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部的各位老师:你们好!我是河南商丘的一名菜农,之所以写这封信,是因为今年我得到了贵刊很大的帮助,获得了好效益,特地向你们报喜,也表示我深深的谢意。我去年就承包2hm2地种菜,但由于技术不过关,信息也不灵,一年下来没什么利润。今年我订了《蔬菜》杂志,在这块地全部种植了辣椒,贵刊在栽培技术上对我的指导就不用说了,我觉得我的辣椒效益好还要感谢贵刊在我销售方面给予的帮助。由于我的辣椒量大,现在销售也不容易,我就采用贵刊第4期第31页上介绍的辣椒贮藏方法先保鲜贮藏了一部分鲜椒,成本比较低,效果还真的不错。后来又根据贵刊第1期…  相似文献   

2.
情系辣椒     
我来湖南已整整 4年 ,在湘研工作也整整 4年了 ,4年的时间虽然短暂 ,但我和辣椒却已结下不解之缘。我本是一个不喜食辣椒的人 ,尤其是看见辛辣的辣椒更唯恐避之不及。初来湖南 ,每每外出吃饭时 ,总看见桌上的菜无一不放辣椒 ,便不由得紧锁眉头 ,愁肠满腹 ,但肚子饿得咕咕直叫 ,也只有硬着头皮吃了。可一口菜下去便辣得两眼直冒金星 ,实在难堪极了。以后我就特别怕到外面去吃饭 ,但由于工作关系又不得不出去吃饭 ,那种愁啊真是一言难尽 !终于有一天我们单位的领导在餐桌上关切地问我是不是不吃辣椒 ,我红了脸不好意思没有吭声。后来领导就说 …  相似文献   

3.
正卢氏家族的"辣椒"经历了50载的时光,历经了三代人的守候,故事还要从卢国强的父亲卢本欣说起,他是当地当之无愧的辣椒育种创始人和奠基人。有些事情是难,但再难,总要有人去做,于是卢本欣下定决心要做辣椒制种,并满怀信心地承诺合作的农户"若是成了,赚的钱都归你们,如若败了,后果我一人承担。"卢国强同样执着于辣椒制种事业,曾说"这么多年来,其他蔬菜行情再好,我都未曾动过一丝念头",他的这份执拗使卢氏辣椒享誉全国,成为辣椒制种领域的佼  相似文献   

4.
未名 《辣椒杂志》2006,4(1):47-48
辣椒在人类饮食生活中是一种最常见的蔬菜和调味品。在我们中国,不吃、或者说没吃过辣椒的人大概不多。在中国著名的川、湘菜系里,辣椒或辣椒制品,如辣椒酱、泡辣椒等往往还是主料,吃起来把人辣出眼泪,辣出汗水,辣出鼻涕,那样子还颇不雅观。不爱吃辣的人不禁要问,“你们这是何苦来呢,不是自己找罪受吗?”爱吃辣椒的人却振振有词“辣椒就是好,一餐不吃过不了”……这是四川人。  相似文献   

5.
辣椒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辣椒是夏秋季节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我市辣椒需求量逐年上升,大棚栽培面积也不断扩大,为筛选出适合在我地推广种植的高产、优质、早熟、抗病的保护地辣椒品种,我市蔬菜办于2009年春引进了4个早熟辣椒新品种开展了品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辣椒脐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椒脐腐病,也称辣椒蒂腐病,是一种非侵染性的生理病害。同番茄脐腐病一样,发生在落花部位的周围。以前很少发生,近几年由于保护地的迅猛发展,作物复种指数较高,辣椒品种不断增多,加上北方初夏持续出现高温干燥的气候,使辣椒脐腐病发生越来越严重。2000年初夏,天津地区辣椒脐腐病发生还较少,但到2001年初夏许多处于坐果期的辣椒棚不同程度地发生了辣椒脐腐病,大部分果实失去商品价值,损失较大。一、症状表现在辣椒果实脐部附近发生,沿“筋”向上扩展。果实表皮发黑,逐渐成水浸状病斑,边缘呈褐色,病斑中部呈革质化,扁平状。…  相似文献   

