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棉花新品种泗棉3号泗棉3号是我场育成的棉花新品种。1993、1994年分别通过江苏省与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并被定为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及杭棉铃虫试验的标准对照品种。1996年被国家科委、农业部联合评定为全国“八五”攻关后补助新品种。泗棉3号主要特...  相似文献   

2.
泗棉3号(原名泗阳263)是江苏省泗阳棉花原种场用抗枯萎病新洋76—75,与该场选育的泗阳791杂交有成。1993年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定名泗棉3号.1产量表现:省区试平均87.7公斤/亩,居参试品种之首,是江苏省1982年以来参加区论中产量突破泗棉2号的棉花高产品种:在通州市1992~1993年抗病棉品比试验中,平均产量96.1公斤/亩,比盐棉48增产19.23%,比苏棉3号增产9.13%。2抗枯萎病性:1991年沿海地区所新洋试验站签定,其病率、病指均为0。1992年省区试、沿江地区所、省农科院经作所的人工病回抗枯鉴定结果平…  相似文献   

3.
泗棉3号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杨举善,吴德兴,戴敬(江苏省扬州市农业局225002)泗棉3号是江苏省泗阳棉花原种场培育的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被农业部列为长江中下游棉区重点推广品种。我市从1992年起引种品比、示范推广,1994年全市种植5.67万...  相似文献   

4.
“湘棉16号”(原编号“90-G3”)是湖南省棉花研究所用(岱27×86—1)F4作母本、(无酚1号×兰布南特低酚棉)F4作父本杂交后于1986年定型后选育而成的棉花新品种。1994年1月经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产量表现:1992年至1993年两年参加湖南棉花区试,平均亩产皮棉108.9公斤,比对照“泗棉2号”和“湘棉10号”分别增产7.85%和8.84%。1993年同时进行生产试验,在省棉科所(有病点)亩产91.04公斤,在大通湖农场(无病点)亩产77公斤,均比对照增产。特征特性:“湘棉16号”株高120厘米左右,植株松散里塔形,果技第…  相似文献   

5.
我们场在七十年代初育成“泗棉一号”,推广面积达一百多万亩.新育成的“泗棉78—18”,1980—1981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麦(油)棉连作棉花品种区域试验,连续两年皮棉产量均居第一,分别比对照“徐州  相似文献   

6.
山菠菜胆碱单加氧酶基因对棉花的遗传转化和耐盐性表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胆碱单加氧酶(CMO)是渗透保护剂甜菜碱生物合成的关键酶之一。以棉花(Gossypium hirsutium L.)泗棉3号的下胚轴切段为外植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克隆自山菠菜(Atriplex hortensis)的AhCMO基因导入其中,通过组织培养胚状体发生途径获得转基因再生植株。以0.5%卡那霉素对再生苗筛选后,PCR检测抗卡那霉素棉苗确认阳性转化株,Southern和Northern杂交结果进一步证实外源基因已导入棉花并得到表达。在温室盆栽条件下,于2片真叶期对转AhCMO基因棉花及其转化受体泗棉3号施加0.5%的NaCl胁迫,15 d后发现其光合作用和植株生长被显著抑制,非转基因棉花泗棉3号的株高、鲜重和光合速率分别降低了57.6%、65.6%和69.9%,而转AhCMO基因的棉株分别降低了37.3%、54.6% 和47.9%。转AhCMO棉花所受盐害程度显著小于非转基因的棉株,说明AhCMO基因的导入和表达提高了转基因棉花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7.
抗病棉苏棉9号苏棉9号系江苏省沿海地区农科所新洋试验站,1985年用泗棉2号与中棉所12杂交,其后代在重病圃上进行多年连续选育而成。l995年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参加农业部"发展棉花生产专项资金项目”被评选中标,并列为全国“九五...  相似文献   

8.
国抗12号原代号(GK-12)是在国家科技部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和农业部的资助下,由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合成Bt杀虫基因,并构筑成高效植物表达载休,然后由江苏农科院经作所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导入我国主栽棉花品种泗棉3号中,所获抗虫品系材料经梁山县...  相似文献   

9.
金伟栋 《中国种业》2002,(10):39-40
2001年,为了鉴评苏州市育成和外地引进的抗枯萎病优质棉花新品种在苏州市的适应性、丰产性,为在本地利用这些品种提供科学依据,特组织本项试验。1材料与方法参试品种(系)共5个:太仓8033、苏棉16号、豫棉1号、苏棉12号(CK1)、泗棉3号(CK2)。设三个试点:张家港市棉花良种繁育中心、太仓市金浪镇农技站、太仓市浮桥镇农技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18~20m2,每小区4~6行,试验四周设保护行,667m2实收株数2790~3000株。栽培方式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播种期在4月1日-4…  相似文献   

