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近36年藏东“三江”流域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藏东"三江"流域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为政府部门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利用藏东"三江"流域1980—2015年逐日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资料,应用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近36年藏东"三江"流域热量、光照、降水资源的变化趋势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6年,藏东"三江"流域年平均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呈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38℃/10 a、22.2 h/10 a、9.4 mm/10 a;流域内各站气温年、季变化趋势一致,日照时数与降水量年、季变化趋势差异较大;降水相对变率春季最大,夏季最小;≥0℃的初日提早、终日推迟,持续日数延长,积温增长。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将对藏东"三江"流域农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香草     
芳香植物指那些全株具有芳香的植物,可以食用、药用、做香料。具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3600多种香草,分属于唇型科、菊科、伞型科、十字花科、芸香科、豆科、鸢尾科、蔷薇科。原产地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的欧洲国家,所以在西餐料理中,香料的使用十分普遍。中亚,印度,南美,中国也有很多分布。现在香草逐渐走进了我们的家庭,在阳台或庭院里种植一些,既可以美化庭院,又可以随时得到新鲜的叶片、花朵做调味料或香草茶,给生活增添不少情趣。薰衣草、迷迭香、薄荷、百里香这几种多年生的香草,因为比较容易种植,  相似文献   

3.
倒挂金钟     
目前,杜鹃莳养者越来越多,但成功者却较少,特别是在阳台莳养的成功者更是不多,常常是“年年买花年年死,只见买花无有花”。其实,这种抱怨极大地委曲了杜鹃,养不好的原因不在杜鹃本身,而是莳养者没能满足杜鹃的生长条件,仅是同一般花卉一样管理,当然养不好。杜鹃需要湿润、通风、凉爽的环境和透气、透水良好的酸性土、酸性水。具体地讲在水、肥、土、湿、风、温、光七个方面都密切相关。其中湿、风、温、光对于阳台莳养更为重要。因为阳台的高温、燥热是杜鹃最不能适应的。  相似文献   

4.
盆栽火棘当年成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棘,老百姓叫它救命粮。它的根、干、枝、叶、果观赏价值都很高。是我们这里作盆景的优良树种之一。现就盆栽火棘当年成形,谈点粗浅体会。一、采桩、裁桩、上盆采桩要选择强健有力均衡地向四面展开的根盘,树干要由粗到细、自然有变化,不要一味迷信枯、古,越是强壮,萌发力越强,越易成形。裁桩要根据盆的大、小、深、浅,树桩的高、短、粗、细,枝干的上、下、左右,一次性栽到位,审要准、裁要狠。因为火棘的适应性强、成活率  相似文献   

5.
白蚁软而扁,呈白色、淡黄色、赤褐色或黑褐色等。繁殖快,有迁飞的习性,分布极为广泛,危害严重。主要危害建筑物、堤坝、线缆等,近年对园林植物的危害也呈现出扩大蔓延的态势,且每年3月、4月、9月、10月是其危害高峰期。一、白蚁的种类危害园林植物的白蚁  相似文献   

6.
果树盆景集观树形、赏佳色、品鲜果于一体,自有其吸引人的魅力。它饱含大自然的神韵及情趣,以型载果,以果成型,型果兼备。果实的形态、分布、大小、多少、色泽、叶果比等都与盆景内涵的表达紧密相关。部分果树盆景,观之心旷神怡,食之甘甜爽口,让人爱不释手。果树盆景在构图上要求自然入画,一般用接、摘、抹、剪、扎、扭、撑、拉等技法,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的急性子,其实就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凤仙花的种子。凤仙花又叫指甲花、急性子、透骨草等。为凤仙花科凤仙花属一年生草本,喜阳光充足、温暖而湿润的生长环境。不耐寒,怕霜。在深厚、潮润、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长迅速。栽种前应施入有机肥。清明播下,一周能出苗,7月上旬就可开花,花期40~50天。7月中下旬播种,可在国庆节开花。花色有白、粉、水红、玫瑰红、大红、洋红、紫、雪青等。盛夏高温季节,每日早晚应及时浇水,并勤施肥以促壮。晚秋季节,遭遇霜害即凋萎,生命结束。春播凤仙花可采收优质种子,其果实形如纺锤,成熟时只要一有  相似文献   

