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早熟高产玉米新品种禾源15是以H05为母本、H06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早熟杂交种。20052008年进行初级鉴定和品种多点试验示范;2009年预备试验平均产量10 489.5kg/hm2,比相邻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9 505.5kg/hm2增产10.4%;2010年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609.0kg/hm2,比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8 872.5kg/hm2增产8.3%;2011年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861.0kg/hm2,比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9 063.0kg/hm2增产8.8%;2012年河北省春播极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 225.5kg/hm2,比对照增产12.2%。2013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表现出很好的抗病性、抗逆性、丰产性和稳产性,活秆成熟,品质优良,生育期1162008年进行初级鉴定和品种多点试验示范;2009年预备试验平均产量10 489.5kg/hm2,比相邻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9 505.5kg/hm2增产10.4%;2010年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609.0kg/hm2,比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8 872.5kg/hm2增产8.3%;2011年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861.0kg/hm2,比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9 063.0kg/hm2增产8.8%;2012年河北省春播极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 225.5kg/hm2,比对照增产12.2%。2013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表现出很好的抗病性、抗逆性、丰产性和稳产性,活秆成熟,品质优良,生育期116118d,适宜在河北省春播早熟玉米种植区及有效积温≥2 300℃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正中嘉早17系中国水稻所和嘉兴市农科院合作用中选181与嘉育253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早籼新品种,于2008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0年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品种。1.产量表现2 0 0 6~2 0 0 7年参加浙江省早稻区试,平均产量7 524kg/hm2,比对照嘉育293增产6.2%;生产试验平均  相似文献   

3.
绵阳 30是四川省绵阳市农科所采用复合杂交育成的具有绵阳系列小麦品种特色的最新优良品种 ,其组合为绵阳0 182 1/ 83选 130 2 8/绵阳 0 5 5 2 0 - 14(原代号为绵阳 96 - 12 )。2 0 0 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丰产性突出 ,综合农艺性状优良  1998、1999两年参加四川省雅安地区区试 ,平均单产 3790 .5kg/hm2 ,比对照绵阳 2 6、川麦 2 8增产 11.2 %;1999年参加全国长江上游组区试 ,2 0个试点平均单产 42 15kg/hm2 ,比对照绵阳 2 6增产7.5 %,2 0 0 0年继续区试 ,2 0个试点平均单产 5 5 18.5kg/hm2 ,比对照绵…  相似文献   

4.
水稻新品种湘早籼25湘早籼25是湖南省湘潭市农村所杂交选育的双季早籼品种,1997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1995~1996年参加湖南省早稻区试,平均产量6485.3kg/hm2,比对照平均增产5.2%:1995年江西省永丰县……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于 1992年从高原 4号 /米拉 ( Magura)组合中选育而成(原 92 - 32 - 8)。 1999年 11月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定名青薯 2号。产量表现 青海省区试 2年 5点产量位居第 1。其中 1997年平均产量 33197.5 5 kg/hm2 ,比对照互薯 2 0 2增产 2 1.1%;  相似文献   

6.
D优 13系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用自育的优质不育系 D70 2 A与自育恢复系蜀恢 5 2 7配组而成 ,是一个高产、优质、抗病 ,制繁产量高 ,适应性广的优质杂交稻新组合。 2 0 0 1年通过四川省和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现正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产量表现  1999年参加四川省优质米组区试 ,平均单产 5 4 5 .0 kg/ 667m2 ,比对照增产 4 .93% ,2 0 0 0年续试 ,平均单产 5 4 5 .4 kg/ 667m2 ,比对照汕优 63增产 2 .94 % ,居优米组首位。 1999~ 2 0 0 0年贵州省区试 ,两年平均单产 5 5 8.8kg/ 667m2 ,比对照汕优 63增产 8.83% ,达极显著 ,居迟…  相似文献   

