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国内外植物提取物对番茄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抑制研究的文献为数据源,借助于毒力曲线,构建了综合抑制中浓度(EC_(50))与致死量标准差(S)的抑菌效果排序评价方法,并分类进行了排序评价。结果表明,抑制菌丝生长的强弱顺序为:心籽绞股蓝甲醇提取物黄樟油肉桂油决明子氯仿提取物天然冬青油、山苍子油、苦参乙醇提取物等;抑制孢子形成作用强弱排序为:苍耳愈伤组织丙酮提取物苍耳丙酮提取物、苍耳连续回流液;抑制孢子萌发作用强弱排序为:决明子氯仿提取物山苍子油肉桂油黄樟油大蒜乙酸乙酯提取物等;预防效果较好的为大蒜水提取物;治疗效果强弱排序为:大蒜水提取物大蒜乙酸乙酯提取物石菖蒲乙醇提取物。未来可在考虑EC_(50)与S的基础上,构建兼顾抗真菌活力、经济成本(植物材料成本、提取成本、贮存成本等)等指标的综合评价方法,评价不同植物提取物对B.cinerea的抑制、预防和预防效果。本研究结果可为植物提取物防治番茄灰霉病提供理论与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辣椒具有辛辣性?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说,辛辣性实际上是某些辣椒与那些能杀死种子的真菌作斗争的一种防御机制。辛辣性源于辣椒素,这种化学物质能以减缓微生物生长的方式使植物免受真菌侵袭。  相似文献   

3.
外来入侵植物假臭草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深入研究假臭草对入侵作物的危害及其入侵机制,用蒸馏水超声提取假臭草的有效成分,以绿豆、萝卜、春菜和牛筋草为受体,利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假臭草超声提取物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的假臭草超声提取液能显著的抑制颗粒小的种子的萌发,抑制植物幼根的生长;0.2%-0.4%的假臭草超声提取液能显著的促进绿豆、萝卜和春菜幼芽的生长,提高其幼叶叶绿素a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野生茄托鲁巴姆(Solanum torvum)叶片提取物(粗提物)用于防治园艺作物病害的可能性,分别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悬滴法,研究托鲁巴姆叶片提取物对8种园艺作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室内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野生茄托鲁巴姆叶片提取物对供试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大葱菌核病菌未测孢子萌发)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提取物浓度的提高,抑菌作用增强。当供试质量浓度为5 g/L时,提取物对各供试菌种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均高于8.8%);当供试质量浓度为40 g/L时,提取物对各供试菌种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率均高于60%。同一浓度提取物对不同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强度差异较大。毒力分析表明,提取物对大葱菌核病菌和茄子黄萎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均低于10 g/L,分别为5.7577和7.6089 g/L。总体看,提取物对茄子黄萎病菌和辣椒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均较强,对大葱菌核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尤为突出。托鲁巴姆叶片提取物对几种园艺作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具有作为植物源杀菌剂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两种有毒植物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延胡索和白头翁两种有毒植物的氯仿提取物对7种病原真菌进行了离体抑菌活性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提取物对玉米纹枯病和红景天立枯病菌及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对菌丝生长抑制作用的EC50值在43.98~63.95mg/L和48.54~61.26mg/L之间;在孢子萌发试验中,延胡索氯仿提取物对所供试的病原真菌的孢子萌发抑制率均高于白头翁氯仿提取物,且对所供试病原菌的抑制效果均在60%以上.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大蒜提取物对植物病原菌的作用,通过测定大蒜水溶性提取物对青霉病菌(Penicillium italicum)、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大蒜水溶性提取物浓度在0.75g/ml能完全抑制青霉病菌的生长,在1.0g/ml能完全抑制灰霉病菌的生长,在1.5g/ml能完全抑制黑根霉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在加拿大西部影响油莱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无霜期短,尤其是在种子成熟前受严霜的影响。因此,油莱需要旱播。然而土壤温度低将影响出苗,尤其是白莱型油莱品种。试验表明,向莱型同莱品种在9℃以下和25℃种子发芽率显著低于甘蓝型油莱。甘蓝型油莱种子发芽率与温度关系不明显。白莱型油莱在2℃和3℃下发芽率很低,除在21℃和25℃下外,白莱型油莱基因型间发芽率有显著差异。甘蓝型油莱除在2℃。9℃和25℃下外,基因型间发芽率有显著差异。两者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和评价新型消毒剂在植物表面灭菌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比较过碳酸钠、次氯酸钠、升汞3种灭菌剂对烟草种子的表面灭菌效果,及对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的影响。烟草种子分别用4.0%过碳酸钠水溶液(活性氧含量≥0.54%)处理20~40 min后直接接种于MS培养基中;33.3%次氯酸钠溶液(活性氯含量≥1.65 %)处理10 min或0.1%升汞水溶液灭菌4 min,无菌水清洗5次后接种于MS培养基中。3种方法灭菌效果相当,无污染,并且90 %的种子能萌发。过碳酸钠和次氯酸钠处理后种子萌发快、植株生长良好,且过碳酸钠灭菌组的植株生长略优;而升汞则延缓种子萌发并抑制植株生长。此外,因过碳酸钠灭菌后无需清洗,显示了其作为种子表面灭菌剂的极大优势。本研究建立了烟草种子表面灭菌的新方法,同时为其他植物的种子及外植体表面灭菌提供了参考,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西瓜砧木种传真菌的初步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洗涤离心法和PDA培养基法对14个西瓜砧木主栽品种进行了种传真菌检测.结果表明,种子表面携带的优势菌群主要为镰刀菌(Fusarium spp.)、青霉属(Penicillium spp.)、曲霉属(Aspergillus spp.)、根霉属(Rhizopus spp.)、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p.)真菌.种子内部寄藏的真菌主要为镰刀菌、青霉属和曲霉属真菌,其中西瓜砧木种子内部寄藏镰刀菌为国内首次报道.不同品种的种子表面携带真菌种类差异较大,种子内部寄藏真菌种类差异不明显,种壳带菌率一般高于种胚带菌率.  相似文献   