10.
耐受草甘膦抗枯萎病棉花新种质PI3910PI3910系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选育,是用苏棉3号经辐射诱变、选择和鉴定出来的优良突变系。田间表现与苏棉3号同样抗枯萎病。蕾期出现第四果枝以后的PI3910棉株能耐受田间实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13个棉花参试品种(系)进行品比试验,进一步掌握各品种(系)的特征特性,以及在本地区的适应性、丰产性及病虫害抗性,为各棉花品种(系)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3个参试棉花品种(系)的产量性状及纤维品质有较大差异。产量从高到低排名前五依次为:邯棉622、邯棉386、新棉839、邯963、源棉22号;纤维品质从优到劣排名前五依次为:新棉124、衡棉922、源棉22号、邯瑞217、中棉所49。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3个含有异常棉血缘的陆地棉高强纤维种质系和4个推广品种的纤维品质和纤维超分子结构分析表明,纤维比强度越高,纤维微原纤角越小,取向度越高,而与成熟纤维的结晶度关系不密切。4×3的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表明,纤维品质和纤维超分子结构参数的基因型方差(除结晶度外)都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对基因型方差进一步分解表明,母本的纤维比强度、长度、取向度和微原纤角的一般配合力均方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泗棉3号的一般配合力最高。仅纤维比强度的特殊配合力均方达显著水平。纤维比强度以泗棉3号×7235为最高。F1与双亲均值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难以根据组合的中亲值来预测其杂交组合F1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总结泗杂棉8号在长江中下游棉区的种植表现,针对泗杂棉8号的品种特征特性制定一整套适宜植棉大户种植的轻简化栽培技术,以适应我国土地流转和农村劳动力减少的现状,有利于稳定我国棉花生产,也有利于国审棉花新品种泗杂棉8号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承泓良  陈国平 《种子科技》2000,18(5):302-303
苏棉 17号 (原名宁杂 30 7)是我省第一个通过审定的杂种棉新组合 ,于 2 0 0 0年 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1 产量表现苏棉 17号母本为四川省棉花研究所育成的核雄性不育系抗 A1,父本是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自育的品系 92— 0 97。 1993年组合比较试验 ,皮棉产量 14 80 .5kg/hm2 ,比对照泗棉 3号增产 18.7% ,列参试组合之首位。 1994、1995年在江苏南京、安徽铜陵、湖南华容、浙江慈溪四地进行鉴定 ,平均皮棉产量 1311.0 kg/hm2 ,比对照泗棉 3号增产 16 .3%。1996、1997年在江苏省杂种棉区试中 ,平均皮棉产量 14 92 .9k…  相似文献   

15.
高产优质抗病品种苏棉9号苏棉9号(原名新洋396)是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新洋试验站利用泗棉2号和中12杂交,在重病圃内多重选择1991年育成的高产、稳产、优质、抗枯耐黄的中熟棉新品种。1995年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同年参加农业部“...  相似文献   

16.
“湘棉16号”(原编号“90-G3”)是湖南省棉花研究所用(岱27X86-1)F4作母本、(无酚1号X兰布南特低酚棉)F4作父本杂交后于1986年定型后选育而成的棉花新品种。1994年1月经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产量表现1992年至1993年两年参加湖南省棉花区试.平均亩产皮棉108.9公斤,比对照“泅棉2号”和“湘棉10号”分别增产7.85%和8.84%。1993年同时进行生产试验,在省棉种所(有病点)亩产91.04公斤,在大通湖农场(无病点)亩产77公斤,均比对照增产。特征特性“湘棉16号”株高120厘米左右,植株松散呈塔形,果枝第一果…  相似文献   

17.
苏棉14组合为苏棉5号/徐141//中棉所19,1989年单交,1990年复交。通过南繁加代,扩大群体,单株选择,多点鉴定,于1995年育成。1999年4月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产量表现 1995~1996年参加徐州市区试,平均总产皮棉比泗棉3号原种增产20.0%,居首位。1996~1997年参加江苏省中熟抗病棉区试,籽棉产量3331.65kg/hm2,皮棉产量1441.8kg/hm2,比泗棉3号增产5.36%,达极显著水平。1997年邳州市岱山乡示范11hm2,平均皮棉产量1875kg/hm2。1998年江苏省棉花品种生产试验皮棉产量1328.7kg/hm2。1997~1998……  相似文献   

18.
低酚棉浙棉9号产量和品质与综合农艺措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五因素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建立了低酚棉浙棉9号高产综合农艺措施的产量数学模型,获得了每公顷皮棉产量达1500kg的农艺措施最佳组合,每公顷密度为46650~48495株,氮肥(纯N)199.35~219.9kg,磷肥(P2O5)64.05~72.45ks,钾肥(K2O)201.45~220.50kg,打顶时期8月1日~3日.农艺措施对皮棉产量的影响程度依次是:氮肥>打顶时期>钾肥>密度>磷肥.对棉纤维品质和棉子仁营养品质关系研究结果,钾肥对棉纤维品质影响最大,钾与纤维长度、强度、麦克隆值呈正相关,磷肥与棉子仁中亚油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氮和磷与棉子仁中人体必需8种氨基酸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施钾对不同转基因棉花品种光合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海鹏  马健  文俊  周桃华 《棉花学报》2012,24(6):548-553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施钾对转Bt+CpTI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1、转Bt基因抗虫棉国抗1号和常规棉泗棉3号光合特性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肥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不同转基因棉花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LAI)、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从而提高棉花叶片的光合性能。施钾还提高了转基因棉花干物质量及分配到生殖器官的比例,增加了棉花总成铃数、铃重和衣分;施钾处理的中棉所41、国抗1号和泗棉3号的皮棉产量较未施钾处理分别增加5.8%,11.8%和7.0%,棉纤维的主要品质指标也得到改善。转Bt基因抗虫棉国抗1号比转Bt+CpTI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1和泗棉3号对钾肥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荆州农科院选育的杂交棉新品种鄂杂棉4号(即荆1029)2000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高产、稳定经多年多点试验示范, F1平均皮棉 1667~2245kg/hm2,比鄂抗棉 3号、9号和湘杂棉2号等增产21,87%~52.78%,杂种优势表现极显著。F21998~1999年湖北省杂交棉区试平均皮棉1201kg/hm2,比鄂棉18(CK1)增产3.7%,比湘杂棉2号(CK2)增产8.11%。在特大洪涝和虫灾的1998年皮棉1089kg/hm2,比两对照分别增产6.99%和1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