7.
早熟玉米新品种广玉928是以A249为母本、K10为父本育成的玉米杂交种.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805.0kg/hm2,比对照品种白山7增产12.9%;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 402.6kg/hm2,比对照品种白山7增产12.1%.该品种2009年2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有早熟、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等,适合吉林省早熟区及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正>盐两优2218系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盐221S×盐恢888配组,于2007年育成,属两系杂交中籼稻组合。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稻201301。1种植表现2009、2011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区试平均产量8 579kg/hm2,比对照Ⅱ优084增产4.6%,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 489kg/hm2,比对照Ⅱ优084增产8.1%。2012年在黄花塘镇试种3 000m2,平均产量11 579kg/hm2,比对照Ⅱ优084增产10.5%。  相似文献   

9.
徐金仁  鄢祖林  范燕波 《种子》2013,32(2):110-111
五丰优15是江西省天仁种业有限公司用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选育的不育系五丰A与自选的恢复系R 15配组育成的杂交晚稻新组合。具有高产、稳产、米质较好、早熟等特点。五丰优15参加江西省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 534.5 kg/hm2,比对照岳优9113增产4.6%。于2012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赣审稻2012011。  相似文献   

10.
朱建方  沈公约 《种子科技》2000,18(2):121-121
嘉早 935是浙江省嘉兴市农科院育成的中熟早籼新品种 ,1999年 3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是浙江省重点发展的优质早籼品种 ,1999年推广面积已达 2万 hm2 。该品种熟期适中 ,大穗大粒 ,优质高产 ,抗性较好。嘉早 935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突破了早稻生产长期以来“高而不优 ,优而不高”的格局 ,走上了早稻生产优质高产的道路。1 产量表现1997年至 1998年参加浙江省区试 ,平均单产分别为 4 82 .4 kg/ 6 6 7m2 和 4 59.6 kg/ 6 6 7m2 ,比对照嘉育 2 93增产 5.87%和 1.97%。2 特征特性2 .1 生育期适中。嘉 935为中熟偏迟早籼品种 …  相似文献   

11.
<正>苏两优295系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苏29S×苏恢795配组,于2008年育成,属两系杂交中籼稻组合。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稻201303。1种植表现2010~2011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产量8 559kg/hm2,比对照Ⅱ优084增产5.8%,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2年参加江苏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 384kg/hm2,比对照增产8.5%。2012年在共和镇试种3 000m2,平均产量11 589kg/hm2,比对照Ⅱ优084增产10.5%。  相似文献   

12.
盐稻 8号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以 816 92 2为母本 ,H88- 39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 ,2 0 0 3年 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产量表现2 0 0 1年参加江苏省淮北中粳区域试验 ,平均单产 9393.0kg/hm2 ,比对照泗稻 9号增产 19.8%(极显著 ) ,比对照镇稻 88增产 0 .9%(不显著 ) ,居第二位 ,2 0 0 2年续试 ,平均单产 9938.4kg/hm2 ,比对照泗稻 9号增产 12 .93%(极显著 ) ,比对照镇稻 88增产 2 .4 7%(显著 ) ,居第三位。同年参加江苏省淮北中粳生产试验 ,平均单产 96 10 .5kg/hm2 ,比对照镇稻 88增产 3.17%,居第三位。2…  相似文献   

13.
协优 795 4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用协青早 A与浙恢795 4配组而成的籼型杂交水稻新品种 ,具有茎杆粗壮、株型紧凑、穗形大、千粒重高、产量高、后期转色好、青秆黄熟等特点 ,2 0 0 1年 3月通过了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在浙江、安徽、江西等省推广种植 1.4万 hm2 。1 品种特性1.1 产量1999年浙江省单季稻区试临安点中小区单产达到10 0 12 .5 kg/ hm2 ,比汕优 6 3增产 18.3% ,达极显著水平 ;临安市品比试验中比汕优 6 3增产 16 .6 % ;大田生产试验 0 .75 2 hm2 ,增产 14 .1%。 2 0 0 0年临安市单季稻区试中 ,单产为 9348kg/ hm…  相似文献   