10.
姬妍茹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5):303-307
研究大庆地区19种具有清热、解毒功能的野生植物对小麦赤霉病(Fusarium graminearum)等5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制备参试植物乙醇提取液,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提取液对5种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筛选出对至少1种供试病原真菌有65%以上抑菌效果的植物样品6种。龙葵全株提取物对所有病原真菌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对小麦赤霉病菌抑制率为78.31%,对玉米圆斑病菌抑制率为84.87%;野亚麻根提取物对3种病原真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玉米圆斑病菌抑制率为73.94%、水稻纹枯病菌抑菌率为72.7%。龙葵及野亚麻乙醇提取物对大部分参试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高抑制活性;汉麻、苍耳、菊芋对5种参试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1.
用两种油菜种衣剂(薄膜型种衣剂\丸化型种衣剂)包衣处理杂交和常规油菜种子,通过对其贮存期间种子活力指标的检测实验,研究了油菜包衣种子的贮存性能。结果表明,两种种衣剂包衣处理的种子,其发芽势、发芽率和成苗率在整个贮存期间变化较小,而未包衣的种子各项指标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下降较快。贮存四个月,包衣后的杂交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成苗率分别比对照提高78.2%~140.1%、81.5%~87.6%和91.5%~123.5%;包衣后的常规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成苗率分别比对照提高5.2%~8.9%、10.8%~19.6%和6.3%~28.4%,表明种衣剂包衣处理能显著提高油菜种子的耐贮存性,且对杂交品种的作用效果优于常规品种,薄膜型种衣剂的作用效果优于丸化型种衣剂。  相似文献   

