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哺乳仔猪补料中添加柠檬酸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16窝共152头荣昌纯种哺乳仔猪,以窝为单位随机分为四组,从21日龄开始分别喂给含0、0.5、1.0和1.5%柠檬酸的饲粮至60日龄结束。测定柠檬酸添加量对饲粮PH、哺乳仔猪增重、饲料进食量及利用率、血清总蛋白及血浆尿素氮、仔猪腹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0.5、1.0、和1.5%三个柠檬酸饲粮组分别与0组比较:饲粮PH降低0.75、1.10和1.45个PH单位;日增重提高14.88、7.02和3.31%,日进食饲料量(Y)与柠檬酸水平(X)呈Y=264+165x-154x~2二次曲线;日增重与日进食饲料量呈强正相关(r=O.97,p<0.05);单位增重消化能消耗改进5.88、2.87和-2.15%;血清总蛋白增加0.57、0.52和0.10克/升,血浆尿素氮降低0.73、0.66和0.60毫摩尔/升;仔猪腹泻率减少27.83、28.0和16.17%。在哺乳仔猪补料中添加适量的柠檬酸对改进仔猪生产性能有效。  相似文献   

2.
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营养性病因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探讨了日粮种类和营养水平对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影响。试验用了四种日粮(分别含多量动物饲科,少量动物饲料,无动物饲料和少量青饲料)和六种能量蛋白水平组合(能量3.9、3.45兆卡/kg,粗蛋白23%、20%、17%)。结果表明,仔猪腹泻程度与日粮种类和蛋白水平密切相关,与能量水平关系不大。无动物饲料或有青饲料的日粮组和蛋白水平23%的日粮组腹泻发生率显著(P<0.65)或极显著地(P<0.01)高于其他处理。日粮种类的影响取决于日粮的消化利用率。控制仔猪腹泻的营养措施包括提供消化利用率高的日粮和适当降低日粮的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3.
对三个快羽系、三个慢羽系及其九个杂交组合共1440只雏鸡在42日龄内的羽速羽型特征作了研究。结果表明:1、出壳时的羽型可根据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的绝对差度分为六型。2、在42日龄内,三个快羽系的羽型特征较一致;而三个慢羽系的羽型却有较大的差异。3、亲本对杂交鸡的羽型影响在品系间有差异。4、在42日龄内的不同阶段,羽速(即快、慢羽)的鉴别要按不同部位的羽型特征的差异来进行。  相似文献   

4.
观察测量屠宰肉尸452头,其中440头为有无腹股沟深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10头为后躯被检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2头为管道注射,观察引流区。结果:1.猪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在统计230头,460例肉尸中,有24头存在,占10.43%。腹股沟深淋巴结平均重0.88±0.38克,平均大小为2.82±0.70×1.64±0.36×0.47±0.13厘米;汇集股部内侧和下腹部的淋巴液,注入髂内侧淋巴结。2.髂内侧淋巴结平均重1.87±0.71克,平均大小为3.19±0.80×1.38±0.42×0.55±0.18厘米;输入管数为5—6条,管外径为0.09±0.04厘米,输出管数为1—3条,管外径为0.24±0.10厘米。3.髂内侧淋巴结收纳腘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引流区的淋巴液和部分盆腔内脏的淋巴液。管辖范围广,位置恒定,淋巴结较大,浅在胴体脏面,易找到,不破坏商品,不影响商品的外观,是屠宰肉尸后躯被检的主要淋巴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RRSV-GXA毒株对断奶仔猪的致病性。[方法]将12头PRRSV/PCV2抗体和抗原阴性的健康仔猪随机分为感染组(9头)和对照组(3头),感染组通过口服和肌肉注射方式接种PRRSV-GXA株细胞毒(4ml/头),对照组接种无病毒的细胞培养液(4ml/头)。感染后第11、14和21天分别剖杀感染组3头和对照组1头,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特异性抗体水平以及病毒核酸等判断其致病性。[结果]仔猪感染PRRSV后第6~10天体温稍微升高,随后逐渐恢复至正常。早期出现短暂的精神沉郁,轻度厌食但没有出现典型临床症状。剖检的病理变化仅见于感染后第21天,有2头感染仔猪肺膈叶前缘出现小的局灶性间质性肺炎,镜检肺泡壁间质增宽,有多量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在感染后第9天检测到PRRSV特异性抗体,并随着时间呈上升趋势,感染后第21天达到较高值。在4头感染仔猪的肺脏及肺门淋巴结检测到病毒核酸,其中1头仔猪扁桃体也检测到病毒核酸。[结论]PRRSV-GXA毒株对仔猪的毒力较弱,但能刺激机体产生较高水平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6.
山羊超数排卵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四种方法对30头次山羊进行超数排卵。方法1:PMSG(700~1350IU)静注+hCG(750~1000IU)或LH(150IU)静注;方法2:PMSG(1000IU)肌注+LH(100~200IU)静注;方法3:PMSG(1000~1350IU)肌注+hCG(750~1000)静注;方法4:FSH(总剂量为300IU,分六次肌注,每日二次,连用三日)+LH(100~150IU)静注。结果发现方法3得到的平均排卵数最高(7.4个/头),其次为方法4(6.5个/头),再次为方法2(3.4个/头)。方法1平均排卵数为2.4个/头。试验表明应用常规的方法3、方法4对山羊进行超数排卵是较为有效的超排方法,其中以方法3采卵手术率最高,为42.9%(3/7)。  相似文献   

