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畜牧业健康高速发展.为进一步做好黄石市的布病净化工作,促进布病净化区域建设,2017—2020年黄石市畜牧兽医局按照"检测-扑杀-监测-净化"的技术路线持续开展了布病监测净化工作.监测结果显示,结合黄石市人疾控的数据和黄石市动物疫控的布病净化成效,在黄石市的羊场及牧区、农村和城镇居民中的布病阳性率都在逐年下降,种羊场已连续2年未监测到阳性个体,基本达到稳定控制区标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黄石市羊场散养户居多且养殖户法律意识、生物安全意识依然淡薄,存在一定的风险.调查结果证明了黄石市布病净化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但要想达到区域布病净化,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
羊场布病净化是一项细致的科学的技术工作,在实际净化工作中稍有疏忽,就容易导致布病净化失败,甚至造成人员感染。笔者全程组织并参与一个羊场布病的监测、采样、扑杀等净化工作,在净化工作中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导致净化失败。本文针对羊场净化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布病净化关键环节技术提出一些探讨,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安定区畜间布病呈不断反弹趋势,布病防控形势严峻,任务艰巨.通过多措并举,促进布病监测净化工作的顺利开展,达到"监测一片、净化一片、巩固一片"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根据山东省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总体规划,近几年来,在全省重点开展布病防控和净化工作,各市畜牧兽医部门以县(市、区)为单位组织开展了布病基线调查,花大力气推进了"省级布病净化场"评估验收工作,同时选取蓬莱市作为布病区域净化试点开展布病区域净化工作。蓬莱市地处胶东半岛最北端,经济条件优越,养殖量少,兽医机构完整,实验室仪器设备完善,具备相应的技术力量,并且三面环海交通易于控制,通过开展监测、检疫、隔离、消毒、净化,流通控制等技术,探索建立布病区域净化模式,并在全省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5.
正四川省广元市自2 0 1 5年检测到山羊布病阳性以来,在全市实施监管、检测、扑杀、处置灭源的根除策略。2015年开展重点区域普查和全覆盖监测,2016年正式开展牛羊布病净化工作,并于2016年7月30日完成普查,随后开展了持续监测净化工作;2017年在持续监测净化基础上,再次开展了全面普查。一、净化工作成效通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广元市牛羊布病净化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  相似文献   

6.
笔者对嘉祥某规模羊场制定合理净化程序,采用全面检测和淘汰阳性家畜的办法,经2年的持续监测,该场布病得到了净化,试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对人、畜健康的危害较大。保山市从1959年证实有动物布病阳性,经过几十年的监测净化,达到稳定控制标准。但是,近年来布病在国内、省内呈上升趋势,再次对保山市人、畜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分析保山市布病监测净化历史、现状和形势,提出了"高度重视、强化监管、加强监测、严格净化、做好防护"的对策,并提出了具体的措施,为全市监测净化动物布病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施国家布病净化试点项目,裕安区采用检测-扑杀净化策略,建立完善了布病防控《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优化了布病监测、移动控制、检疫监管、扑杀净化等技术和管理措施,逐步建成一套适宜轻流行区布病防控净化模式。本文对全区布病净化试点项目进展进行介绍,旨在为其他地区布病净化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述了平邑县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净化情况及主要举措,指出了现阶段散养户存在布病净化难、动态监管存在短板、基层布病防控技术薄弱等布病净化问题,针对羊场布病净化提出流通监管、定点屠宰、溯源防控的县级布病净化总体规划,以及提升村级防疫员布病防控能力,完善布病防控社会化兽医服务体系,强化布病防控知识宣传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0.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来源于动物的重要人畜共患传染病,随着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人畜感染布病病例逐渐增多.2017年以来,泰安市开展了布病防控净化工作,本文总结了开展布病防控净化的重要意义、策略、主要工作措施、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推进动物布病防控净化工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牛羊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疫情开始出现反弹和回升,给养殖业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严重挑战。2015年青海省重新调整畜间布病防控工作,将全省分为监测净化区和免疫区,牛羊种畜和奶牛的监测净化和对其他牛羊的免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通过对2018-2022年青海省牛羊群布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掌握近年来青海省牛羊群布病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系统评估畜间布病发生风险,指出了布病防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的防控建议,以期为制定本省布病防控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2017年前潜江市属于羊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未控制区,全市22个乡镇农场333个行政村为羊布病流行区,平均阳性率为1.96%,少数行政村阳性率高达10%以上,对当地农民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个别羊场还出现了养殖者感染布病的情况。2017年,潜江市根据《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6—2020年)》和《湖北省防治布鲁氏菌病(2017—2020年)实施方案》的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以"检、杀、消、管"和群防群控为主要措施的防治对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全市羊布病阳性率从1.96%降到了零,并且连续两年保持为零,彻底地切断了布病的"畜-人"传播链[1]。  相似文献   

