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采用微径流集水保水技术的旱地 2~ 3年生梨园 ,进行了间套甘薯、番茄、豆角、南瓜的试验。结果表明 :①相同的降水量下 ,微径流系统可使植树带内接纳的水量比对照区增加 2 .3~ 2 .6倍。并可使降雨量为 1.2mm的无效雨变为有效雨 ,在产流坡边缘至植树带内水渗宽度平均达18cm ,深度达 15cm ,0~ 15cm土壤含水量为 14.15%~ 17.0 7% ,为旱地果树及间作菜薯提供了良好的水分条件。②两年中甘薯平均产量为 12 571.5~ 1590 0 .15kg/hm2 ,经济收入 82 91.7~ 10 4 95.0 5元 /hm2 ;番茄平均产量为 2 0 50 8.4 5~ 2 3875.0 5kg/hm2 ,经济收入达 1910 0 .10~ 2 794 1.85元 /hm2 。③间作区梨树生育状况与盖膜未间套的对照区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严重干旱的新疆哈密地区以葡萄和大枣两种果树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保水剂施用方法、用量对两种新植和挂果果树成活率、植株生长、果品含糖量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并对保水剂施用后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保水剂直接拌土效果优于凝胶拌土;施用保水剂能显著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严重干旱时土壤含水量增加可达2倍以上;对于新移栽的果苗,10~30g/株的复合保水剂用量较为适宜,可以增加苗木成活率20%左右,并促进新梢生长;对于盛果期的葡萄树用100~200g/株复合保水剂较为适宜。复合保水剂为100g/株和200g/株时,葡萄产量分别较对照增产12.59%和25.29%,含糖量分别较对照增加9.92%和6.01%,每公顷分别增收2812.5元和5625.0元;在葡萄果实膨大期干旱胁迫时(正常灌水量75%的条件下),分别较对照增产38.46%和66.62%,含糖量增加0.78%,每公顷分别增收9967.5元和16605.0元。  相似文献   

3.
除草剂克阔乐对夏大豆农艺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黄淮海夏大豆产区每公顷喷施 2 2 5ml 2 4 %克阔乐乳油 ,能有效防除夏大豆田多种阔叶杂草 ,防效为 83.3%~ 95 .0 % ,平均为 90 .7% ;并能改善夏大豆的农艺性状 ,夏大豆株高比对照降低 3.7cm ;株有效荚数增加 0 .8个 ,空秕荚降低 2 .0个百分点 ,比人工除草每公顷增加纯收入 45 1 .5元。  相似文献   

4.
鲁南丘陵地区甘薯地膜覆盖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南丘陵地区甘薯黑色地膜、透明地膜及不覆膜栽培效果显示:覆盖黑色地膜,鲜薯及薯干产量比对照分别增产19.98%和15.51%,大中薯率比对照高6.21个百分点,每公顷纯收入比不覆膜增收5 520.0元;覆盖透明地膜,鲜薯及薯干产量比对照分别增产19.51%和13.12%,大中薯率比对照高7.00个百分点,每公顷纯收入比不覆膜增收5 203.5元。  相似文献   

5.
栽培方式对旱地冬小麦及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庄浪县试验观测了栽培方式对旱地冬小麦及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地膜能增加单株分蘖数、穗粒数、千粒重,提高冬小麦越冬率、经济产量。黑色全膜垄作穴播栽培时,冬小麦折合产量达5 559.1 kg/hm~2,较对照露地条播增产14.51%;降水利用率比对照提高2.26百分点,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提高11.62%;纯收益为5 370.34元/hm~2,较对照减少415.26元/hm~2。采用宽幅精播栽培时,能显著提高冬小麦有效分蘖率和成穗数,折合产量为5 150.0 kg/hm~2,比对照增产6.09%;降水利用率比对照提高2.67百分点,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提高2.93%;纯收益可达6 731.20元/hm~2,较对照增加945.60元/hm~2。  相似文献   

