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皖西白鹅肉脂特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选择农户饲养的皖西白鹅20只(90日龄寿霍白鹅和70日龄舒城白鹅各10只),比较研究了两种地方类型皖西白鹅的胸肌化学组成、氨基酸含量、肌间脂肪含量、皮下脂肪和肾脂肪的一般化学特性及主要高级脂肪酸组成等肉脂基本性状。测定结果表明,皖西白鹅胸肉的干物质含量为18.17%-21.7%,粗蛋白为14.6%-16%,粗脂肪为1.15%-1.49%,肌间脂肪为2.43%-4.39%,舒城白鹅的上述几项指标均高于(P<0.01或P<0.05)寿霍白鹅;皖西白鹅胸肉的必需氨基酸含量(除色氨酸外)较高(赖氨酸含量5.53%-6.59%),与风味关系密切的谷氨酸高达13.17%-13.48%。皖西白鹅脂肪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59.25%-69.12%),舒城白鹅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低于寿霍白鹅(P<0.01)。两种地方类型鹅的多数脂肪酸含量存在显著水平(P<0.01或P<0.05)的差异,脂肪化学特性间亦存在显著水平(P<0.01或P<0.05)的差异。鹅肉富含呈风味物质、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脂肪含量低,是人类较好的动物肉食原料,70日龄舒城白鹅的综合肉脂特性优于90日龄寿霍白鹅。  相似文献   

2.
研究旨在通过测定豁眼鹅、皖西白鹅、浙东白鹅肌肉纤维直径、横切面积和肌纤维的密度,探讨不同鹅品种的肌纤维特性差异.结果表明,豁眼鹅胸肌肌纤维直径、横切面积显著大于浙东白鹅、皖西白鹅(P< 0.05),而肌纤维密度表现为相反的趋势.豁眼鹅的腿肌肌纤维直径和横切面积显著大于皖西白鹅(P< 0.05),而豁眼鹅的腿肌肌纤维密度显著小于皖西白鹅(P< 0.05).品种内不同性别之间部分指标也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皖西白鹅和浙东白鹅的肌纤维横切面积和直径上.相关性分析表明,肌纤维的直径与肌纤维横切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肌纤维直径和横切面积与肌纤维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 0.01).由此可知,不同品种间肌纤维特性存在差异,同品种间不同性别间的肌纤维特性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5个地方鹅品种肉品质测定与分析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太湖鹅、四川白鹅、皖西白鹅、五龙鹅、三花鹅进行肉品质研究,测定了鹅胸肌肉主要成分、常规肌肉品质、肌肉物理组织学特性、风味物质含量,分析比较不同鹅种的肉品质情况.太湖鹅与四川白鹅水分含量差异显著,脂肪含量皖西白鹅与太湖鹅、四川白鹅差异显著.剪切力、肉色、系水力、pH值、蛋白含量各品种间差异都不显著.肌纤维密度各品种间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肌纤维直径皖西白鹅与太湖鹅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025),皖西白鹅与四川白鹅差异不显著(P=0.399),其余各品种间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5个鹅种中必须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以皖西白鹅最高(17.15%、18.23%),太湖鹅较低(7.77%、7.88%),游离氨基酸含量为0.246 ~0.372 g/100 g,肌苷酸含量为2.09~4.81 mg/g.总体来看皖西白鹅肉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4.
皖西白鹅的屠宰性能与肉品物性参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皖西白鹅为我国著名地方鹅品种,具有卓越的羽绒特性和较好的产肉性能,年饲养量约 1 800万只,主要分布于安徽省的霍邱、寿县、六安、肥西、舒城、长丰及河南省的固始等县市。按体型、早期生长速度和繁殖特性可划分为大型和小型两种类型,其生态分布基本可以 312国道为界,国道以北为大型鹅产区,以寿霍白鹅为代表,国道以南为小型鹅产区,以舒城白鹅为代表。寿霍白鹅成年体重约 5~ 6 kg,农户饲养肉仔鹅 90~ 120日龄体重约 3~ 4 kg,母鹅年产蛋两次 (年繁殖两次 ),年产蛋量约 25个;舒城白鹅成年体重约 4 kg左右,肉仔鹅 70日龄体重约…  相似文献   

