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南瓜砧木对西瓜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果型西瓜金星为接穗,选用博大嫁接王、圣砧1号等6种不同南瓜砧木嫁接,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分析西瓜自根苗和不同嫁接砧木对西瓜成熟果实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共得到9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醛、醇类和酮类物质46种,占总数的50.0%,相对含量在37.84%~88.43%;(E,Z)-2,6-壬二烯醛和(E)-2-壬烯醛是构成金星西瓜的主要风味物质,含量分别是31.22%和14.22%,壬烯醛及其同系物是西瓜主要特征风味物质;丁基邻苯二甲酸十四酯在金星西瓜自根苗果实中含量高达10.53%,采用6种不同南瓜砧木嫁接的西瓜果实中该物质均未检测出;嫁接明显改变了西瓜果实中醛类、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同时嫁接明显降低西瓜果实中酯类物质含量,嫁接在一定程度上使西瓜果实中风味物质含量发生明显变化并改变了西瓜果实风味物质的组成。  相似文献   

2.
不同瓤色西瓜果实中Vc含量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杰  程志强 《辣椒杂志》2010,8(3):34-36,43
西瓜富含维生素C,但不同瓤色西瓜果实中Vc含量的差异没有报道。以37个二倍体西瓜品种、19个三倍体西瓜品种及25个四倍体西瓜品种为材料,采用碘量法测定了西瓜成熟果实中Vc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瓤色材料的Vc含量差异显著,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黄瓤品种Vc平均含量分别是红瓤品种的1.88倍、1.86倍、1.32倍。选种或食用时选用黄瓤品种能获得较多的Vc。  相似文献   