7.
我市栽培秋延后辣椒已有近十年的历史,由过去的32个试验大棚发展到现在的2万多个。近些年,潜江、天门、汉川等地也掀起了种植秋延后辣椒热潮。种植秋延后辣椒,667m2年收入4000多元,好的年份收入7000多元,还可利用秋延后大棚种一季早春蔬菜,经济效益更为可观。秋延后辣椒为江汉平原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近两年,我们又探索出了一条无公害栽培秋延后辣椒的新路子,现介绍如下。1配制营养土高质量的营养土是培育无病壮苗的关键。营养土应在播种前1~2个月配制。配比为每667m2大田备腐熟灰渣粪250kg,腐熟饼肥10kg,适量草木灰,3年以…  相似文献   

8.
姜满珍 《花卉》2019,(21):41-41
有露台的日子五六年了,种辣椒也有这么久的光阴了。湖南人最喜欢吃,天天不能少的蔬菜就是辣椒。从小看着父母亲种植、运卖各种蔬菜长大,偶尔帮忙采摘,进城学习工作后从未干过农活,在我的记忆中这些画面还很温暖。当乡镇干部时,走村串户也常见大家忙活种辣椒、晒辣椒。吃得最辣的时候是在乡镇工作之时,只要有乡镇工作经历在哪吃饭都不怕辣了。  相似文献   

9.
洪山区建设乡工业港村12组农民曾爱老,是一个四十出头的中年妇女,去年她利用矮中棚种植了0.7亩地的南京早丰1号辣椒,喜获丰收。辣椒于4月23日上市,7月24日结束,供应期92天,产辣椒2499.5公斤,收入3,437.88元,除掉投资254.79元外(包括棚的折旧费),纯收入3,183.09元。她利用矮中棚种植辣椒上市早,产量高、效益大有如下经验: 一、备好棚。去年2月,曾爱老在0.7亩已深翻炕好、重施有机肥的责任地里搭了长25米、宽2.6米、高1.7米的矮中棚5个,利用水竹700根做棚的拱杆和横杆。拱杆间距离70厘米,两边对称插入土  相似文献   

10.
更正     
洛椒9号是洛阳市辣椒研究所所长、辣椒育种专家李才诚先生于2000年育成的辣椒新品种。该品种用航天育种材料配制而成,是当前早熟辣椒中果实最大的品种。经3a来早春保护地种植,反映良好,目前已成为我地早春大拱棚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在早春保护地辣椒育苗生产中,死苗现象越来越重,严重影响了我县农民种植辣椒的积极性。辣椒死苗一般是由枯萎病、疫病、菌核病、青枯病等造成的。据我站多年调查,辣椒死苗除与重茬栽培、气候等因素有关外,还与苗子在定植前  相似文献   

