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稻田株间除草弹齿齿形及安装方式分析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田机械除草技术是提高稻米品质的一项重要生产技术,在水稻生长过程中进行机械除草作业,既去除杂草同时又实现了稻田的中耕管理,降低了长期以来化学除草带来的负面环境影响。目前,稻田机械除草技术在对行间杂草去除方面的研究较为成熟,株间杂草去除成为重点的研究方向。为此,设计了一种株间除草关键部件(即除草盘),并对除草盘上弹齿齿形进行了选型,对弹齿安装方式进行分析。按照确定的结构制造了除草盘,进行了室内土槽试验,表明该种形式的除草盘具有较好的除草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前水稻除草作业主要以化学除草为主,通过植保喷雾机械完成,防治效果较好.但大量使用除草剂对农田土壤造成严重污染,同时也带来了食品安全问题.人工除草劳动强度很大,且效率低.如何既有效控制杂草,又能减少除草剂的施用并且提高作业效率,成了目前水稻耕作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设计了一种往复摆动式水田机械除草机,整体结构由往复摆动...  相似文献   

3.
针对水田机械除草作业效率低、除草过程中伤苗率高、化学除草容易引起的环境污染及水稻品质下降等问题,研制了一款六行水田除草机。该机由3.8kW汽油机提供动力,工作幅宽为1.8m,一次作业可覆盖6行栽植行宽为0.3m的水稻,并配备了执行机构摆动块。作业前,根据操作者身体情况调节摆动块,使机器重心达到适宜的位置,并可根据杂草高度利用摆动块调节浮筒高度,使整机满足除草深度的农艺要求。此外,根据水田土壤特性和现有除草部件的特点,除草机构旋转时对土壤及杂草根部的剪切作用、翻耕作用使杂草脱离土壤,在碾压轮的作用下完成压碎与掩埋,从而实现中耕除草作业。以除草率和伤苗率为试验指标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新型六行水田除草机在前进速度为0.9m/s、除草深度为6cm的条件下,除草率可达94.4%,伤苗率仅为3.6%,满足水田中耕除草的农艺要求,可为水田机械除草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水稻秧田的除草剂代替了中耕除草机,提高了除草的效率,每年可节省1.5亿人工,但是污染了环境,而且对大米安全和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威胁。近几年一些发达国家又开始重视水田机械中耕除草作业。日本2008年动力中耕除草机产量超1万台,我所也进行水田动力中耕机研制和试验,经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田进行机械中耕作业对增产有效果。  相似文献   

5.
归纳总结化学除草、机械除草、生物技术除草等10种除草技术的研究现状,并指出各种除草技术的优缺点。阐述目前国内外葡萄园所应用的除草技术,提出我国目前葡萄园除草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国内葡萄园除草的发展方向进行讨论与展望,以期为新型葡萄园除草技术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水田株间立式除草装置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械除草是解决除草剂大量使用而造成环境严重污染、杂草抗药性增强等危害的最佳方法。针对株间杂草难以控制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水田株间立式除草装置,并对其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运用Pro/E软件建立了三维模型,并通过ADAMS软件对株间立式除草刀盘进行运动学仿真,获得株间立式除草弹齿的除草轨迹。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了最佳速比为1.65、齿数k=8时最接近各参数要求的结论,为水田除草机整机关键部件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去除水稻行间、株间杂草,提高机械除草的作业效率,研制了一种高效型水田行-株间同步机械除草装置。该装置与水田插秧机底盘配套,分别配备株间和行间除草部件,可同时对株间、行间杂草及土壤进行剪切、翻耕,并采用二级仿形机构配合除草部件完成作业。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影响除草率和伤苗率的主次顺序均为前进速度除草轮类型;随着机具前进速度增加,除草率和伤苗率均先降后升。综合试验结果表明:伞状除草轮(A)平均除草率最高,在0.7m/s和1.0m/s前进速度下,株间平均除草率为74.6%,整机平均除草率为83.6%,平均伤苗率为1.6%,符合水稻田机械除草作业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8.
针对水田株间除草作业劳动强度大、株间除草率低、易损伤秧苗等问题,提出一种水射流除草方法,以此设计了一种射流式株间除草装置。首先通过理论分析与参数计算确定了射流倾角为31°,喷嘴直径为0.004mm,运用动量守恒定理、粘性流体力学和土力学原理进行分析,建立了喷嘴临界破土压力模型,得出喷嘴临界破土压力为0.53MPa。进行水稻根系抗冲断极限水压试验,确定了喷嘴出口压力上限为1.5MPa。进行台架试验,选取装置前进速度和喷嘴出口压力为试验因素,以除草率为试验指标,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试验指标与影响因素回归模型。运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对试验数据分析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当装置前进速度为0.3m/s,压力为1.5MPa时,除草率为90.62%。满足水田机械除草作业农艺和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9.
免耕水田化学除草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水稻免耕栽培技术已经大面积推广,但是草害问题却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免耕水田杂草的残存量、发生量很大.危害较重.通过大量的田间调查和试验研究,基本摸清了免耕水田杂草的发生特点及其化学除草技术,包括水稻抛秧除草技术、移栽稻田化学除草技术、水稻直播田除草技术、中期杂草防除技术.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现有水稻面积800万亩,遍及全省各地,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亩产平均在380公斤以上。水田机械化作业已初具规模,全省水田机械耕整地面积占水田面积的70%,盘育苗面积占50%,机插秧面积占30%,药剂除草已取代了中耕和人工除草,植保机械已被广泛采用,水稻脱粒全部实现机械化。吉林省的水田面积由解放初的182万亩,亩产140公斤发展到目前这个水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相似文献   