5.
为挖掘和利用太湖鹅遗传资源,利用太湖保种场核心群对太湖鹅的繁殖性能进行测定,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比较太湖鹅与四川白鹅、皖西白鹅、豁眼鹅、扬州鹅的肉质特性差异。结果表明:太湖鹅3%开产日龄188d,66周入舍母鹅产蛋76.3个,52周龄蛋重142.7g,种蛋受精率91.2%,受精蛋孵化率90.1%;太湖鹅胸肌肉水分含量与四川白鹅差异显著(P<0.05),与其它品种差异不显著,太湖鹅胸肌剪切力、肉色、系水力、pH值、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与其它品种间差异均不显著;太湖鹅肌纤维密度显著大于四川白鹅、豁眼鹅和扬州鹅(P<0.05),但显著小于皖西白鹅(P<0.05);太湖鹅肌纤维直径显著小于其它品种(P<0.05)。研究表明,太湖鹅经过进一步选育可以作为优质肉鹅配套系的理想母本。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测定武冈铜鹅、四川白鹅、武川鹅以及天府肉鹅的常规肉品质和矿物质元素、氨基酸、风味脂肪酸、肌苷酸含量及肌纤维直径与密度,并进行比较。选取1日龄体格健壮的武冈铜鹅、四川白鹅、武川鹅和天府肉鹅各30只,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鹅,公母各占1/2,饲喂相同饲粮。试验期为70 d。结果表明:1)武冈铜鹅胸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鹅(P<0.05),胸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四川白鹅(P<0.05);而腿肌粗脂肪含量与其他3种鹅差异不显著(P>0.05),腿肌贮存损失率显著低于其他3种鹅(P<0.05)。2)武冈铜鹅肌肉铁、镁、钾含量均显著高于四川白鹅和天府肉鹅(P<0.05)。3)武冈铜鹅肌肉中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缬氨酸、赖氨酸的含量极显著高于武川鹅和四川白鹅(P<0.01),甘氨酸和脯氨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3种鹅(P<0.01),而胱氨酸和苯丙氨酸与其他3种鹅差异不显著(P>0.05)。4)武冈铜鹅肌肉中肉豆蔻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3种鹅(P<0.01);十六烯酸含量极显著高于武川鹅(P<0.01);亚麻酸含量显著高于武川鹅(P<0.05);二十烯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天府肉鹅(P<0.01)。5)武冈铜鹅胸肌肌纤维密度显著高于四川白鹅和武川鹅(P<0.05),而各组肌纤维直径没有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武冈铜鹅肌肉品质以及风味优于武川鹅、四川白鹅以及天府肉鹅。  相似文献   

7.
桑叶粉对皖西白鹅生长和屠宰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探究桑叶粉在皖西白鹅饲粮中的适宜添加比例,为桑叶饲料资源在家禽上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选用120日龄的皖西白鹅96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公母各半,各组分别饲喂添加0、2%、3%、4%桑叶粉的配方饲粮,试验期为50 d。结果表明:添加桑叶粉后,皖西白鹅的平均日采食量明显降低(P0.01),3%桑叶粉组、4%桑叶粉组的平均日增重与2%桑叶粉组差异极显著(P0.01),随着桑叶粉添加量的增加,饲料增重比逐渐增大,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屠宰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半净膛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食桑叶粉能极显著降低皖西白鹅腹脂率(P0.01),各试验组的胸肌率和腿肌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添加4%桑叶粉试验组的肝体比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桑叶粉的添加明显降低了皖西白鹅血液中谷草转氨酶和总胆固醇的含量(P0.05),各试验组的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谷丙转氨酶、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和葡萄糖等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桑叶作为一种植物蛋白饲料在皖西白鹅日粮中的添加比例不宜超过4%。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利用血液生化指标间接选育海南黑山羊肉质的可能性,用SAS软件分别分析了海南黑山羊的血液生化指标与其肌间脂肪含量和肌纤维直径的相关、血液生化指标对肌间脂肪含量和肌纤维直径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以及血液生化指标对肌间脂肪含量和肌纤维直径的决定程度,建立海南黑山羊血液生化指标与其肌间脂肪含量和肌纤维直径的最优回归模型.结果表明:①球蛋白与肌间脂肪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r=-0.4945,P<0.01),球蛋白对肌间脂肪含量的决策系数最大,是影响肌间脂肪含量的最主要因素;葡萄糖与肌纤维直径呈显著的负相关(r=-0.4014,P<0.05),葡萄糖对肌纤维直径的决策系数最大,是影响肌纤维直径的最主要因素.因此,选择血液中球蛋白低的羊只有利于形成肌间脂肪丰富的海南黑山羊新品系;选择血液中葡萄糖高的羊只有利于形成肌纤维直径细的海南黑山羊新品系.②海南黑山羊各血液生化指标对其肌间脂肪和肌纤维直径的最优回归模型分别为Y1=0.6000X1-0.1611X2-0.6238X3+0.1816X4-0.0586X5-0.0849X6-0.0691X7和Y2=-0.0763X1+0.0629X2+0.2348X3-0.3403X4-0.3919X5+0.3140X6-0.2174X7.  相似文献   

