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瓯江彩鲤(Cyprinus carpio var.color)5个配套选育系进行双列杂交产生的F1的数据为分析对象,利用统计学和数量遗传学方法对6个繁殖性状(雄鱼性腺指数、雌鱼性腺指数、绝对繁殖力、相对繁殖力、受精率和孵化率)进行了配合力测定和杂交优势分析。结果发现,不同组合间的繁殖性状存在较大差异,但以"麻花"作母本的交配组合的平均雌鱼性腺指数和孵化率最高,以"全红"作母本的交配组合的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最高,以"粉花"作母本的交配组合的所有繁殖性状参数均较差;雌鱼性腺指数与绝对繁殖力、相对繁殖力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表型相关(r=0.411~0.847,P=0.01~0.04),绝对繁殖力与相对繁殖力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表型相关(r=0.847,P<0.01);雌鱼性腺指数、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3个性状检测到显著的特殊配合力;通过遗传效应预测,10个杂交组合均存在特殊配合力与杂交优势预测值,其雄鱼性腺指数、雌鱼性腺指数、绝对繁殖力、相对繁殖力和孵化率的杂交优势与特殊配合力均呈极显著相关(r=0.959~0.985,P<0.01)。本研究结果为瓯江彩鲤配套系育种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
王改芳 《畜禽业》2005,199(9):32-33
将考力代绵羊离散繁殖性状配合阈模型,分别用单性状和多性状Gibbs抽样估计遗传力。多性状Gibbs抽样时,一次对两个性状进行抽样,遗传力最后取其平均值。并用多种方法对Gibbs链的收敛进行诊断。结果表明单性状和多性状分析下的产羔数、活羔数、受精力、妊娠维持和多胎性的遗传力分别为0.097±0.052、0.100±0.036、0.119±0.058、0.103±0.043、0.130±0.041和0.305±0.049、0.296±0.047、0.016±0.012、0.015±0.010、0.261±0.045。  相似文献   

3.
草食家畜双肌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双肌(Double-muscular)基因位于第2号染色体上,是由myoststin基因在第3外显子处核苷酸突变造成的,为不完全显性遗传;绵羊Cfllipyge突变基因定位于第18号染色体上,以非孟德尔方式遗传,称为极性超显性。双肌动物的瘦肉率显著高于普通动物,而其脂肪含量低,繁殖性能较差并对应激更敏感。本文从遗传方式、基因座的定位、遗传效应、作用机理及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等方面,对引起绵羊双肌臀性状的Cfllipyge基因与引起牛双肌性状的Double-muscular基因进行了阐述,并就其今后的开发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李辉 《畜禽业》2007,(8):8-9
主基因的检出和分离对遗传育种科学的发展有极大的意义,许多控制绵羊经济性状的主基因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也逐渐被发现。本文概述了影响绵羊生长发育性状的几个主基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小尾寒羊的FecB基因、BMPR-IB基因、BMP15基因和ESR基因的突变及其对产羔数的影响,表明:与FecB基因紧密连锁的遗传标记都与小尾寒羊的多胎性能有关系;BMPR-IB基因是影响小尾寒羊高繁殖力的一个主效基因,可以用于对小尾寒羊产羔数的辅助选择;BMP15基因中的突变位点对小尾寒羊的高繁殖力没有显著影响;ESR基因可能是控制小尾寒羊多胎性能的一个主效基因或与之存在紧密的遗传连锁。旨在为小尾寒羊主效基因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头足类具有生长快、世代更替周期短、资源量丰富等特点,既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物种类,也是世界海洋渔业开发利用的重要捕捞对象。为深入掌握头足类的生活史特性,认知种群数量变动及其资源量补充过程,就头足类鞘亚纲种类繁殖力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括,包括繁殖力的定义及测定方法、头足类的繁殖力水平以及繁殖力变化特征等。结果显示,种间的繁殖力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繁殖力水平与亲体体型呈线性相关性,且与配子大小密切相关;栖息环境对头足类繁殖力特性有重要影响,繁殖力水平自低纬度向高纬度海域呈递减趋势,水温、初级生产力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深入认知头足类繁殖力特性,将有助于头足类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及评估管理政策的制订。  相似文献   

