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灌水均匀度是评价灌溉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其大小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通过对冬小麦田间灌水试验资料的整理分析,建立了灌水均匀度与小麦千粒重、灌水均匀度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并对灌水均匀度与小麦其它生理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灌水均匀度与小麦千粒重和产量之间密切相关。均匀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小麦千粒重的形成和产量,而对其它生理指标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套种条件下作物耗水规律和非充分灌溉制度,对河套灌区的主要农作物小麦进行不同灌水量和不同种植模式下生理指标的对比,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及不同种植条件对作物产量及作物生长状况的影响。研究分析表明,在相同灌水处理条件下,套种小麦的穗粒数、产量均高于单体种植;拔节期的水分亏缺对小麦的产量影响最大,而灌浆期的灌水量影响最小;在套种模式下更有助于小麦对氮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套种条件下作物耗水规律和非充分灌溉制度,对河套灌区的主要农作物小麦进行不同灌水量和不同种植模式下生理指标的对比,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及不同种植条件对作物产量及作物生长状况的影响。研究分析表明,在相同灌水处理条件下,套种小麦的穗粒数、产量均高于单体种植;拔节期的水分亏缺对小麦的产量影响最大,而灌浆期的灌水量影响最小;在套种模式下更有助于小麦对氮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4.
为了在喷灌中实现灌水管理指标化,我们根据1974~1978年的田间试验成果,分析研究了喷灌对小麦长相与产量的影响,并在此础础上,提出了小麦适时喷灌的几项灌水指标。一、喷灌对小麦长相与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作物生长的不同时期分别对各处理进行了35 mm限量单次滴灌,测定了土壤水分、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千粒重、穗粒重、株高等,并计算了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水势。结果表明,小麦灌浆期限量单次滴灌对套作冬小麦增产效果最好,水分利用效率亦是如此。套作小麦灌水处理大多数产量构成要素及其它经济性状表现出明显差异。回归分析发现,WUE与籽粒产量间的关系可用幂函数来描述:WUE=-12.262+0.276Ye1/2(R2=0.912**,p<0.05)。土壤水势是降雨量和补灌量的函数。灌水后的第2个测定生育期所有套作小麦2个土层土壤水势均高于未灌水处理,且30~60 cm土层土壤水势比0~30 cm土层下降更为剧烈。  相似文献   

6.
河西走廊地区水资源短缺、不合理灌溉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加之实际生产中小麦品种混杂、抗旱性不同,不利于发挥农田灌溉的最大效果。因此,为探究灌水对河西走廊不同小麦品种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于该地区的小麦品种及相应的灌水量。于2018-2019年在甘肃农业科学院武威市黄羊镇试验站进行了不同品种小麦灌水试验,设置不灌水W0、灌一水W1(拔节期)、灌两水W2(拔节期和灌浆期)3个处理,选取该地区表现较好的5个不同抗旱性小麦品种(甘春24号、武春8号、陇春41号、陇春33号、宁春33号)为试验材料,测定旗叶叶绿素(SPAD)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干物质积累动态、收获期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等具体表现。结果表明,灌水可以提高小麦旗叶SPAD值、CAT活性,降低MDA含量,调节小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灌水还可以增加小麦千粒重和单位面积粒数,进而提高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但拔节期灌水(W1)和拔节+灌浆期灌水(W2)处理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陇春41号(LC41)在不同灌水条件下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供试品种。因此得出,选用陇春41号(LC41)配合W1的灌水量,为适于该区的小麦种植模式,可获得较高的产量效益。  相似文献   

7.
<正> 我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小麦生长期间降雨稀少,且分布不匀,为了满足作物需水,必须进行补充灌溉,近年来,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用水量急剧增加,水源严重不足,造成需水与供水间的不平衡,使小麦产量受到严重影响。 根据小麦生育期的需水特点,适当减少灌水次数和灌水量,通过经济合理的用水,在省水的前提下力争较好的收成。研究冬小麦的耐旱生理指标,正是想从生理的角度探索干旱同小麦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关系,找出对产量影响不大的小麦耐旱生理指标与土  相似文献   