8.
晋四清 《种子科技》2012,30(10):40-41
西蓝花又名青花菜、绿菜花,营养丰富,主要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等。每100 g新鲜西蓝花的花球中,含蛋白质3.5~4.5 g,是菜花的3倍,番茄的4倍。矿物质成分比其它蔬菜更全面,钙、磷、铁、钾、锌、锰等含量都很丰富,具有清化血管、抗癌防癌、解毒肝脏之功效,是色香味俱全的高档保健蔬菜。  相似文献   

9.
花楸树是北方的变色树,春夏一身绿,满身全是花,秋天紫红叶随风飞,秋冬红满枝摇欲坠,装点在北方的萧瑟里,可谓百变“魔树师”。花楸,俗称马加木,又称臭槐树、水桐、河楸、黄花楸。花楸原产地在欧洲、亚洲,全世界共有80个品种。我国生长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地,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甘肃、山东等省生长普遍。  相似文献   

10.
当今的农业、农业科学日新月异,新的理论、方法、技术、产品、信息层出不穷,即将到来的21世纪又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因此,加强交流、介绍、引进国外先进农业与农业科学成就已成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面。1 加强农业引进的量和质这里的“引进”,包括产品、知识、信息与人才引进等。国际上的相互交流、学习、引进,促进了各国经济、文化、农业与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早在公元前2世纪,汉王朝张骞就从西域带回来许多苜蓿种子。以后,玉米、甘薯、棉花等新作物相继引进并大量种植。当今我国广泛推广的小麦、水稻、棉花、玉米、猪、奶牛的品种或品系,其血缘很多来自美、日、英、荷、俄等品种资源库。至于一些农用产品……  相似文献   

11.
凉山州高原粳稻开花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红燕  华劲松  蔡光泽  郑传刚 《种子》2006,25(6):14-17,20
凉山州高原粳稻在自然环境中抽穗后3~4d开始开花,5~8d进入开花盛期,10~12d相继结束;1日内的开花时间主要集中在12:00~16:00;每朵颍花开花历时60~110min不等;闭花授粉粒和停止发育粒教因品种而异;水稻开花与颖壳内湿度、田间温度和生态区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不同播种期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除品种本身外,栽培技术正以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影响着稻米品质。通过二年不同播种期试验与稻米品质化验,结果表明:播种过早或过迟,都会对稻米品质产生不良的影响,以兼顾产量与品质为出发点,在浙江温州地区范围内,平原单季晚稻以6月中旬播种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1981~1990连续10年进行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类群及分布的研究,先后对总计435个菌株鉴定为7群12~18个小种。在明确各地区小种分布的同时,确定各地优势小种一直为ZG群,与生产上栽培品种抗性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相一致。用日本单基因品种对多数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具有Pi—Z~t,Pi—b,Pi—ta,Pi—ta~2,Pi—K~m基因型的品种致病率较低,对其它基因型品种致病率较高。稻瘟病菌变异的研究表明,从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穗颈稻瘟病斑上分离的单孢,接种鉴定所属小种有差异;同一病斑上多次继代分离的单孢,其生理小种差异也很大。由此证明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有很大变异性。  相似文献   

