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就蜂王产在特种巢脾台基中卵的孵化率和提高卵的孵化率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蜂王在特种巢脾在台基中产下的卵,无论是滞留在特种巢脾中还是分装到产浆框中,其孵化率都一样;(2)在奖励饲喂的情况下,无论是特种巢脾上台基中的卵还是产浆框上的,其孵化率均分别极显著高于无奖励饲喂的;(3)采用本探讨技术生产蜂王浆时应将具卵产浆王台滞留在特种巢脾内孵化,并应通过奖励饲喂提高卵的孵化率.  相似文献   

2.
熊蜂(Bombus lucorum)微孢子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国内捕获野生的熊蜂(B.lucorum)蜂王,调查发现其微孢子虫的感染率为27.61%,死亡率为0.61%。在饲养过程中,感染严重的蜂王大多未能产卵就死亡,有的即使产了卵不久也便死亡;中度感染的蜂王大多推迟产卵;轻度感染的蜂王同健康蜂王一样能正常产卵。从熊蜂(B.lu-corum)蜂王提取的微孢子虫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呈卵圆状,带有蓝色折光;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孢子的表面较光滑,未发现任何特征型结构。  相似文献   

3.
在养蜂或分蜂中 ,人工育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往采用的都是传统的人工移虫 (卵 )育王的方法。本人在养蜂实践中经多次试验 ,掌握了一项不用移虫 (卵 )育王新法。使用工具 :育王框、自制蜡碗、竹制王笼控制器(规格 :长 4 5 5cm 宽 2 5cm 高 2 2cm )。具体做法如下 :1、把自制蜡碗筑在育王框上 ,放入强群中让蜜蜂修好。2、把修好的育王框与蜂王同时放入竹制蜂王(笼 )控制器中 (或塑料蜂王控制器内 )。3、调整蜂脾关系 ,使工蜂十分密集。4、奖励饲喂 ,刺激蜂王产卵。5、经过调整 ,蜂王在蜡碗中很快就能产上卵。6、把产上卵的育王…  相似文献   

4.
蜂王的质量对蜂群的强弱及其遗传性状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以中华蜜蜂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1、2、3日龄工蜂幼虫培育蜂王,对不同日龄培育出蜂王的初生重和卵小管数量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培育蜂王的工蜂幼虫日龄的增加,蜂王的初生重和卵小管数量都呈现出减少的趋势,1、2、3日龄工蜂幼虫培育的蜂王在初生重和卵小管数量上的差异都显著(P<0.01),同一日龄幼虫培育出的蜂王初生重与卵小管的数量呈正相关性.结果表明:1日龄是中华蜜蜂人工育王工蜂幼虫选择的最佳日龄.  相似文献   

5.
金前元 《蜜蜂杂志》2003,(12):13-14
在《蜜蜂杂志》 2 0 0 3年第 7期 1 6页《西蜂也有“工蜂移卵”育王的习性》 (以下简称为《习性》)一文中 ,作者认为 :王浆框空台基内的卵是工蜂所“移”。笔者认为其实不然 :《习性》一文所述情况 ,虽然蜂王是没有离开控产区 ,但在蜂群中除了蜂王有产卵能力外 ,还存在着大量有产卵潜力的工蜂 ;只不过在正常的蜂群里 ,工蜂的这种产卵行为受到“蜂王物质”的抑制而已。中蜂群中发生的“工蜂移卵”现象 ,我认为不应该是“移卵” ,而应是工蜂“产卵”。因为中蜂群失王后 ,容易引起工蜂产卵 ;当蜂群内蜂王质量差、衰老而造成“蜂王物质”不足时 …  相似文献   

