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胡麻枯萎病生防芽孢杆菌筛选及抑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拮抗胡麻枯萎病菌的生防微生物,对采自我国不同省份胡麻根围土壤进行了细菌分离和拮抗菌筛选.根据土样中151株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lini (FOL)]对峙培养获得21株拮抗芽孢杆菌,其中XJ2 - 20拮抗效果最好,盆栽实验的胡麻枯萎病防效可达56.3%,经鉴定为枯草芽...  相似文献   

2.
玉米茎腐病病原禾谷镰孢拮抗菌筛选及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禾谷镰孢引起的玉米茎腐病会导致玉米产量锐减,筛选高效的拮抗菌株对防治玉米茎腐病尤为重要。采用稀释培养法从土壤中分离得到810株细菌,通过平板对峙法和16S rDNA分子测序方法进行拮抗菌的筛选和分子鉴定,共分离出禾谷镰孢拮抗菌23株,占分离细菌总数的2.84%,抑菌圈直径10.12~27.56 mm。拮抗细菌主要分布在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3个门及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节杆菌属(Arthrobacter)5个属中,其中,芽孢杆菌属细菌数量最多且拮抗能力较强,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的拮抗活性最强,具有较大的生防潜力。实验分离的23株菌株对禾谷镰孢有较好的拮抗活性,在玉米茎腐病防控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对人参土传病害有防治效果的人参根际细菌,以通化县阔叶林下人参基地不同种植年限的人参根际土壤为材料,用梯度稀释法分离细菌,平板对峙法筛选拮抗细菌。结果表明,从人参根际土壤中分离出了37株细菌,8株对人参枯萎病有抑制作,其中代号为5-2、11-6、11-7的菌株抑菌效果最显著。9株对人参立枯病有抑制效果,与CK比,在0.01水平15-6、11-1两个细菌菌株的抑菌直径存在极显著差异,在0.05水平,有11-1、15-6、15-5三个细菌菌株的存在极显著差异。9株对人参根腐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均不显著,11-7菌株的抑菌直径最大。细菌5-2、11-1、11-7、15-5、15-6号菌株可进一步鉴定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解淀粉芽孢杆菌B9601-Y2对玉米的防病促生长效果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及盆栽试验,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B9601-Y2(Y2)防治玉米小斑病和茎基腐病以及提高玉米生物量的效果。平板对峙培养结果表明,Y2发酵液、无菌滤液及菌体悬液对玉米小斑病菌和茎基腐病原菌均有拮抗作用。盆栽实验结果显示,3种处理对玉米小斑病防效60%左右,对茎腐病防效50%左右,防效依次为Y2发酵液菌体悬液无菌滤液。单独使用Y2发酵液、无菌滤液及菌体悬液处理的苗根长、株高、鲜重和干重均显著高于清水和病原菌对照20%以上,喷施或灌溉接种病原菌的玉米苗生长量显著高于单独接种病原菌处理,有效消除了病原菌对植株生长的影响。因此,生防菌Y2具有用于防治玉米病害和具有根肥及叶面肥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旨在获得对水稻纹枯病有生防效果的拮抗细菌,探索生防细菌作用机理。【方法】通过苗期防病试验从本实验室保存的7株拮抗细菌中筛选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防病效果的菌株。结合生理生化性状和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对生防细菌7-5进行初步鉴定,并通过PCR扩增、薄层层析等探讨7-5产生抗生素的种类。【结果】供试7株细菌中7-5、4-74和4-78对水稻纹枯病防效分别可达69.0%、70.8%和75.4%。其中4-74和4-78抑菌谱窄,7-5对水稻纹枯病菌、桃褐腐病菌和草莓灰霉病菌都具有较强抑菌能力。菌株7-5 鉴定为绿针假单胞菌;该菌株可产生吩嗪-1-羧酸、嗜铁素、氢氰酸、蛋白酶、藤黄绿脓菌素和2,4-二乙酰基间苯三酚等抗菌物质,不产生硝吡咯菌素、几丁质酶和纤维素酶。【结论】绿针假单胞菌7-5主要通过产生抗生素防治水稻纹枯病。  相似文献   

6.
以吉林省玉米茎腐病优势菌株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为供试菌,从土壤中分离筛选生防菌株,获得对禾谷镰孢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的细菌菌株GsAl-2,抑菌率为46.27%。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确定其为Asaia lannensis。通过抑菌机制研究表明,GsAl-2可显著抑制禾谷镰孢菌生长,使菌丝细胞膜渗透性增强、内含物外溢、菌丝脂质过氧化程度提高。GsAl-2与玉米膜下滴灌水肥药一体化技术联用试验表明,GsAl-2对玉米茎腐病的田间防效为58.68%±1.78%,GsAl-2的施用并未增加玉米表观病害。探讨A.lannensis的生防作用,为其在农业病害防治方面的应用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7.
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是小麦上的重要病原真菌。通过致病性测定从江苏小麦茎基腐病病害样本分离菌中筛选到了对小麦赤霉病和茎基腐病都有强致病力的F.graminearum菌株GF1117。为了对F.graminearum进行生物防治,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对峙法从小麦不同生境中分离筛选到35株对GF1117具有明显拮抗效果的细菌菌株,分别在田间和温室进行了小麦赤霉病和茎基腐病的生物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5株拮抗细菌对小麦赤霉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且在小麦感病品种和中抗品种上对茎基腐病的防效不同;菌株1-8对两种病害的防效都在45%以上。  相似文献   