6.
保水剂在甘蔗上施用的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庆旺牌胶体和干粉两种不同剂型的保水剂在甘蔗应用进行了研究,探讨施保水剂与不施保水荆以及不同剂型保水剂对甘蔗生长和产量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甘蔗下种期施用吸足水分的胶体和干粉两种不同剂型的保水剂,均能促进甘蔗出苗和分蘖及蔗茎伸长,增加有效茎数.增产显著,比不施保水剂的对照每公顷增产14.80~17.81吨,增长15.3%~18.4%,达1%显著水平;经济效益增加明显,比不施保水剂的对照每公顷增收2495~2948元,增长9.4%~11.1%.不同剂型的保水剂,以干粉保水剂表现的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7.
在旱地中采用周年覆盖栽培技术 (秋覆膜 ) ,对汛期降水蒸发的抑制率可达 3 0 %~ 5 0 %,比春覆膜 (对照 )多保蓄 3 172mm/hm2 以上的降水 ;秋覆膜的垄与麦沟形成微型集雨区 ,降水易向沟内径流 ,可多聚水 15 0 0mm/hm2 以上 ,两者合计多蓄水 4672mm/hm2 以上。冬春两季 0~ 10cm地积温 ,垄上与垄底分别增加约 40 0℃和 2 0 0℃。土壤内各种微生物增加 0 .66~ 1.2倍 ,土壤总孔隙度提高 4.5 1%,速效N、P2 O5 、K2 O含量分别增加 5 .88%、2 4.69%、10 .3 1%。旱地冬小麦增产 2 5 .5 %~ 40 .3 %。  相似文献   

8.
在旱平地 6年生苹果园微径流集水区两侧进行了间作西瓜试验。结果表明 :①西瓜每公顷产量 3.4万kg ,经济效益达 2 .73万元 ,比传统间作马铃薯或谷子增收 3~ 4倍 ;②处理与对照的单果重、新梢平均生长量无显著差异 ;③处理与对照 0~ 4 0cm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为 10 .5 2 %和9.68%。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怀宁县的水稻增收节本,于2015年5~10月在该县进行了单季稻减少施肥量增加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减肥增密处理株高比对照低,每穴穗数、每穗总粒数、实粒数均比对照少,结实率、千粒重也略低于对照,但每公顷有效穗比对照多27.8万穗,且增收稻谷508.9公斤/公顷,节约成本1 331.6元/公顷。  相似文献   

10.
丘陵红壤旱地春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研究了覆膜和垄作栽培以及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春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覆膜栽培较裸地栽培增产 48.2 %~ 5 7.6 % ,每公顷纯收入增加 7734.90~ 781 3.35元 ;垄作栽培较平畦栽培增产 7.92 % ;三元复合肥施用量以每公顷 6 0 0kg为宜 ;种植密度以8.2 5~ 9.75万株 /hm2 为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防护林树种成活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在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采用覆膜造林措施,研究单侧覆膜、两侧覆膜和不覆膜(CK)对杨树苗期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不同覆膜方式土壤含水率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土壤含水率从大到小依次为两侧覆膜、单侧覆膜、CK,浇水后15 d,在0~10、10~20、20~30、30~40、40~50、50~60 cm层两侧覆膜土壤含水率分别比CK提高43.6%、34.6%、32.9%、25.8%、18.0%、7.1%。土壤温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两侧覆膜、单侧覆膜、CK,两侧覆膜在5、10、15、20 cm层分别比CK提高0.9、0.8、1.1、0.8℃。杨树成活率与保存率从大到小依次为两侧覆膜、单侧覆膜、CK,杨树胸径生长量从大到小依次为两侧覆膜、单侧覆膜、CK;新稍生长量从大到小依次为两侧覆膜、单侧覆膜、CK。[结论]在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地区,建议造林采用覆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利用降水改良滨海盐渍土的技术方法与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田间小区试验证明,围埝蓄集雨水洗盐和覆盖抑制蒸发返盐,可以降低土壤含盐量。在试验期间降水56.5mm的情况下,覆盖塑料膜的处理,土壤0—20cm的盐分由0.4%~1.0%下降到0.15%左右;覆盖秸秆处理,土壤0~20cm的盐分由0.95%下降到0.28%;二者的洗盐效果都很明显。覆膜种植田菁处理,0—20cm的盐分由0.74%下降到0.41%,田菁完成了生命周期,田菁是豆科植物可以培肥土壤,也可以起到植物残体覆盖,减少地表蒸发和减缓塑料膜老化的作用,是一个可以推广的滨海盐渍土改良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不同缓冲带植物在滨岸缓冲带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高羊茅、紫穗槐、柽柳3种植被不同配置方式缓冲带对径流水中固体颗粒悬浮物(SS)的净化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本缓冲带对SS的净化效果明显,可净化约83.81%的SS;3块样地沿程截流污染物效果为:草本带>灌木带≈小乔木带。通过对土壤抗侵蚀能力的评估可知,草本可提高5~20 cm土层的抗侵蚀能力,灌木可提高15~30 cm土层的抗侵蚀能力,乔木可提高25~40 cm土层的抗侵蚀能力。  相似文献   

14.
研究表明,和常规种植相比,侧膜种植苜蓿出苗提前3d,幼苗高增加57%,茎粗增加21.7%,根长增加2~4cm,播种第2年,株高增加30.77%,单株分枝数增加12%,茎叶比较常规种植低,播种当年增产21.14%,第2年增产83.64%,2年累计净收益2916.88元/hm2。  相似文献   

