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在简略介绍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资源优化开发模型、淮北砂姜黑土区井灌水稻经济模型及阜阳市水资源管理模型等三个安徽省境内区域地下水资源系统模型应用实例的基础上,分别评述各个模型的特色、优点和商榷处,并对当前在区域地下水资源系统模型的应用方面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淮北平原农田水利规划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淮北平原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条件特点,针对农田水利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入探讨淮北平原农田水利的总体布局,并从防洪除涝、灌溉、水生态及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等多方面提出规划建议,旨在促进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区域地下水系统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的非线性动态系统,应用遗忘因子的递归最小二乘(RLS)算法进行训练,采用通过减少网络节点间的连接权值,进而裁减冗余节点来选择适宜的网络拓扑结构,建立了非线性自回归滑动平均神经网络(NNARMAX)模型,地下水位预报结果表明:通过对网络结构的优化达到了自动确定非线性自回归模型阶数和影响因素的选择,能有效地表示区域地下水动态系统内部及其外部诸多影响因素间的不确定关系,是预测区域地下水动态变化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四水"是指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农灌区"四水"转化的定量关系是制定农业灌溉计划和调控田间土壤水及地下水的基础.根据淮北平原各项实验参数指标建立了农灌区"四水"转化模型,提出该模型在农田径流预报、土壤水消退及地下水位模拟等方面的应用,并提出该模型的作用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5.
针对以往区域地下水研究中忽视系统复杂性,致使分析结果不合理的弊端,以Kolmogorov熵定义系统的复杂性,采用建三江分局15个农场1997-2010年逐月地下水埋深观测资料,基于遗传编程(GP)算法对各农场地下水系统复杂度进行了计算,确定了复杂性排序,复杂性分析结果显示:七星农场复杂性最强,其次为浓江农场,二道河农场复杂性最弱,且建三江分局地下水系统复杂性呈现北部偏高、中部偏低、南部居中的分区特征。同时引入EMD-RBF神经网络模型,以Kolmogorov熵计算结果为依据,进一步探讨了系统复杂性对于模型预测精度的影响,指出复杂性与模型预测精度存在相关性关系,并对地下水预测模型的研究提出了建议,指出可以将复杂度作为建模参考因子。研究结果为现有预测模型的改进以及新方法的提出提供了参考,为区域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乃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裂隙地下水在我国许多城市和工矿企业供水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地下水流态复杂、含水介质不均一地区,当具有系统动态观测资料时,多宜采用随机模型方法.考虑到地下水是一种时空变化的动态系统,以往用于地下水位预测和资源计算的数理统计方法均为固定参数模型,不免影响了计算结果的可靠性.而多层递阶回归方法,是针对时空动态系统而言的,模型中的参数是随时间变化的,能很好的反映出系统动态变化情况.以吉林省四平市为例,阐明了多层递阶回归方法在白垩系孔隙裂隙水允许开采量计算中的应用,为区域水资源优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也为裂隙水资源评价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地下水资源数值模拟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主要研究方法,即运用思维方法、数学工具和计算机软件等先进技术.提出了数值模拟的立足点及确定地下水系统数值模拟模型的不确定因素,指出了水资源数值模拟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多学科模型的耦合、计算机技术的深入应用和三维数值模型的建立将为未来地下水资源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关于地下水监测系统研究现状,强调采用先进的三维可视化以及数值模拟等高新技术,以承德市地下水监测模拟系统平台为研究目标,开展地下水系统模拟与应用系统开发,实现地下水体及含水层空间结构的多维描述和清晰透视,以仿真的形式再现地下水位和降落漏斗的动态变化,实现区域地下水资源快速分析、计算和评价,最大限度地增强含水层空间分析和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准确性,为地下水管理向动态管理、精细管理和可视化管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
农业工程水资源管理中GIS区域分析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小勇  董新光 《农业机械学报》2004,35(4):196-197,206
在地下水资源预测预报系统中,利用GIS区域(缓冲区)分析方法,对预测年等水位线(流场)图、降深图进行分析,实现了对预测年水位下降较快区域开采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石家庄市地下水资源潜力评价与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石家庄地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环境状况,建立了地下水系统概念模型和数值模型。利用地下水长系列动态资料对数值模型进行了识别和验证,利用验证后的模型对石家庄市地下水资源进行了评价和预测。提出了目前地下水开采条件下,2010年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保持现有地下水位不再下降,地下水的最大开采量。其结果可作为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的依据。