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选取湖北省滠水河支流夏家寺河河岸带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理化性质并借助恒温厌氧淹水培养法测定外加不同质量浓度的氮源(0.0、0.5、1.0、2.0、5.0 mg·L-1)、碳源(0、20、50、100、200 mg·L-1)对不同离岸距离及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反硝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无论夏季还是冬季,近岸区及表层土壤反硝化速率均最高.(2)影响夏季和冬季河岸带土壤反硝化速率的主要因子分别为硝酸盐(NO-3-N)质量分数和土壤有机碳(SOC)质量分数,NO-3-N、SOC质量分数均与反硝化速率呈正相关关系.(3)在同一培养期内,土壤反硝化速率随氮源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升高;0.5与5.0 mg·L-1氮源处理组的土壤反硝化速率净增加幅度较小;土壤反硝化速率在培养12 h时达到最大值,随时间的延长呈一阶指数函数递减(R2>0.91).(4)随着碳源质量浓度的增加,同期培养的土壤反硝化速率增大;20与200 ...  相似文献   

2.
江苏句容水库农业流域农田土壤反硝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6月、8月、12月和2009年3月,在江苏句容水库农业流域采集农田原状土壤样品,使用乙炔抑制实验室培养法测定土壤的反硝化速率,同时测定土壤的含水率、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的含量,研究农田土壤反硝化速率变化、影响因素及其对流域氮损失的贡献。结果显示,旱地土壤反硝化速率范围在0.13~51.96kgN.hm-.2a-1之间,水田土壤的反硝化速率范围在3.16~12.29kgN.hm-.2a-1之间。相关分析表明,反硝化速率与土壤硝态氮(NO3--N)浓度、铵态氮(NH4+-N)浓度之间不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在12月和3月,反硝化速率与土壤含水率之间有显著相关关系,其他月份无显著相关关系。流域内农田土壤反硝化损失的总氮量为31.93tN.a-1,低于流域施氮总量的3.19%,可见,反硝化作用不是该流域氮损失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沿海沙地不同林地土壤呼吸、总硝化、反硝化速率季节变化,以了解和掌握沿海沙地土壤碳氮动态变化。[方法]应用气压过程分离( Barometric process separation,BaPS)技术对福建漳州东山县竹林地、湿地松林地、木麻黄林地、桉树林地的土壤呼吸速率、总硝化速率、反硝化速率季节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不同林地土壤呼吸速率、总硝化速率、反硝化速率季节变化趋势不同,温度与土壤呼吸速率、总硝化速率、反硝化速率呈显著性相关,pH、含水率对不同林地土壤呼吸速率、总硝化速率、反硝化速率影响程度不同。[结论]不同林地土壤的呼吸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相互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羊草草地土壤氮的总矿化、硝化和无机氮消耗速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管式取样法和15N库稀释技术研究了东北羊草草地土壤氮总矿化、硝化速率的季节动态 ,将其与土壤主要环境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羊草草地土壤总矿化速率在 4~ 7月呈增加的趋势 ,7月份达到最高(以干土计 ,以下同 ,值为N 36 .35 μg·g-1·d-1) ,7月份以后矿化速率降低 ,7、8月份土壤中铵态氮的消耗速率大于氮的矿化速率 ;总硝化速率随土壤水分及硝化基质含量的变化而变化 ,波动性很大 ,硝化速率最高值出现在 8月份 (N 4 6 μg·g-1·d-1) ,硝态氮含量的变化趋势与总硝化速率的变化趋势相类似。  相似文献   