11.
正水稻机械精量穴直播技术,是指水田在机械耕作、平整之后,利用水稻精量穴直播机按确定的株行距及播种量,在大田直接精量成行、成穴播种,并通过相应配套的农艺要求进行田间管理的水稻栽培技术。水稻机械精量穴直播技术与化学除草、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农艺配套技术相结合,克服了人工直播稻群体结构不合理、种植无序的难题,也解决水稻机械化插秧在育秧环节费工、费时的问题,是目前最省力的水稻种植方式。水稻机械精量穴直播技术具有省工省力、低  相似文献   

12.
正水稻机械精量穴直播技术,是指水田经机械耕作、平整后,利用水稻精量穴直播机按规定株行距及播种量,在大田直接精量成穴播种,按相应管理要求进行田间管理的水稻播种栽培技术。水稻机械精量穴直播技术与化学除草、肥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农艺配套技术相结合,克服了人工直播稻群体结构不合理、株群无序等问题,是目前最省力的水稻种植方式,被世界各产稻国普遍采用,各国把水稻机械穴直播技术作为省工省力低成本及集约稻作的主要发展方  相似文献   

13.
有机水稻田的杂草处理是影响有机大米产量与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鉴于有机稻田的零化学残留属性,机械除草技术成为有机稻生产过程中降低成本的重要环节,其中如何提高除草率以及降低除草过程中除草部件对秧苗的损伤成为研究的难点。对此,对水田除草机苗间除草装置的除草以及伤苗情况进行了试验,通过记录数据得到机具作业时前进速度、除草部件转速、除草深度这几项指标对除草率与伤苗率的影响,从而得到在保证除草率与伤苗率的最优情况下,机具的最佳作业参数。  相似文献   

14.
双弧形水稻株间除草部件设计及切土轨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田机械除草技术是影响稻米质量的一项关键性生产技术,利用除草机械在播种不同时期对稻田进行除草,既能杀除田中的杂草,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目前,国内的稻田除草机械主要针对行间杂草去除,而株间除草技术成为科研人员研究的重点。为此,设计了一种双弧形的株间除草部件,并对部件切土轨迹进行室内土槽试验分析,得到了较好的分析效果。  相似文献   

15.
水田中耕除草机试验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水稻秧田的除草以化学除草为主,不但污染了环境,而且对大米安全生产和人们的健康带来威胁。通过引进国外水田中耕除草机对其进行试验,全面考核其质量、性能及可靠性、适应性,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消化吸收及国产化开发作技术准备,促进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发展特色林果业相关政策的出台,林果种植面积逐渐增多,同时果园管理问题也日益凸显。在果园种植生产管理过程中,杂草影响了果树的正常生长,降低了果品的产量和质量。目前国内外在果园除草方面开发了多种技术与方式,通过对不同的除草方式进行分析总结,指出不同除草方式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并从化学除草、机械除草2个主要方面总结梳理了当下研究现状及技术应用,提出合理的除草方式,并指出了果园田间管理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日本水田机械化新技术(下)4.田埂管理在术及机械据调查,水田作业中农民最感负担的是田埂除草作业。一般每公顷耕地的田埂割草面积平均为39~60m2,而山地水田可达348m2。为此。采用的对策有:机械除草;施用除草剂和抑草剂;覆盖植物或塑料膜;在田埂中埋...  相似文献   

18.
智能化作物株间机械除草技术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化学除草方式是生产有机农产品的前提,传统的机械中耕除草技术可有效去除行间杂草,但株间杂草密集度大且分布区域不连续,目前以人工除草为主,效率低且劳动成本高。机械除草作为化学除草的有效替代,除草高效且无化学药剂残留,符合绿色精准农业的发展要求,引起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为此,介绍了传统除草技术及株间除草技术的现状,重点介绍了国内外株间除草装置的关键部件与智能化系统,并分析比较了各种除草技术的优势与不足,最后对智能化作物株间机械除草技术作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水田株间除草机械除草机理研究与关键部件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现有水田株间除草机伤苗率高等问题,进行机理分析和改进设计,采用左、右2组弹齿盘对称安装,通过软轴带动除草弹齿盘旋转,完成除草功能。通过对除草关键部件弹齿盘的运动学和水田植物(水稻稻苗和稗草)的强度分析,建立了弹齿盘的运动学模型以及水田植物的受力模型、应力模型。通过水田植物的应力模型分析,建立了水田植物的强度条件,并根据水田植物(水稻稻苗和稗草)的物理特性、弹齿盘基本参数,获得了除草盘转动角速度、弹齿数量的取值范围,并通过室内土槽试验确定了弹齿盘转动角速度为25.1 rad/s、弹齿数量为5。通过田间性能检测,结果表明,除草率为80%、伤苗率为4.5%,均达到了农艺技术指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步进式水田除草机的工作效率,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进而提高除草效果,对步进式除草机进行了人机工程学设计。根据人体尺寸参数,除草机整机尺寸设计为长1 420mm、宽530mm、高900mm。利用Pro/E的质量分析模块对步进式水田除草机进行了质量属性分析,获得除草机的整机质量为2 5.2 kg,并估算出操作人员握扶手时的提升力为49N,表明操作除草机的劳动强度较低。对该除草机进行田间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平均除草率为85.9%,平均伤苗率为4.4%,除草效率为0.173hm~2/h,操作人员劳动强度较低,符合水稻田间机械除草的作业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