7.
<正> 鱼类杂交育种的目的之一,在于通过杂交把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综合在一起,然后通过基因重组而选育出在遗传上纯合的优良品种。但是,与优良品种直接或间接有关的性状,绝大多数属于数量性状。数量性状是受微效多基因控制的,受环境的影响较大,这使得它在杂种后代的表现呈连续分布,模糊了性状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变异的界线,从而给育种工作者凭表现型进行有效选择带来了很大困难。  相似文献   

8.
张前 《畜禽业》2001,(4):68-68
要大力发展养羊业,繁殖技术是关键环节之一。要提高羊的繁殖力,必须依靠先进的繁殖技术,充分利用和发挥羊的繁殖力。现提出以下几项技术措施。 1 采用以繁殖性状为主的综合选种方法 在引种时要选择具有生长快、体型大、适应性强、出肉率高等特点的羊,如夏洛来羊、澳州美利奴羊、小尾寒羊、波尔山羊等。然后在其繁殖过程中,选留后备种羊时,要注意繁殖性状的选择,采用以繁殖性状为主的综合选种方法。选择繁殖性能强,遗传性能稳定,生产发育良好,生产性能高的公母羊作种羊留用。种公羊性欲旺盛、雄性强,睾丸发育正常,运动灵活;种母羊要母性好,泌乳力强。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小尾寒羊的FecB基因、BMPR-IB基因、BMP15基因和ESR基因的突变及其对产羔数的影响,表明:与FecB基因紧密连锁的遗传标记都与小尾寒羊的多胎性能有关系;BMPR-IB基因是影响小尾寒羊高繁殖力的一个主效基因,可以用于对小尾寒羊产羔数的辅助选择;BMP15基因中的突变位点对小尾寒羊的高繁殖力没有显著影响;ESR基因可能是控制小尾寒羊多胎性能的一个主效基因或与之存在紧密的遗传连锁。旨在为小尾寒羊主效基因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山女鳟的生物学特性及繁殖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山女鳟的生物学特性及繁殖力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山女鳟可量比例性状为体长 /体高 4 2 0± 0 2 7,体长 /头长 3 99± 0 35 ,体长 /尾柄长 1 0 60± 1 5 5 ,体长 /尾柄高 1 2 1 4± 0 79,头长 /吻长 2 5 3± 0 63,头长 /眼径 6 84± 1 1 6,头长 /眼间距 3 0 9±0 33;可数性状为背鳍鳍式 :D 1 0~ 1 6,胸鳍鳍式 :A 8~ 1 3,腹鳍鳍式 :8~ 1 1 ,臀鳍鳍式 :1 1~ 1 5 ,侧线鳞 :1 1 2~ 1 40 ,侧线上鳞 :2 6~ 2 9,侧线下鳞 :2 5~ 35 ,第一鳃弓鳃耙数 :1 3~ 1 5 ,脊椎骨 63~ 65 ,幽门垂 2 0~ 5 7。绝对繁殖力 61 7 83± 2 5 2 70 ,相对繁殖力 2 0 9± 0 67。  相似文献   

11.
赤眼鳟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详叙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的外部形态,并对其可量性状与可数性状、食性与相关器官、生长与繁殖及各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深入分析,旨在全面掌握赤眼鳟的生物学特性,为开展赤眼鳟的人工养殖及相关研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黄鳝分批产卵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黄鳝繁殖季节的连续采样、人工催产和产后鱼室内养殖试验,研究了分批产卵的定性和定量模式。武昌地区黄鳝一年产二批卵,产卵期为6月初至8月底。第一、二批繁殖力和产卵量平均分别为183.90粒、142.06粒和160.90粒、129.96粒。总繁殖力和年总产卵量平均值为529.10粒、290.86粒。繁殖力定量模式可由对数转换后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程得到很好的描述。年总产卵量可由繁殖季节始总繁殖力与繁殖季节末贮备繁殖力之差值法得到较好估计。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细鳞鲴(Xenocypris microlepis)繁殖生物学的初步调查研究。细鳞鲴雌雄个体在繁殖季节的显著特征是有无“珠星”。繁殖季节雄雌性比为1.55:1,最小性成熟年龄为2龄,繁殖群体主要由2、3龄组成。细鳞鲴的绝对繁殖力F为8247粒至157899粒,平均78629.3粒。体重相对繁殖力FW为 95-487粒,体长相对繁殖力FL为894-5110粒,平均相对繁殖力FW为225.8 ±58.32粒、FL为 2738.4±135.53 粒。其绝对繁殖力F随体长(L)、体重(W)、空壳重(W0)、性腺重(Wx)的增加而增加,对相对繁殖力FL和FW影响较大的分别是性腺重(Wx)和性成熟系数GSI。  相似文献   