3.
不同瓤色小型西瓜成熟果实挥发性风味物质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黄瓤色、粉红瓤色和大红瓤色的不同瓤色西瓜品种成熟果实中挥发性的风味物质。结果表明:(1)不同瓤色西瓜共鉴定出76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包括23种醛类、15种醇类、9种烯类、10种酮类、6种酯类,这5类物质占测定挥发性风味物质总数的82.9%,相对含量占总峰面积的87.42%~91.43%,为西瓜果实中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2)两个黄瓤色西瓜品种的酯类物质和稀类物质明显高于两个粉红瓤和大红瓤色西瓜品种,而酮类物质明显低于粉红瓤和大红瓤色西瓜品种。(3)3种不同瓤色西瓜品种间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可作为区分不同西瓜品种的重要参考指标及西瓜品质育种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西瓜果实套袋处理,研究发现西瓜香气组成成分以醛、醇类和酮类物质为主,套袋果实增加了反,顺-2,6-壬二烯醛、庚醛、辛醇、己醇等香气成分的含量,有利于果实风味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5份猕猴桃种质果实为研究材料,分析不同种质的糖酸含量、香气物质构成及感官特征,明确种间差异,为开展猕猴桃果实风味评价、品种改良及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别测定不同品种(系)猕猴桃果实的挥发性香气物质,使用感官评价法评定果实风味.[结果]5...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西瓜果实中瓜氨酸含量,以期对西瓜种质资源总体瓜氨酸含量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为选育高瓜氨酸含量西瓜品种奠定基础。【方法】以195份西瓜种质资源为材料,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成熟果实中瓜氨酸含量(以鲜质量计),通过聚类分析将195份西瓜资源分为不同的类群,进行资源分类与筛选。【结果】195份西瓜种质资源的瓜氨酸质量分数为0.49~2.55 g·kg~(-1),平均值为1.45 g·kg~(-1),变异系数为0.30。呈近似正态分布,大多数品种瓜氨酸质量分数集中分布在0.84~2.10 g·kg~(-1)。聚类分析表明,195份西瓜种质资源可划分为4个类群[极低型(Ⅰ)、低型(Ⅱ)、高型(Ⅲ)、极高型(Ⅳ)]。白瓤西瓜主要集中在含量较低的Ⅰ类群;黄瓤、粉瓤、红瓤西瓜主要分布在瓜氨酸含量较高的Ⅲ类群中。黄瓤、粉瓤、红瓤3种瓤色西瓜瓜氨酸含量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白瓤西瓜品种。地方品种、选育品种以及从国外引进的固定品种主要集中在瓜氨酸含量较高的Ⅲ类群中;黏籽西瓜主要分布在Ⅰ和Ⅱ类群中;而野生西瓜和籽瓜则主要分布在含量极低的Ⅰ类群中。地方品种、选育品种以及从国外引进的固定品种瓜氨酸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野生西瓜、黏籽西瓜和籽瓜。【结论】西瓜瓜氨酸含量与西瓜瓤色及类型有关,不同瓤色和类型西瓜的瓜氨酸含量差异可能是由于人们对西瓜的选择、驯化造成的。本试验筛选出了23份高瓜氨酸含量西瓜种质资源(包括14份选育品种、4份地方品种以及5份从国外引进的固定品种),可作为选育高瓜氨酸含量西瓜品种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7.
 ‘豫艺黑小宝’为黑皮红瓤小果型西瓜品种, 适合河南、安徽、山东、湖北、云南等西瓜产区保护地、早春露地栽培。植株生长势中等, 每株可坐果2~3 个, 平均单瓜质量2~3 kg , 产量37.5 t /hm2 。果实长椭圆形, 果皮墨绿, 果肉大红色, 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0 % , 瓤脆, 汁多味甜, 风味极佳。抗病性、抗逆性较强。皮薄而韧, 极耐贮运。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分析4种不同瓤色(红瓤、粉瓤、黄瓤、白瓤)西瓜果实发育过程中类胡萝卜素组成和含量的变化,并检测类胡萝卜素代谢途径中相关酶基因(GGPS、PSY、PDS、ZDS、CRTISO、LCYB、CHYB、ZEP、NCED1、NCED2、NCED3)的表达情况,以期从基因表达水平上阐明西瓜瓤色形成的分子机理,为改变其类胡萝卜素成分或提高特殊类胡萝卜素含量,实现西瓜的分子育种,提高其营养保健功能与经济价值奠定基础。以红瓤西瓜品种‘CN66’、粉瓤西瓜品种‘CN62’、黄瓤西瓜品种‘ZXG381’和白瓤西瓜品种‘ZXG507’为材料,分别于授粉后6、12、18、24、30、36 d摘取长势及坐瓜节位相近的果实,取果实中心部位果肉,匀浆后放入液氮速冻,于-80°C保存备用。采用HPLC法分析类胡萝卜素的组成和含量,采用Real-time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类胡萝卜素合代谢途径中相关酶基因的表达。红瓤和粉瓤西瓜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随着果实的发育逐渐增加,其中番茄红素均在授粉后12 d出现,并为此后发育过程中类胡萝卜素的积累作出主要贡献。成熟果实中主要含番茄红素,以及少量的八氢番茄红素、六氢番茄红素、ζ-类胡萝卜素、β-类胡萝卜素、紫黄质和叶黄素。红瓤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高于粉瓤,但在授粉后36 d时下降。黄瓤西瓜中含紫黄质和叶黄素,含量随着果实的发育逐渐增高,未检测到番茄红素。白瓤西瓜各发育时期均能检测到痕量的紫黄质和叶黄素。红瓤西瓜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GGPS、PSY、PDS、ZDS、CRTISO)在授粉后1830 d表达量显著增高,检测发现同时期果实中积累大量的番茄红素;而授粉后36 d时合成酶基因的表达量降低,NCEDs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增高,此时期番茄红素的含量降低。粉瓤西瓜大部分合成酶基因在授粉后12 d的表达量最高,随着果实的发育逐渐降低,并且表达量普遍低于红瓤,而NCEDs基因表达量高于红瓤,这可能导致粉瓤中番茄红素含量低于红瓤。黄瓤西瓜中检测发现CHYB和ZEP基因的表达量与叶黄素和紫黄质的含量呈正相关。白瓤西瓜合成酶基因的表达量(尤其GGPS)明显低于其他3个瓤色,而NCEDs基因的表达量较高,这或许是白瓤中只含痕量类胡萝卜素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黄瓜感官检验与主要芳香物质、可溶性糖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品质差异较大的 8个黄瓜品种进行了感官鉴定和主要芳香物质、可溶性糖含量等的测定 ,并对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黄瓜果实中的特征芳香物质反 ,顺 -2 ,6-壬二烯醛分别与香气、甜度、综合口味、感官总分等感官检验项目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反式石竹烯与香气、甜度、综合口味等相关性显著 ;而反 -2 -壬烯醛则与感官检验值无明显相关性 ;己醛与多项感官检验项目的得分都呈显著负相关 ;反 -2 -己烯醛只与涩味得分呈负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感官检验的甜度和综合口味分别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马长生  孙中伟  胡喜来 《园艺学报》2005,32(6):1163-1166
 西瓜新品种‘墨秀’( F1 ) 黑皮红瓤, 以美国品种‘Big Black’选育的自交系为母本(92-3) , 以台湾引进‘长黑’与‘丰收二号’杂交后代自交系(91-3) 为父本杂交育成, 适合华北、河南等地的西瓜产区早春露地栽培。植株生长势强, 平均单瓜质量8 kg左右, 产量45 t/hm2 以上。果实椭圆形, 果皮黑色, 有果粉。果肉大红色, 中心可溶性固形物11.5%。瓤脆爽口, 汁多味甜, 风味极佳。中抗枯萎病, 较耐贮运。  相似文献   