8.
玉米大斑病拮抗细菌的分离与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洪亮  王慧 《玉米科学》2012,20(5):139-142,146
采用土壤稀释法从玉米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1 182株细菌菌株,从中筛选对玉米大斑病菌具有较强拮抗的菌株24个。对24株拮抗菌抗菌谱的测定结果表明,KD16-13、KJ2-01对水稻稻瘟病菌、马铃薯早疫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尖孢镰刀菌、禾谷镰刀菌、链格孢菌、番茄枯萎病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且抑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以禾谷镰孢菌为靶标,采用稀释培养法和平板对峙法从采集的玉米连作土壤中分离筛选出具有拮抗活性的放线菌菌株,选取1株拮抗效果最佳的菌株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系统发育分析,并对其进行抑菌活性试验,挖掘对玉米茎腐病致病菌-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有较高拮抗效果的根际促生菌资源。结果表明,玉米连作土壤中分离得到5株禾谷镰孢菌拮抗菌株,其中菌株G1为高效拮抗菌株。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结合16S rDNA将菌株鉴定为公牛链霉菌(Streptomyces tauricus)。拮抗菌株G1发酵液对禾谷镰孢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分泌吲哚乙酸和异羟肟酸型铁载体的能力。公牛链霉菌G1在由禾谷镰孢病菌引起的玉米茎腐病防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0.
玉米茎腐病研究现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论述了玉米茎腐病的优势病原菌、发病规律及其防治对策,阐明了玉米茎腐病的侵染机制是腐霉菌在高温条件下主要的初侵染原,而镰刀菌因其超强的定殖能力而进行二次侵染,两种病原菌侵染致病的主要活性物质为糖蛋白毒素。筛选功能菌株研制生防制剂和采取农业综合栽培措施将成为取代化学药剂防治该病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以7株拮抗细菌对蝴蝶兰叶基腐病菌进行室内抑菌及小区防病试验。室内平板对峙法结果表明:以兰花内生枯草杆菌FJAT-9986的拮抗作用最强,其抑菌率为61.90%;JK-2抑菌率为50.44%;FJAT-8769的拮抗作用最弱,抑制率仅为34.09%。抑菌圈法复筛测定结果表明,菌株JK-2对蝴蝶兰叶基腐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抑菌圈直径为22.42 mm。拮抗细菌对病原菌孢子萌发实验结果表明,稀释50倍后,JK-2显示出强的抑制病原菌孢子的萌发作用,对蝴蝶兰叶基腐病的田间防效为76.7%,表明JK-2可作为田间防治的菌株。  相似文献   

