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温季节鱼池水质改良、调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渔民历来有“养好一塘鱼,先要管好一池水”的谚语。随着水产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池塘养殖单位产量也在增大,高温季节既是鱼类快速生长季节,又是鱼池水质难以控制和鱼类疾病高发季节,尤其是精养鱼池如何实现稳产、高效,调控、改良水质已成为该阶段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2010年冬和2011年春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严重的冬春连旱,而且这次干旱时间长、范围较广,严重影响当地水产养殖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在旱灾肆虐时,管好用好仅存的水体显得尤为重要。池塘水质的好坏,是决定池鱼能否健康生长和获得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水质管理不善,就容易导致池水水质老化,使池水缺氧,有害物质含量升高,造成池鱼泛塘和暴发鱼病,轻则抑制池鱼的生长,重则引起鱼类死亡,所以旱灾天气中更要做好池塘水质调控工作。  相似文献   

3.
池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池塘水质的好坏,是决定鱼类能否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对于高密度集约化的养鱼池,如果长期不加水、不换水,也未采取其它水质调节措施,池水就很容易老化,致使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有害物质含量升高,轻则抑制鱼类生长,使其食欲减退,身体消瘦,重则导致鱼类得病,甚至死亡。要调节好鱼池的水质,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物理方法(1)适当注水、换水,保持水质清新水源充足的池塘可参照透明度指标采取必要的注水和换水措施。当池水的透明度低于20厘米时,可以考虑抽出老水1/3~1/2,然后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们应邀走访了郑州郊区、中牟县、洛阳吉利区、焦作武陟、新乡原阳等沿黄鲤鱼高产区,发现高产池塘水质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池水过肥偏老,透明度偏低,一般不超过20cm,有的甚至不到10cm,池水严重富营养化,氨氮含量超标,水中鱼类不易消化的微囊藻等藻类大量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条件致病菌和寄生虫,导致鱼类食欲不振,生长缓慢,发病率上升,死亡率高。下面就引起池水恶化的原因及调控防病措施谈谈自己的看法,供广大渔农朋友参考。1引起高产池塘水质恶化的原因1.1池塘严重老化。大多池塘都属于使用8~15年的老池塘。池底淤泥较深,达0.5m以上,底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腐屑,生产旺季水温较高,这些腐屑的氧化分解物溶入水中,极易引起池  相似文献   

5.
养鱼池的水质好坏,不仅影响鱼类本身,还影响到作为鱼类食物的饵料生物的组成和丰歉,所以,要获得池塘养鱼高产,调节好池塘水质是很重要的。养鱼池水质所包含的内容很多,涉及面很广。本文介绍养鱼池的几种主要水化学因子。1.溶氧溶解于水中的氧称为溶氧。池水中溶氧主要来源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有一部分是空气中的氧溶解而入。池水中溶氧主要  相似文献   

6.
生石灰又当氧化钙,它是池塘养殖生产过程中常用的水质改良剂和鱼病防治常备药物。池塘水体是养殖鱼类生活的环境,也是鱼类天然饵料的生产基地。“养鱼没有巧,饵足水质好”,“管好一池鱼,先要管好一池水”。池塘水质的优劣,是影响养鱼产量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水质不好,即使有优良的品种,上等的饲料,充足的肥料,养殖鱼类也不能正常生长,也无法保证高产。因此,池塘经常合理施用生石灰,改良水质及底质,是提高池塘养鱼产量的一条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周祖波 《科学养鱼》2007,(10):21-21
鱼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就象人离不开空气一样,如果水质状况不良,轻则影响鱼的生长速度,浪费饵料,重则使鱼的抗病力降低,导致鱼类发病,如果不及时调控,严重的还会导致泛池死鱼。所以说"养好一池鱼,先要管好一池水"。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8.
牛满津 《齐鲁渔业》2014,(11):48-49
夏秋季节气温高,水温适宜,是鱼类摄食量最大、生长最旺盛的时期,也是鱼类疾病多发期,要抓住这个渔业生产的关键时期,精心管理,预防病害。1调控水质夏秋温度高,昼夜温差变化大,加之不断向池塘投饵和施肥,往往会使水质变化快,水质因子变差,需要及时进行水质调控,确保池塘水环境稳定,因此必须适时换水或加注新水。  相似文献   

9.
1.选择适宜保苗池塘 池塘以东西走向长方形结构、沙底或硬质底为宜,储水深度在1.5米以上,盐度在35‰以下,外海水源无污染;池塘进水前,要彻底清除池底污层,并进行充分曝晒;禁止在保苗池塘放养大规格底栖鱼类或其它需要大量投饵的品种,防止池水污染。 2.重视搞好水质调控 稚贝入池前10~15天进水60~80  相似文献   

