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云南省板栗栽培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云南的气候条件,将云南省初步区划为6个板栗栽培区,即温热种植区,干热种植区,湿热种植区,滇东南湿热岩溶山原种植区,滇东北、滇西北温暖种植区,滇东北低温高湿种植区;并依据24个板栗新品系的区域化栽培试验结果,提出了各栽培区的适宜品种。  相似文献   

2.
补身入药话板栗缨士毅金秋时节,板栗上市了,家常的食谱中又多了一种美味。板栗,又名栗子、栗果、大栗等,系山毛榉科落叶乔木植物,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我国板栗北起吉、辽,南至川、贵、湘、滇,几乎各省均有栽培。天津板栗、无锡桂花栗、浙江上虞栗子...  相似文献   

3.
对以富民县、禄劝县为代表的昆明市板栗种植区的巨角多鳃金龟的危害特点及成虫发生规律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昆明市板栗种植区发生的巨角多鳃金龟虫害,具有幼虫期长、隐蔽性强,危害板栗树根系使其致死率高,而成虫危害的寄主种类多等危害特点。该虫的暴发成灾与气候环境变化、栗园种植模式以及栽培管理方式等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巨角多鳃金龟成虫的发生期为5~6月份,高峰期为5月下旬;每晚20:30~23:30为其日扬飞活动的高峰期,该成虫具有极强的趋光性,成虫期的灯诱效果十分显著为2 490~31 760头/盏。因此灯诱捕杀是其成虫期的重要防治方法。依据调查研究结果,对昆明市板栗种植区的巨角多鳃金龟虫害提出了4点防治及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杉木是我国南方重要造林树种。其自然分布广达十五个省(区),由于分布区内生态环境的多样性,逐渐演化成了不同的种源群体。为了发掘适宜滇东北杉木栽培区造林的优良种源,我们按中国林科院全国杉木地理种源试验要求,于一九八○年在威信县国营林场进行全国杉木地理种源试验。现对一  相似文献   

5.
云斑天牛对板栗树的为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Hope))为板栗树重要害虫。它主要以幼虫蛀食板栗树干,常导致树干枯死,乃至整个树干断折。近年来,作者在禄劝县四个板栗生产乡调查表明,其为害轻者10—15%,重者40—70%,对板栗产量影响极大。云斑天牛在国内分布广泛,我省各板栗栽培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据记载,此虫还可为害滇杨、核桃、栎树、桉树,以及柳、榆等十多种树木。  相似文献   

6.
板栗生态适宜性的Fuzzy评价模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生态适宜性在板栗栽培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用常规方法对其评价的工作量大,内容复杂。为此,选择对板栗生长发育起关键作用的年均温、年降水和土壤pH值,建立了生态适宜性的Fuzzy评价模型。应用这一模型,对位于贵州省西部的毕节地区板栗栽培的生态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划分出板栗栽培的最适宜区、适宜区、较适宜区和适宜较差区。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已成为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Bl.大省,2006年全省板栗栽培面积达到20万hm2,产量9.499万t,居全国第3位。为了适应全省板栗生产发展的新需求,提高板栗生产的栽培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实施优质安全生产,作者依据我省板栗科技研究新成果及先进栽培经验,结合本省板栗生产特点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辽宁省丹东市位于辽宁的东部山区,自然条件适合板栗的生长,是我国板栗栽培的主要区域,其资源和产量处于辽宁省的首位。目前丹东市在板栗栽培技术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是在提高品质和产量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根据对生产现状的分析和优质栽培技术的试验,以人工栽培的板栗园为研究对象,通过生长量和结果状态的调查,研究总结了适合丹东地区栽培的技术方案,为丹东市及其它板栗栽培区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板栗的优质高产栽培方法,探讨了高要求建园、培育优质树冠、合理施肥加水管理、病虫害系统防治、收获及保存等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板栗栽培高质高产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板栗是我国特产的一种优良干果树种 ,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 ,在我国 ,除东北的北部、内蒙古、新疆北部及西藏等少数地区外 ,其他各省均有栽培。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宁波地区板栗生产发展迅速 ,板栗已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但由于部分板栗产区管理粗放 ,科技力量单薄 ,对板栗害虫的种类、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均不了解 ,虫害发生较为严重 ,影响坚果的产量与质量。针对这一现状 ,笔者结合本地区板栗的生产经营管理状况 ,对板栗主要害虫进行调查、观察 ,并加以防治。现将当地主要害虫的种类、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 …  相似文献   

