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雏鸡饲养管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后备鸡的生长发育情况、种用价值、成活率等,与养殖效益关系密切.培育健壮的雏鸡,可为今后养鸡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要求雏鸡饲养达到标准化管理. 一、饮水 饮水对于刚出壳雏鸡发育有着促进作用.首先,在雏鸡刚出壳后,卵黄囊内的卵黄尚未被吸收完全,如果能够有效利用卵黄囊内的营养物质,可以促进雏鸡发育.做好饮水工作,可有效促进卵黄内物质被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2.
刚出壳的雏鸡应尽快饮水,不仅有利于清理胃肠、排出胎便、促进雏鸡代谢,还能有效地加快卵黄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饮水越早利用效果愈好,从卵黄中吸收的母源抗体也愈多。  相似文献   

3.
1.在雏鸡出壳后的妙用。雏鸡出壳后从出雏室转入育雏室.先用5%-8%红糖水加维生素C饮水后再开食.之后连续饮用3天,可促进雏鸡卵黄的吸收,减少发痞。提高饲料转化率。  相似文献   

4.
春季育雏     
温度。雏鸡出壳第1周内应保持育雏室温度在35~36℃,该温度有利于雏鸡卵黄的吸收,这是育雏成败的关键。以后每周下降3℃左右.到第4周温度控制在25℃左右,4周后可根据天气情况给温或停温。  相似文献   

5.
1.开食时间过晚关于肉雏鸡开食的时间,很多养殖户误认为到达养殖场后5~6个小时才能开始喂食,开食不能太早,否则不利于卵黄的吸收。但实践证实,尽早开水、开食会促进肉雏鸡健康发育。孵化后期及刚出雏时,肉雏鸡的营养物质都来源于卵黄。从孵化场到养殖场,对于雏鸡来讲环境转变非常大,尽早建立良好的采食与饮水行为,会帮助肉雏鸡从残留的卵黄中获得营养,肠道能更好发育,减少肠炎的发病率,利于发挥最大的生产潜能。卵黄为肉雏鸡提供  相似文献   

6.
辛建国 《新农村》2011,(11):26-27
1.雏鸡的生理特点(1)剩余蛋黄雏鸡出壳后腹部残留着尚未被完全吸收的蛋黄,呈囊状物,称为剩余蛋黄。出壳后的正常健康雏鸡一般3天至1周内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这些剩余蛋黄。据生产实践,判别雏鸡质量的标准,就是以出壳雏鸡蛋黄吸收状况作为判定标准之一。出壳后的雏鸡,如果腹部大小适中,松软而富有弹性,脐部收缩良好,则多为健雏;如剩余蛋黄吸收不良,腹部膨大或干瘪,脐部带血或突出表面,则多为弱雏。  相似文献   

7.
正锥鸡必须完成多种重要生理转换,要想给雏鸡一个良好的开端,尽早开食是肉仔鸡提高体重的重中之重。尽早开食使消化道内尽早有饲料刺激,其优势如下。1有利于卵黄吸收可加速雏鸡从残留的卵黄中获得营养过渡到从饲料中获得营养。2有利于食欲的形成通过提高血液胰岛素水平、增加淀粉酶及脂肪酶的分泌,来刺激食欲。  相似文献   

8.
卵黄抗体测定与鸡新城疫免疫接种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对来自同一机体和同一鸡群非同一机体的2796只罗曼蛋鸡血样及蛋样进行了鸡新城疫血清和卵黄抗体水平的检测。结果表明:血清和卵黄无论来自同一机体,还是来自同一鸡群,所测抗体效价基本一致。对610枚入孵种蛋不同时间卵黄抗体和该批种蛋孵出的610只雏鸡不同日龄血清抗体水平进行了检测,发现种蛋卵黄抗体效价与雏鸡血清抗体效价有一定的相关性,用卵黄监测种蛋的抗体水平可以得知雏鸡出壳后首免时间。  相似文献   

9.
<正>雏鸡白痢发病高峰期集中在7~14日龄,病鸡精神抑郁,畏寒,颤抖,毛松,翅垂,食欲、渴欲下降。最为典型的症状是拉白色糊状如浓稠石灰乳状的粪便(白痢),此种粪便一排出即凝固为石灰石状物,堵塞肛门,小鸡常因全身性败血症而大批死亡。解剖可见卵黄吸收不全,肝脏表面有白色坏死小点,稍大的病雏肺有灰黄色结节和灰色肝变。大肠杆菌病雏鸡出壳后几天即出现大批急性死亡,慢性者呈剧烈腹泻,粪便为灰白色,死前有抽搐和转圈运动。剖检可见卵黄膨大,日龄稍大的雏鸡剖检可见  相似文献   

10.
一般将6周龄前的鸵鸟称为雏鸟.这时期的鸵鸟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死亡率最高,所以对雏鸵鸟的饲养管理至关重要.雏鸟的营养和卫生管理是影响雏鸟存活率的两个主要因素. 一、雏鸵鸟的营养 新生雏鸟不必立即饲喂.因为雏鸟的卵黄在孵化期间没有被完全吸收,雏鸟出壳后,卵黄可继续供机体吸收利用.出雏12小时后再供给食物和饮水,尤其是在集约化饲喂的鸟群更应如此.每天应清理1次水槽并至少加水1次.  相似文献   