5.
反硝化作用是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去除最重要的过程。为研究含水层中反硝化作用强度及其影响因素,采用整合分析法对不同含水介质类型中的反硝化强度范围进行了总结,揭示了反硝化强度在含水层中垂向分布规律,研究了不同取样深度和不同溶解氧(DO)浓度下的反硝化强度影响因素,分析了反硝化强度统计结果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大多含水介质中反硝化强度处于10~(-1)~10~2μg·kg~(-1)·d~(-1),砂和砂砾石含水介质中可以达到10~3μg·kg~(-1)·d~(-1)量级。含水介质粒间孔隙大小与反硝化强度未呈明显相关关系。反硝化强度沿含水层垂向上先逐渐增大后显著减小,在某深度处存在峰值,峰值对应的深度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浅层含水层反硝化强度主要受有机碳浓度影响;深层含水层反硝化强度主要受Eh值影响。当DO浓度为0.2~2 mg·L~(-1)时,反硝化强度与取样深度、地下水位埋深、NO_3~--N浓度和Eh均呈不显著负相关关系;DO浓度介于2~6 mg·L~(-1)时,与取样深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温度为显著正相关;DO浓度大于6 mg·L~(-1)时,与Eh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反硝化强度测定、计算方法的不同和统计过程导致统计结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模拟酸雨对冬小麦-大豆轮作农田土壤呼吸、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影响,在农田进行随机区组试验,布设4个区组,每块区组随机设置4个模拟酸雨处理,分别为去离子水A1(pH=6.7)、A2(pH=4.0)、A3(pH=3.0)、A4(pH=2.0).采用LI-8100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对不同酸雨强度的冬小麦-大豆轮作农田进行土壤呼吸速率观测,并采用气压过程分离技术( BaPS)测定不同酸雨处理的土壤CO2产生速率、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田各处理间土壤呼吸速率无显著差异(P>0.05);大豆田高强度模拟酸雨A4处理明显抑制了土壤呼吸作用(P<0.05).就冬小麦-大豆轮作生长季而言,各处理土壤呼吸速率无显著差异(P>0.05),其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2.26±0.11)、(2.31±0.20)、(1.91±0.09)、( 2.03±0.17) μmol·m-2·s-1.冬小麦田A1、A3、A4处理间土壤CO2产生速率、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强度模拟酸雨抑制了大豆田土壤CO2产生速率;大豆田A1、A3、A4处理的硝化速率测定均值分别为(191.6±36.1)、(261.6±36.3)μg·kg-1·h-1和(255.2±45.1)μg·kg-1·h-1,这3个处理的反硝化速率均值分别为(172.8±19.8)、(216.0±45.7)μg·kg-1·h-1和(216.3±44.6)μg·kg-1·h-1.研究表明,模拟酸雨强度升高未显著影响冬小麦田土壤呼吸、硝化和反硝化作用;高强度模拟酸雨(pH=2.0)降低了大豆田土壤呼吸速率和CO2产生速率,但对土壤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膜下滴灌土壤硝化、反硝化作用的变化规律,应用气压过程分离(Barometric process separation,BaPS)方法,研究了施氮肥、有机肥与氮肥配施和不施肥3种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硝化、反硝化速率在覆膜与裸地条件下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不同处理下土壤硝化、反硝化作用随着玉米生育期的推移有明显的变化。相同栽培措施不同施肥处理间土壤硝化、反硝化速率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且大小顺序为氮+有机肥配施处理施氮肥处理不施肥处理(对照);相同施肥处理不同栽培措施间土壤硝化、反硝化速率大小顺序均为覆膜处理裸地处理。  相似文献   

8.
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对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智晖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706-9707
[目的]研究玉米(Zea maysL.)/大豆(Glycine max)间作对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方法]试验设3个处理(大豆单作、玉米单作、大豆/玉米间作),完全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处理3次重复。于大豆、玉米收获后,采用5点取样法取样。5种土壤酶活力的测定均参照关松荫的方法,土壤养分测定采用《土壤农化分析手册》的方法。[结果]与玉米单作、大豆单作相比,玉米/大豆间作显著提高了土壤反硝化酶活性和土壤速效钾含量,而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各耕作模式下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的相关分析表明:反硝化酶活性与土壤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反硝化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其他4种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均未呈显著性相关关系。[结论]该研究可为玉米/大豆间作这种复合模式的发展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BaPS系统测定了不同施氮量(0,240,312 kg/hm2)、不同采样深度(0~20,20~40,40~60,60~80 cm)及作物不同生育时期等条件下黑土的硝化、反硝化和呼吸速率。结果表明:BaPS系统能够用于测定黑土硝化、反硝化和呼吸作用;随着采样深度的增加,黑土硝化速率和呼吸速率降低,而反硝化速率升高,各土层间差异极显著(F值分别为85.5**,791.3**,220.2**);评价黑土硝化、反硝化及呼吸速率以0~20 cm土层监测数据为宜;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黑土硝化、反硝化及呼吸速率均呈现增加的趋势;黑土硝化、反硝化和呼吸速率随季节的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三者约在7月上旬出现最高峰;适宜施氮量下(240 kg/hm2)黑土硝化速率最高为161.85μg/(kg·h),反硝化速率最高为325.23μg/(kg·h),呼吸速率最高为63.45 mg/(kg·d),施氮量增加,反硝化速率和呼吸速率升高。  相似文献   

10.
基于BaPS系统的棉花土壤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气压过程分离法(BaPS法)用于土壤碳氮循环测定的基本原理、优点及测定方法。应用BaPS法测定了棉花田不同水、肥处理土壤的硝化-反硝化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灌溉水平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总硝化速率与反硝化速率总体上均呈现加强的趋势;在相同的施肥水平下,随着灌溉水平的增大,土壤总硝化速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而反硝化速率则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果园土壤养分因变异大给土壤营养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明确果园土壤不同部位养分变异及其与叶片营养的关系,比较了距树干3种距离和3种土层深度的土壤养分变异,以及与叶片养分的相关性,从而揭示了果园土壤肥力的变异性,提出了适宜采样位置。结果表明,土壤全氮、硝态氮、铵态氮、全磷、有效锌和有效铁在距树干100cm处的变异比50cm处大。土壤全钾的变异系数均较小。距树干75cm处,20~40cm土层样品的养分含量与苹果树叶片的养分含量关系较密切,且养分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建议此区域为果园土壤的最佳采样区域。  相似文献   