12.
蓝勇 《辣椒杂志》2006,(4):45-49
辣椒进入中国不到400年,却早已红遍大江南北,终结了已延续2000年之久的花椒时代——辣椒为什么具有如此诱人的魅力?吃辣椒是否有益于健康?中国最能吃辣的地方到底在哪里?本文作者,西南师范大学教授蓝勇,通过5年研究,发现这些问题并不象他们看起来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13.
陈玲  华香 《长江蔬菜》1990,(1):10-10
1987年秋末冬初,我地有8户菜农利用辣椒残株重新培育第二次结果,全部获得成功,平均亩产鲜辣椒3027公斤,其中民兵科技示范户龙志华栽植的1.1亩(丈量面积)残株辣椒,亩产高达3600公斤,亩收入2500多元。实践证明,利用辣椒残株二次结果,比新栽培的辣椒,提前上市30~40天,同时省种省工,早花早果,优质丰产,显著地增加经济收入。现将其高产技术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安狄 《中国辣椒》2001,1(3):44-45
我是“正宗的”湖南人,照“湖南人怕不辣”的饮食习惯,应当是爱吃辣椒,而且是“很辣的”辣椒才是。可我偏偏就那么怪,吃不得辣椒,万不得已吃点辣椒的话,也绝对要是“不辣的”那一种。有意思的是,我怕辣椒,吃不得辣椒,可偏偏又与辣椒有着“不解之缘”,可以说我从小至今都曾被包围在辣椒的氛围之中,一件件与辣椒有关的小事、趣事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黄鸿  郭杰  王康  张绪聪  康蕾  刘红 《长江蔬菜》2004,(12):20-21
通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总结出早熟辣椒-夏丝瓜-秋延莴笋一年三熟的轮作栽培模式,并在我地成功的推广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现将关键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辣椒喜温怕热,利用夏季高山冷凉气候生产一季辣椒,辣椒收获后,冬闲季节生产一季大蒜,既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又增加了农民收入。这一种植模式近年来逐渐为我州高山农民认识掌握,为高山地区农业结构调整优化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本文对辣椒及大蒜种植茬口安排,辣椒种植田块及品种选择、培育壮苗、肥水管理、病虫防治、收获贮藏,冬季大蒜栽培选地整地、精细选种、合理密植、配方施肥、防治病虫、产品采收等技术环节进行了概括总结,供高山及类似地区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农民参考。  相似文献   

17.
辣椒喜温怕热,利用夏季高山冷凉气候生产一季辣椒,辣椒收获后,冬闲季节生产一季大蒜,既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又增加7农民收入.这一种植模式近年来逐渐为我州高山农民认识掌握,为高山地区农业结构调整优化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本文对辣椒及大蒜种植茬口安排,辣椒种植田块及品种选择、培育壮苗、肥水管理、病虫防治、收获贮藏,冬季大蒜栽培选地整地、精细选种、合理密植、配方施肥、防治病虫、产品采收等技术环节进行了概括总结,供高山及类似地区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农民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六元奇迹     
《长江蔬菜》2012,(19):59-59
8寸长的芙蓉地豆,卖6元/市斤(500g),真实吗?我在2012年8月3日听说了。湖南长沙近郊的一个蔬菜合作社,2012年春天种植了20kg芙蓉地豆种子,8月3日又要200kg种子秋种。问他为何猛然扩大十倍,他说:今年春天,因为长期低温阴雨,芙蓉地豆在空心菜、苋菜、黄瓜、西葫芦病害多产量低,辣椒、茄子、豇豆、冬瓜、南瓜还没开花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9.
2007年4月份,正是辣椒育苗期。我有一畦苗床,由于家里没有其他的化肥,只剩下半袋赛众28,所以就把它撒在苗床上。辣椒出苗快,十几天后,辣椒苗整整齐齐,小小的叶片绿油油。  相似文献   

20.
卢氏家族的“辣椒”经历了50载的时光,历经了三代人的守候,故事还要从卢国强的父亲卢本欣说起,他是当地当之无愧的辣椒育种创始人和奠基人。有些事情是难,但再难,总要有人去做,于是卢本欣下定决心要做辣椒制种,并满怀信心地承诺合作的农户“若是成了,赚的钱都归你们,如若败了,后果我一人承担。”卢国强同样执着于辣椒制种事业,曾说“这么多年来,其他蔬菜行情再好,我都未曾动过一丝念头”,他的这份执拗使卢氏辣椒享誉全国,成为辣椒制种领域的佼佼者。在这50载的岁月里,卢氏辣椒经历了卢本欣一代的开创和卢国强一代的建设,也正蓬勃发展着,第三代人也开始学习辣椒制种。他们的攻坚精神是辣椒之幸,是我国农业之福。相信,未来镇研的优质种子将撒遍大江南北,走向世界。——策划人:朱焕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