7.
伪狂犬病毒(PRV)感染仔猪后,临床表现为发热和神经症状,2周龄内仔猪的死亡率可达95%以上;病理学变化则以非化脓性脑脊髓炎和神经节炎为特征。不同毒株在毒力和致病性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些毒株仅在猪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病变,另一些毒株则可引起鼻炎、肺炎或脑炎,  相似文献   

8.
用5头长白公猪与15头雅南母猪杂交的51头杂交后裔测定其血清蛋白含量及估计遗传力并分析其与经济性状的相关。结果表明:长白杂交猪血清白蛋白,α-、β-和γ-球蛋白的百分含量分别是:51.92±5.44、21.48±4.2、12.09±2.11和14.86±2.11和14.86±2.31。血清白蛋白与各经济性状除屠宰率外存在显著(相似文献   

9.
不同断奶时间和体重的仔猪对简单饲粮和复杂饲粮的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72头仔猪研究了断奶时间、断奶体重和饲粮类型对仔猪断奶后生产性能的影响。仔猪分别在25、35和45日龄断奶,每个日龄组选大、中、小三种体重猪各8头,分成二组。分别饲喂玉米一豆饼简单饲粮和含3%乳清粉、2%全脂奶粉和3%鱼粉的复杂饲粮。试验至70日龄结束。结果表明,随断奶日龄提高,70日龄体重(FW)和饲料利用率(FCR)提高(P<0.01),但35与25日龄断奶差异不显著(P>0,05);25日龄断奶猪的血清尿素氧含量极显著(P<0.01)高于35和45日龄组。随断奶体重增加,FW和采食量增加(P<0.01),但是FCR没有明显改善(P>0.05);大体重猪的血清脲氮明显(P<0.05)低于中、小体重。与复杂饲粮比较,使用简单词粮时,仔猪FW、采食量、FCR均明显下降,而血清尿素氮明显上升(P<0.01)。水平组合比较表明,断奶早或体重小而喂复杂饲粮的猪与断奶晚或/和体重大而喂简单饲粮的猪具有相近的生长成绩。回归分析表明,断奶体重比断奶日龄对生长性能的影响更大;采食量是影响断奶后生长性能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四川猪与引进猪及杂种猪间肉脂品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研究用4个四川猪种,3个引进猪种及其二、三元杂种猪共162头,测定并分析了主要肉质性状和脂肪酸比例,结果证明:四川猪的肉脂品质最佳,外种猪最差,杂种猪的肉质介于两者之间,其脂肪品质与四川猪接近;性状间相分析得出:肉质性状相互间呈中等相关,与胴体瘦肉率存在一定的拮抗性。脂肪酸比例与肉质性状间相关多不显著,而与胴体瘦肉率相关紧密。  相似文献   

11.
仔猪黄白痢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某猪场注射大肠杆菌多价菌苗母猪所产仔猪均发生仔猪黄白痢病。从患病后未经治疗及死亡仔猪肠内容物中分离鉴定出4株引起仔猪黄白痢极少见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其中3株为O78血清型,1株为O15血清型。所分离出的4株菌在生化反应上存在菌株差异性,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不显著,致病力均很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仔猪在14日龄接种蓝耳病毒疫苗,25日龄接种猪瘟疫苗,检测接种蓝耳病疫苗和猪瘟疫苗后的免疫合格率。[方法]采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猪瘟病毒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抗体表达量。[结果]猪蓝耳病疫苗免疫3 d后,6.7%免疫个体为抗体阳性,免疫7 d后,26.7%免疫个体为抗体阳性,免疫14 d后,85%免疫个体为抗体阳性,免疫后30 d 100%免疫个体为抗体阳性;猪瘟疫苗免疫3 d后,13%免疫个体为抗体阳性,免疫7 d后,40%免疫个体为抗体阳性,免疫14 d后,58.3%免疫个体为抗体阳性,免疫30 d后,83.3%免疫个体为抗体阳性。[结论]仔猪在蓝耳病疫苗免疫3 d后抗体效价最低,30 d后免疫效果很好,接种猪瘟疫苗3 d后抗体效价最低,仔猪不足以抵抗病毒侵袭,虽然蓝耳病疫苗和猪瘟疫苗接种后30 d,抗体水平都达到了农业部规定的70%的标准,但是猪瘟疫苗免疫效果不能达到100%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3.
四川玉米矮花叶病毒株系及分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过3年在我省玉米主栽区采集的玉米、高梁等作物的带病标样,采用生物方法测定,证明了我省玉米病毒病的优势株系为甘蔗花叶病毒,并查明了该病毒的寄主范围。  相似文献   