12.
13.
为探究一条适合扭转土壤质量下降的途径,以‘长富二号’为研究材料,采用3种不同有机质处理,研究不同有机质对土壤改良的的效果。结果表明,施加加菌剂果木基质和普通果木基质可以显著提高陕北旱区果园0~40 cm土层的土壤肥力,增强果树生长,提高果实质量。其中,加菌剂果木基质处理效果最好,能够显著增加60 cm以内微生物活性,增加果园中速效养分含量,同时能够提高苹果果实品质。与对照相比,在加菌剂果木基质处理条件下,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分别上升了14.71%和4.76%。综上表明,局部施用加菌剂果木基质可以改善陕北地区土壤结构,扭转渭北地区土壤质量下降现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苹果叶营养诊断的取样时期,样品前处理和分析测试方法。集成了矮砧集约栽培苹果的叶营养诊断技术,并在规模化矮砧苹果生产园示范推广,实现了苹果营养施肥的“减施增效”。  相似文献   

15.
渭北黄土高原旱地果园生草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8  
 【目的】研究旱地果园生草土壤物理性状的变化特征。【方法】在黄土高原旱地苹果园生草区及清耕区设立标准地,在60 cm土层内分层取样,测定土壤容重、孔隙度、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等土壤物理性状,分析果园生草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特征。【结果】生草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提高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其影响主要集中在0~40 cm土层;生草种类不同,对果园土壤物理性状影响存在差异,种植白三叶效果更佳;随着生草年限的增加,果园土壤物理性状愈趋改善,土壤的入渗性能和持水能力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结论】长期生草有利于果园土壤物理性状的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16.
伊犁州苹果园肥力与施肥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针对伊犁州苹果园肥力与施肥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比照伊犁河谷果园土壤肥力分级标准及2009年伊犁州各县(市)苹果园土壤化验分析,伊犁州苹果园肥力总体趋于下降;各县(市)苹果园土壤养分差异较大;配方施肥技术欠缺。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亚热带典型景观尺度上系统分析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溶解有机碳(DOC)含量的影响。【方法】分别以广西肯福和湖南盘塘作为亚热带红壤低山与红壤丘陵典型景观单元,对两个景观单元进行密集采样(0~20 cm)分析。【结果】红壤低山和红壤丘陵景观单元土壤DO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59.2±75.8) mg•kg-1和(90.035.4) mg•kg-1,其中低含量样本均以稻田土壤为主,其平均值分别为(46.7±14.9) mg•kg-1和(68.023.1)mg•kg-1。高含量样本以旱地、果园和林地土壤为主,红壤低山景观单元旱地、果园和林地土壤DOC含量分别比稻田土壤高271%、278%和315%,红壤丘陵景观单元比稻田土壤高37%、69%和77%。土壤溶解有机碳与土壤总有机碳的比值(DOC/TOC)显示,两个景观单元稻田土壤DOC/TOC值(0.24%和0.44%)亦明显低于其它利用方式土壤(0.90%~1.50%)。【结论】土地利用方式影响土壤DOC含量,同一景观单元长期处于淹水条件下的稻田土壤DOC含量明显低于旱作土壤(如旱地和果园),林地开垦为旱地或果园后土壤DOC含量降低。同时土壤DOC含量存在区域差异,位于亚热带南部的红壤低山景观单元土壤DOC的含量明显高于北部的红壤丘陵景观单元。  相似文献   

18.
测定甘肃天水市苹果园土壤中铬(Cr)、镉(Cd)、铅(Pb)、锌(Zn)、铜(Cu)和汞(Hg)的含量,并分析了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天水市苹果园土壤未遭受Hg、Pb、Cd的污染,而Zn含量已超过土壤背景值;Cd、Hg、Cu和Pb的变异系数较大,而Cu和Cr的变异系数较小,说明不同样点Cd、Hg、Cu和Pb的污染差异较大;Hg、Cu、Pb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Cu和Pb的相关系数最大(0.764 7);秦安县出现重金属含量最大值的几率最高,而秦州区和麦积区出现最小值的几率最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坑施肥水技术对陕北丘陵区苹果园土壤理化状况的改良效果。[方法]设坑施肥、常规穴施、常规条施3种施肥模式,通过比较3种施肥模式对苹果园土壤保蓄供给水平及土壤理化性质,研究坑施肥水技术对延安苹果园土壤改良的效果。[结果]3种施肥模式的肥水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坑施肥、常规穴施、常规条施;3种施肥模式的理化性质均以坑施肥模式最好,常规条施模式最差。[结论]坑施肥水对干旱少雨的丘陵区果园的集水效果和施肥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苹果园土壤生态系统的恶化情况比农作物更为严重,通过对胶东苹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及酸化程度的研究分析,综合介绍了果园土壤改良的主要技术措施,通过自然生草、科学施肥和施用土壤改良剂3个方面对苹果园土壤生态系统进行改良优化,使其满足果树优质丰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