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筛选耐低钙种质,有效利用酸性红壤,扩大花生种植面积,在南方地区典型酸性低钙土壤(pH值5.44,交换性钙376.0 mg/kg,水溶性钙11.2 mg/kg),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施钙和施钙(CaO)750 kg/hm2处理对105份不同地域来源花生种质资源的形态性状、叶绿素含量(SPAD值)、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等24项指标及其耐低钙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施钙相比,不施钙处理花生出苗率、SPAD值、荚果产量、单株饱果数、单株总果数、出仁率、荚果饱满度及籽仁品质等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荚果产量和空果率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将24项评价指标的耐低钙系数降维为8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8.001%,对各主成分的贡献率大小以单株产量(26.396%)和饱果数率(24.951%)最高,表明不施钙单株产量和饱果数率最能代表不同花生品种对低钙的响应状况.以花生相对产量和产量耐低钙系数为特征变量,通过聚类分析可将105个品种的耐低钙性划分为5个等级:极强耐低钙、强耐低钙、中度耐低钙、敏感和高敏感,各类型所占品种比例分别为1.90%,0.95%,18.10%,78.10%,0.95%,说明我国绝大部分花生种质资源对低钙敏感,但也存在极强和强耐种质,这为开展耐低钙生态育种奠定了良好种质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南方缺钙红壤旱地花生空壳问题,探明施钙与覆膜对花生干物质生产、熟相、产量构成及品质的影响,以大籽品种湘花2008和南方典型第四纪红土发育的缺钙红壤为材料,设置3个基施钙肥梯度(不施钙、施钙375 kg/hm~2、施钙750 kg/hm~2,分别标记为Ca0、Ca375、Ca750)和2种栽培方式(露地与覆膜栽培),采用土柱栽培,测定花生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SPAD值)、熟相、干物质、产量构成因素和品质。结果表明,覆膜栽培提高了花生植株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干物质,而施钙更好地促进了生殖器官生长,提高收获指数,降低根冠比。其中,Ca750-OF、Ca750-PF生殖器官干物质比对照(Ca0-OF)增幅达74. 0%,94. 3%。增施钙肥,叶片净光合速率在苗期和花针期逐渐升高,但在结荚期、饱果期和成熟期降低。露地栽培处理(OF)叶片SPAD值在苗期:Ca750 Ca375 Ca0; 2015年覆膜栽培(PF)叶片SPAD值在苗期、花针期、饱果期、成熟期中施钙处理高于不施钙(Ca0)。成熟期花生单株产量与SPAD值呈一元二次方程曲线关系(y=-0. 020x~2+1. 034x-1. 930,R~2=0. 308**),且极显著相关。Ca0处理生育后期贪青晚熟,植株不能正常衰老;随施钙量增加,花生熟相明显,叶色由青转黄,正常衰老、成熟,产量较高。施钙与覆膜栽培增加了单株总果数、饱果数,提高了出仁率、荚果饱满度、脂肪含量及油亚比,降低了烂果数、空果数、每千克果数,进而提高了荚果产量和改善了品质。  相似文献   

3.
《种子》2020,(9)
剖析花生高代品系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关系,为高产育种提供参考依据,并对各品系进行评价筛选,为品种推广提供候选个体。运用DPS、SPSS统计软件,以11个福建花生高代品系为研究对象,对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数据进行变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结果数和饱果数变异系数较大,出仁率变异系数最小,结果数和饱果数对花生产量显著正相关,灰色关联度分析也显示结果数和饱果数与产量性状的关联度最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距离阈值为18时,可将11个花生品种分为3个类群,第3类群综合性状表现良好;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9个农艺性状和2个产量性状综合成4个主成分因子,分别为产量因子、籽仁因子、株高因子和荚果因子,累计贡献率达89.1216%,品系0945-1、0949-4和1005-3-1的综合主成分值依次排前三。0945-1和0949-4是值得推广的优良品种。在花生育种中,侧重筛选果多、果饱的单株,并兼顾其它性状可选育出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4.
探究施钙对不同花生荚果发育时期光合碳在植株-土壤系统分配的影响,有利于改善钙肥管理,提升花生产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本研究选用普通大花生品种‘花育22’,设置Ca O 0、75、150和300 kg hm–2 4个施钙梯度,分别记为T0、T1、T2、T3,于盆栽条件下研究施钙量对花生产量和不同荚果发育时期光合碳在花生植株-土壤系统中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钙量对花生植株总干物质积累无明显影响。适宜施钙量可显著降低花生千克果数和千克仁数,提升花生出仁率、饱果率和荚果产量,在2018年和2019年,T2处理荚果产量较T0可分别提升17.5%和25.1%。基于施钙量与花生荚果和籽仁产量的拟合分析发现,当钙肥施用量为165 kg hm–2和173 kg hm–2时,可分别获得最高的花生荚果和籽仁产量。适宜施钙量可明显提升鸡咀幼果期和荚果膨大期花生植株光合13C的积累量,提升各荚果发育时期13C在花生籽仁中的分配比例,其中,在荚果定型期和籽仁充实期,T2和T3处理下13  相似文献   

5.
不同施肥处理对花生产量、品质及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田条件下,以"花育22号"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有机无机肥及其配施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肥料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花生根系活力、叶面积系数和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延缓花生衰老,提高单株果数、饱果率和荚果产量。特别是有机肥可显著提高脂肪含量,无机肥可降低棕榈酸含量,提高亚油酸含量;施肥对硬脂酸、油酸、蛋白质及氨基酸等含量没有明显影响。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延缓植株衰老、提高荚果产量和脂肪含量效果优于单独施用其中任何一种肥料。  相似文献   

