生苜蓿(Medicago sativa L.)草地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日动态以及季动态进行测定,分析了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和大气辐射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苜蓿草地的土壤呼吸日动态呈单峰曲线,各观测日的最小值分别为3.102,2.071,4.655,4.52,3.355μmol·m-2·s-1,出现在每天8:00-9:00和18:00-19:00之间,相对应的最大值分别是4.934,3.034,6.948,5.682,4.823μmol·m-2·s-1,出现在13:00-16:00之间。土壤呼吸速率日动态与5 cm土壤温度的相关性最大,R2的值为0.2722~0.8214(P<0.05),与10 cm土壤温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与20 cm土壤温度相关性不大。土壤呼吸季动态呈不规则单峰曲线,最小值是2.48μmol·m-2·s-1,出现在6月26日,最大值是5.79μmol·m-2·s-1,出现在7月24日。土壤呼吸季动态与5,10,20 cm深度的土壤温度均无相关性,与5,10,20 cm深度土壤湿度均有极相关关系(P<0.01),与太阳辐射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希拉穆仁围封草原土壤呼吸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ACE土壤呼吸作用自动测定仪对希拉穆仁草原围封6年的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群落从4月末至10月初每隔10 d进行土壤呼吸作用日动态监测,并结合土壤温度和水分状况分析其复合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生长季内土壤呼吸日动态均呈单峰曲线,最高值出现在中午12:00-14:00,夜间土壤呼吸速率很低,最低值...  相似文献   

19.
马红  孟捷  李宁 《草业科学》2021,(2):231-238
为明确不同品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根系形态和生理特征对磷水平的响应,以营养液水培的试验方法,分析了0(P0)、50(P1)、100(P2)、500(P3)1000(P4)和1500μmol·L?1(P5)磷水平下,6种紫花苜蓿根系形态及生理特征对磷水平的响应。结果发现,各品种总根长、根表面积均在P1处理时达到最大,新牧一号、耐盐之星、肇东、巨能Ⅱ4个品种在P2低磷水平时总根长、根表面积高于陇东、龙牧801。设定磷水平下,各品种根体积仅在P0、P1处理时存在差异性,陇东根体积在P1、P2、P3、P5处理下均小于其他品种。P1处理时新牧一号、龙牧801根系磷吸收效率高于其他4个品种,P2、P3、P4处理下肇东根系磷吸收效率显著(P<0.05)高于其他品种。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均在P1时达到最大且同浓度磷水平时各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低磷水平下,耐盐之星、巨能Ⅱ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4个品种,综合各耐低磷指标表明新牧一号、耐盐之星的耐低磷性高于其他品种是较好的磷高效品种,其次是肇东、巨能Ⅱ,而陇东、龙牧801则可归纳为磷低效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