14.
猪氟烷基因对繁殖性能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了德阳市种畜场“九五”期间长白猪选育群第三世代123个个体的氟烷基因型,并统计分析了其中80头母猪(NN型52头,Nn型28头)头胎繁殖性状受氟烷敏感基因(Haln)影响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该猪群中Haln基因的频率为13.82%;NN型个体35日龄断奶成活率显著高于Nn型个体,在其他繁殖性状上二者间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全面了解Haln基因的遗传效应及其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探究中华花鳅(Cobitis sinensis)的繁殖生物学特性,可为其人工增养殖和资源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在贵州境内舞阳河施秉段采集中华花鳅样本381尾,以鳞片作为年龄鉴定材料,将样本解剖后进行性别鉴定和性腺分期。结果表明,舞阳河中华花鳅体长(L)为58.9~100.2 mm,体重(W)为2.0~13.7 g,年龄在1~4龄。381尾样本中,性别不可辨样本有23尾,雄248尾,雌110尾,性腺发育至IV期最多。经肉眼观察发现,中华花鳅的精巢和卵巢均可分为6期,有70尾雌鱼性腺发育达到IV期,其绝对繁殖力(F)为542~2 865粒,体长相对繁殖力(FL)为6.6~28.6粒/mm,体重相对繁殖力(FW)为99.8~490.7粒/g;绝对繁殖力(F)、体长相对繁殖力(FL)均与体长(L)、体重(W)、净体重(W0)、性腺重(W1)、成熟系数(GSI)之间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体重相对繁殖力(FW)与性腺重(W1)、成熟系数(GSI)之间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实地调查发现,中华花鳅的产卵场主要在砂质底质、水质清新、水流较缓、水草丰富的浅水区,繁殖期为5-8月,繁殖高峰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上旬。研究显示,中华花鳅的繁殖力较低,繁殖高峰期时间较短,低龄化严重,亟需对其进行资源保护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6.
猪的数量性状位点研究一直是改良猪的各项数量性状的重要研究手段,目前在猪的许多性状改良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文章主要论述了数量性状位点的研究原理和技术方法,以及在生长、繁殖、肉质、抗病力等性状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为猪的品种改良和数量性状主效基因的检测及应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比较不同地理群体脊尾白虾亲本的繁殖特性,采用常规生物学和统计回归分析方法,对大丰、如东、启东、奉贤、宁海等不同地理群体的脊尾白虾亲本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地理群体脊尾白虾繁殖亲本的总性比(♀/♂)均小于1,不同群体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群体脊尾白虾抱卵个体的绝对繁殖力为1 699.10~2 733.72粒,个体体长相对繁殖力为275.93~404.36粒/cm,个体体质量相对繁殖力为455.31~596.26粒/g,不同群体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地理群体脊尾白虾繁殖亲本的绝对繁殖力F与体长L、体质量W均存在着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群体脊尾白虾的繁殖特性已出现分化或分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细胞遗传学、生化遗传学以及分子遗传学诸方面对我国绵羊多胎性能的研究和利用现状加以综述,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最后展望了研究和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细鳞鲴(Xenocypris microlepis)繁殖生物学的初步调查研究结果。细鳞鲴雌雄个体在繁殖季节的显著区别是雄性个体有珠星。繁殖季节雄雌性比为1.55∶1,最小性成熟年龄为2龄,繁殖群体主要由2、3龄组成。细鳞鲴的绝对繁殖力F为8247~157899粒,平均78629.3粒。体重相对繁殖力FW为95~487粒,体长相对繁殖力FL为894~5110粒,平均相对繁殖力FW为(225.8±58.32)粒、FL为(2738.4±135.53)粒。其绝对繁殖力F随体长(L)、体重(W)、空壳重(W0)、性腺重(Wx)的增加而增加,对相对繁殖力FL和FW影响较大的分别是性腺重(Wx)和性成熟系数GSI。  相似文献   

20.
淤泥湖团头鲂的形态及生殖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淤泥湖团头鲂野生种群的生物学持征。调查内容包括可数性状、可量性状、性成熟规律及繁殖力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