8.
考虑滴头堵塞位置分布的灌水均匀度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合理评价滴灌工程在运行过程中堵塞滴头对灌水均匀度及作物生长的影响,以克里斯琴森均匀系数为基础,建立了堵塞滴头位置分布均匀性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提出了以堵塞滴头位置分布均匀系数和滴头流量均匀系数的算术平均值为指标的灌水均匀度计算方法,并分别对比分析了毛管和灌水小区两个尺度的灌水均匀度计算结果。结果表明:与克里斯琴森均匀系数相同,考虑滴头堵塞位置分布的灌水均匀系数可以合理反映堵塞滴头数量和滴头堵塞程度对灌水均匀度的影响;同时,该评价指标还可以反映堵塞滴头的位置分布和集中程度对灌水均匀度的影响,有效地解决了克里斯琴森均匀系数仅考虑流量差异而无法正确评价集中堵塞滴头对作物供水及生长影响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一种简便有效评价大田微灌系统灌水均匀度的新方法,定义了样本流量偏差率.基于灌水器流量服从正态分布的假设,建立了样本流量偏差率与现有灌水均匀度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推导了抽样误差的计算公式,提出了合理的样本容量和样本分组数.建立了基于样本流量偏差率的灌水均匀度评价标准,最终提出了基于样本流量偏差率评价大田微灌灌水均匀度的新方法.案例应用表明:相比图解法,新方法根据数值计算结果评价灌水均匀度,可避免人为画线误差,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度;相比传统数值法,新方法计算量少,可作为快速评价大田微灌系统灌水均匀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不同节水灌溉方式对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节水灌溉方式对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通许试验基地进行了节水灌溉方式(滴灌、微喷灌、喷灌和小白龙)及灌水量(45、90、135mm)的大田试验,分别于拔节和灌浆前期灌水。结果表明:小麦收获时土壤储水量表现为滴灌微喷灌喷灌小白龙,总耗水量以滴灌和微喷灌方式下较少;小麦千粒重随灌水量增加有降低趋势,且在微喷灌方式下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而小麦群体、穗长、小穗数和穗粒数均以滴灌方式下表现较佳;灌水能增加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随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以滴灌135 mm的产量最高,水分利用效率以滴灌45mm处理为最高。4种节水灌溉方式中,滴灌更有利于增产和节水,其次为微喷灌。  相似文献   

11.
硝基苯和氯苯灌溉对春小麦品质影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硝基苯、氯苯溶液灌溉小麦生长期受害症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水中硝基苯降低了小麦的结实率和千粒重,氯苯在低浓度时增加小麦的结实率和千粒重,在高浓度时则降低小麦的结实率和千粒重;硝基苯和氯苯对小麦品质指标的影响随着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西北旱区石羊河流域开展的田间小麦咸水灌溉试验,研究了咸水灌溉对小麦生长指标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2个因素,灌水量3个水平W1、W2、W3(355、280、205mm),灌水矿化度4个水平S1、S2、S3、S4(0.7、3.0、5.0、7.0g/L)。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灌水量条件下,随灌水矿化度的增加,株高降低2.7%~16.0%,叶面积指数降低9.65%~28.28%、产量降低1.81%~27.02%、干物质减少15.66%~34.42%;在相同灌水矿化度条件下,随灌水量的减少,株高降低1.37%~11.67%、叶面积指数降低14.07%~20.45%、减产7.31%~27.33%、干物质减少10.26%~49.04%。在充分灌溉(355mm)处理下,与0.7g/L相比3.0g/L处理对小麦各生理指标影响差异较小,株高相差小于1cm、叶面积指数减少7.6%、减产1.81%、干物质减少7.1%。因此,灌水量355mm和矿化度3.0g/L可应用于该地区小麦灌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可靠性理论引入微灌系统灌水质量的评价中。因为微灌灌水均匀度或出流均匀度作为评价灌水质量的指标,它受许多具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文中分析了这些不确定因素在一定的概率分布条件下微灌单元灌水均匀度的保证率或可靠度。在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在一定坡度下,微灌系统均匀度的保证率计算。  相似文献   