9.
日粮蛋氨酸、赖氨酸水平对皖西白鹅种鹅繁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将蛋氨酸水平 ( 0 2 1%、0 3 6%、0 5 1% )与赖氨酸水平 ( 0 49%、0 64 %、0 79% )组成 9个组合 ,探讨其对皖西白鹅种鹅繁殖力的影响。结果发现 :①蛋氨酸影响着除受精率以外的所有繁殖力指标 (P <0 0 1) ;②赖氨酸只影响产蛋量 (P <0 0 5 ) ;③ 0 3 6%的蛋氨酸与 0 64 %的赖氨酸组合 ,能最佳发挥皖西白鹅种鹅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0.
利用竞争ELISA原理检测白罗曼(66只)和皖西白鹅(94只)血清褪黑素的含量,并利用ELISACalc和SAS软件计算分析所得数据。结果白罗曼与皖西白鹅血清褪黑素平均含量分别为479.72±183.42 pg/mL、601.26±149.80 pg/mL,它们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异(p<0.05)。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产蛋量高的白罗曼的血清褪黑素含量比产蛋量低的皖西白鹅的血清褪黑素含量低。  相似文献   

11.
波尔山羊繁殖性状遗传参数的估计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 2 4 8窝波尔山羊的胎产羔数、羔羊初生重和 2月龄体重的资料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公羊和胎次均对母羊产羔数具有显著的影响(P <0 0 5)。不同产羔季节对羔羊初生重和 2月龄体重也具有显著影响。产羔数的遗传力为 0 1 52 ,属低遗传力 ,而羔羊初生重和 2月龄体重 2个性状 (0 433 ,0 347)有中等或较高的遗传力。波尔母羊胎产羔数与羔羊初生重、 2月龄体重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表型相关 ,但是它们之间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负遗传相关 (P <0 0 5或 P<0 0 1 )。羔羊的初生重和 2月龄体重间 ,无论是表型相关还是遗传相关 ,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 <0 0 1 )。  相似文献   

12.
在同一条件下研究比较杜洛克(D) 与A、B、C3 个新品系猪杂交后代的肉用性能。结果显示, DA、DB、DC 的生长速度分别为757-32 、718-81 、686-67 g/d 。料重比依次为3-58 、3-54、3-70 。屠宰测定, DA、DB 的胴体瘦肉率比DC分别高7-51 % ( P< 0-05) 和13-38 % ( P< 0-01) ,脂肪率DC比DA、DB 分别高14-84 % ( P < 0-05) 和31-15% ( P < 0-01) , DA 和DB 无显著性差异。其它胴体性状水平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DA、DC 的肉质性能良好, DB 表现轻度的PSE 肉  相似文献   

13.
母猪FSHβ基因多态与乳头数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用PCR SSCP法对 152头姜曲海母猪的FSHβ基因进行了分型 ,分析了NN、Nn和nn 3种不同基因型母猪的乳头数差异。结果表明 ,NN、Nn和nn基因型母猪的左乳头数分别为 8 733± 0 743 ,9 182± 0 72 4和 9 2 0 0± 0 756 ,右乳头数分别为 9 0 33± 0 850 ,9 2 0 0± 0 931和 9 30 0± 0 971,总乳头数分别为 17 766± 1 0 82 ,18 382± 1 0 98和 18 50 0± 1 177,Nn基因型母猪中左右乳头数不对称个体比例明显高于另外 2种基因型的比例。另外 ,对于以上 3性状 ,n基因的加性替代效应值分别为 0 2 4 8(P <0 0 5) ,0 183 (P <0 0 1)和 0 4 16 (P <0 0 5) ,左乳头数和总乳头数的显性效应值分别为 0 2 16(P <0 0 1)和 0 2 4 8(P <0 0 1)。结果说明FSHβ基因对乳头数的影响符合加性 显性遗传模式  相似文献   

14.
低聚糖对蛋雏鸡生长性能及粪臭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新出壳新罗曼蛋鸡 42 4羽 ,研究了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低聚糖对蛋雏鸡生长性能及粪臭的影响。日粮中添加的低聚糖水平分别为0 %、 0 1 5 %、 0 2 5 %、 0 35 %。试验期为 6周。试验结果表明 :0~ 6周龄日粮添加 0 1 5 %~ 0 35 %的低聚糖 ,可使蛋雏鸡的ADG、F/G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添加低聚糖 0 1 5 %,氮的排泄率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粪便H2 S的产生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 ,日粮添加 0 1 5 %~ 0 35 %低聚糖 ,粪便氨的产生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0~ 6周龄蛋雏鸡日粮中低聚糖适宜添加量为 0 1 5 %~ 0 2 3%  相似文献   