12.
玉米茎腐病拮抗菌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平板稀释法进行菌种选育, 筛选玉米茎腐病的生防菌及对该菌株进行液体发酵。应用响应面法优化发酵条件, 以禾谷镰刀菌为指示菌测定生物活性。筛选得到1株较高活性菌株(YH-1), 将该菌株进行发酵条件优化, 抑菌圈直径由原来的20.60 mm增至25.80 mm。YH-1作为高效玉米茎腐病拮抗菌株, 可为生防菌剂开发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从健康香蕉植株根内分离得到1株对香蕉枯萎病病原菌FOC4具有强抗菌活性的内生细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分子分析,鉴定该菌为解淀粉芽孢杆菌,编号为BEB33。平板对峙和盆栽苗评价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香蕉枯萎病具有较好的生防作用;该菌株发酵产物的拮抗活性对温度、pH不敏感;进一步研究表明,该菌株能够产IAA促进香蕉植株生长,同时产生铁载体,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14.
生物防治是防控木薯病害的有效手段之一。生防菌株的筛选、定殖能力直接关系到菌株抗性的稳定性及防治木薯细菌性枯萎病的效果。本研究在前期大田初步筛选菌株及大棚盆栽防效测定实验的基础上,根据综合赋值结果优选5株生防菌株,对其大田防效潜力进行测定;分析生防菌株对木薯各项生长指标的影响;筛选出防效和促生效果均表现较好的菌株,研究其在木薯不同部位的定殖能力及消长动态变化,旨在为筛选木薯细菌性枯萎病生防菌株提供数据参考,为后期生防菌剂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5株生防菌株中HWY-3-1防效最好,平均防效为61.35%,DBS-5最低,为5.02%,其余3株菌株HWS-4-3、HS-4-7、HNR-3-7的防效分别为45.02%、19.09%和24.08%;与对照相比,5株生防菌株对木薯均有不同程度的促生效果,其中HWY-3-1菌株处理的木薯在株高、最大薯块直径和单株薯块重等生理特性上显著高于其他生防菌处理,HWY-3-1和HWS-4-3菌株处理后木薯的基部茎粗和薯块数显著高于其他菌株处理;综合比较,生防菌株HWY-3-1、HWS-4-3和DBS-5的防效和促生效果较好。3株生防菌株接种在木薯3个部位后均能稳定定殖,HWY-3-1的定殖能力最强;在根表土的定殖量显著高于叶片,嫩茎中的定殖量最少;3株菌株定殖后活菌数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从甜瓜根际酸性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株耐铝甜瓜枯萎病拮抗菌,命名为A2。根据表型、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将其鉴定为Pseudomonas sp.。菌株A2对甜瓜枯萎病病原菌的相对防效为68.3%,且拮抗能力具有遗传稳定性。相比AlCl3处理,菌株A2对Al2(SO4)3表现出了更好的耐受性,最高可耐受50mmol/L Al3+。在含有A13+的S-LB培养基中,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30 ℃;培养基初始pH值的降低会加剧A13+对菌株A2的毒害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含活性铝的酸性土壤中甜瓜枯萎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优良菌株资源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6株生防细菌对大豆根腐病防治效果初步评价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从大豆根际分离出的1500多株细菌中筛选出6株生防细菌,其在离体的条件下对大豆根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中菌株18BRR2-2、18BRR9-1和3BRR16-2在离体的条件下也对茄腐镰刀菌(F.solani)、半裸镰刀菌(F.semitectum)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有抑制作用,并且这6株生防细菌的发酵液可以抑制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的生长.通过温室盆栽和大田试验表明,这些生防菌对大豆根腐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中菌株18BRR2-2盆栽和大田的防效均最高,分别达到了45.9%和65.00%.而且这些生防菌也表现出对大豆明显的促生作用.认为18BRR2-2号菌株有开发为防治大豆根腐病生防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采用稀释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从8个不同品种的香蕉果实上分离纯化酵母菌,并将其与香蕉炭疽病原菌进行平板对峙培养及离体防效试验,以筛选优势拮抗酵母菌.结果表明:从香蕉果实上共分离纯化酵母菌329株;平板对峙培养后获得3株拮抗香蕉炭疽病原菌作用明显的酵母菌;离体防效试验筛选出1株拮抗效果较好且稳定的优势拮抗酵母菌Z-BR-16,以无菌水为对照,接种7d后,其1.0×108 CFU/mL菌液对香蕉炭疽病的抑制率为75.94%.  相似文献   

18.
不同除草剂对间作玉米大豆的药害及除草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方法模拟玉米大豆间作模式栽培,选用10种土壤处理除草剂和13种茎叶处理除草剂,研究不同除草剂对玉米、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杂草的防效。结果表明:通过试验筛选出药害轻或药害后能恢复的5种土壤处理剂和5种茎叶处理剂,5种土壤处理剂分别为二甲戊灵、精异丙甲草胺、扑·乙·滴丁酯、乙·嗪·滴丁酯、嗪酮·乙草胺,5种茎叶处理剂分别为灭草松、噻吩磺隆、双氟·唑嘧胺、氟醚·灭草松、咪唑乙烟酸。二甲戊灵和嗪酮·乙草胺的土壤处理中玉米、大豆的株高、茎粗和干物重与清水对照差异不显著,对玉米、大豆安全,株防效分别为60.58%和60.58%,鲜重防效分别为67.12%和55.35%。精异丙甲草胺影响间作玉米的株高和茎粗,但不影响玉米干物质的积累,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71.96%和78.83%,高于其它除草剂。茎叶处理中灭草松安对玉米、大豆的株高、茎粗和干物重与清水对照差异不显著,株防效为52.7%,低于其它除草剂。噻吩磺隆处理后,玉米、大豆的株高受到抑制,茎增粗,但药害能恢复,且除草效果高于其它处理,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73.88%和96.1%。土壤处理剂二甲戊灵和茎叶处理剂灭草松对玉米、大豆更安全,土壤处理剂精异丙甲草胺和茎叶处理剂噻吩磺隆除草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杀虫防病种衣剂的研制及防效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筛选了具有较强生防能力的亲和内生细菌2株,并分离了白僵菌3株、绿僵菌2株,在此基础上对其与克百威和烯唑醇复配的可能性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大田防治玉米土传病虫害的试验。结果表明:生防菌可以与化学农药复配;复配而成的含克.唑5%种衣剂MB对玉米土传病虫害有一定的防效作用。  相似文献   

20.
椰子林土壤放线菌的分离及其拮抗椰子泻血病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椰子林不同类型土样中分离到101株放线菌,采用PDA培养基和高氏一号培养基及甲壳素脱乙酰酶培养基进行筛选。结果表明,以椰子泻血病菌为指示菌,用对峙培养法选出抑菌带宽度达18 mm以上的菌株14株,菌株FSD-14拮抗效果最明显,其次是FSD-27。这两种菌株对椰子芽腐病菌、椰子果腐病菌等供试真菌均有良好抑菌效果,对各供试病原真菌的抑菌带宽度达18 mm以上,F1S1、F26S1、S40-2、F20M4能产生甲壳素脱乙酰酶。通过对FSD-14的培养特征、生理生化指标及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属于浅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lus)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