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前 言自 2 0世纪 50年代中期我国开展马铃薯杂交育种工作以来 ,已培育出了一大批马铃薯品种 ,这些品种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 ,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但这些品种的培育成功 ,无不与育种目标的确立与选择有着直接的联系 ,因为育种目标关系到能否选育出好的品种 ,是育种工作成败的关键。长期以来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高产、抗病一直是我国马铃薯育种的总体目标。但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我国马铃薯育种目标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下面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马铃薯育种目标的确立与对照品种的选择问题进行探讨 ,意…  相似文献   

2.
全苏植物栽培研究所和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对马铃薯原产地中美及南美进行了首次考察,在发现具有优良经济性状的多种马铃薯野生及栽培种以后,马铃薯育种工作就在种间杂交的基础上得到了普遍地发展。现在已经明了,在选育生产上所需要的高产优质品种时,不利用新的  相似文献   

3.
蒲正斌 《中国马铃薯》2006,20(6):378-379
1发展概况陕西位于我国内陆腹地黄河中下游。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陕南、关中、陕北三大自然区域。陕南包括汉中、安康、商洛三市,但马铃薯面积以安康市最大,占全市粮食总产中的比重达到25%,该市虽适合马铃薯生长,但马铃薯生长季节阴雨较多,晚疫病发生频繁,严重阻碍马铃薯生产发展。1965年安康农业科学研究所以选育高抗晚疫病,高产、优质、稳产的马铃薯品种为目标,从事马铃薯引种、育种工作。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选育出安农5号、175号品种,90年代选育出国审安薯56号,2000年选育国审安薯58号(秦芋30号),使该市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由197…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我国马铃薯育种和种质资源创新都是以高产、抗病、早熟和鲜食为选育目标;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马铃薯加工业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客商的纷纷投资办厂,市场上对适合各种马铃薯加工品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尤其是适合油炸、低还原糖、低温抗糖化的品种。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杂交育种中的亲本选配吕文河(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150030在杂交育种工作中,亲本的选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育种计划的成败。在选择亲本时要根据主要的育种目标进行,企图选育多用途的品种是不现实的。例如,以选育适合加工法式炸条的品种为育种目标时,育种工...  相似文献   

6.
<正> 针对我省马铃薯生产上病毒病的广泛传播和复合侵染,缺乏过硬的抗病、抗退化品种的状况,于80年代初省农科院粮作所马铃薯组适当调整育种目标,以高产、抗病、优质作为主攻方向,选育增产潜力大并适应商品化生产及其有加工工艺性状和品质的新品种,以适应我省农业生产发展之需要。  相似文献   

7.
<正>日本长期以来笼统的把高产、耐病、优质做为育种目标.但随着对马铃薯需要结构和消费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食品加工业用量的增加,对育种提出了更有针对性的性状指标.根据不同的用途,制定详细而具体的育种目标,使日本马铃薯育种从过去的以高产低成本为中心的产量育种,向专用品种和全年稳定供应为中心方向转化.1 根据食品加工业要求提出的育种目标在日本马铃薯需要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油炸马铃薯片,油炸马铃薯条,炸肉饼和色拉等加工食品的需要.而家庭鲜薯用量在减少.因此,要求育种者培育出新的适于不同用途的专用品种.  相似文献   

8.
在云南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加工型马铃薯优质、高产、抗病新品种选育及栽培示范”正式开始运作之际 ,为了解云南省马铃薯主产区的耕作制度、生产水平、产业现状 ,制定切实可行的育种目标 ,更有效地选育新品种 ,按照该项目分工协调会的考察计划 ,2 0 0 1年 7月 19日~ 8月  相似文献   

9.
我国马铃薯育种方法的研究应用现状及其展望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随着生物技术的兴起和发展 ,我国马铃薯育种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前我国马铃薯的育种方法 ,从技术方面大体可分为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生物育种三类。现将这三种育种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做以比较分析 ,以便于我们更好的开展马铃薯育种工作。1 研究现状1 1 杂交育种1 1 1 品种间杂交品种间杂交是我国目前最为常用的育种方法。它一般包括品种 (系 )间的杂交、自交、回交和杂种优势 (指纯自交系间的杂交 )等四种方式。我国于 4 0年代中期便开始了马铃薯的品种选育工作 ,50多年来已育成了 10 0多个品种 ,其中大多数品种都是通过品…  相似文献   

10.
叙述了云南省马铃薯育种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情况,并介绍了云南省马铃薯新品种的选育及应用情况。根据云南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优势,针对当前生产对马铃薯品种多样化的需求和马铃薯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云南省马铃薯育种工作的建议,积极引进马铃薯种质资源,并进行马铃薯种质资源创新;针对不同育种目标选配杂交组合;加强马铃薯育种体系和推广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新型栽培种在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自70年代初开展新种筛选工作以来,已选育出150余份抗病,高产,综合经济性状好的亲本材料,这些有价值的种质资源极大地丰富了马铃薯的基因库,以普通栽培种做母本,新型栽培种做父本是获是优良品种和高产实生薯群体的有效组合方式。新型栽培种与普通栽培种杂交后代不仅在产量上具有杂种优势。而且在品质上也较现有品种好,特别是在抗晚疫病和淀粉含量方面,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现有品种。  相似文献   