11.
侧耳属3种食用菌解剖学性状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PDA培养基和棉籽壳为培养料,培养了姬菇、榆黄蘑和鲍鱼菇,并对其解剖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姬菇、榆黄蘑和鲍鱼菇菌丝均具有锁状联合,子实体菌柄都侧生,每个担子顶部产生4个担孢子,孢子内含油滴,孢子印皆为白色。姬菇和鲍鱼菇菌盖颜色为灰黑色,榆黄蘑为黄色,姬菇和榆黄蘑菌丝生长快,姬菇菌丝浓密,榆黄蘑和鲍鱼菇菌丝稀疏,鲍鱼菇菌丝能产生黑色分生孢子。姬菇和榆黄蘑子实体小而多,出菇早、产量高,鲍鱼菇子实体较大内部组织紧密,担子、担孢子梗粗壮,孢子饱满油滴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种子层积处理前进行的不同预处理方法和层积天数的试验,对影响美国东部黑核桃种子层积催芽因素进行了探讨。催芽前进行冷水浸种5d(天),沙藏层积催芽150d(天),发芽率最高,发芽最快,播种后60d(天)调查,出苗率达75%。  相似文献   

13.
采用香菇菌株Cr-02为实验材料。简易开放式生料栽培为栽培方法,观察到了香菇子实体形态发育的全过程。初步将之分为纽结期、褐变期、成型期和成熟期四个时期,确定了子实体形态分化的关键时期是褐变期。  相似文献   

14.
香菇原生质体单核体杂交方法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试验通过三种方法收集菌丝体 ,经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后得到其单核体 ,将不同菌株的单核体杂交配对后得到了不同于亲本的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15.
直立迷迭香不同木质化程度插条扦插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林  朱莉  孙奂明  赵菲 《北方园艺》2010,(5):114-115
以直立迷迭香不同木质化程度插条为试材,进行扦插对比试验,旨在筛选出最适合北京地区直立迷迭香生产的插条类型。结果表明:在嫩梢、半木质化和完全木质化3种插条类型中,完全木质化插条生根早、根量大、分枝多,扦插效果最好,适合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鸡腿蘑菌丝体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8种不同培养基配方,培养鸡腿蘑菌丝体,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鸡腿蘑菌丝体酯酶(EST)同工酶谱差异明显,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谱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7.
采用火焰原子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保定市市售的3种类型共16种蔬菜中的Ca、Cu、Zn、Fe、Mn 5种矿质元素,为指导人们日常饮食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蔬菜中矿质元素含量不同,叶菜类蔬菜中的(Ca、Cu、Zn、Fe、Mn含量高于果菜类蔬菜、根茎类蔬菜;而不同品种的蔬菜其矿质元素的含量也存在很大差异,油菜中的Ca和Mn含量最高,分别为7.6 g/100g和8.98 mg/100g;Zn含量最高的为香麦16.72 mg/100g,其次为菠菜12.63 mg/100g,洋白菜的Zn含量最低仅为0.73 mg/100g;菠菜中Fe含量最高138.43 mg/100g,其次为香麦111.11 mg/100g.综合分析结果,香麦、菠菜、油菜的Ca、Cu、Zn、Fe、Mn含量要高于其它种类的蔬菜.  相似文献   

18.
以美国大速生菜为试材,以腐熟与未腐熟玉米秸秆替代草炭作为莴苣无土栽培基质中的主要材料,研究其对莴苣产量、叶面积、干物质量、光合速率、根系活力、维生素C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3处理(腐熟玉米秸秆∶蛭石=3∶1)基质配方最有利莴苣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检测了真姬菇菌丝对卡那霉素、头胞霉素、氨卞霉素、潮霉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卡那霉素、头孢霉素、氨苄青霉素对真姬菇菌丝生长基本没有影响,与对照比较3种抗生素不同浓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效应均没有显著性差异。真姬菇菌丝对潮霉素非常敏感,10mg/L的潮霉素能够完全抑制真姬菇的菌丝生长,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建立真姬菇的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 ,来研究白蚁蚁巢的热水浸提物对鸡菌丝生长的影响 ,探索鸡菌丝的营养特征。研究发现蚁巢热水浸提物对黄褐纹鸡菌丝的生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作用 ,而蚁巢热水浸提物的量的多少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