11.
针对云南山区农村的综合治理和开发的现实,面向山区农业的两个转变及体制改革,遵照生态经济原则,从农业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协调出发,遵循林农结合系统的“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把云南山区区划为冷温性湿润型、温凉性湿润型、暖温性湿润型、暖温性半湿润型、暖热性湿润型、热性湿润型、热性半干旱型7种林农结合系统,分系统论述该区域的行政范围、自然条件、资源状况、农林生产特点、林农结合的经营模式.经比较分析,归纳与发掘出80种以上的云南山区林农经营模式.每个系统中都有10种以上模式.既反映山区自然的特点,又具有地方、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2.
云南热区的5种木本森林蔬菜及其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对云南热区的臭菜、刺五加、南山藤、越南甜菜和长蕊甜菜5种木本森林蔬菜的特性作了介绍。继后从苗木培育(包括苗圃地及其相关设施的设置, 种子及插条育苗, 苗期管理) 和苗木栽培(包括种植地选择,种植技术, 修剪) 两方面简述了这5种木本森林蔬菜的人工规模化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油橄榄适宜栽培区的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合理利用油橄榄的品种资源,促进云南省油橄榄的区域化种植,根据云南省的自然条件,利用模糊相似优先比方法,将云南省的油橄榄适宜栽培区划分为最适宜区和适宜区。  相似文献   

14.
云南竹类植物分布与资源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云南是世界上木本竹子资源多样性最富集的地区之一。文章从竹类资源分布、竹种多样性及竹林类型3个方面对云南省竹类植物分布与资源区划进行了研究。根据云南省自然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和复杂多样化的生境条件,将云南竹类资源划分为滇中暖性中小型混合竹类区,滇东、滇东南热性大型丛生竹区,滇东北暖性中小型散生竹类区,滇南热性大型丛生竹类区,滇西、滇西南热性大型丛生竹类区,滇西、滇西北寒温性小型混生竹类区等6个区;分别论述了各分区地理位置、竹类植物区系特征等。此外,文章初步总结了云南省竹亚科植物资源,截至2017年底共记载竹种41属389种。依据竹类植物分布区气候特点,将云南省竹林分为热性竹林、暖性竹林、寒温性竹林3个植被亚型以及41个竹林类型。  相似文献   

15.
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地处滇西南高黎贡山南段西翼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使得本区竹类植物种类丰富,区系成分复杂,类群结构多样,竹林类型齐全,成为云南乃至我国竹类植物地理分布上颇具特色的一个地区。  相似文献   

16.
对云南省55个县种植的4个主栽烤烟品种烟株烟叶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烤烟品种的烟株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在不同品种间除氯的含量和钾氯比外,其他指标在各品种间均存在极显著或显著差异。聚类分析可将云南主栽的此4个烤烟品种划分为两大类,第I类为红花大金元,第II类群为K326、云烟85和云烟87。依据烟叶化学成分含量除红花大金元外,对云南的3个烤烟主栽品种的种植区域进行了划分。云烟85在云南的55个种植县可分成10个类群;K326在云南的49个种植县可分成19个类群;云烟87在云南的23个种植县可分成9个类群。  相似文献   

17.
云南紫荆(CercisyunnanensisHuetcheng)是1种良好的庭园绿化树种和石灰岩山地的造林树种。在对滇中云南紫荆集中分布区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云南紫荆矮林群落的植物成分和生态特征,对该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态习性,适宜的生境条件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为云南紫荆的引种驯化及栽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云南热区乡土阔叶树种的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云南热区乡土阔叶树种发展优势及研发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乡土阔叶树种在培育人工混交林方面的生态优越性及云南热区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根据树种特性,并结合云南的实际,探讨了乡土阔叶树种在云南热区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从云南热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出发,分析了云南热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在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根据可持续发展系统学原理,提出按照生存支持系统、环境支持系统、发展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智力支持系统等5个子系统构建“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基本思路。同时,在分析了云南热区阔叶人工林可持续性经营所面临的突出矛盾的基础上,按照森林分类经营的原则,提出了树种选择的适宜性原则,并提出了云南热区阔叶人工林可持续经营中的空间适宜性指标确定和实施的7个原则。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林栽培区划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何方 《经济林研究》2000,18(1):1-10
本研究报告共划分9个气候带和1个高寒区域;在中暖温带中划分出7个湿润和干旱区(在个别省中地区分出旱、湿区未列入)。亚热带普遍湿润,因而未划分,旱湿区直接划亚区。共划分出52个亚区,其中有经济林生林的50个亚区。39个小区(有的亚区未分小区)。在原研究报告第三章,各带区特征作了综述。亚区晃经济林生产单位,不仅有自然特征综述,并明确提出经济林生产项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