15.
果洛藏獒血清蛋白质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果洛州玛沁县39 只藏獒的血清蛋白质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果洛藏獒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含量( 分别为77-64 g/L 和51-49 g/L)以及血清白蛋白比例较高(66-30) , 白球比值(A/G) 为1-97 ; 公藏獒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母藏獒( P <0-05) ; 成年藏獒的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以及白蛋白比例均显著高于幼年藏獒( P < 0-05 或0-01) 。  相似文献   

16.
NH_4Cl和NaHCO_3对肉用仔鸡慢性热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320 羽1 周龄健康肉用雏鸡被随机分成4 组, 经1 周的适应后进行试验。组Ⅰ、组Ⅱ、组Ⅲ和组Ⅳ的日粮处理分别为: 基础日粮(B, 对照组) , B+ 0-5 % NaHCO3 , B+ 0-5 % NaHCO3 + 1 % NH4Cl 和B+ 1 % NH4Cl。试验为期5 周。研究日粮中添加NaHCO3 和NH4Cl 对慢性热应激肉用仔鸡的血液pH、CO2 分压(PCO2) 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慢性热应激(23 ~35 ℃) 条件下, 肉用仔鸡未发生呼吸性碱中毒, 组Ⅱ的血液PCO2高于对照组( P< 0-01) , 增重比对照组多9-49 % ; 组Ⅲ血液pH 低于组Ⅰ和组Ⅱ( P < 0-01) , 血液的PCO2 高于组Ⅰ和组Ⅳ( P < 0-01) , 增重比对照组多8-19% 。组Ⅳ的血液pH 值极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01) , 比对照组少增重2-5 %  相似文献   

17.
粗酶制剂对雏鹅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别选用 2 4只 (试验 1 )和 1 8只 (试验 2 )的 7日龄雏鹅 ,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饲以大麦 (占 45 % )基础日粮 ,试验组添加0 1 %的Biokyowa粗酶制剂。试验期分别为 7~ 60日龄和 7~ 2 1日龄。结果 :在试验 1和 2中 ,粗酶制剂使 7~ 2 1日龄阶段鹅增重分别较对照组高2 4 2 5 % (P <0 0 1 )和 2 2 50 % (P <0 0 1 ) ,料重比分别下降 7 2 9%和 7 2 1 %。试验 1在 2 1~ 2 8日龄和 2 8~ 35日龄增重分别较对照组高 1 8 59%(P <0 0 1 )和 1 9 62 % (P<0 0 1 ) ,采食量增加 ,料重比有所下降。雏鹅每周的相对生长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酶制剂组在 7~ 1 4日龄和 1 4~ 2 1日龄段的相对生长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在试验 1中 ,2 1日龄后酶制剂组与对照组的生长速率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 :粗酶制剂通过改善雏鹅对大麦日粮的消化 ,提高机体对饲料的转化效率 ,从而促进其生长  相似文献   

18.
鹅羽绒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父本、母本及杂交F1代的羽绒的各种性状指标进行了测定 ,并进行差异显著性比较。试验证明 ,鹅羽绒的杂种优势利用明显 ,杂交F1代的绒朵长度、千朵重都极显著高于母本 (P <0 0 1 ) ,杂交F1代的含绒率高于父本 ,达到显著水准 (P <0 0 5 )。  相似文献   

19.
CT2000、T101在集约化鸡场的应用及其对蛋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 50 0只 455日龄伊莎褐蛋鸡 ,随机分为对照组、CT2 0 0 0组和T1 0 1组 3组。各组日粮处理分别为 :对照组为基础日粮 ;CT2 0 0 0组为基础日粮 +40 0mg/kgCT2 0 0 0 ;T1 0 1组为基础日粮 +1 0mg/kgT1 0 1。试验为期 9周。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比较 ,CT2 0 0 0、T1 0 1可显著提高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 ;CT2 0 0 0组蛋壳厚度平均增加 0 0 0 3cm (P <0 0 1 ) ,蛋壳强度提高 0 0 4 1kg/cm2 (P <0 0 1 ) ;T1 0 1组蛋壳厚度平均增加 0 0 0 2cm (P <0 0 1 ) ,蛋壳强度提高 0 0 9kg/cm2 ,但各组蛋形指数无显著变化 (P >0 0 5)。结论 :CT2 0 0 0与T1 0 1均可以改善蛋壳品质 ,但CT2 0 0 0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PMSG和hCG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对猪卵母细胞不同发育阶段的激素需要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 :猪卵母细胞体外培养 48h ,前 2 4h在培养液中加入激素 ,后 2 4h不加激素 ,卵母细胞的A级成熟率 (51 73% )和总成熟率 (83 2 5 % )最高 ,极显著高于前 2 4h不加激素 ,后 2 4h添加激素培养的成熟率 (P <0 0 1 ) ;也显著高于不含激素的培养液连续培养 48h的成熟率 (P <0 0 5) ;但与添加激素连续培养 48h组成熟率差异不显著 (P >0 0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