6.
《中国蜂业》2017,(9):20-22
本文就卵的大小对蜂王初生重及蜂王初生重对中华蜜蜂蜂王品质影响进行研究,以明确提高中华蜜蜂蜂王品质的方法。结果表明:限王前后卵重增重0.05 mg,增重33.3%,限王产卵前后卵重差异极显著(P<0.01);用大卵培育的蜂王初生重比用小卵培育的蜂王初生重平均增重13.0 mg,增重7.14%,差异极显著(P<0.01);日龄对蜂王初生重有明显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日龄越小,蜂王初生重越大,随着日龄的增大,蜂王初生重明显降低,呈负相关;用大卵培育的蜂王卵巢管数比用小卵培育的蜂王卵巢管数平均增加6条,差异极显著(P<0.01);蜂王初生重和卵巢管数的显著性值为0.023,即在0.05水平上具有显著性;蜂王初生重与蜂王日均产卵量的显著性值为0.365,显著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正>(接《中国蜂业》2017年第11期)四、王台的培育(1)移虫育王前期准备在移虫前10天,将种用母群蜂王用控产器幽闭在大面积幼虫脾上,使蜂王无处产卵。在移虫前4天,撤出控产器的子脾,选择1张工蜂正在羽化出房的老子脾或者浅棕色适合产卵的空脾放到控产器内供蜂王产卵。这样通过前一阶段的限制产卵,蜂王再产卵时,可以明显提高卵的重量,使卵的体积增大,利用大卵孵化出的幼虫进行移虫育王。  相似文献   

8.
蜂王、工蜂和雄蜂都叫蜜蜂。一群蜜蜂中只有一只蜂王,体长不足一寸(約25—30毫米),体重不足一克(初生重約为220毫克)。可是产卵能力确是很大。在天气温暖,蜜源丰富的季节,一个昼夜能夠产下2,000—3,000个卵。把这些卵一个一个联起来,就有150个蜂王那样长(卵的平均长度为1.3毫米)。  相似文献   

9.
1、在原群剛將老的或幼的处女蜂王提出,随即將老的(12—18天)或幼的(1—5天)处女蜂王直接誘入蜂群(不用王籠)时,誘入一只和原群里提出相似的蜂王比不相似的蜂王要容易得多。用不同年齡的交尾產卵蜂王做試驗,說明这是一个普遍的原則,虽然極顯著的差异是在幼齡和老齡处女王之間。 2、老处女蜂王和幼產卵蜂王最难直接誘入到任何种类的蜂群中去。 3、用一个大網眼的王籠誘入交尾檢定的蜂王,到一个剛提出蜂王的蜂群,若提出的蜂王是交尾產卵王,至少有90%可以得到成功,如提出的是处女王就至少有80%。用同法誘入处女王到剛刚提出交尾產卵王的蜂群較少成功。 4、王籠誘入成功的頻度因不同的夏季月份而异;在蜂群中有王台比無王台的成功率要低些。  相似文献   

10.
在有王群中,工蜂繁殖比较少,当工蜂开始产卵的时候,他们卵通常因为缺少蜂王卵的标记信息素而被其他工蜂吃掉,工蜂就通过监督工蜂产缺少蜂王卵信息素的卵来维持蜂王专有的繁殖。相反,在“无政府主义”的蜂群中,大部分雄蜂来源于工蜂产的卵,无政府主义的工蜂卵逃避了监督,是因为工蜂感觉无政府主义工蜂卵和蜂王卵一样。这篇研究发现无政府主义无王群中工蜂卵并没有逃避监督,和自然中有政府主义无王群中工蜂卵清除率差不多,这也表明:无政府主义无王群中工蜂产的卵也缺少化学保护信号而被认为和蜂王卵不一样,当有蜂王和幼虫存在的时候,信息素就会应用在卵上。这也表明:在蜂王和幼虫不存在时,卵标记信息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发生了转变。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以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为实验材料,通过特殊的方法对中华蜜蜂与意大利蜜蜂进行合群饲养,并对中意合群蜂中工蜂监督等行为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可以同群饲养,并且可以培育出中意合群蜂和意中合群蜂两种特殊的蜂群;中意合群蜂中工蜂在24h内会清除将近一半的外源意蜂受精卵,但保留了将近90%的中意合群蜂受精卵,差异显著;中意合群蜂中工蜂对外源中蜂受精卵辨认效果差异不显著,对外源意蜂雌性幼虫的辨认效果差异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魏福伦 《蜜蜂杂志》2007,27(9):9-10
在中蜂的饲养管理中,蜂群失王且工蜂产卵后,一般处理方法都是并入它群;实验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将3群失王且工蜂产卵超过23 d的中蜂群合并的同时,介绍蜂王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3.
越冬雄蜂寿命及其生殖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越冬雄蜂生殖力的观测发现:秋季产卵较晚的新王群仍然保持着“容纳”雄蜂的情绪,在这种蜂群里大批雄蜂可以安全越冬;越冬雄蜂的寿命8个月以上;越冬雄蜂精子的活性正常,采集量符合常规标准;利用越冬蜂精液为早春培育的处女王授精,产卵后经长时间观察生殖力正常。  相似文献   