12.
80年代初,由于主栽品种沙杂15号严重退化,使全区马铃薯生产出现了大滑坡局面。针对马铃薯生产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加强了马铃薯品种选育工作,选育目标为高产、抗病、抗旱、高淀粉、适应性强的新品种。榆薯1号马铃薯就是按此目标选育而成的。1亲本来源1976年由叶绿卡X58-15-2有性杂交,获得实生种子2选育过程1977年从48.5株实生苗中选出白花、白皮、白内、高产抗病单株42个,编号为7604--l……42。1978年进一步观察评审,入选苗壮苗势强的单株M个。S历年试验产量结果1979$始,在绥德县马铃薯基点山旱地进行品系试验,5年间7604--…  相似文献   

13.
<正>湖北恩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注重专用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的选育,特别是70年代和80年代以来,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密切合作,征集了大量有益基因资源,从而使专用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现已选育出鄂马铃薯1号、鄂马铃薯3号及南中552等适于薯条或薯片加工的马铃薯品种。这些品种由于淀粉含量较低一直不能满足日益兴起的马铃薯淀粉加工业的需要,而新育成的高淀粉品种鄂马铃薯5号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相似文献   

14.
我国自70年代初开展新型栽培种筛选工作以来,已选育出150余份抗病、高产、综合经济性状好的亲本材料,这些有价值的种质资源极大地丰富了马铃薯的基因库.以普通栽培种(S.tuberosum)做母本、新型栽培种做父本是获得优良品种和高产实生薯群体的有效组合方式.新型栽培种与普通栽培种杂交后代不仅在产量上具有杂种优势,而且在品质上也较现有品种好,特别是在抗晚疫病和淀粉含量方面,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现有品种.  相似文献   

15.
世界遗传基质在马铃薯育种中的应用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俄罗斯没有自己的马铃薯品种,只是在20年代才开始建立马铃薯的世界品种资源。到1925年已收集了最为丰富的Solanumtuberosum的世界育种资源和地方品种资源。从此开始了国内的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我国马铃薯育种以高产、抗病、鲜薯食用为选育目标,近年来随着马铃薯加工业的迅猛发展,市场上对马铃薯炸条加工专用品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现在国内大面积种植的用于炸条加工的品种除替代品种克新1号外,其余基本上是国外引进的品种。由于这些品种适应性、抗逆能力差,严重地影响了我国马铃薯薯条加工业的发展,据此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育成了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的炸条专用品种克新17号。  相似文献   

17.
<正> 黑龙江省北部黑土地区是本省马铃薯重要产区,栽培面积110万亩,占全省马铃薯栽培面积的1/3。为了提高其产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自50年代起,对马铃薯高产栽培的合理施肥、合理密植、种薯切块大小和整薯播种等各技术环节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并使这一地区马铃薯产量逐年提  相似文献   

18.
二季作早熟马铃薯品种选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铃薯起源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区。由于当地的气候、光照特点,决定了马铃薯生长发育、结薯等方面的独特之处,即要求冷凉的气候、茎叶生长适宜于长日照、结薯适宜于短日照等。因此,在结薯对温光不敏感的品种出现之前,马铃薯主要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种植。在低纬度地区,由于结薯期温度高、日照长而无法正常完成生命周期。因此,在育种上就应该根据这一地区的特点,选育休眠期短、结薯集中、对温度和光照不敏感的早熟品种。选育这样的品种最理想的方法,就是在当地环境条件下进行各世代的筛选。本文将根据我们多年的育种实践及所积累的资料,探讨中原二季作地区早熟马铃薯品种的选育技术程序。  相似文献   

19.
CIP资源在我国马铃薯育种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IP资源在我国马铃薯育种工作中的应用王新伟(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克山161606)1前言50~60年代,我国马铃薯资源大多从欧美引入,这些资源多属普通栽培种(S.tuberosum)类型.到了70~80年代,我国马铃薯新品种选育普遍处于"...  相似文献   

20.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针对冀中北(主要包括廊坊、保定、唐山和北京、天津等地 )平原地区的气候特点、土壤状况、灌溉条件和耕作技术水平 ,近年来围绕马铃薯淡季上市、优质高产、优化栽培等目标开展了一系列科学研究 ,探索出一整套实用种管技术 ,经多年多点大面积栽培 ,均获得了成功。实践证明 :只要掌握好以下关键环节 ,采取配套技术 ,冀中北平原地区栽培马铃薯将是一个优质高产高效生产的好茬口 ,应大力推广。1 选择适宜季节和适宜品种栽培马铃薯植株生长发育 ,喜温怕热耐寒。冀中北平原地区露地条件下 ,仅 3月 10日至 6月 10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