最后提出了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区域地下水系统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的非线性动态系统 ,应用遗忘因子的递归最小二乘( RLS)算法进行训练 ,采用通过减少网络节点间的连接权值 ,进而裁减冗余节点来选择适宜的网络拓扑结构 ,建立了非线性自回归滑动平均神经网络 ( NNARMAX)模型 ,地下水位预报结果表明 :通过对网络结构的优化达到了自动确定非线性自回归模型阶数和影响因素的选择 ,能有效地表示区域地下水动态系统内部及其外部诸多影响因素间的不确定关系 ,是预测区域地下水动态变化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非充分灌溉下作物优化灌溉制度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非充分灌溉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灌区单一作物优化灌溉制度的动态规划模型。建模时考虑了灌区的降水、地表水、土壤水及地下水等多种水资源联合使用问题,在模型中体现了地表水的使用优先于地下水的事实。将模型应用于华北某灌区,并对不同的初始条件进行了仿真,利用逐次渐近法求得了多种灌溉方案,计算结果对估计作物的水分生产函数、建立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大系统协调分解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利用排水大沟进行蓄水,是淮北平原提高降雨利用率的一项有效措施.利用实测数据,分析了淮北平原排水大沟通过拦蓄降雨径流,对地表和地下水资源的调蓄能力以及对地下水位的影响情况,为完善大沟蓄水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冲洪积扇在新疆分布广泛,研究此类结构的地下水预报模型对合理开发利用区域水资源、预防地下水过量开采造成的地质灾害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通过对玛纳斯河流域和阿图什哈拉峻地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及数理模型的建立、模型数值求解方法及模型预报精度的对比分析,为建立具有一定预报精度的冲洪积扇区多层结构含水层地下水资源预报模型提供了解决思路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淮北砂姜黑土区地下水适宜埋深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分析了淮北砂姜黑土区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的特点,再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了该区不同要求的地下水适宜埋深,包括防止作物受渍、受旱和提高作物产量、节约水资源、减轻洪涝渍灾害的地下水适宜埋深。  相似文献   

16.
准确评价及预测研究区域的地下水动态变化趋势,对于提高当地地下水用水效率和完善地下水水资源规划具有重要意义。采用GM(1,1)模型,拟合通辽市5旗1县1区近30 a地下水埋深变化,预测未来10 a地下水埋深,并提出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西北干旱典型县域磴口县为研究区,基于增量学习的改进隐马尔可夫预测模型(IL-HMMs),对区域地下水埋深进行了预测研究。为检验IL-HMMs模型预测效果,将模型预测结果与2013年长观井的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同时为检验模型的优劣性,与未经增量学习的隐马尔可夫模型(HMMs)、加权马尔可夫链(WMCP)和BP神经网络(BP neural network,BPNN)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其他几种预测模型相比,IL-HMMs模型预测精度显著提高,误差更小,有较好的鲁棒性。并使用IL-HMMs模型对2018年地下水埋深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2018年地下水年平均埋深略有增加、局部区域地下水埋深增量加剧。基于IL-HMMs模型的地下水埋深预测具有很好稳定性的同时对新数据加入又有很好的鲁棒性,可为地下水埋深动态预测提供思路与方法补充,为区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介绍区域水文地质概况,对沈阳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系统分析,总结沈阳市在地下水开发利用过程中尚存在地下水超采、浪费、地下水污染等问题,提出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数量、节约用水、加强环境保护和地下水动态监测、加强开源节流等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介绍区域水文地质概况,对沈阳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系统分析,总结沈阳市在地下水开发利用过程中尚存在地下水超采、浪费、地下水污染等问题,提出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数量、节约用水、加强环境保护和地下水动态监测、加强开源节流等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淮北平原区基于大沟蓄水技术的农田水资源调控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在安徽淮北平原的大田原型试验,分析了利用农田排水大沟进行控制蓄水的可行性及其对地表径流、地下水和土壤水的调控效果,提出了平原区依托大沟控制蓄水的农田水资源调控系统成套技术参数和模式。结果表明,单位长度大沟年调蓄水量为1.9×104m3/km左右,其影响范围内的农田地下水位较无控制大沟平均抬高约0.3~0.5 m,每年可增加作物对地下水的直接利用量50~80 mm,区域年农田水资源调控总量110 mm左右,约占当地年均降雨量的13%;只要控制合理、管理得当,不会因此而影响排水系统对农田涝渍的有效控制或降低原有排水工程的除涝降渍标准。以大沟控制蓄水进行农田水资源调控这一技术模式,是适合淮北平原区特点的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调控区域水资源时空合理分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