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河北省坝上干旱地区的高、中水肥条件下春小麦节水高产优质栽培的播种量、施氮量、施磷量及灌溉定额等4项农艺措施与产量间的关系,建立了不同水肥条件下春小麦的产量与4项农艺措施的函数模型,通过数学模拟筛选出了高水肥春小麦平均产量6750kg/hm2,中水肥平均产量3000kg/hm2以上的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为坝上高寒干旱地区春小麦节水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一个模式。  相似文献   

2.
麦行间套播夏玉米,采用滴灌方式和适宜灌水量,分期追肥,水肥结合,氮磷肥适宜调配等有效技术措施,全生育期追施氮,磷肥量分别保持在168-186kg/hm^2和132-159kg/hm^2水平时,可获取9450kg/hm^2以上产量,水分生产效益达到1.9kg/m^3以上,显示出良好的节水增收效益。  相似文献   

3.
麦行间套播夏玉米,采用滴灌方式和适宜灌水量、分期追肥、水肥结合、氮磷肥适宜调配等有效技术措施,全生育期追施氮(折纯N)、磷(P2O5)肥量分别保持在168~186kg/hm 2 和132~159kg/hm 2 水平时,可获取9450kg/hm 2 以上产量,水分生产效益达到1.9kg/m 3 以上,显示出良好的节水增收效益  相似文献   

4.
根据水稻发育过程中对水分反应的遗传性理论,经过试验研究,提出在寒冷地区气候条件下,以浅水层淹灌为主,晒田(中干)湿润相结合的浅湿型节水灌溉基本模式。在高产和维持相同产量前提下,直播水稻生育期灌水量6676.95m3/hm2,节水19.6%,水的生产效率为0.97kg/m3;“旱育稀植”水稻:厚土层本田灌水量2299.50m3/hm2,节水59.2%,水的生产效率为3.37kg/m3;薄土层本田灌水量4782.00m3/hm2,节水46.6%,水的生产效率为1.54kg/m3,在节水灌溉方面,达到北方寒冷稻区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5.
高明友  黄俊 《灌溉排水》1998,17(1):56-58
根据水稻发育过程中对水分反应的遗传性理论,经过试验研究,提出在寒冷地区气候条件下,以浅水层淹灌为主,晒田湿润相结合的浅湿型节水灌溉基本模式。在高产和维持相同产量前提下,直播水稻生育期灌水量6676.95m^3/hm^2,节水19.6%,水的生产效率为0.97kg/m^3,“旱育稀植”水稻;厚土层本田灌水量2299.50m63/hm^2,节水59.2%,水的生产效率为3.37kg/m^3;薄土层本田  相似文献   

6.
绿州灌区麦田节水高产适宜土壤水分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水分适宜指标是节水高产栽培的基础。本文采用二次回归旋转设计和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麦田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及其与主要水分生理因子的相关性,认为0~60cm 是影响春小麦生长和产量的主要层次,并与叶水势、蒸腾强度和气孔阻力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产量高于12000kg/hm 2 和水分生产率大于12.45kg/m m .hm 2 时不同生育阶段适宜土壤水分下限指标。经示范印证,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在人工控制试验条件下,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影响夏玉米产量的N、P和水三因素的综合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肥配合存在阈值反应,这个阈值是:N为105kg/hm2,P2O5为52.5kg/hm2,灌溉定额1500m3/hm2。低于阈值水平,N、P无明显增产效应,WUE值低;高于阈值,水肥互作增产效应显著。增加N、P投入和适宜限量供水是提高WUE值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所建数学模型的计算机模拟,提出了不同决策目标下的水肥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8.
商丘试验区夏玉米节水高产水肥耦合数学模型与优化方案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人要控制试验条件下,采用二次能用旋转组合设计,对影响夏玉米产量的N、P和水三因素的综合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肥配合存在阈值反应,这个阈值是:N为105kg/hm^2,P2O5为52.5kg/hm^2,灌溉定额1500m^3/hm^2。低于阈值水平,N、P无明显增产效应,WUE值低;高于阈值,水肥互作增产效应显著。增加N、P投入和适宜限量供水是提高WUE值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所建数学模型的计算  相似文献   

9.
花生膜下滴灌节水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下滴灌节水栽培技术是一项可以提高水肥利用率、增加作物产量、提高作物品质的新型农业技术。以花生为例,介绍膜下滴灌节水栽培技术的关键环节与操作规范,以期为实现花生高产优质栽培提供技术指导,从而促进辽宁省花生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豫北临黄河故道的轻砂壤土质地区,花生为当前秋季的主要种植作物。以节水高效为目的,1997年在新乡县古固寨镇节水试验示范区对花生、玉米间套种植的技术和效益进行了探索。结果说明,采取适宜的节水农业技术措施,花生和玉米产量分别达5342.1kg及3090.0kg,其产值为20268.45元/hm2,水分生产效益达4.28元/m3。充分显示出了立体间套种植的节水、高效优势。  相似文献   

11.
花生玉米间套种植的节水增收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豫北临黄河故道的轻砂壤土质地区,花生为当前秋季的主要种植作物。以节水高效为目的,1997年在新乡县古固寨镇节水试验示范区对花生、玉米间套种植的技术和效益进行了探索。结果说明,采取适宜的节水农业技术措施,花生和玉米产量分别达532.1kg及3090.0kg,其产值为20268.45元/hm2,水分生产效益达4.28元/m3。充分显示出了立体间套种植的节水、高效优势。  相似文献   