14.
为了给猪流感疫苗的研制做准备,试验将从某猪场现地采集疑似猪流感发病猪的鼻拭子样品,经过处理后接种至10~11日龄SPF鸡胚进行盲传,分离到1株具有血凝性的病毒。通过血清学、分子生物学鉴定、电镜观察、动物回归试验等方法对该病毒进行鉴定。结果发现:该病毒可与猪流感病毒H3亚型阳性血清特异性结合;通过分子生物学检测,该分离株出现猪流感病毒H3亚型和N2亚型目的片段;将该分离株液置于电镜下观察可见直径为80~120 nm且具有囊膜和纤突的病毒粒子,符合猪流感病毒粒子形态特征;用纯化后的病毒攻击4~6周龄阴性仔猪,攻毒组仔猪发病率可达80%。由此可见分离获得的病毒为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15.
猪是伪狂犬病毒的贮存宿主,猪伪狂犬病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发展。某猪场怀孕母猪发生流产,新生仔猪大批急性死亡,并伴有呕,吐、腹泻及发抖、震颤和运动失调等神经症状,病猪体温升高至41℃-41.5℃。经临床检查、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伪狂犬病。通过紧急接种猪伪狂犬基因缺失苗、投喂抗生素、加强消毒等措施,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并对发病猪场小猪采取相应防治,最终建立新的无病猪群。  相似文献   

16.
猪伪狂犬病病毒粤A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广东番禺某猪场病死仔猪中分离到一株疑为猪伪狂犬病病毒(PRV)毒株,通过对其理化特性的鉴定,中和试验,实验动物回归试验,电镜观察,PCR扩增及感染力测定,发现其对氯仿、乙醚均敏感,能中和Pr不标准阳性血清,实验兔接种该病毒后,发生瘙痒并麻痹致死,电中见病毒粒子呈示规则圆形并带有囊和纤窝。PCR体外扩增可见其不A株在同一水平位置上有相同的电泳带,用Marc145测定其毒为10^7.5TCID50/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安徽省合肥郊县疑似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雏鸡体内,分离到4株病毒。经血清学、人工感染、鸡胚接种、分子生物学试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物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人工感染易感鸡试验表明,4株中有2株具有超强毒株的致病特点。将其接种36日龄鸡后第2天精神沉郁,拉白色或绿色稀粪,发病率为100%。第3~4天出现死亡高峰,死亡率达80%。剖检可见全身性出血素质,法氏囊呈“紫葡萄”样外观。接种鸡胚后72~96 h引起鸡胚全部死亡。另外2株接种易感鸡后,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低,临床症状不典型,出现亚临床传染性法氏囊病,剖检病理变化不明显,表明此2株毒力较弱。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流行株M基因的变异情况。【方法】用RT-PCR技术从京津冀地区部分仔猪腹泻样品中扩增与克隆3株PEDV流行株M基因全长序列,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基因序列结果显示,3株PEDV的M基因全长均为681nt,其核苷酸同源性达99.7%以上,在系统发育进化方面属于同一簇。M基因系统发育进化关系显示,虽然这3株PEDV与中国以前PEDV流行毒株及疫苗株CV777属于不同的簇,但其与国内外其他PEDV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均达96.5%以上。【结论】M基因仍然是检测PEDV的良好目的基因。  相似文献   

19.
DNA疫苗免疫机制及预防新城疫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阐述了DNA疫苗的免疫途径、免疫机制、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并着重介绍DNA疫苗在预防新城疫病毒中的研究进展,展示了DNA疫苗应用于养禽业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上海地区新发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鉴定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前,仔猪腹泻病严重危害我国生猪养殖业,利用核酸分析技术我们对今春导致上海地区多个猪场仔猪腹泻病的病原体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猪腹泻病病毒(PEDV)是致病元凶.在此基础上,我们利用PEDV特异性引物,克隆了上海地区流行毒株的结构蛋白基因S、N和M,并根据保护性抗原S1基因序列比对,分析了此病毒株与其他相关毒株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上海地区PEDV流行株与2010年来我国各地发生的多数猪腹泻病毒亲缘关系接近,而与传统病毒株如CV777和周边日本和韩国近年来流行的毒株存在一定的差异.另一方面,分析还表明,近年来我国不同地区流行的PEDV存在着异质性,亲缘关系存在差异.通过这些分析,提示当前急需研制新的疫苗尤其是减毒活疫苗对PEDV予以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