14.
对三种自制的用于蜂王浆机械化生产的产卵用特种巢脾进行了测试,在不同的蜂群群势,奖励饲喂时间和多王技术条件下对吸引蜂王的产卵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自制六角形巢房的巢脾较另两种圆筒形巢房巢脾对蜂王更具吸引力;(2)采用5足框的蜂群作为产卵群,并在插入自制六角形巢房巢脾的前2d,可获得较高的产卵量;(3)采用2只蜂王产卵可在6h内基本产满特种巢脾,从而获得日龄基本一致的卵或幼虫.  相似文献   

15.
密林熊蜂Bombus patagiatus Nylander是我国重要的授粉昆虫之一,该种熊蜂在陕西榆林地区1年1代,以蜂王休眠方式越冬。3月底、4月初越冬蜂王出蛰,2周以后开始产卵,5月中、下旬第一批工蜂开始出房,7月上旬雄蜂开始出房,7月中旬子代蜂王开始出房,7~8月新蜂王和熊蜂交配,9月中、下旬母群熊蜂自然解体消亡,10月上旬左右,天气逐渐变冷,交配后的蜂王开始在地下洞穴内休眠越冬。  相似文献   

16.
试验测定和分析了Bombus pyrosoma、B.terrestris、B.patagiatus和B.lucorum 4种熊蜂蜂王初生重和三型蜂的喙长,结果表明:4种熊蜂的蜂王喙长与初生重均存在高度正相关性,各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同种熊蜂三型蜂间,蜂王喙长明显长于工蜂和雄蜂的喙长,除B.pyrosoma工蜂喙长明显长于雄蜂的喙长外,其他三个熊蜂种的工蜂与雄蜂喙长相等.同型蜂4种熊蜂间,B.pyrosoma和B.terrestris蜂王初生重和工蜂喙长分别相等,蜂王喙长和雄蜂喙长均不等,B.patagiatus和B.lucorum的蜂王初生重和三型蜂喙长分别相等,但前两者蜂王初生重明显重于后两者的,三型蜂喙长分别长于后两者的.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观察滇南中蜂无王群的内部行为和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技术,经过3个月对中蜂无王群从失王到全群灭亡过程的内部行为观察并对其他失王群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中蜂群失王后2~5 d改造王台,当王台被清除后20~24 d工蜂开始产卵,3个月后蜂群全部死亡。对中蜂失王群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技术后,蜂群发展良好,并可达到采集主要蜜源野藿香的理想群势。可对养蜂人员在失王时作出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确保蜂群的正常生活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用保幼激素类似物ZR─512滴注于王台内蜂王浆中的方法,研究ZR─512对中蜂蜂王发育的调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ZR─512能够显著地延长蜂王幼虫取食期,促使蜂王在胚后发育阶段超常发育,为在养蜂生产上培育优质蜂王提出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花粉及其代用品对蜂王质量的影响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花粉、花粉 20%豆粉、豆粉制作的粉脾饲喂蜂群,培育出第一代工蜂后,进行移虫育王,对育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饲喂花粉的蜂群,其所育的蜂王初生重和利用花粉 20%豆粉相比差异显著,与利用豆粉相比差异极显著,且育王成功率较高,因此,建议在育王工作中使用纯正花粉饲料饲喂蜂群,以保证蜂王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应用RAPD分析测定蜂王与雄蜂交配的数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卡尼鄂拉蜂 (Apismelliferacarnica)和高加索蜂 (Apismelliferacaucasica)的雄蜂精液对意大利蜜蜂(Apismelliferaligustica)的处女蜂王进行人工授精 ,并利用 11个引物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标记分析。根据RAPD标记计算工蜂个体间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 ,然后计算蜂王与雄蜂交配的数量。结果表明 ,RAPD标记是测定蜂王与雄蜂交配数量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