14.
反向核不育水稻育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超低能氮离子束对籼型品系99-02进行诱变处理,在其后代中筛选到育性转换特性特殊的核不育水稻FHS,为了详细考察其育性及育性转换条件,该文通过分期播种并结合光温处理,对FHS育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郑州地区,7月底到8月上旬育性稳定,为可育期;8月中旬到8月下旬可染率和自交结实率均低,部分可育,为育性转换期;8月下旬后可染率和自交结实率均为零,完全不育。结合气象资料和光温处理实验数据,得出FHS可育临界温度为27~28℃,不育临界温度为23~24℃。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调整播种期前后豫南粳稻生育期内的气候特点与水稻稻瘟病、纹枯病发生流行适宜气候条件对应关系的变化,指出豫南粳稻按常规方式种植,稻瘟病、纹枯病易大发生的原因在于其孕穗灌浆期处于高温高湿时期,推迟播种期后,孕穗灌浆期避过高温高湿时期,稻瘟病和纹枯病发生轻甚至不发病,解决了豫南粳稻病害重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天津稻区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动态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2006年对天津地区水稻条纹叶枯病的上升原因及灰飞虱发生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综合防治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冬季出现暖冬,春季和秋季雨水偏少,灰飞虱越冬基数增加,春季繁殖系数增大,虫口密度逐年上升是水稻条纹叶枯病上升的主要原因。通过选用抗病品种,调整播种期和插秧期,结合药剂防治,可控制病害的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7.
Rice is used as a model cereal to study drought response at the molecular level, with the goal of applying results to other cereals. To assess the relevance of results from rice to other species, the kinetics of drought development and plant response of tolerant and susceptible tropical rice ( Oryza sativa L.) and subtropical wheat ( Triticum aestivum L.) cultivars were compared under vegetative and reproductive stage drought in pot experiments. Water was withheld during reproductive stage until plant available soil moisture content was 30 % of field capacity (FC) or leaf wilting was observed, and then reapplied. Rice reached 30 % FC 9 days after withholding water and wheat after 13 days. Before rewatering, both species reached leaf water potentials of −12 bars and similarly low transpiration rates. Stress reduced leaf relative water content, leaf elongation and membrane stability. When water stress was imposed during reproductive stage, pollen fertility was most affected in wheat, while panicle exsertion and anther dehiscence were severely affected in rice. When water stress was imposed during vegetative stage, wheat was less affected to vegetative stage drought than rice. The nature of differences between tolerant and susceptible cultivars was similar for the two species. However, the differential growth habitats and growth rate of plants needs to be considered in these kinds of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18.
陆丹丹  叶苗  张祖建 《作物杂志》2022,38(2):28-891
稻米蛋白质是决定其食味品质的重要因素,稻米蛋白质含量通常与米饭的食味品质呈显著负相关。作为典型的数量性状,稻米蛋白质含量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然而,稻米蛋白质含量及其构成的决定机制及环境因素对其的影响等方面还有诸多不明之处,其影响食味品质的机理也不清晰。本文综述了稻米蛋白质的种类、结构及其分布,稻米蛋白质的合成与积累过程以及蛋白质含量的遗传控制和影响因素,概括了稻米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与稻米品质关系的研究进展,为优质水稻的品种筛选及调优栽培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水稻愈伤组织生长速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水稻愈伤组织生长速率的研究,发现水稻愈伤组织生长速率因培养条件的不同和外质体的不同有很大差异,培养温度对愈伤组织生长速率影响较大,较小的温度降低可以使水稻愈伤组织生长速率降低很多,水稻愈伤组织生长速率与连续继代培养时是否改变2,4-D浓度有一定关系,一般表现为在较低温度下改变2,4-D浓度进行继代,可以促进水稻愈伤组织生长;在较高温度下改变2,4-D浓度进行继代,对水稻愈伤组织生长速率影响不大。在23~25℃培养条件下,“中花11”水稻花药培养的单倍体愈伤组织,比其成熟胚诱导的二倍体愈伤组织生长速率快一倍左右。继代时的初始接种量的多少对水稻愈伤组织生长速率也有关系。  相似文献   

20.
杂种优势是一种普遍而广泛存在的生物学现象,作物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研究虽经历了百余年,但对其遗传机理的认识仍不甚深入。然而,在作物杂种优势的应用技术研究和杂交种的培育方面,成效斐然。本研究从杂种优势的经典遗传假说、水稻QTL单位点与杂种优势、QTL互作与杂种优势及基因差异表达与杂种优势等方面,综述了水稻杂种优势的遗传研究进展,提出在不同的杂交水稻组合中,显性作用、超显性作用和上位性互作效应均有体现,有利显性位点的积累可能是水稻亚种内杂种高产的基础,而少数超显性位点及基因间的互作可能在亚种间杂种优势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随着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的遗传机制的破解,采用在籼稻或粳稻遗传背景下,通过籼渗粳或粳渗籼利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技术策略,已实现了杂交水稻高产育种的新跨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