12.
以3对遗传背景相同的甘蓝型黄籽和黑籽油菜为材料,研究甘蓝型油菜种子发育过程中內源细胞分裂素(ZR)、各种色素、色素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并以外源细胞分裂素类物质(6-BA)加以验证,结果表明,相同遗传背景下的黄籽油菜种子的ZR含量较黑籽油菜高,花后27 d比黑籽高4~5倍; 在甘蓝型黄籽油菜种子发育前期(27 d阶段)种子中细胞分裂素含量越高其成熟种子色泽就越浅; 种子的ZR含量与种皮中类黄酮、花色素、黑色素含量显著负相关,与多酚含量显著正相关,与酪氨酸酶显著负相关,与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无显著相关性; 施用外源细胞分裂素6-BA (50 mg L–1)可显著提高黄籽油菜黄籽度,明显降低甘蓝型油菜种皮中黑色素、花色素、类黄酮含量,对黑籽种皮的多酚含量无显著影响,但可增加黄籽种皮多酚含量; 6-BA处理可降低油菜种皮中酪氨酸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对多酚氧化酶活性无显著影响。表明细胞分裂素可减缓甘蓝型油菜种皮各色素合成,从而影响黄籽油菜色泽;该过程可能是通过调控色素合成的相关酶活性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五种豆科林草种子带菌检测及药剂消毒处理效果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采用平皿测定方法分别检测了来自宁夏,陕西和内蒙的紫花苜蓿,拧条,沙打旺,花棒和踏郎种子的带菌情况和杀菌剂消毒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种子外部携带的真菌类群主要为根霉属(Rhizopus),芽枝霉属(Cladosporium),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青霉菌属(Penicillium spp.)和镰孢霉属(Fusarium spp.)。内部寄藏的真菌类群主要为根霉属,镰孢霉属和交链孢属。其中紫花苜蓿和沙打旺种子内部带菌率较低,分别为5%和0%,花棒和踏郎种子内部带菌率较高,分别达20%和30%。10%福美双种衣剂和13%福土种衣剂对供试种子内外寄藏真菌有显著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研究油菜不同部位粒重和种子活力的差异;【方法】选取5个油菜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和简化活力指数法进行研究;【结果】同一品种不同部位的粒重有显著差异,不同品种同一部位间也存在差异,并将其划分为大粒区、中粒区、小粒区,油菜不同部位种子千粒重与种子活力呈显著正相关,大、中、小三个粒区种子活力依次降低;【结论】油菜主花序和部分一次分枝为大粒区,种子活力最高,是油菜选种留种的最佳部位。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内生菌对植物的生理作用,获得无内生菌干扰的植物种子,以油菜种子为材料,采用干热和湿热的方法去除种子固有内生菌。结果表明,50℃干热处理3天,60℃处理1~3天都能有效去除内生菌,去除率达99%以上,而种子的萌发率达86%,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40℃湿热处理3天,50℃处理1~3天,内生菌的去除率99%以上,但湿热处理后种子的萌发率最高只有4%。因此采用干热处理是去除种子内生菌的有效方法,并为无菌苗的培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大豆产量潜力受到基因型和环境条件的制约。一种基因型的密度、植株分布决定其对太阳辐射、水分和养分的利用,进而高产的形成。当群体生长所需外界要素之一不能满足时,植株间形成竞争。产量的区域间及年际间差异与这种株间竞争关系密切,最终表现为单位面积内一个或多个产量构成因子的差异,如株荚数、荚粒数、或单粒重(籽粒大小)。本研究探讨籽粒大小在调节不同密度、行距条件下产量差异及年际间产量差异的作用。多点试验表明,籽粒大小在不同节位上及不同籽粒数的荚间差异不大。然而在2粒或3粒荚内,荚基部粒比中部及顶部粒小10%,而且子叶细胞体积差异不大。在改变源库、增强光照或遮阴条件下,籽粒大小发生变化。籽粒大小与子叶细胞数相关。籽粒大小是可塑的,但即使底部节位荚较顶部节位提前15~20 d鼓粒,籽粒大小在所有节位间差异不大,所以籽粒大小与子叶细胞数的关系仍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7.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at Central Research Farm, Indian Grassland and Fodder Research Institute, Jhansi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eed pre-sowing hardening on seed emergence, physiological behaviour — and seed yield of berseem ( Trifolium alexandrinum L. Var. S-99-1) crop. For this purpose, seed pre-sowing hardening were made by soaking of seeds in tap water for 24 and 36 hours separately and later dried back to their original weight or left undried. These seeds were sown at two depths (5 and 3 cm) and judged against control (no soaking).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augmented effect of seed hardening on seed emergence and physiological process responsible for seed yield was recorded in descending order of harden seeds (of 24 hours soaking) > non harden seeds (of 24 hours soaking) > harden seeds (of 36 hours soaking); while non-harden seeds of 36 hours soaking adversely affect the plant growth because of leaching of sugar during excess soaking — an element for reduced seed vigour potential. Seed hardening system developed the strength of seed emergence on account of efficient catabolic process releasing high water soluble sugars needed for efficient germination process. Further this process augmented the absorption mechanism of mineral nutrients (particularly phosphorus and nitrogen with marginal variation in calcium) was quite evident at bloom stage — indicating a high metabolic activity during this period. Performance of seed hardening was effective at 5 cm deep sowing.  相似文献   

18.
冬小麦籽粒发育过程中休眠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笃乐 《种子》1999,(3):18-20
对六个冬小麦品种不同采收期的种子进行了水分,鲜干种子发芽及休眠性测定。结果表明;鲜种子的萌发率随要育程度而提高。在生理成熟前后达到最高值,并与其水分含量高度负相关,干燥可显著地促进示熟种了的萌发;种子的休眠性随发育程度的提高而减弱,17DAA以后采收的种子没有休眠性。  相似文献   

19.
种子抗旱剂对油菜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抗旱剂对油菜种子进行丸粒化处理,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抗旱剂处理对油菜的生长发育、农艺性状及产量形成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使用抗旱剂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油菜的经济性状和产量结构,提高油菜籽产量,尤其对改善丸粒化油菜种子的发芽率、出苗率和种子活力,增加植株高度以及降低有效分枝点高度均有显著效果,从而为种子抗旱剂的有效利用,实现油菜大面积抗旱保苗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假色槭种子透水性及种子不同部位甲醇浸提液生物活性,初步探讨假色槭种子休眠原因,比较了假色槭完整种子和剪裂种皮种子的吸水率,测定了种子各部位浸提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强度。结果表明,种皮透水性良好,对假色槭种子休眠影响较小。假色槭种子的果皮、种皮、胚浸提液处理后,对小麦种子发芽率影响较小,但却严重影响了小麦苗高、苗鲜重、根长、根鲜重的生长,降低了叶绿素含量、淀粉酶活性,抑制了小麦种子对自身淀粉和可溶性糖的吸收利用,而且随着各部位浸提液浓度比例的不断提升,其抑制活性也表现得愈加强烈。在各部位浸提液浓度比例相同的情况下,胚浸提液对小麦种子发芽率、苗高、苗鲜重、根长、根鲜重的生长以及各项生理指标的抑制影响强于种皮和果皮。说明假色槭种子果皮透水性不是其休眠的主要原因,种子各部位存在发芽抑制成分,尤其是胚的抑制活性最强可能是其休眠期较长、不易发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