14.
苏玉 (糯 )4号原名98W4,是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谢孝颐研究员主持选育的早熟糯玉米杂交种,2002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  产量表现   该组合1999~2000年参加者江苏省特用玉米区试,鲜果穗平均单产分别为12756.0kg hm2 和11875.5kg hm2,比对照种增产4.5%和11.2%。2001年参加江苏省特种玉米生产试验,鲜果穗平均单产14199.0kg hm2,比对照增产12.08%。鲜子粒平均单产9180.45kg hm2,比对照增产27.46%,……  相似文献   

15.
优质硬粒小麦品种 E2 11是云南省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所 1989年从云南省劳改局农科所引进高世代材料 ,经过 1989~ 1991年两年的选种圃 ,系统选育稳定性状的单株进行繁殖 ,初步定名 E2 11。2 0 0 0年12月通过云南省保山地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产量表现  1999~ 2 0 0 0年组织 11个品种参加保山市优质硬粒小麦区试。 1999年 E2 11产量2 13.3kg/ 667m2 ,居参试品种第 6位 ,较对照种 (91-5 )增产 63.3kg/ 667m2 ,增 4 2 .2 % ;2 0 0 0年 E2 11产量2 5 5 .0 kg/ 667m2 ,居参试品种第 2位 ,较对照种 (91-5 )增产 72 .7kg,增 39.8%。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16.
晋麦 75 (原名汾 30 2 7)是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1990年用 (885 318×太原 4 19)F1作母本 ,临汾 5 336作父本有性杂交后经逐代选育 ,于 1994年出圃育成。其适宜于山西省中部及其同纬度地区中水肥和晋南肥旱地种植。 2 0 0 2年 4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定名为晋麦 75。 产量表现   晋麦 75 1998~ 1999年参加山西省中部二区组区域试验 ,平均产量为 5 736kg/hm2 ,比京 84 1增产 15 .9%,参试 6点均增产 ,位居区组之首。 1999~ 2 0 0 0年平均产量 4 75 5kg/hm2 ,比京84 1平均增产 11.5 %,仍居区组之首。两年区试平均…  相似文献   

17.
Ⅱ优50329系重庆涪陵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不育系Ⅱ-32A与自育恢复系50329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1999-2000年参加重庆市杂交籼稻区试,2001年参加重庆市组织的生产示范,均表现为产量高、米质优、适应性广等特点。2001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1产量高1998年参加本所新组合比较试验,三次重复平均产量折合单产9.03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6.8%,居参试品种第一位。1999-2000年参加重庆市区试,平均7.86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3%。2000年丰都县种子公司引种示范20hm2,平均产量9.14t/hm2,同田较汕优63增产5.8%。20…  相似文献   

18.
王金洪 《种子》2005,24(3):87-87
黔兴四号是贵州省种子总站1998年用外引自交系78599-141作母本与贵州省农业干部管理学院的自交系交51作父本组配而成.2000年3月参加贵州省区试,第2年续试,两年平均单产8 560.5 kg/hm2,比对照增产8.54%,毕节区试点单产达11 395.5kg/hm2.2001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单产7 809 kg/hm2,比对照增产10.85%,5个试点全部增产,其中有4点比对照增产在8%以上.2002年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正该品种是双流县发兴农作物研究所用DM63A作母本与乐恢188作父本组配而成的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稻2014020号。产量表现2011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213kg/hm2,比对照Ⅱ优838增产4.3%;2012年续试,平均产量9 051kg/hm2,比Ⅱ优838增产5.6%;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132kg/hm2,比Ⅱ优838增产5.0%;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655kg/hm2,比Ⅱ优838增产5.1%。  相似文献   

20.
“95-4”系江西省广丰县农技站在“85-02”早籼稻大田中发现变异单株,经系统选育形成,2004年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定名为“赣早籼57号”。2004年在广丰县良种场、湖丰镇、管村乡、桐畈镇、霞峰镇等乡镇及周边的玉山县、上饶县、铅山县、信州区等地进行了示范推广种植,均表现高产稳产,米质较好,抗病虫性及抗旱性强,早熟等特点。现将其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特征特性1.1产量表现2002年参加江西省早稻早中熟组试验,单产为6 714.9 kg/hm2,居第3位,较对照浙733增产5.41%。2003年参加江西省早中熟A组试验,单产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