12.
以"西蒙6号"为供试材料,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在宁夏干旱地区盐池县花马池镇田记掌村进行了膜下滴灌玉米水肥耦合模型及产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灌溉定额、氮、磷与产量的复相关系数为0.96,水肥处理与产量间的回归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可用此水肥耦合模型进行产量预测。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为灌溉定额施纯磷量施纯氮量,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水氮氮磷水磷,并且高氮配高水,中氮配中磷时产量较高。将灌溉定额、氮、磷其中的两个因素定为零水平,产量随着另外一个因素的增加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经模型寻优,得到不同目标产量下水和肥的最佳组合方案,为干旱地区节水节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以及玉米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水肥耦合可有效发挥水、肥协同效应,通过水分与养分间的最佳配比供给作物吸收同化利用,从而实现节水省肥、调质增产的目的。概述了水肥耦合的发展历程、定义及效应分类,分别阐述了水肥耦合在西瓜生长发育、生理特征、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相应研究进展,表明水肥耦合是西瓜高效优质生产的有效途径。深入研究探索西瓜水肥耦合机理,揭示农田系统水分和养分优化管理模式,可为指导西瓜水肥综合调控和节水节肥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新疆兵团从1996年起启动实施《200万吨高产、高糖甜菜基地建设项目》。计划到2000年,实现种植面积3.3万hm^2,总产200万kg,平均每公顷产4000kg,含糖16.5%。这是兵团加快优势产业开发的重大举措。农九师垦区是新疆和兵团重要糖油基地,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甜菜,尤其是建立垦区节水喷灌甜菜优质高产基地,开发综合节水农业意义重大。此文分析甜菜生产现状、平衡施肥技术和喷灌水、肥、药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盐城市淮海农场科技人员研制成功一种轴流式滚筒收割机,使联合收割机向收割高产水稻、降低破损率、损失率,提高收割进度的方向又迈进了一步。随着水稻南粳北移和群体质量栽培等农业新技术的应用,水稻产量大幅度提高,平均产量9000kg/hm2,高产田块10...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揭示有机肥施用对节水灌溉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开展了不同水肥管理田间试验,分析不同水肥管理条件下水稻茎蘖、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量、产量、灌水量及灌溉水分生产效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溉相比,节水灌溉在保证水稻生长并稳产的同时,灌水量大幅降低了49.45%,水分生产率平均提高1.20kg/m3。有机肥施用明显增加了水稻茎蘖数和株高,增加了水稻干物质量,显著增加了水稻叶面积指数和产量(p0.05),提高了稻田灌溉水分生产率,其中产量平均增加6.77%。控制灌溉和施用有机肥条件下,水稻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常规水肥管理稻田显著提高了6.13%和1.32kg/m3。因此,控制灌溉和有机肥施用的结合是该地区合理的稻田水碳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密度与追肥量对豇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次旋转回归组合设计,研究密度与追肥量对豇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探讨高产栽培优化方案。结果表明,追肥量的产量效应大于密度的产量效应;栽培密度为报酬递减效应,追肥量为报酬递增效应。通过数学模型分析得到栽培密度181 631.25株/hm~2、追肥量2 103.75kg/hm~2条件下豇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1999年,陕西省西乡县在堰口镇进行示范面积为7-7hm2的水稻机械抛秧获得高产。9月30日,县农机管理站和机械抛秧课题组人员到示范户了解到,相邻地块人工抛秧的产量为8250kg/hm2,机械抛秧的产量为9900kg/hm2,产生了较高的综合效益西乡县水稻机械抛秧示范获高产@王吉祥  相似文献   

19.
水肥耦合对压砂地膜下滴灌甜瓜的产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甜瓜为供试材料,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在宁夏中部干旱带进行了压砂地膜下滴灌水肥耦合效应试验,研究了不同水肥耦合水平对甜瓜产量的影响,并建立了非充分水肥耦合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为灌水量〉施磷量〉施氮量,灌水量与施磷量的交互作用较显著;经模型寻优,得出不同目标产量下的水、氮、磷最佳组合方案,可为压砂地甜瓜节水节肥和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灌排方案对避雨番茄需水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实现南方地区番茄节水、优质、高效生产,在避雨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灌排方式对番茄需水特性与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亏缺灌溉处理土壤含水率随时间总体呈下降趋势,暗管埋深08 m的处理较埋深06 m处理,土壤含水量下降更快但不明显.番茄不同生育阶段的蒸发蒸腾量差别较大,表现为始花坐果期>果实成熟与采收期>苗期.随着番茄的生长,其日蒸发蒸腾量大体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在不同灌排模式和避雨措施条件下,苗期的日蒸发蒸腾量变化范围为107~271 mm/d,始花坐果期日蒸发蒸腾量变化范围为160~309 mm/d,果实成熟与采收期日蒸发蒸腾量变化范围为178~335 mm/d.在相同的排水措施,不同灌溉条件下,番茄果实产量随着灌水量的减少而减少,水分利用率和灌溉水利用率却随着灌水量的减少而增大.研究可为南方避雨栽培下番茄灌排方式的选择及其节水、优质、高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