11.
<正>1控制性别。在公鸡的饲料中添加10%葡萄糖,饲喂10天左右,让其与母鸡交配,所产的种蛋,孵出的雄鸡多。约占61%;反之,在母鸡饲料中添加10%葡萄糖,饲喂10天,用其所产的蛋孵化,雌雏较多,约占65%左右。2有利育雏。雏鸡出壳头一天,饮8%蔗糖水溶液,可延缓腹腔内卵黄的吸收速度,延长卵黄及进食营养物质共同供应时间,促进新陈代谢,对雏鸡早期生长发育极为有利。3提高成活率。研究表明,1周龄内雏鸡死亡率常常高于其它阶段饲养的鸡。其原因是与长途运输、不及时饮水开食所造成的饥饿及脱水、抵抗力低等原因有关。因此,雏鸡经过长途运输,进入育  相似文献   

12.
雏鸡糊肛,就是肛门被粘粪糊住。主要是由于开水、开食不及时,饲料蛋白质含量高,环境温度低以及疾病等因素所引起。雏鸡糊肛主要发生在出壳后最初几天。预防措施有:1.及时“开水”。雏鸡出壳后第一次饮水叫做“开水”,及时“开水”有助于雏鸡腹腔内剩余蛋黄的吸收。如果出壳后2~3天还不能“开水”,发生糊肛的雏鸡就增多。通常在出壳后15~24小时内“开水”,最好饮用5~8%的糖水2~3天,不仅可以预防糊肛,而且可降低死亡  相似文献   

13.
一、加强雏鸡的早期营养采用两种方法:尽早开食和使用育雏前期料。尽早开食是指雏鸡出壳后尽早放入育雏区域,立即供水供料,同时饮水开食。一是为了促进心血管系统发育和消化器官的成熟;二是可以减少残余卵黄内不饱和脂肪酸、母源抗体等蛋白质作为普通营养素的消耗量,而用于合成细胞膜和中枢神经膜结构,提高被动免疫水平。此外,尽早开食还可以减少雏鸡误食垫料而引起肠道疾病和消化不良的风险性。二、采用"温差育雏"法温差育雏有两大特点:一是育雏温度比传统标准低;二是育雏空间相应扩大。从热源中心向外周,温度呈阶梯状,离热源越远,温度越低,让体质不同的雏鸡有一个与自身适应的温度环  相似文献   

14.
<正>1.7日龄卵黄囊被吸收卵黄囊吸收的水平是判断雏鸡是否健康生长发育的重要标准,若卵黄囊吸收差,蛋鸡后期发育不良、死淘率高。卵黄囊吸收的快慢取决于三个条件:温度,1~3日龄舍温是否可保证33~34℃;饮水,提供充足的饮水,促进卵黄囊内营养物质的转化和代谢;湿度,保证前期65%~70%的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15.
一、选好鸡苗 虽然好的鸡苗能养差,但差的鸡苗却难养好.优质健康的鸡苗源于种鸡群的净化、营养、管理、防疫和孵化技术等方面.多种疾病能通过种蛋传播到下一代,还有卵黄炎、脐炎、脱水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雏鸡成活率.选择鸡苗,除了选择供苗的鸡场外,在现场挑选时还需注意四看:一看颜色.一般情况下,雏鸡绒毛呈棕红色或金黄色,其颜色越深,说明卵黄吸收越好.二看体重.  相似文献   

16.
浅谈蛋鸡育雏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育雏是蛋鸡生产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培育出发育良好,健壮的上笼蛋鸡,才能保证产蛋率高,蛋重增加快,成鸡病死率低,耗料省,最终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为获得健康的鸡雏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饮水雏鸡出壳后1~14h内饮水,可补充雏鸡出壳时体内损失的水分,促进肠道蠕动排出胎粪;促进体内剩余蛋黄的吸收和提高食欲。多数蛋黄吸收不良的弱雏不好动,找不到饮水器,喝不上水,腹部蛋黄吸收受阻,加上  相似文献   

17.
鸡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是鸡的烈性病毒性传染病,病原体系副粘朊病毒科(Paramyxovirldae)的单股RNA病毒,称之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 Virus)。目前国内外均应用NDV疫苗予防本病。由于广泛使用鸡新城疫疫苗,成年母鸡不同程度地接受免疫,现已查明本病疫苗主要引起体液免疫,NDV特异抗体—方面保护母鸡,免于强毒NDV的攻击,不致发病,另一方面NDV特异抗体又可经母鸡输卵管,移行入受精卵、主要含在卵黄内。在胚胎发育期及新生雏阶段,卵黄不仅做为营养的来源,同时所含的NDV抗体亦为雏鸡所吸收,使雏鸡体内在一段时间存在NDV特异抗体。这种由母鸡被动地输给雏鸡的NDV抗体,通常又称之母源性抗体,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为雏鸡提供免疫保护。这是  相似文献   

18.
<正>糖味甘,易溶于水,适口性好,有补养、和中等作用,可提供畜禽所需的能量,促进其生长发育,又可在防治某些疾病方面起着主导或辅助作用。雏鸡在出壳后采食之前,先饮5%~8%的白糖水或葡萄糖水一天,可使1周龄以内的死亡率减少50%。在前3天给雏鸡饮用5%~8%的白糖水或葡萄糖水,可促进卵黄消化,加快雏鸡的生长。雏鸡开食12小时后饮服8%~10%的食糖溶液,可  相似文献   

19.
一、育雏期温度忽高忽低 按日龄要求保持温度相对稳定.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挤堆,会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卵黄停止吸收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20.
一、育雏期温度忽高忽低 按日龄要求保持温度相对稳定。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挤堆,会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卵黄停止吸收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