10.
在渔业生产中,人们常在池塘中施用无机磷肥来促进池塘生物的生长,从而为鱼类提供大量的天然饵料。由于施肥不当而造成池水中的有效磷遭受损失.或施用量过多导致水质恶化,从而影响了渔业生产。为此现将池塘施用无机磷肥的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水质调控是淡水池塘养鱼关键技术之一,在池塘养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建立在池塘生态学基础上,通过测量、观察以及人为干预,调控出适合养殖鱼类生长的环境条件,实现生产安全、高产高效的养殖目标。一、淡水池塘水色的表现及水质观测池塘水色与池水中主要浮游生物种类密切相关,要每天巡塘观测池塘水质,通过肉眼观察水体颜色,再结合水质检测和生物学测定,就可以及时发现水体  相似文献   

12.
辨别池塘水质的优劣,主要是通过看水的颜色来判断的,如果水色呈黄褐色或油绿色,池水混浊度小、透明度适中,一般为25~35厘米,这样的水质,习惯上称为肥水,就这两种水质而言,前者比后者更有利于鱼类生长。  相似文献   

13.
朱晓平 《齐鲁渔业》2010,(12):39-40
<正>鱼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就像人离不开空气一样,如果水质状况不良,轻则影响鱼的生长速度,浪费饵料,重则使鱼的抗病力降低,导致鱼类发病,如果不及时调控,严重的还会导致泛池死鱼。所以说"养好一池鱼,先要管好一池水"。具体做法是:1根据不同季节和气候条件,调节好池水深度具体要做到"春浅、夏满、秋勤、冬深"。  相似文献   

14.
《内陆水产》2009,(7):38-41
8月仍处于高温期,养殖池塘水质往往变化很快,极易引起恶化。其原因主要是养殖密度较高,鱼塘中残饵、污物较多,厌氧发酵产生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池塘水质恶化后,溶氧量降低,对鱼类正常生长的不利因素增加,轻者影响鱼类生长,重者造成泛池泛塘和死亡。因此,高温期间养鱼,及时科学调控池塘溶氧、合理投喂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优质鱼类养殖池过厚淤泥对水质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池塘的淤泥是池塘养殖过程中水体范围内发生物理、化学及生物学过程所产生的沉降物质,主要是残饵,鱼类排泄物,死亡生物以及尘埃泥沙混入沉积于地底,并随着养殖的延续不断加厚。据调查,池塘底泥每年以6-8cm的厚度逐年增加;池塘是小型的半人工生态系统,其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养殖的成败,而生态环境是以水为基础,水质的变化通常是由底质引起的;池底保持一定厚度的淤泥(约20cm),不仅可提供养分,稳定水质,而且是有益微生物和底栖生物生长繁殖的场所,有利于鱼类的生长;但过厚的淤泥会给养殖水体带来极大危害:(1)池水变浅…  相似文献   

16.
鱼儿离不开水,要养好鱼首先要养好并管理好池塘水体。水体作为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其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鱼的生长。对于采用驯化养鱼技术来说,由于驯化养鱼,采取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投喂颗粒饲料,特别是池塘水体夏秋季节温度较高、日照时间长,鱼类生长较快,投饵量较大,排泄物增多,导致水质变化较快。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七分养水,三分养鱼”,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水质调节在养殖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水质恶化将危害到池塘的高产、稳产,危及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一、水质恶化的危害1.影响鱼类生长,甚至直接导致死亡。2.使鱼类抗病力降低,诱发多种疾病发生。3.降低饲料利用率,提高成本,影响养殖效益。二、水质恶化原因1.水绵(又名石衣、水青苔等)。由于水质清瘦,透明度高所致。多发生于春季发池塘。其易包裹  相似文献   

18.
近日由于持续的高温,我地区的鱼池不同程度出现了泛池,导致部分养殖场户造成经济损失.夏季是鱼类生长旺季,是各种水产养殖的关键时期,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来看,做好夏季池塘的管理特别重要,是养殖成败的关键,养殖场户应掌握好以下几点: 一、王要是水质调节,养鱼必须先养水 夏季水质调节尤为重要,进入夏季,雨水较多,部分池塘水质较清淡.应在天晴后抓紧时间进行肥水工作.施肥应尽量选择生物肥料,将水质调肥调爽,使池塘保持较好的水质,也能够保证水中溶氧的充足.但今年比较特殊,持续高温,导致池塘富营养化,池水恶化,部分鱼池出现泛塘现象.这个时期是投饵的高峰期,残饵跟鱼类粪便较多,易引起水质恶化.  相似文献   

19.
静水精养池水质调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池水是水产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水质的优劣与水产动物的健康生长密切相关。静水精养池塘,水质容易老化,变成含氧量低、氨氮等有害物质含量高的老水,从而抑制水产动物的生长、导致疾病发生或造成死亡。要调节精养池塘的水质,建议综合治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梁贺 《科学养鱼》2003,(9):26-26
夏季是鱼类生长旺季,但由于大量的投饵施肥,水质容易变坏,影响池中鱼的健康生长。因此,夏季应注意做好池塘水质调节工作。 1.适当施肥 夏季池塘以施化肥为主,一般水质清瘦的池塘每亩施尿素2.5千克、磷肥5千克,隔5~7天施一次。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