14.
滴灌系统设计灌水均匀度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非补偿式灌水器的水力特性,分析了新疆棉花膜下滴灌工程设计中存在灌水均匀度较低的问题。为了保证系统灌水均匀度指标符合标准,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与方法:安装调压管;安装补偿式流量调节器;选择流道长度变化或多种规格的灌水器。  相似文献   

15.
微地形及沟断面形状变异性对沟灌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沟灌,研究了沟底起伏状况和沟横断面形状的空间变异性对灌水质量的影响。通过分析在河北吴桥开展的棉花沟灌试验数据,描述了灌水沟断面形状和沟底高程二因素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田面平整精度Sd值作为评价沟底高程变化程度的指标,确定其对灌水均匀度和灌水效率的影响;采用断面形状参数p2描述灌水沟断面形状,以p2的标准差反映其空间变异性对地表水流运动和灌水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均匀度和灌水效率均随沟底高程标准差的增大而减小;水流推进速度随断面形状参数p2标准差的增大而降低,灌水均匀度和灌水效率随p2标准差的增大而减小。因此,微地形和灌水沟断面空间变异性,对灌水均匀度和灌水效率均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遗传算法的微灌坡地双向毛管管径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微灌管网毛管的设计,直接影响到工程费用和灌水质量。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坡地双向毛管管径的优化方法,能获得毛管最优管径和灌水器平均流量、灌水均匀度等灌水质量控制指标,同时能确定毛管最佳分流点位置和毛管进口压力等运行控制参数。实例结果表明,模型与算法的求解时间为9s,计算精度达到0.001%,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单翼迷宫式滴灌带坡度、进水压力和铺设长度对灌水均匀度的影响,以3种单翼迷宫式滴灌带为研究对象,以灌水均匀度作为评价指标,采用UL9(34)均匀正交设计试验,比较了3种不同流量的单翼迷宫滴灌带在进水压力、铺设长度和坡度作用下的灌水均匀度的变化规律。经直观分析、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进行综合评价,再由SPSS和PPR对试验数据进行数学建模。结果显示,3种单翼迷宫式滴灌带灌水均匀度的外界因素排序均为压力>坡度>长度,相比于SPSS、PPR所建立的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研究成果不仅为灌水均匀度计算与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还对各学科试验优化设计、高维数据建模分析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滴灌具有较高的灌水均匀度,当灌水均匀系数Uc≥70%时,灌水器流量偏差的分布表现为正态分布,可概化成一线性的累积频率模型.利用该模型及灌水量,求出在不同灌溉条件下受灌水量影响的产量.通过对水的费用、产品价格、灌水均匀度、灌水量对作物的影响程度、环境污染等要素进行经济分析,从而对竹料镇滴灌系统的节水增产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水炭耦合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开展3个灌溉模式和3个生物炭配比量的2因素大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炭耦合对水稻的千粒重、结实率、理论产量的影响效果显著(P0.01);相对而言,生物炭施加量对株高、有效分蘖、叶面积指数、千粒重等生长指标影响更大,灌水模式则对结实率、干重、平均每穗粒数等产量指标影响更大。常规灌溉W_1水稻产量最高,但其水分利用效率较低。与重度水分亏缺模式W_3相比,轻度水分亏缺模式W_2,水稻生长指标及产量指标均有显著性增长,且随生物炭施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当灌水模式为轻度水分亏缺且生物炭施加量2 g/kg(W_2B_2)时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0.958 kg/m~3。  相似文献   

20.
不同灌水定额对北疆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用以探究滴灌下不同灌水定额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初步探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小麦的生长指标和产量均随着灌水定额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并在灌水定额为525m~3/(hm~2·次)(T5)时达到最大值。灌水量为525m3/hm~2是一个分界线,当灌水量小于525m~3/hm~2时,灌水量的提升将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增加;当灌水量高于525m~3/hm~2时,灌水量继续提升将不再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发育,甚至可能抑制产量的增加。灌水定额为525m3/hm~2(T5)和600m~3/hm~2(T6)的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均无显著差异,但经综合对比表明:525m~3/hm~2(T5)经济效应高于600m~3/hm~2(T6),故525m~3/hm~2(T5)为最佳灌溉制度。同时该试验结果可为北疆地区滴灌小麦探究最优的灌溉制度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