6.
施用磷和钙对花生生长、产量及磷钙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挥元素间互作优势是作物高产及养分高效利用的重要措施。为探明外源磷钙配施在花生上的作用效果及磷钙互作关系,在豫南砂姜黑土区开展了施用磷钙对花生生长、产量及磷钙吸收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独施磷和磷钙配施比不施磷钙肥显著促进了花生生长和增产;磷钙配施比单独施磷显著增产29.75%,主要原因是增加了花生单株饱果数、单株饱果重、百果重和出仁率,且磷钙配施比单独施磷显著增加花生体内磷积累量、磷吸收和利用效率,其中磷吸收和利用效率分别增加5.36%和8.08kg/kg;单独施磷比不施磷钙显著增加花生体内钙积累量、吸收和利用效率,其中钙吸收和利用效率分别增加1.72%和3.60kg/kg,表明磷钙之间存在协同效应。因此,磷钙合理配施可提高花生磷钙吸收效率,有利于花生生长和增产,是花生高产及磷钙高效利用的一种优化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7.
利用高油酸花生品种开农 111 在 2019 年、2020 年国家北方片小粒组花生区试中的数据,通过多种分析手段,探讨开农 111 产量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明确影响产量的关键要素,并对其区域适应性进行评价。变异分析结果显示,开农111 的单株饱果数变异幅度最大,其次是单株总果数,变异系数分别为 45.41% 和 38.72% ;出米率变异系数最小,变异系数为3.89% ;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荚果产量与百果重和百仁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出米率呈显著正相关,与侧枝长、总分枝数、主茎高和结果枝数呈负相关,但不显著;通径分析结果显示,百果重对荚果产量的直接正效应最大,其次为主茎高,直接通径系数分 别为 0.608 和 0.437,百仁重通过百果重对荚果产量产生了较大的间接正效应。由此说明,百果重和百仁重是荚果产量提高的两个关键因素。主成分分析将开农 111 的 11 个农艺性状归纳为 4 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 84.285%。通过开农 111 在黄淮海区域的 18 个鉴定点的适应性分析显示,在常规管理下,开农 111 最适合在固镇、驻马店、济宁、泰安、菏泽等 5 个地区种植。本研究为开农 111 的高产栽培和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8.
施钙对不同种植模式下花生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不同种植模式下花生荚果产量及生理特性对钙肥的响应,在玉米‖花生3∶4间作与花生单作种植模式下,选用花育25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4个施钙量处理(Ca0:0 kg/hm~2,Ca1:150 kg/hm~2,Ca2:300 kg/hm~2,Ca3:450 kg/hm~2),系统研究施钙对不同种植模式下花生叶片光合特性、荚果产量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2 a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施钙条件下,间作降低了花生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Pn)、CAT、POD和SOD的活性,增加了花生叶片的MDA含量,荚果产量亦有不同程度降低。相同种植模式下,花生施钙处理较不施钙对照均有不同幅度的增产,且间作中间行花生的增产幅度高于单作花生的增产幅度;此外,间作和单作花生荚果产量随施钙量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Ca2处理获得最高荚果产量;结果与从回归方程推算出的单作和间作中间行花生适宜施钙量基本相符。施钙亦增强了单作和间作花生叶片的光合生产能力,其净光合速率分别提高了3.1%~23.7%,8.9%~21.8%。与不施钙处理比较,Ca2处理提高了单作和间作花生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CAT、POD和SOD的活性,降低了花生叶片的MDA含量,利于提高间作花生对遮荫的适应能力,利于间作花生产量的提高。Ca2处理是本试验条件下单作和间作遮荫条件下适宜的施钙量处理。  相似文献   

9.
大田栽培条件下,以中国北方主栽的13个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单株叶面积、开花数、成果率等18个源库性状进行测定和计算,利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筛选花生源库性状评价指标,对比不同品种的源库性状差异和产量差异,并进行源库类型划分。结果表明,结荚期和饱果期的叶面积、开花数量、成果率和荚果充实度可以作为评价花生源库关系的主要指标。根据源库特征及产量表现可以把花生品种分为源库协调型、源大库小型、源足库少型和源足库多型4类。源库协调型品种叶片净同化率高,花期持续时间和开花数量适中,有效果比例和荚果充实度高,易获得高产。源大库小型品种叶面积过大,叶片净同化率和单位叶面积荚果产量低,荚果充实度低,限制产量提高。源足库多型品种产量限制因素为花期长,花数多,成果率低,无效果针和荚果消耗营养,有效荚果饱满度不足。源足库少型品种产量限制因素为开花持续时间短,花量少。因此,在花生生产中,应该针对不同源库类型品种,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叶源大小和开花量,防止叶源冗余、花多不实和果多不饱,提高有效果比例和荚果饱满度,增加荚果产量。  相似文献   

10.
对2009-2013年广西花生区域试验39个品种(组合)的48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总果数、百果重、全生育期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总果数对产量直接正作用最大且对产量的贡献值最大;总果数和百果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饱果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全生育期与出苗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认为广西花生品种高产育种应在保证一定单株总果数的基础上,主攻百果重和饱果数,同时协调全生育期与出苗率和株高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