15.
木质素液体地膜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木质素液体地膜对不同土层深度含水量、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质素液体地膜的保水效应时20~30 cm的土层影响显著,土层含水量平均较对照处理提高7.81%;对土壤的保温性能略低于塑料地膜,5~15 cm土层温度平均较对照处理提高了3.64%~6.59%.  相似文献   

16.
半干旱区沟垄集雨种植对紫花苜蓿出苗及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利用沟垄集雨模式种植紫花苜蓿,观测不同沟垄比和垄覆盖方式对紫花苜蓿出苗率、土壤贮水量及干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垄处理具有较高的出苗率、土壤贮水量和干草产量,分别比平作提高6.1%、16.1%和58.1%;土垄处理效果不明显,其出苗率比平作降低4.7%,土壤贮水量和干草产量分别比平作提高3.1%和8.4%;沟垄集雨种植增加了土壤贮水量,从而提高了干草产量,其中覆膜垄处理的增产效果显著;膜垄处理中,宽垄处理的增产效果要好于窄垄处理.  相似文献   

17.
苹果梨雨季裂口防治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士林  李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724-2724
进行了苹果梨雨季裂口不同防治方法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防治苹果梨雨季裂口较好的方法是,地膜覆盖法+树根培土法。该法的裂口率比对照下降了26.14%,有效地降低了苹果梨的裂果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不同集雨种植方式春玉米旱作田土壤水分转运、分配、土壤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试区玉米高产、水分高效持续利用型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3-2014年在宁夏彭阳区设置传统露地平作(CK)为对照,分析4种不同集雨覆膜种植方式下春玉米各生育期的土壤水分、土壤温度、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变化。4种集雨覆膜种植方式分别为双垄沟全覆膜种植(D)、半膜平铺种植(F)、沟播垄膜双行种植(R1)、沟播垄膜单行种植(R2)。沟播垄膜双行处理和半膜平铺处理覆膜宽度均为60 cm,沟播垄膜单行处理垄宽50 cm、沟宽10 cm,双垄沟全覆膜大垄宽70 cm,垄高15 cm、小垄宽50 cm,垄高10 cm。播种密度均为75 000株/hm2。播前基施化肥102 kg N·hm-2和90 kg P2O5·hm-2,拔节期追施153 kg N·hm-2,试验为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结果】各覆膜处理较CK可明显改善土壤水温条件,在玉米苗期(0-30 d),D、F、R1、R2处理0-200 cm土层的贮水量比CK分别增加了10%、8.9%、10.9%和14.4%。在玉米生长中后期(90-120 d),受降雨量与不同覆膜种植方式下玉米耗水量不同,各覆膜处理0-200 cm土层贮水量表现出差异,2013年(前期降水为309.4 mm)各覆膜处理显著低于CK,覆膜处理间无显著差异,2014年(前期降水为104.9 mm)R1、R2处理贮水量均显著高于其他覆膜处理。2年试验中,R1处理0-40 cm土层贮水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平均增加了5%;D、F、R1、R2 处理0-25 cm土层土壤温度在玉米苗期较CK分别增加了3.5、2.3、0.9和1.1 ℃;玉米全生育期总干物质积累量呈“S”型曲线,在0-60 d,积累量较小,各处理仅占整个生育期的4.3%-15.4%,各处理大小顺序为:D>R2>F>R1>CK;在60-120 d(大喇叭口期至灌浆期),积累了玉米干物质的74.5%,此期D、R2的干物质积累速率达309.3和324.1 kg·hm-2·d-1;2013年(玉米全生育期降雨量为594.1 mm)D、F、R2的水分利用效率和玉米产量较CK分别提高13.4%、21.2%、13.3%和18.0%、11.2%、20.3%;2014年D、R1、R2(玉米全生育期降雨量为341.9 mm)的水分利用效率和玉米产量比CK分别显著提高了31.1%、33.8%、35.1%和42.5%、39.9%、40.8%,D、R1、R2处理间产量无明显差异。各覆膜处理在降水较少的年份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增加幅度较大,且R1效果明显。【结论】沟垄集雨种植方式可明显改善宁南半干旱地区土壤浅层水分状况,提高土壤温度,增加物质积累量;沟播垄膜种植在降水较少的年份集雨优势明显,双垄沟全覆膜、沟播垄膜单行种植的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最佳。该项研究丰富了宁南半干旱地区旱作集水种植模式,对进一步完善和筛选适合半干旱地区玉米高产稳产的可持续发展种植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