13.
正布病是国家近年来重点防控的人畜共患病。苍溪县作为四川省盆地北沿的山地农区,从2015年监测发现山羊布病以来,抓住布病流行之初的有利时机,持续大力抓好牛羊布病的监测和净化,通过3年多时间成功实现了畜间布病的净化。现就近几年走过的布病净化之路,浅谈一些心得体会,以供参考。一、落实四项保障措施,夯实布病净化基础1.落实组织领导保障。由行业主管部门成立牛羊布病防控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牛羊布病普查、监  相似文献   

14.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该病自然疫源分布广泛,危害严重,不仅极大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破坏畜牧业发展,而且危害社会公共卫生安全。我县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以牛羊为主的畜间布病监测工作。最近多年检测结果显示,畜间布病仍有点状发生,还没有彻底净化。为切实做好畜间布病防控工作,我县最近几年来,在全县加大了布病监测范围和数量。  相似文献   

15.
韦瑛 《兽医导刊》2020,(8):80-81
为全面了解河池市羊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以下简称“布病”)流行现状和特点,进行风险评估,为全市的布病防控和全面净化提供科学依据。2014年—2019年,采集全市11个县(区)1337个场点47062份羊血清,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进行布病检测,检出阳性场点25个,阳性血清417份,群体阳性率为1.87%、个体阳性率为0.89%,采取扑杀及无害化处理阳性羊及其同群羊1431只。河池市2016年检出羊布病个体阳性率高达6.15%,通过采取扩大监测面、强化监测频次、对检出阳性病例进行100%扑杀无害化处理等措施,2019年羊布病个体阳性率下降到0.18%,防控工作卓有成效,但布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要实现所有县(区)达到羊布病净化标准,还需要毫不松懈继续抓好羊布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6.
羊布鲁氏杆菌病(简称羊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杆菌寄生在宿主羊细胞内引起淋巴系统以及生殖系统发生病害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有极强的传染性与流行性,对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产生极大威胁。为了控制羊布病的蔓延,应开展科学有效的布病防控净化工作。本文概述羊布病的危害及综合防控净化措施,提出应加强羊群饲喂管理、严格进行接种管理、全面开展无公害处理,以期为羊场尽早发现、及早处置和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迅速拔掉我省城镇奶牛布病疫源,使城镇居民食用牛奶及其制品安全,我省于1988年开展了城镇布病奶牛净化工作。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对奶牛布病采取了检疫、扑杀病畜和健康奶牛免疫等综合性防制措施,并调整了免疫程序、加强了监测和考核验收。1989年长春、吉林两市郊区布病奶牛首先净化。可见,我省城镇布病奶牛净化进展迅速,大有希望。 1.对奶牛布病坚决采取“检、免、杀”的原则 1989年对全省32个县(市、区)城镇奶牛布病进行了抽查,抽查结果请看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家畜饲养量增加和流通频繁,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等人畜共患病呈持续上升势头,不仅严重影响畜牧业生产,也严重危及人民身体健康、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稳定。为了全面了解当地布病发生现状,科学分析其流行规律,有序地开展布病防控与净化工作,及时预警预报布病疫情,为制定布病防控与净化政策和方案提供技术依据,某县2017-2019年连续3年开展布病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9.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的人畜兽共患病,对畜牧业生产和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大理州经过几十年的监测净化,达到稳定控制标准.但是,近年来在州内呈上升趋势,通过分析问题,提出对策措施,为全州监测净化布病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0.
<正>为了掌握芝罘区境内牛羊布病的流行现状,通过对2013~2016年牛羊布病实验室检测检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13~2016年,牛、羊布病检测数量呈上升趋势,血清阳性率逐年降低,2015、2016年实验室检测阳性率为0。可见布病疫情在芝罘区内相对稳定,主要采取监测净化为主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